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教案资料.docx
《《立体构成》教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构成》教案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体构成》教案资料
《立体构成》教案
1、课程名称:
立体构成
2、学时学分:
72学时
3、先修课程: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4、指定教材
胡介明主编《立体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XX年1月版。
5.教学参考书
《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
新编《立体构成》邱松辽宁美术出版社
6.教学方法:
教师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7.教学手段
教师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传统讲授。
8.考核方式
课堂发言,平时作业,课堂参与,课堂表现,考勤要求。
9.学习方法
课堂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与难点的透彻讲解结合欣赏国内外构成作品,来体现构成思想和造型语言在现实设计中的运用,加强课题训练,培养学生造型的构思能力,立体感觉提高表现技巧。
10.辅导答疑:
随堂答疑
11.本课程的其它要求
上课时应关掉所有通讯工具;上课时不得讲话,不得低声耳语,不得迟到早退;上课时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发言、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重视当堂测试、课下作业、调研报告、市场调查、课程评论等方面的比率作用。
一、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
1、本章教学时间:
4学时
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立体造型元素,按照构成的规律和法则去组合出不同的立体造型,探讨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材料和空间的运用上展开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3.本章教学重点:
从侧重技法训练转为培养立体感觉和表现技能并重,以提高视觉的感知能力。
从美学角度出发,将立体构成的知识融入设计案例。
4.本章教学难点:
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5.本章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课程论文,师生互动。
6.本章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7.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其它教学道具与教学条件。
8.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9.本章课程引入方法:
向学生提问,案例引入,举例引入,其它开始新课的方法。
10.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
2)新编《立体构成》邱松辽宁美术出版社
概述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
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
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
"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
,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
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
1、构成”的源流,首先是来自20世纪初在前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包豪斯”(Bauhaus)设计师20世纪著名的设计学院,从成立到被迫关闭只有短短的13年时间,
却培养出了一批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领先的人才,崭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是包豪斯成为现代设计地发源的。
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家们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构成教育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入我国,成为我国所有艺术院校共用的基础课程,日本的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基础课程,而且变成为一门专业,在构成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
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
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
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开"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型限。
(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
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
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
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二)、立体构成是物体形态设计的基础
作为一个设计师,如何创造出一个有价值的立体造型,很重要一方面是设计师本身把握造型基本要素饿能力和对这些要素及组合规律的认识程度。
这一点正式立体构成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
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
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
综合起来,从基本形态而论,可将立体分成块立体、线立体和面立体三大类。
(三)、立体构成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立体构成课以立体造型的创作训练为主线,着重于理解力的培养和训练。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开拓思路,抛析形态的本质,发掘材料,工艺和单纯机能的造型可能。
着重培养学生的立体感觉和表现能力。
※本章概要: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
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本章关键名词:
包豪斯、二维、三维
※本章主要理论: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本章要点:
