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省级联考湖南省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文综政治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452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省级联考湖南省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文综政治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省级联考湖南省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文综政治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省级联考湖南省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文综政治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省级联考湖南省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文综政治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省级联考湖南省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文综政治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省级联考湖南省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文综政治解析版.docx

《全国省级联考湖南省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文综政治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省级联考湖南省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文综政治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省级联考湖南省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文综政治解析版.docx

全国省级联考湖南省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文综政治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西红柿是我国种植面积第二位的蔬菜,但主打自己风味的西红柿品牌却屈指可数。

某地发挥当地西红柿种植的传统优势,采用现代化的运营方式,成立西红柿种植合作社,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标准化操作管理,并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使濒临淘汰的20年前西红柿老品种,摇身一变成市场新宠。

该地的成功经验在于

①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西红柿种植的附加值

②注重产品质量,满是消费者食品安伞需求

③制订行业标准,对传统产业附加现代因素

④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D

【考点定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知识拓展】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1)经营战略: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一家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2)形成竞争优势: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这是现代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3)诚信经营:

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4)兼并重组: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要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5)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13.下图表示两种互不关联商品需求曲线的变动情况(D1为甲商品的需求曲线,D2为乙商品的需求曲线)。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件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出现从F1到F2的变动时,政府宜增加对低收入者的物价补贴

②人民币持续升值,甲商品的出口需求变化符合F1到F2的变动方向

③乙互补品价格下跌,引起乙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1到D2的变动

④生产乙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乙需求的变化符合D2到D2'的变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价格变动的影响

【解题技巧】曲线类试题关键在确定数量关系,借助辅助线分析判断。

第一,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即正相关还是反相关,有的曲线在临界点前成正向变化,在临界点后成反向变化,抑或相反。

第二,确定不同数量关系对应的图象,注意曲线的变化规律。

要读懂曲线,仔细观察随着横轴(自变量)的变化,纵轴(因变量)的变化。

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除外,这些曲线的纵坐标是自变量,横坐标是因变量。

一般正相关图象曲线走向向上,反相关图象曲线走向向下。

第三,数形对照,看其是否一致。

把题干中的数量关系与曲线对照,直接排除不一致的误项,再对剩余选项进行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第四,如果曲线发生平移,可添加辅助线,分析引起平移的因素,借助辅助线比较判断。

14.2016年Il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

意见要求,通过完善股权激励、内部激励机制等,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紧密联系。

这一政策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是

①国家创新能力稳定提高②分配激励机制日益健全完善

③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④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提高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

【答案】C

【考点定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解题方法】推导类试题,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

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者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

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

1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11月印发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顺应农民既要保留自己的土地承包权又有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的格局。

实施“三权分置”旨在

①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②推进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生产力

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人,统筹城乡同步发展

④变革农村土地所有权关系,巩同发展基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实施“三权分置”有利于推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偿白由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村适度规模经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故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统筹城乡发展并不意味着城乡同步发展,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三权分置”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名师点睛】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能等同。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因为公有制经济还包括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6.针对香港立法会部分候任议员宣誓违法引起的争议,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香港特区基本法》第104条,宣誓的性质和效力等进行司法解释,澄清人们在法律认识上的误区,此举被视为中央对“港独”行径的明确表态。

人大“释法”的政治学依据是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是其职责所在

②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人大“释法”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客观要求

③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人大“释法”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具体体现

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人大“释法”有助于凸显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威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B

【考点定位】人大的职权

【方法技巧】人大职权的区分:

四个人大的权力的区分关键看内容,而不是单纯看文字表述。

如果是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立法权,必定伴随着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如果是对国家机关干部进行任免的决定,则是任免权(任免权,必定与人事变动有关);如果是对其他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则是监督权;如果是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规划的通过,则是决定权。

17.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主题,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个重要文件。

此举将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①建市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把国家权力置于人民监督之下

②规范党员干部行为,保持党和广大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

③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同党的执政之基

④加强党的思想和制度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C

【解析】审议通过的两个重要文件并未体现人民监督国家权力,故题肢①不符合题意;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身利益,故题肢②表述错误,排除;两个文件的通过,是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体现,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故题肢③④正确。

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加强党的建设

18.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务院出台《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建立这一制度旨在

①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②加强社会建设,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③树立政府权威,确保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得以实现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解题方法】选择题解题方法之条件排除法:

设问一般要求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或者要得出题干中的结论,需要题肢中的哪些条件。

考生要注意排除以必要条件代替充要条件、表述太绝对、不符合或夸大事实的题肢。

19.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自2015年揭牌运营以来,积极与当地机构开展合作,运用本土化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极大地促进了新加坡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这启示我们

①在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时,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②增强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

③欢迎其他民族文化在我国传播的同时,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华文化,要与当地的文化习俗相结合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D

【解析】在文化交流中,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题肢①表述错误,排除;用本土化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说明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故题肢②正确;这说明,进行文化交流,要与当地文化习俗相结合,故题肢④正确;材料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表现,故题肢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文化的交流

【名师点睛】文化交流的意义:

利己。

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利人。

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互利。

有利于增进理解,增加友谊,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20.2016年10月17开,神舟十一号飞船胜利升空,完成和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

至此,我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实验室阶段,离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的建设叉近一步。

材料表明

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②实践是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④实践活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答案】D

【考点定位】实践的特征

【归纳总结】正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

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的社会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21.80多年前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艰难困厄中仅存在了2000多天,那支军队那个政权,地域不广,力量弱小,被强大的对下围追堵截,但他们始终坚信共产党人的事业是正义的,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历史有力地证明了

