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简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913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法简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劳动法简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劳动法简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劳动法简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劳动法简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法简答.docx

《劳动法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法简答.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法简答.docx

劳动法简答

劳动法简答题+名词解释题库

 

一作用类简答题:

1劳动法的作用:

1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保障2是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3保障劳动力市场有序发展,促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4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1是指导着劳动法律法规的立,改,废,有助于劳动法制的统一协调和稳定2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劳动法律法规,解决各具体劳动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3可以弥补劳动立法具体规定的不足,用于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3劳动合同的作用:

1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2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3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

4集体协商的作用:

1集体协商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协调稳定劳动关系,是劳动法的宗旨。

2是实现劳动关系协调的必要手段: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关系密切,集体协商是集体合同的商谈过程而集体合同是集体写撒谎能够的结果3可以弥补劳动立法和劳动合同之不足: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标准是最基本的劳动标准。

通过集体协商订立的集体合同的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可以高于劳动立法所规定的保障标准,这就可以起到弥补劳动立法的不足的作用。

5集体合同的作用:

1是确保职工劳动条件与劳动待遇的必要手段2是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公平与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3使职工参与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4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6加强职业培训的意义:

1加强职业培训是我国实践“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

“科教兴国”是1995年做出的重大决策。

2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全民族的素质3有利于劳动者来的权利的实现和保障4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7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保证劳动者的休息休假的重要意义:

1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2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3协助劳动报酬分配和促进就业。

8劳动安全卫生立法的作用:

1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2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9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的意义:

1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10社会保险制度的作用:

1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2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3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4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11职工福利的作用:

1职工福利为职工提供了生活方便,减轻了职工的生活负担,能使职工更好的投入生产和工作,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可以为职工解决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3可以活跃职工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4可以增强单位集体的凝聚力。

12对劳动法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各种劳动法主体的法律意识,尤其是用人单位的依法用工意识,避免和减轻违法行为的发生。

2有利于维护劳动秩序和劳动力市场的秩序3有利于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

13职工民主参与的作用:

1职工与企业形成了利益与共,休戚相关的共同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有了保障2职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不再盲目追求企业的短期效益或利润,企业资产配置更趋于优化,合理2职工参与管理,有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使劳资双方彼此互通信息,是一种信息交流机制,有利于消除劳资隔阂,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14劳动争议处理的意义:

1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2有利于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提高双方当事人履行义务的自觉性3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保障各项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权利义务类试题:

1劳动权利主要包括: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结社权9集体协商权10民主管理权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

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国家和政府对劳动就业的职责主要表现为:

(一)促进劳动就业:

国家通过专门的立法和运用行政监督等手段,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实行宏观调控,促进劳动就业。

(二)保障劳动就业:

1没有劳动就业歧视2保障男女劳动者就业的平等权利3特殊就业群体的就业权利,保障其实现就业。

4建立并完善劳动就业的服务体系,发现职业培训事业。

3集体协商代表的义务:

外部义务:

是指集体协商代表一方当事人在参加协商谈判过程中对另一方当事人应承担的义务。

外部义务的内容:

1遵守双方确定的协商规则2保守企业商业秘密3不得采取过激,威胁,收买,欺骗等行为。

内部义务:

是指集体协商代表对自己所代表的工会或者企业所应当承担或应当履行的职责。

内部义务的内容:

1了解和掌握与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2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3接受本方人员对集体协商有关问题的质询。

4劳动安全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1根据管理权限制定统一标准2组织和推动劳动安全卫生科学研究工作3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基础制度4监督,检查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规的单位或个人依法给予处罚。

5用人单位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用人单位的义务:

1建立健全各项劳动安全卫生制度2广泛开展劳动安全卫生教育3按规定提供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条件4对未成年劳动者和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5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技术培训6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

用人单位的权利:

1有权依法制定内部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并要劳动者必须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2有权对企业内部的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的执行实施监督检查,纠正违章操作行为3有权对违反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并造成事故的劳动者给予纪律处罚。