立体构成课以立体造型的创作训练为主线,着重于理解力的培养和训练。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开拓思路,抛析形态的本质,发掘材料,工艺和单纯机能的造型可能。
※本章思考题
1、构成的概念
2、平面与立体之间的区别
3、从形态来分立体包括哪三类?
二、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1、本章教学时间:
周6学时
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立体的三大要素的特点以及灵活运用。
3.本章教学重点:
1)认识形态的本质,强化空间意识,培养立体感觉。
2)完整准确地表现立体形态;注重材料和加工工艺认真研究和掌握形态结构规律。
4.本章教学难点:
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5.本章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师生互动。
6.本章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7.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其它教学道具与教学条件。
8.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稀缺性原理及其普遍性,理论解释与实践应用,存在的原因,大量例证……。
9.本章课程引入方法:
向学生提问,案例引入,举例引入,其它开始新课的方法。
10.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
2)新编《立体构成》邱松辽宁美术出版社
认识点线面
1、点的特征;
点型是形态中最初的元素,也是形态世界最小的表现极限,它在空间中呈飘浮状态,有长短,宽窄及运动方向,它是由各元素相互对应,相互比较而特定的,如随着点与块的缩小与扩大,它们之间互相的转换,对形态上造型语言的不同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如角状点型,有强烈的冲击力,曲状点型则有柔和的飘浮感。
其表现形式无限多,或方或圆或角或其他任何形状,还可有实心与空心的变化。
2、线的特征:
线存在于点的移动轨迹,面的边界以及面与面的交界或面的断、切、截取处,具有丰富的形状
和形态,并能形成强烈的运动感。
线从形态上可分为直线(平线,重直线,斜线和折线等)和曲线(孤线,螺旋线,抛物线,双
曲线及自由线)两大表。
A、直线
直线系立体具有直线的性格,如刚直、强硬、明朗、爽快,具有男子气慨。
垂直线、斜线。
B、曲线
曲线系立体具有曲线的性格,如柔和、秀丽、变化丰富,含蓄和活泼兼而有之。
几何曲线能表达饱满,有弹性、严谨,理智,明确的现代感觉,同时也有机械的冷漠感,自由曲线是一种自然的、优美的、跳跃的线型,能表达丰阔、圆阔、柔和、富有人情味的感觉,同时也有强烈的活动感和流动感,例如大自然中闪电形成的自由曲线。
3、面的特征:
面作为构成空间的基础之一具有强烈的方向感,面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
面在空间形态上可分为平面和曲面两种形态,平面有规律平面和不规律平面,曲面有规律曲面和不规律曲面。
圆形总是封闭的,具有饱满的,肯定的和统一的效果,能表现流动、运动、和谐、柔美的感觉
不规则面的基本形是指一些毫无规律的自由形态。
4、块的特征:
块体的基本特征是占据三维空间,块体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可以由面运动而成,大而厚的块体能产生深厚、稳定的感觉,小而薄的块体,能产生轻盈飘浮的感觉,块体可分为几何平面体,几何曲面体,自由体和自由曲面体等。
几何平面体包括正三角锥体、正立方体、长方体和其它的几何平面所构成的多面立体,具有简练大方、庄重、严肃、稳定的特点。
2、关于色彩
1)物体本色的利用
2)经人为处理的色的利用
3、关于肌理
物体表面的感觉、形态,如手感、纹理、质地、性质、组织形式、凸凹程度等,概括起来叫作肌理。
在造型艺术中,肌理起着装饰性或功能性的作用,不容忽视。
从人感受肌理的方式而论,股理可分为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二类。
肌理的产生,有的是自然生就的,如树皮、木纹、石块,有的是经技术加工人为创造出来的。
因此,从肌理的形成过程而论,肌理又可分为天然肌理和人工肌理二大类。
形体与肌理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肌理起着加强形体表现力的作用:
粗的肌理具有原始、粗犷、厚重、坦率的感觉;细的肌理具有高贵、精巧、纯净、淡雅的感觉;处于中间状态的肌理具有稳重、朴实、温柔、亲切的感觉。
天然的肌理显得质朴、自然,富于人情味;人工的肌理形形色色,可以随人心愿地创造,以确切地表现各种效果。
肌理的实际应用例子甚多。
出于构成内容乃至实际应用的需要,人工肌理的设计与研制是造型艺术诸领域里不可缺少的项目。
人工肌理的探求也当然地成为构成训练的一个内容,目的在于培养设计者对肌理的创造能力。
面对各种材料,用各种手段、处理方法、加工技术,经过艰苦的构思,可以创作出变化万千的肌理,而同一种材料也可创造出不同的肌理。
4、认识空间
空间即"负体",同样也可以参与"正体"(实体)的造型活动,空间被赋予较明确的形象。
巧妙地利用"正"与"负"的联合效果,可创造出具有各种情趣的空间作品,也易于使人在心理上有多块实体浑为一体的感觉。
二块主要的"正体"呈一定距离相对而立(非并列),"同体"显示出人的面孔的抽象形象。
也以乘法的负空间形象构成韵味与趣味。
用哲学的观点解释空间概念为:
凡实体以外的部分都是空间,它无形态,不可见。
但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概念却是另一回事,它是指在立体形态占有的环境中,所限定的空间的"场",即指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相互吸引的联想环境(也称心理空间)。
象平面构成中的"正形"与"负形"一样,如果把立体构成中的形体看作"正体",那么空间就是"负体",它对构成的效果乃至形象是有影响的,空间绝不等于空虚的间隙。
例如三个立体等距放置时,会使人产生它们中间有看不见的吸引力,这吸引力会使人感到它们是完整而协调的一体,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场"的作用。
当间隔加大后这种心理的联系就不存在了,而是觉得它们是互相无关联的三个立体,空间"场"也显得涣散。
如再把间隔缩得很小,使三个立体太接近时,反而显得太拥挤了,此时紧张感加强,如果是形状各异的立体,还会给人以混乱感。
由此可见,如何合理安排空间是不可忽视的。
空间与褓一样,也存在构成问题。
空间构成的要点是比例、对位、过渡等项因素。
※本章概要:
点、线、面、块等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的。
出于构成内容乃至实际应用的需要,人工肌理的设计与研制是造型艺术诸领域里不可缺少的项目。
人工肌理的探求也当然地成为构成训练的一个内容,目的在于培养设计者对肌理的创造能力。
※本章关键名词:
构成要素、肌理、正负形
※本章主要理论:
点型是形态中最初的元素,也是形态世界最小的表现极限。
线存在于点的移动轨迹,面的边界以及面与面的交界或面的断、切、截取处,具有丰富的形状和形态,并能形成强烈的运动感。
面作为构成空间的基础之一具有强烈的方向感,面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
块体的基本特征是占据三维空间,块体可以由面围合而成。
※本章要点:
构成要素为点、线、面以及肌理和空间。
面对各种材料,用各种手段、处理方法、加工技术,经
过艰苦的构思,可以创作出变化万千的肌理,而同一种材料也可创造出不同的肌理。
空间即"负体",
同样也可以参与"正体"(实体)的造型活动,空间被赋予较明确的形象。
巧妙地利用"正"与"负"的联合效果,可创造出具有各种情趣的空间作品,也易于使人在心理上有多块实体浑为一体的感觉。
※本章思考题
1、构成要素有哪些?
