届高考复习讲义第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0231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5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复习讲义第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届高考复习讲义第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届高考复习讲义第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届高考复习讲义第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届高考复习讲义第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复习讲义第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届高考复习讲义第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复习讲义第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复习讲义第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docx

届高考复习讲义第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汉字与书画:

汉字与书法艺术 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3.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

4.戏曲艺术: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思维升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影响

①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在欧洲,火药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③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它未能使中国在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独领风骚,更没有使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④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⑤中国古代医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轻巧识记] 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思维升华]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春秋《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

(2)战国楚辞的句式非常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汉赋辞藻华丽、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4)唐诗流派、诗人众多,既有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又有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

(5)宋词具有节奏美,符合各阶层的需要,文学接近平民,休闲功能强。

(6)元曲的语言通俗、幽默,句式灵活,是综合性舞台艺术。

(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侧重于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的描绘。

①《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代表了北南两种不同的诗歌风格。

唐朝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促进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②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文学的发展,使文学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记录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如宋元后,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反映商品经济发展、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文学作品不断出现。

③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轻巧识记]

1.出神入化的书法艺术

2.书法艺术可归纳

[概念阐释]

1.汉字七体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它的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以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2.“中国画”

或称“国画”,是20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词。

它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矿物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的称呼。

[易误指正] 

1.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在绘画内容上,西方重写实、功利,中国重意境、非功利。

绘画技巧上,西方重物象,着意刻画,追求色彩表现力;中国则不重形似,而重淡逸、传神,往往以墨代彩,随心而欲。

[思维升华] 文人画的主要特征

(1)追求抒情写意是其主要特色。

(2)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3)反映了从注重写实到注重意境的变化。

①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魏晋时期,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成为一门艺术。

②中国画又称国画,包括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注重写意传神。

③文人画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画师的绘画,其突出特点是写意,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④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京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最高成就。

[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

主题一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归纳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史论形成]

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

(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为近代科学的重要因素。

主题二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根据上述史料,归纳中国古代科技有哪些特点?

[史论形成]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主题三

明清小说的特点

据上述史料,分析明清小说有何特点。

[史论形成]

明清小说的特点

(1)数量繁多,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

(2)反映社会生活宽广,思想内容复杂。

(3)艺术水平高超。

(4)通俗化、平民化明显。

[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

一、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

[题源材料] 摘自2013年海南高考T26

 材料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

……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

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

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问题设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

[答案提示] 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

[归纳升华] 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

二、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题源材料] 摘自2008年江苏高考T21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问题设置] 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提示] 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归纳升华]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先秦: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3)隋唐:

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

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元:

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

(5)明清: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

 

史法研究

(二)

判断史料的可信度

[方法阐释]

历史研究就是对已经发生的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而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充分的史实为依据。

准确真实的、全面的史实是正确结论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判断史实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步。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历史时必须具备鉴别历史史料真伪和可信度的常识。

一般而言,实物比文字可信;史学资料比文学资料可信;影像资料比纯文本资料可信。

但凡保留过去信息的东西,都有史料价值,关键能否从正确的角度清晰正确的解读和使用。

[运用感悟]

史料在高考题中的广泛引用,反映了历史教学理念的回归:

即尊重历史的客观性、真实性,让史料说话,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实事求是。

高考命题的这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将对教科书的编写与课堂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史料一 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

史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史料三 纪录片《习仲勋》最近在央视热播,获得观众好评。

全片共分《烽火陕甘》《纵横西北》《国事春秋》《主政南粤》《勤政岁月》《海纳百川》六集,完整回顾了习仲勋同志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波澜壮阔、功勋卓著的奋斗历程。

通过聚焦习仲勋各个阶段精彩的人生片段,展示了他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事业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

该片以朴实的风格,生动的叙述,全面展现了习仲勋作为一位老一辈革命家和政治家在长达七十六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无私无畏的崇高品格。

判断史料可信度:

史料一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反映唐朝的雕版印刷的成就,是真实的可信的。

史料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反映宋词的成就,苏轼是豪放派词人是真实的可信的,但对三国时周郎的评论已有个人的看法,会与史实具有不一致的地方。

史料三是纪录片《习仲勋》,属于纪实性影像资料,它以原始影像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习仲勋的革命生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属于真实可信的历史史料。

[典题印证]

(2012·浙江高考)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

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解析] 诗歌是特定时期社会风貌在文学领域的反映,它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史料,A项错误;但其真伪不由作者身份地位决定,排除B项;以诗证史,是中外史学家广为采用的研究方法,排除C项;应综合“多重证据”谨慎判断,故选D项。

[答案] D

[五年考情统计]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5年3考)

科技成就

(1)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

文学成就

(1)

京剧等剧种(0)

考点一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例1] (2013·海南高考)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

D.《石氏星表》

[解题规范]

第一步:

审题干

定时空:

汉代。

抓关键:

中国古代科技著作。

第二步:

析选项

选项

判断理由

选项定位

A

《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

错误选项

B

《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

错误选项

C

《九章算术》成书于汉

正确选项

D

《石氏星表》成书于唐

错误选项

[考题演练]

