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500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

但是部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

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总课时28课时。

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

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原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昼夜与四季》在小学不再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另外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利用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岩石与矿物资源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第五单元《交流与质疑》,属于新编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本单元教学首先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交流与质疑,接着让学生通过图片阅读、范例示范以及讨论交流明白如何与同伴去交流,怎样去质疑。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探究力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

2、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学技术制作的初步技能。

3、认识动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人类进行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4、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利用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

5、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知道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6、让学生学会交流和质疑,使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进步,在质疑与批判中成长。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神奇的机械、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人体的司令部

难点:

形状与结构、岩石与矿物

五、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每一节课,使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2、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3、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1.1什么是机械

教学

目的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重点难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

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

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

什么是机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哪些?

(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

(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

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

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三、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组讨论并记录

教学反思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1.2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知道杠杆的特点,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3、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重点难点

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探究利用支点使木尺平衡的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

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

你们谁能帮助我?

(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

1、谈话:

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

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观察课本插图:

哪些是省力的?

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他说得有道理吗?

你觉得是否可行?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

并发表意见

 

分组实践操作

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1.3斜坡的启示

教学

目的

和要

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就是一面斜坡。

2、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揭示规律。

3、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4、知道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

5、能发现身边一些利用斜面省力的事例。

重点

难点

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发现斜面的角度越小越省力。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葡萄酒开瓶器、水龙头、螺丝钉等

实践

活动

检查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

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斜坡将自行车推到高处就不是很困难了。

(板书课题)

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

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

1、出示问题:

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

2、学生提出假设。

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四、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观察图片

讨论交流

 

交流总结

 

讨论

 

教学反思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1.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

目的

和要

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是由一个轮固定在可转动的轴上构成的。

3、能够组装器材探究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4、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

5、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够识别出轮轴。

重点

难点

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操作竞赛:

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

获胜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

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

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

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做汽车时你发现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3、讲解:

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板书课题)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

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四、拓展应用

 

竞赛活动

交流解释

 

学生交流

 

教学反思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1.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

目的

和要

1、知道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

2、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会在做滑轮的实验中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4、知道两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运用。

重点

难点

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滑轮、钩码、弹簧秤、线绳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

有谁做过升旗手,你知道国旗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去的吗?

二、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小结:

定滑轮

动滑轮

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

可以省力

三、回顾和解释

 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思考并回答

教学反思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1.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

目的

和要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识别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比较出齿轮传动与链条传动的特点。

3、会利用瓦楞纸和塑料瓶盖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装置。

重点

难点

发现机械中的传动装置及其作用。

了解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

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教具

齿轮传动、链条传动的材料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讲述:

现在的自行车车轮能够转动,是因为链条将动力从踏板那里传到了后轮上,像自行车链条这样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板书课题)

二、探究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1、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

2、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

3、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应用于什么地方。

5、链条传动可以远距离传递力,但工作动力不能太大,因为受到链条

三、巩固、拓展

了解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型的传动装置。

 

学生讨论交流

观察图片

 

学生画示意图

展示交流

教学反思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2.1折形状

教学

目的

和要

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3、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

4、能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式。

5、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重点

难点

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

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

 谈话:

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

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

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

2、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薄薄的纸,如果改变形状,的确可以托起较重物体。

薄的材料用不同方式折叠和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其承受力大小也不相同。

三、拓展

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2、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观察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反思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题

2.2搭支架

教学

目的

和要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能设计立体支架。

4、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重点

难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学

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教具

小木棒、塑料吸管、胶带、橡皮筋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些灯架、折叠凳、人字梯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三角形在这些物体的结构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二、设计立体支架——高塔

1、谈话:

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我们来搭一座高塔好吗?

2、提问:

搭高塔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

3、学生讨论并汇报。

4、小结:

如果能够画出设计草图的,可以先画出设计图,也可以用手里的材料一边比画一边设计,一定要弄清楚你们的支架的大致形状、连接方法等。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反思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题

2.2搭支架

教学

目的

和要

1、能搭建立体支架。

2、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3、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

难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学

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教具

小木棒、塑料吸管、胶带、橡皮筋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搭建高塔

1、谈话:

各组进行搭高塔比赛,你们认为应该比什么?

2、小结:

美观、坚固、用料少等。

二、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

1、谈话:

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

怎么测试高塔的稳固性呢?