2、不同的线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3、不同的肌理给人们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感觉?
三、立体构成的组合表达式及制作手法
1、本章教学时间:
34学时(理论16实践18)
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立体的形式要素各种组合表达的方法手段。
3.本章教学重点:
板式表达柱式表达几何体及球体表达
4.本章教学难点:
线状表达仿生式表达运动式表达层积合成式表达
5.本章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课程论文,师生互动。
6.本章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7.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其它教学道具与教学条件。
8.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9.本章课程引入方法:
向学生提问,案例引入,举例引入,其它开始新课的方法。
10.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
2)新编《立体构成》邱松辽宁美术出版社
立体构成的组合表达式及制作手法
一、板式表达
二、柱式表达
三、几何体及球体表达
四、线状表达
五、仿生式表达
六、运动式表达
七、层积合成式表达
※本章概要:
"美"在立体构成中,成为一种实体的、感性的东西存在,是一个具有特殊规律性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在这个统一体中美的内容处处表现于具体的形式之中。
※本章关键名词:
联想、意境、多样、统一
※本章主要理论:
"美"既指事物的内容,又指事物的表现形式。
对比,是强调表现各种不同形体之间彼此不同性质的对照,是充分表现形体间相异性的一种方法。
平衡较对称更显得活泼、多变化;对称则较平衡更显得肃穆、端庄。
※本章要点:
在这个统一体中美的内容处处表现于具体的形式之中,这种具体的形式是"形式美"。
对称与平衡的区别是:
平衡较对称更显得活泼、多变化;对称则较平衡更显得肃穆、端庄。
韵律是使形式富于有律动感的变化美。
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统一性,统一可以增强造型的条理及和谐的美感。
※本章思考题
1、立体构成的形式要素有哪些?
2、对称和均衡的区别在哪里?
3、节奏与韵律的关系如何?
4、联想与意境的三种形式分别是什么?
5、变化和统一之间有何联系?
四、材料要素
1、本章教学时间:
14学时
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立体的不同材料的分类、特性,并能灵活运用材料的
特性创作出不同材质的立体构成。
3.本章教学重点:
材料的分类、材料的特性
4.本章教学难点:
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不同材料制作立体构成的能力。
5.本章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课程论文,师生互动。
6.本章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7.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其它教学道具与教学条件。
8.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9.本章课程引入方法:
向学生提问,案例引入,举例引入,其它开始新课的方法。
10.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
2)新编《立体构成》邱松辽宁美术出版社
四、材料要素
在立体构成中,材料也是一项主要因素,特别是立体构成所使用的材料是无特定的,不同立意的构成所选择的材料应该是不同的,应选择最能贴切、完美地表达某种立意的构成之材料。
立体构成必须涉及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材料的参与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先做出设计方案,再按方案要求物色相应的材料,另一种是先从材料入手,根据材料的属性,语言寻求表达的内容,最终制定出造型设计方案。
一:
自然材料(木材,石材,黏土等)。
自然材料给人以质朴、亲切、温馨、舒适的感觉,有极强的亲和力。
1)木材
温和轻便,易于加工,加工手法有锯割、刨削、雕刻、弯曲、结合等。
2)石材
坚固持久,常用材料。
有寿山石,青田石,大理石,花岗岩石等。
二:
工业材料
(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等多种类型、功能性材料)。
人工复合材料是多学科,各种新技术和新工艺交叉融合的产物。
1)纸材料
质地温和,价格低廉,易于加工,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可塑性。
2)金属材料
坚固持久,品种丰富,加工技术多样,视觉质感丰富,在立体构成中被广泛使用。
3)玻璃材料
透明光滑,坚硬脆弱,有较强的耐热,抗腐蚀性能。
用玻璃材料构成的空间有着无限扩展的视觉感,是开放性的理想材料。
4)塑料(通用塑材,工程塑材)
三:
综合材料
综合材料的使用可充分应用材料之间的对比、和谐关系,增加材质的效应。
但必须把握所选材料的性能、特点,使每一种材料都能表现出自身的属性和信息,传达出作品的感受和意义。
1、材料的种类
(1)以质地不同分类:
a、金属材料(铁、铜、锌、铝、银-----)
b、非金属材料(土、木、竹、石、布、玻璃、陶瓷---)
c、高分子材料(塑材、橡胶、合成纤维---)
(2)、以物理特征不同分类:
弹性材料、脆性材料、硬性材料、塑材料、粘性材料、透明材料、半透明材料、轻质材料、重质材料、液态(流体)材料、、、、、、、、、、
(3)、以基本形态不同分类:
材料-----粒材、线材、板材、块材
2、立体构成训练中的常用材料
立体构成必须涉及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材料的参与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先做出设计方案,再按方案要求物色相应的材料,另一种是先从材料入手,根据材料的属性,语言寻求表达的内容,最终制定出造型设计方案。
在立体构成训练中,可用的材料很多,制作者可根据现有的物质条件和加工条件,选择最能表现构成内容的理想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
粒材--小塑料球、皮球、玻璃球、小木块、卵石、敲打或切碎而成的各类粒材。
线材--铁线、塑料皮导线、塑料管、吸管、木条、竹子、麻绳、棉线绳、鱼网线、琴弦、金属链、车条、电镀金属管等。
板材--木块、石膏块、苯板、发泡水泥砖、粘土、石块、砖块、树根结、毛线球、皮球、鹅卵石以及用板材做的中空块体等。
2、材料力学特性
1)拉抻与压缩、2)载荷、3)正应力、4)应变、5)弹性材料—虎克dingl
6)弹性材料—杨氏模数、7)拉伸试验与材料的强度、8)延伸材料与脆性材料
9)剪应力与剪应变、10)剪切模量、11)许用工作应力和安全系数、12)载荷系数
13)温度应力、14)应力集中和应力集中系数、15)韧性、16)蠕变与疲劳
3、寻找新材料
4、不要忘记最简便、基本的材料
除以上介绍的材料范围外,每位制作者随时随处都可能发现更适合自己作业的新材料,在选用材料时,无论是需经加工的还是取其自然形态直接用的,都要同时考虑到材料与工艺之间的配合关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材料美的作用。
※本章概要:
在立体构成中,材料也是一项主要因素,特别是立体构成所使用的材料是无特定的,不同立意的构成所选择的材料应该是不同的,应选择最能贴切、完美地表达某种立意的构成之材料。
※本章关键名词:
无机非金属、有机、复合等多种类型、功能性材料
※本章主要理论:
根据计划阶段来选定材料,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等因素。
将已加工好的各部分材料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本章要点:
在选用材料时,无论是需经加工的还是取其自然形态直接用的,都要同时考虑到材料与工艺之间的配合关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材料美的作用。
※本章思考题
1、立体构成技术要素包括那些?
2、如何选择立体构成的材质?
3、初加工和精加工的区别?
4、抛光材料的种类?
5、那些材料适合上色?
五、技术要素
1、本章教学时间:
14学时
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术要素,熟练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3.本章教学重点:
选材、测量和放样
4.本章教学难点:
初加工、精加工、成型、组接、抛光
5.本章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课程论文,师生互动。
6.本章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7.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其它教学道具与教学条件。
8.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9.本章课程引入方法:
向学生提问,案例引入,举例引入,其它开始新课的方法。
10.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
2)新编《立体构成》邱松辽宁美术出版社
五、技术要素
1、创意——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立体构成的形态。
2、计划——具体规定制作形态的大小、形、色及所需材料。
3、图样——把物体的大小和形绘制成图样,以便确定各部件的装配方法,验证原来的构思、尺寸等是否正确和行得通。
4、选材——根据计划阶段来选定材料,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等因素。
5、测量和放样——二者相互联系,根据不同的材料来进行测量和放样。
6、初加工——把材料加工成各种毛坯。
7、精加工——又叫切削加工,主要是使用带刃工具来切割物体,以改变物体的外形。
8、成型——在不增减物体量的前提下而改变物体的形。
弯曲成型、浇注成型、塑料注塑。
9、组接——将已加工好的各部分材料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10、抛光——材料分为填料和磨料两种。
11、上色——上色只适合于部分立体构成作品。
※本章概要:
技术要素包括创意、计划、土扬、选材、测量放样、初加工、精加工、成型、组接、抛光、上色等步骤。
※本章关键名词:
测量和放样、成型、组接、抛光、
※本章主要理论:
根据计划阶段来选定材料,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等因素。
将已加工好的各部分材料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本章要点:
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立体构成的形态。
根据计划阶段来选定材料,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等因素。
在不增减物体量的前提下而改变物体的形。
将已加工好的各部分材料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上色只适合于部分立体构成作品。
※本章思考题
1、立体构成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