1.(2011·江苏高考)据《与公肃甥书》记载:

“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解题提示:

①抓题眼:

对“活版”的理解;②解题积累:

指南针最早出现于战国,造纸术出现于汉朝,火药最迟出现于唐朝,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宋朝。

答案:

D

2.(2013·重庆高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解题提示:

关键信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答案:

C

3.(2012·上海高考)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

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解题提示:

①回答词:

直接得益于;②关键信息:

公元1500年左右,图书大量出版。

答案:

A

考点二

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例2] (2013·海南高考)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

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

“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

”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解题规范]

第一步:

审题干

定时空:

唐朝。

抓关键:

唐玄宗并没有因为宫女私写情诗而降罪反而把宫女嫁给了该士兵。

第二步:

析选项

选项

判断理由

选项定位

A

佛教因缘观念不是故事的主题

干扰选项

B

材料所表达并非是爱情

错误选项

C

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兴衰

错误选项

D

材料讲宫女给士兵写情书,皇帝成全士兵和宫女,说明当时思想风气比较开放和自由

正确选项

[考题演练]

1.(2013·江苏高考)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解题提示:

关键信息:

通过甲骨文的形状分析其文字特征。

答案:

D

2.(2012·江苏高考)“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

”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解题提示:

①回答词:

体现“民间性情之响”;②关键信息:

“民间性情之响”“诗坛”等信息说明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属诗歌体裁。

答案:

A

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解题提示:

①抓题眼:

京剧;②思维切入: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答案:

B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年6月26日9时41分许,神舟十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神十”任务主着陆场结束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

我国使用火箭的历史源远流长,这一名词最早可能出现在下面哪部著作中()

A.《史记》

B.《唐史》

C.《明史》

D.《资治通鉴》

解析:

选B 我国的火药技术在唐末已开始用于军事中,故选B项。

2.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此语实际上()

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

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

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

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对材料理解能力。

“使得福音更能传扬”是说印刷术对宗教改革的作用。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

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

这一现象说明()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解析:

选D 古人用雌黄改字的技术与“信口雌黄”典故的由来,都与纸的应用有关,说明纸的应用客观上带动了相关技术与文化的发展,故选D项。

4.(2014·常州中学质检)有学者认为:

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在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材料阅读与分析理解能力。

中国古代科技在理论上贯穿天人合一、道、气等唯心思想,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故选A项。

5.《说文解字·序》载:

“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艺文志》亦载:

“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解读能力。

关键信息“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A项“八大篆书字体”说法错误;B项题干没有反映出来;C项“汉代”说法错误;D项对材料的解释是正确的。

★6.苏轼对下图评价: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由此可见该作品()

A.追求布局严整

B.富于色彩美感

C.受印象派影响

D.注重诗情画意

解析:

选D 苏轼强调胸中先有竹意(有人认为这是灵感),再起笔描画。

图中则体现出画中有诗,以诗画委婉表意的特点。

两个材料都强调画家心中之意,体现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画中有诗的特点。

故选D项。

7.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

A.国粹京剧

B.李白诗篇

C.绘画技艺

D.书法艺术

解析:

选C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绘画创作理论。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8.(2014·南昌联考)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

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解析:

选B 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

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的特征,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与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但并不是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9.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

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

解析:

选D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风貌,可作为历史研究资料,故选D项。

★10.(2014·清江中学模拟)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

“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

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

解析:

选D 本题以《醒世恒言》为切入点考查史学研究方法。

文学作品能反映一定的历史,但经过了文学加工不是原始资料,排除A项;盛泽镇在南方,B项错误;材料的描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问题,排除C项。

题干材料可以是研究明代短篇小说的直接材料,故选D项。

11.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阅读分析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孙悟空要把紧箍咒儿打个粉碎的想法反映了人们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的思想,故A项正确。

12.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

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

A.城镇经济繁荣

B.统治者政治清明

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解析:

选A 题干的“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反映了元杂剧通俗化的特点,这与当时城镇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是分不开的,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性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率先指出中国有“四大发明”的是英国人李约瑟。

1937年,37岁的李约瑟开始学习中文,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1942年,蒋介石把李约瑟以及与他一起搞研究的中国留学生鲁桂珍接到重庆,让他们到中国来实地研究中国科技史;一年后(1943年),在重庆搞出了“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轰动了世界。

——王意如《中国历史上的传说与谎言》

材料二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是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世界非遗传承单位,是全国最大的古籍线装书生产基地……雕版线装图书以其高雅的品位和珍贵的版本收藏价值,越来越得到读者的喜爱。

广陵古籍刻印社早已成为国内线装书生产的“龙头”,生产的线装书得到“国书”的美誉。

——《扬州晚报》(2011年10月4日)

材料三 科学史课程主要包含三方面的知识内容:

一是体现学科发展成果的知识;二是体现学科发展进程的知识,其中有与学科发展背景相关联的知识;三是体现学科精神的知识。

科学发展进程中科学家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情感、态度和意识,就是科学史内容的学科精神。

学科发展成果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认识常有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