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984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8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

广东省广州市届高三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2008届高三期末联考

地理试卷

执信中学中山纪念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读图分析题两部分,共15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题只有1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共40分)

图1为某日120°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1

1.太阳直射点位于

A.23°26′SB.20°NC.20°SD.23°26′N

2.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乙地位于甲地的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图2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

℃),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东部地区等值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大致是

A.自北向南递减B.自南向北递减

C.自高纬度向低纬递减D.自西向东递减

4.图中①处数值比周围低,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地处盆地

C.地势高D.云量大

5.图中4500℃这条等值线的东段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解线

 

读我国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6-8题。

图3

6.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

A.落叶阔叶林B.热带雨林

C.高山灌丛草甸D.常绿松林

7.玉龙山山麓植被带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冬季风背风坡,下沉增温

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河谷地形,地形闭塞

A.B.C.D.

8.该地居民主要分布在

A.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B.河谷西侧山麓地区

C.山脉西侧山麓地区D.山脉东侧森林地区

9.图4为中国2000年和2050年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①人口总量庞大②人口增长快

③少年人口男性多于女性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据图判断,到205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是:

A.60岁以上老年人口

图4

比重较大

B.将面临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

C.出生率降至零,导致人口负增长

D.青壮年劳动力社会负担减轻

图5为鞍山市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图。

回答11-14题。

11.鞍山市的城市地域形态是

A.组团式B.疏松式C.集中式D.放射式

12.50年代鞍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高科技力量雄厚

B.水陆交通便利

C.水资源丰富

D.矿产资源丰富

13.图中各企业高度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A.存在投入——产出的生产联系

B.交通便利,便于集聚

C.共用劳动力

D.集中治理工业污染

14.关于鞍钢未来发展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引进技术,改造传统企业B.重点发展轻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C.治理污染,美化环境D.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读某市交通网络图,回答15-16题。

15.交通通达指数是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右图甲中通达性最好的点是

A.AB.BC.CD.E

16.交通的连结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其中通常用贝塔指数(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来计算与比较。

那么上图中交通网络发达性比较正确的是

A.丙>乙>甲 B.甲>乙>丙C.甲>丙>乙D.乙>丙>甲

读“两类大宗货物海运线路示意图”,完成17-18题。

图7

17.若①②③表示甲城市从世界各地进口某类大宗工业原料的运输方向,则该原料分别来自

A.①美国②澳大利亚③南非B.①加拿大②印度尼西亚③中东

C.①巴西②澳大利亚③印度D.①美国②新西兰③西欧

18.若④⑤⑥表示乙国进口大宗农产品的运输线路,则这些农产品生产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种植园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水稻种植业

C.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

19.下列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图8

20.伦敦原有“雾都”之称,1952年该市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导致4000人死亡。

近年由于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区内使用,空气质量大大提高,雾日已不多见。

据此分析伦敦“雾都”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位于山地迎风坡,有利水汽的凝结

B.距离海洋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

C.近地面空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

D.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两组同纬度地区等降水量线图,回答21-25题。

图9

21.A图和B图所示地区降水差异大的原因是:

A.B图地区受台风影响B.A图地区深处内陆

C.B图受到湿润的夏季风影响D.A图地区太阳辐射量大

22.C图所示地区;

A.降水沿河谷方向递减,说明湿润气流从河流上游吹来

B.该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C.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小

D.该区局部地点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降水量丰富

23.D图所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出口经济作物基地B.大牧场放牧C.商品谷物D.季风区水稻种植业

24.B图所示地区和D图所示地区工业发展的方向分别是:

A.调整工业结构,更新设备,提高技术B.发展高精尖工业

C.发展能源工业D.发展机械、棉纺等轻重工业

25.关于ABCD图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B图到A图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B.从C图到D图体现从沿海向内陆分异

C.从B图到D图体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D.C图和B图的自然景观相似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吸引了大量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迁入,但是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出现企业用工短缺的现象,称为“民工荒”,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根据材料回答26-27题。

26.下列省区近年来“民工荒”表现较严重的是

A.广东B.辽宁C.山东D.浙江

27.珠江三角洲“民工荒”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

B.长江三角洲、京津唐、西部、东北等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吸引大量劳动力

C.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萧条,不需要大量劳动力

D.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用工数量减少

区位指数是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

据此及图10(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28-30题。

28.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10

 

A.我国区位指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B.乙地区位指数很小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比较恶劣

C.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D.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29.图中区位指数为10—20的省级行政区中,正确的一组是

A.云南、陕西、宁夏B.陕西、宁夏、广西

C.内蒙古、黑龙江、吉林D.山西、宁夏、河南

30.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A.老工业基地基础好B.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C.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D.科技水平最高

 

第二部分:

综合分析题(共80分)

31.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珠江流域示意图”

图11

材料二:

广东省政府发布有关规划,在未来五年建五大石化基地,预计2010年广东炼油能力将达每年6300万吨,加速构建广东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工业体系。

图12

(1)材料二中珠江流域北部甲处山脉是,该山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属矿产集中地。

(2分)

(2)珠江流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第级阶梯上,该地区开发的水能除本地消费外主要输往我国的地区。

(2分)

(3)该流域上游地区发展生产时特别要注意保护植被,以避免产生()(2分)

A.土地沙漠化B.土地盐碱化C.土地石漠化D.地质灾害

(4)广东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短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请分析该地区能源发展的措施。

(3分)

(5)五大石化基地选址需要考虑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

(4分)

32.读某城市略图和该城市各地区2006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造成该城市人口迁移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在A—I的各城区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人口增加最快的是。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5分)

(3)A是该城的中心商务区,图15中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___曲线。

(2分)

(4)简述A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分)

(5)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下列布局合理的是。

(3分)

A.D石油化工城   B.G钢铁工业城

C.B纺织工业城   D.F微电子工业城

33.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图16

材料一:

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

“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浑”则与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

材料二:

据统计,图中A省现已有水土流失面积达2.64万平方千米,占该省总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

这些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普遍。

据不完全统计,A省现有坡耕地814万亩,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有178万亩。

(1)A省为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其南部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属于___________,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

(4分)

(2)甲、乙河流域是我国旱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试分析甲、乙两河流域易发生旱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

(4分)

(3)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现状多是人多地少,生活贫困。

从生态建设角度看,应采取哪些措施遏止水土流失的加剧?

(3分)

(4)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地区脱贫致富?

(4分)

34.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

读长江三角洲图(图18),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无锡市位于图中(数字)处,该地正常年份月出现梅雨天气,月出现伏旱天气。

(3分)

(2)太湖和洞庭湖、鄱阳湖等其他湖泊一样具有、、等多种功能。

(3分)

(3)试分析太湖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

(2分)

社会经济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