6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享有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利:

1获得各项保护条件和保护待遇的权利2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3拒绝权4监督权5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劳动者承担的劳动安全卫生义务:

主要是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同时,不断提高熟练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防止因主观因素导致事故的发生。

7工会的权利:

1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物的权利2保障职工依法实行民主参与的权利3帮助,指导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3代表职工签订集体合同,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提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5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6交涉和协商的权利7监督和调查的权利8参与劳动争议解决的权利

8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1听取和审议厂长关于企业的经营方针,长远计划,年度计划,基本建设方案等提出意见和建议2审查同意或者否决企业的工资调整方案,保护措施,奖惩办法以及其他重要的规章制度3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职工住宅分配方案和其他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4评议,监督企业各级领导,提出奖惩和任免的建议5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决定选举厂长,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9劳动监察机构和劳动检察院的具体权利:

1检查权2调查权3建议权4处分权

10工会在进行劳动法律监督检查时候依法享有的权利:

1知情权2独立调查权6要求,建议权4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权5参与事故调查,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权6支持举报控告权7舆论监督权。

 

三原则类试题:

1劳动法基本原则:

1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3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

2劳动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2协商一致原则3公平原则3诚实信用原则4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

3劳动合同的履行的原则:

1实际履行原则2全面履行原则3合作履行原则

4签订集体合同的原则:

1合法原则2平等,合作原则3实事求是原则

5工资分配原则:

1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

是指按照劳动者提供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劳动者应当获得的工资额实行同工同酬2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原则3宏观调控原则是指国家在宏观上对工资分配进行干预,以消除工资分配中的不合理因素的原则。

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建立工资税收制度4用人单位自主决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原则。

决定工资分配方式和水平的主体是用人单位

6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1着重调节,及时处理2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3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7劳动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原则:

1当事人自愿申请,依据事实及时调解2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3与当事人民主协商4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

8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办案原则:

1先行调解原则2一次裁决原则3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9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仲裁案件的诉讼原则:

1应当遵循司法审判的一般诉讼原则,譬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回避原则等等。

还应考虑与有关单位配合的原则。

 

四比较类的试题:

1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

1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2两者的主体不同3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与劳动法关系最密切的是社会保障法。

2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人们总是依据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制定劳动法律规范,从而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存在的基础。

他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

1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

劳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

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2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

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

劳动法律关系则是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劳动关系。

3两者的内容不同。

劳动关系是以劳动为内容的:

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

3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他们同属于劳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方法和手段,在协调稳定劳动关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区别:

1主体不同:

集体一方是工会一方是雇主或雇主团体劳动主体是特定的2内容不同:

集体所约定的条件是涉及所有劳动者的一般劳动条件,生活待遇,集体谈判的程序及民主管理的方式等:

劳动仅涉及个别劳动者的特殊劳动条件3目的不同:

集体的目的是通过工会或者劳动者代表与用人单位谈判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协调稳定劳动关系:

劳动的目的是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4适用范围不同:

集体适用于签订集体合同的工会或者劳动者代表的全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劳动适用于订立的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5效力不同:

集体的效力高于劳动合同6形式要件不同:

集体必须是书面形式劳动可以有口头形式7纠纷的处理方式:

集体发生争议采取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协调处理也可以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的可提起诉讼,劳动争议采取普通劳动争议处理方式。

4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区别:

他们都是以被保险人的生命,健康作为保险标的,而且都具有应用保险原理的大数法则,集中众多人的力量,分散风险,抵御风险的功能。

他具体的区别是:

1属性不同2对象不同3费用负担不同4实施原则不同5保险关系确立的依据不同6保障水平不同7经营主体不同8受益人不同。

5劳动争议的基层调解与仲裁诉讼调解的区别:

相同点在于1都是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2都有第三者从中调和3都是依法进行4都着重说服教育。

不同点在于:

1主持者不同基层是在用人单位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进行的:

仲裁和诉讼分别是在仲裁庭和人民法院进行的2遵循的程序不同:

基层遵循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特定程序;仲裁和诉讼中调解遵循各自的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3调解书的效力不同:

基层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仲裁和诉讼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五程序性试题:

1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

劳动合同订立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基本阶段。

要约:

是指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订立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

提出要约的一方成为要约人。

要约人可以是用人单位也可以使劳动者。

承诺:

是指受要约人对劳动合同的要约内容表示同意和接受,即受要约人对要约人提出的劳动合同的全部内容表示赞同。

而不是提出修改,或者部分同意,或者有条件的接受。

2集体协商的程序:

1提出和协商代表资格的确定2进入谈判准备阶段3正式进行谈判阶段。

3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

1集体协商,拟定集体合同草案2讨论并通过集体合同草案3签署

4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1协商解决2协商不成,申请企业劳动争议委员会调解3调解不成,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仲裁4不服仲裁,申诉至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并做出最终判决

5劳动争议的审理程序:

1通知2调解3开庭4裁决5送达6归档7仲裁时限

 

六特征类试题:

1劳动法上的劳动有以下特征:

1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2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3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双方具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2劳动关系的特征:

1劳动关系实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2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3劳动关系主体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4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

3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和特点:

1性质:

普遍的,官方的国际劳动立法组织,他不是民间的地区性的国际组织。

2国际劳工组织的成员国必须是独立的国家现已有100多个会员国。

3特点:

国际劳工组织的突出特点是“三方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涉及劳动问题上,劳工代表,雇主代表,应与政府代表处于平等地位,共同协商做出决定,以协调劳动关系。

4雇主雇员的权利义务问题

4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

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5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具有的特点:

1开始于16周岁2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3只能由劳动者本人亲自实现4受到一定的限制。

6劳动就业的特征:

1主体具有特定性2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即公民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求职的愿望。

3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4必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7劳动合同的特征:

1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2劳动合同内容具有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3劳动合同具有双务,有偿,诺成合同的特征4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8集体合同的特征:

1主体具有特定性,一方为工会,一方为用人单位2内容侧重于维护职工权益的规定3订立有严格的程序和形式要求4是特殊的双务合同5具有劳动基准法的效能。

9职业培训的特征:

1教育目的的准对性和专业性2教育对象的特定性3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4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灵活性。

10职业技能鉴定的特征:

1职业技能鉴定的主体是由政府批准的专门机构2客体是劳动者所具有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3确定劳动者职业资格的法定形式。

11工资的特征:

1工资是劳动者基于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取得的劳动报酬2工资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约定由用人单位向本单位的劳动者支付3工资是用人单位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货币报酬不包括实物报酬4支付工资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劳动者取得工资必须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义务。

12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的特征:

1实施具有强制性2以劳动过程为其保护范围3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为主要途径。

13劳动纪律的特征:

1遵守劳动纪律有利于保护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制定劳动纪律有利于保证生产和经营的安全有效

14社会保险的特征:

1基本保障性2国家强制性3互助互济性4主体特定性5待遇的差别性6补偿性7社会福利性

15养老保险的特点:

1强制性2补偿性3广泛性4社会性

16失业保险的特点:

1适用对象的特定性2享受保险待遇有一定期限3待遇水平较低4保险功能的特殊性

17工伤保险的特点:

1工伤保险对象的范围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2工伤保险的责任具有赔偿性3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4工伤保险不同于养老保险等险种,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5工伤保险待遇相对优厚,标准较高。

18劳动监察的属性:

1法定性2行政性3专门性4惟一性

19劳动争议的特征:

1劳动争议的产生是建立在劳动法律关系的基础之上的2双方当事人一方为用人单位,一方为劳动者3劳动争议的标的是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20职工民主参与的特征:

1是劳动者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2使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3职工民主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涉及有关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联系的企业内部事务

 

七条件类试题:

1我国设立职业介绍机构设立的条件:

1有明确的业务范围,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2有开展业务必备的固定场所,办公设施和一定数量的开办资金3有一定数量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款

2从事境外就业中介活动应具备条件:

1符合企业法人设立的条件2具有法律,外语,财会专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守则3备用金不低于50万元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境外机构,个人及外国驻华机构不得在中国境内从事境外就业中介活动

3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1劳动合同期满的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提前解散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形式

4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

5过错性辞退的条件: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简历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曹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劳动合同无效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6非过错性辞退的条件: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3~24个月)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7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3为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5以违法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8集体合同的变更与解除的条件:

1双方协商一致2签订集体合同的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致使合同难以履行。

签订集体合同的一方就集体合同的执行情况和变更提出商谈时,另一方应给予答复,并在7日内双方进行协商。

集体合同变更达成后,应在7日内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集体合同解除协议达成后,应在7日内向审查该集体合同的劳动行政部门提交书面说明书。

9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的条件:

1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2必须是因不服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3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起诉不得超过法定的时效期限5起诉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10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参考的因素: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最低工资标准应当高于当地的社会救济和失业保险金标准,低于平均工资。

11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条件:

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12养老保险待遇给付的条件:

1劳动风险:

养老保险的劳动风险包括退休年龄条件和丧失劳动能力。

2工龄条件3缴费年限

13终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

1重新就业2应征服兵役的3移居境外的4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5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6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工作的7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名词解释

1劳动法:

是指调整劳动关系法律:

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指定的规范性文件

2行政法规:

是指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部门规章:

指国务院所属各部委指定的规章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4法律:

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指定的规范性文件

5劳动关系:

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6三方性原则:

主要是指在涉及劳动问题上,劳工代表,雇主代表,应与政府代表处于平等地位,共同协商做出决定,以协调劳动关系。

7劳动关系体系:

是指构成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相互间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整体

8劳动法学体系:

是指在劳动法体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综合分析所形成的体系

9劳动法基本原则:

是指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之中,贯穿于各项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

10劳动权:

指的是公民按照法律的规定,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权和职业选择权

11全面保护:

是指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是财产权益还是人身权益,无论是法定权益还是约定权益,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权益都应该的得到保护。

12平等保护:

指的是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的受到劳动法的保护

13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是指任何具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都有获得保障的工作权利。

14劳动就业权:

是指具有劳动权利与劳动行为能力,并且由劳动愿望的劳动者依法从事有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的权利

15平等就业权:

是指劳动者平等地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即在就业机会的获得方面,劳动者不因性别,年龄,种族等人的自然差别而受歧视,就业机会前面一律平等,

16自主择业权:

是指劳动者可以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包括是否从事职业劳动者,从事何种职业劳动,何时从事职业劳动,进入哪一个用人单位工作等方面的选择权。

17报酬请求权:

是指劳动者付出了职业劳动之后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权利。

18休息休假权:

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的劳动之后所获得的休息休假的权利。

19集体协商:

是工会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就有关劳动条件进行商谈,以签订对双方有约束力的集体合同的劳动关系双方协调行为。

20主管理权:

是指劳动者通过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等法律形式,就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和人事管理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行使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权利。

21劳动者的基本义务:

是指根据劳动法律规范的要求,劳动者在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应当履行的基本劳动义务。

22劳动法律关系: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23法律关系主体:

就是依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承担者。

24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是指依照劳动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25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

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能够享有劳动的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能力。

26劳动者的劳动行为能力:

是指劳动者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从而使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能力。

27劳动法律关系内容:

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8劳动法律关系客体:

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29劳动法律事实: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30行为:

是指以行为人的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31事件:

是指不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32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

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明确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形成劳动法律关系。

他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行为,违法行为不会产生劳动法律关系。

33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

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变更原来劳动合同中确定的权利义务的内容。

34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

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终止其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5劳动就业: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人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36劳动就业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