2、谈话:

下面我们往高塔上加重物,测试高塔的稳固性,并做好记录。

3、学生分组实验。

4、提问:

你们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

三、了解支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分析、总结建筑物的结构特点。

2、讲述:

这些建筑物除了运用三角形结构稳定性的原理之外,还运用了物体上轻下重、上窄下宽使物体重心下移从而更稳定的原理。

 

 

学生交流

 

学生展示作品

 

学生讨论

教学反思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2.3建桥梁

教学

目的

和要

1、知道拱桥、斜拉桥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

2、能自定标准将桥梁分类。

3、能开展研究不同桥面承受力大小差异的实验。

4、能用西瓜皮建成“瓜皮桥”。

重点

难点

研究三座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

建“瓜皮桥”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绳子、纸张、木块、透明胶带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认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给桥分类

1、(出示图片P22)谈话: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桥吧,说说这些桥的名称,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它们都有什么用途?

2、提问:

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认识桥梁的形状与承重力的关系

1、谈话:

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为什么?

2、学生讨论、猜测。

3、谈话:

到底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

4、提问:

利用桌上的木块、白纸、绳子,你们可以怎样设计实验呢?

四、制作“瓜皮桥”,比较“瓜皮桥”与瓜皮的承重力

1、(出示一块拱形瓜皮,往上面加重物)提问:

如果把瓜皮切开,拼成拱形,它的承重力与原来相比会有变化吗?

2、学生猜测。

3、教师演示“瓜皮桥”的承重力。

4、讨论:

在两次测试的比较中,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

讨论、汇报

学生汇报

分类结果

 

讨论汇报

教学反思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题

2.4造房子

教学

目的

和要

1、能够运用结构知识设计房屋框架,并能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设计。

2、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用报纸卷棒建造纸房子。

3、会计算造房子的用料

4、能够收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重点

难点

用报纸卷棒建造房子

设计房子

教学

方法

实践法、讲授法

教具

旧报纸、胶带、剪刀等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认识古代和现代的房子

看教材第24页,提问:

古代的房子与现代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呢?

二、设计“纸房子”的框架结构

1、谈话: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漂亮的高楼,你们想不想也用自己的双手来建造自己的房子呢?

2、讲解要求:

小组成员合作用废旧报纸建造一个“纸房子”。

这个纸房子是用报纸棒搭建框架结构的,房子的大小至少要能容纳下两名同学。

3、提问:

建筑工人在造房子之前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三、估算造房子用料数量,准备材料

1、教师出示几根卷好的报纸棒,谈话:

报纸棒的长度大约是多长?

你们小组设计的房屋需要多少根纸棒?

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计算来完成。

2、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准备工作:

(1)卷报纸棒;

(2)商讨需要准备的其他工具和材料;

(3)学生分头完成各自承担的准备任务。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

 

教学反思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题

2.4造房子

教学

目的

和要

1、能够运用结构知识设计房屋框架,并能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设计。

2、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用报纸卷棒建造纸房子。

3、会计算造房子的用料

4、能够收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重点

难点

用报纸卷棒建造房子

设计房子

教学

方法

实践法、讲授法

教具

旧报纸、胶带、剪刀等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分组建造纸房子

1、教师计时,学生造房子竞赛活动开始。

2、教师巡视,对出现问题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评价

1、各组给自己建造的房子起名,并书写在适当的位置上。

2、教师宣布评比标准:

坚固、宽敞、新颖、速度快。

三、欣赏古今中外建筑,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1、学生看教材第26页,欣赏古今中外建筑。

2、学生讨论:

工程师和建筑师是用哪些方法解决房子的承重和稳固性问题的?

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造房子

教学反思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3.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教学

目的

和要

1、知道一些植物能够进行营养繁殖。

2、能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重点

难点

知道一些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用根、茎、叶进行繁殖。

利用一些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教学

方法

讲授法

教具

视频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问:

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也可以繁殖吗?

(板书课题)你在家看到过父母种菜或是种花吗?

他们又是怎样繁殖这些植物的?

你能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

二、研究营养繁殖的方式

1、出示P28五种植物的图片:

落地生根、马铃薯、吊兰、生姜和水仙球。

2、课件展示植物的营养繁殖的例子

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

1、谈话: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植物怎样用营养繁殖方式进行繁殖了,你想自己用营养繁殖方式来繁殖一种植物吗?

说一说如何繁殖。

2、布置学生课后在家用营养繁殖方式繁殖一种植物。

 

学生讨论交流

 

观察图片

教学反思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3.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教学

目的

和要

1、知道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的繁殖方式是进行有性繁殖,即经过雌雄两性的结合生殖。

2、知道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

卵生和胎生。

3、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知道动物繁殖方式具有多样性特色。

重点

难点

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

卵生和胎生。

收集、分析、整理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信息。

教学

方法

讲授法

教具

视频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同学们,我们知道植物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