①符合客观规律的新生事物最终是不可战胜的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新事物的成长总有一个南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④事物发展是在一定量的基础卜进行质变的过程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答案】B

【考点定位】发展的实质

【名师点睛】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并不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即有肯定有否定,有继承有发展。

22.“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同一物品,在不同的环境中往往县有不同的属性,这是因为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可以改变事物的本质属性

②客观事物的属性受周围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③事物的性质因为其可变性而具有不确定性

④事物的属性在不同联系中呈现不问的特点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答案】D

【考点定位】联系的观点

【知识归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①联系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这一世界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的客观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之物还是人为之物,它们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

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等。

这一世界观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

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

整体离不开部分,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

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者部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来看,其方法论应包括多方面的要求。

其中有两点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

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像人们常说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

二是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这点方法论要求主要是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反对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

23.右边漫画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

A.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价值选择

B.发挥正确价值观在人生选择中的决定作用

C.把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D.把个人志向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答案】A

【考点定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解题指导】漫画型选择题利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对某些思想、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或赞扬,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漫画型选择题总体设计新颖别致、构思精巧,全面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这种题一般会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会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

解题一般分成以下几步:

其次,要读懂题目的选择要求。

题目的选择要求往往是限定了知识、答案的范围:

是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是应该坚持的还是应该反对的;是给我们的启示还是反映的什么道理;是经济学的,政治学的,还是哲学的等。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它往往决定选择题肢的正确与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3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6分)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

材料一基于当前形势和各方期待,我国把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希望从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四个方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

材料二杭州峰会放眼长远、综合施策、扩大开放、包容发展,中国推动峰会达成的“杭州共识”着眼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根本动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二十国集团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等文件,开启了世界经济新航程。

(l)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峰会主题对促进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4分)

(2)请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杭州峰会能够达成共识,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

(12分)

【答案】

(1)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①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和稳定性;(2分)②有利于消除国际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2分)③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2分)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分)②发掘增长新动力,开辟新增长点,以创新和可持续的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2分)③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分配制度,推进我国经济联动、包容性发展;(2分)

④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2分)

(2)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与会各国在实现全球经济复苏,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3分)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和包容性增长,符合当今时代潮流;(3分)③与会各国都积极履行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的义务;(3分)④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3分)

【解析】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杭州峰会能够达成共识,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

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国际社会的知识,然后考生可以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主权国家的积极的履行义务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考点定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主权国家的义务、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

【名师点睛】解答“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通过设问明确理论依据。

首先明确考查范围,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角度;其次明确具体理论知识,设问给定的要从该理论出发,设问没给定的,要根据题意选择所需理论。

第二步,明确现实依据,即分析这样做的必要性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作用或积极影响,或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这一点应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运用理论作出具体分析。

这一点有时需要结合时政热点、或国家方针政策作出概括总结。

第三步,将知识与材料相结合,有条理地组织答案。

回答意义,一般要遵循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由点到面的原则。

①从小到大:

先回答对个人,而后回答对集体企业,最后回答对国家的意义。

②从近到远:

先回答目前眼前的意义,而后回答长远的意义。

③由点到面:

由一个方面扩散到多个方面、由一个角度到多个角度、由一个层次发展到多个层次。

39.请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6分)

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

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凋敝,无数仁人志士为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孙中山先生终其一生矢志斗,印证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改造中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

今天,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学习他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学习他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桡的奋斗精神。

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l)有人从孙中山先生的经历中得出结论:

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州么样的人生道路。

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12分)

(2)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如何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分)

(3)某班召开“学习弘扬孙中山精神”主题班会,请你就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的意义写两条发言提纲。

(每条10~30个字)(4分)

【答案】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精神都是对时代的反映。

题中观点没有看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4分)②社会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题中观点看到了精神对人生道路选择的导向作用;(4分)③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选择性活动,人生道路的选择受一定精神的影响,但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分)

(2)①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要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结合;(3分)②利用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宣传孙中山精神;(3分)③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要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把弘扬孙中山精神融于社会主义建设中;(2分)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全民族综合素质,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答案示例:

弘扬孙中山精神,增强精神力量;弘扬孙中山精神,提升民族凝聚力。

(每条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满分不超过4分)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对“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的观点进行分析,属于辨析类的解答题。

考生首先可以分析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分析说明其合理性;然后考生可以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分析说明其不合理性;最后还可以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的特点的角度分析说明其不合理即可。

(3)本题比较开放,以某班召开“学习弘扬孙中山精神”主题班会,要求考生就学习和弘扬孙中山精神的意义写两条发言提纲,考生可以结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的角度进行提出建议即可。

【考点定位】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名师点睛】辨析题解题思路:

①把握材料的中心点;②寻求事与理的结合点;③组织答案时尽量运用背景材料进行相关分析。

高考时,同学们一定严格按照辨析题解题总体要求答题,记住按以下步骤进行:

1.审题要细致:

一审背景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以及与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审题目,明确题目类型,找出辨析点,寻求事与理的结合点,确定答题的切入点。

2.步骤要清晰:

一是明确辨析点,一点一点地辨,一层一层地分析。

二是解答必然点,针对结论必然正确或错误的观点,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

三是展开讨论点,对每一个辨析点中合理因素和错误成分展开充分的分析论证。

四是补充遗漏点,有针对性地补充其所需要的条件。

3.环节要完整:

一是解释概念与特定词语。

二是肯定合理成分并说明理由。

三是否定错误成分并说明理由。

四是小结,扼要概括上述分析并作出判断。

对于错误观点,要指出其实质和危害以及正确的说法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