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综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9231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内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内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内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内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综述.docx

《国内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综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综述.docx

国内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综述

国内高职院校“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综述

[摘要]结合国内高职院校面临现状,在回顾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上对国内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国内的分层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仍有不足。

文章在简要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后,进一步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分层教学;最近发展区;高职院校

1前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使国内高职院校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国内许多高职院校仍面临诸多问题。

近年来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入校门槛明显较低,使高职学校生源综合素质显著下降,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能力相差较为悬殊,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为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满意度,增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很多学校已经开展“分层教学”。

本文在回顾“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上,对国内高职院校的实践研究情况进行介绍。

2分层教学理论基础

19世纪中期分层教学开始出现,其标志是18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利斯在圣路易州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FlexibleSystem)。

这是一种以学习能力为分班标准的教学形式。

2.1最近发展区理论

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从事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概念。

他认为儿童存在“现有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二者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他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现有发展水平”,还应关注“最近发展区”,最终要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这样才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2.2掌握学习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根据长期的教育考察,布卢姆提出:

“除了占学生总数的5%的超常学生与低常学生之外,其余9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方面并不存在什么差异……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

”经过布卢姆及其同事的多年实验研究,掌握学习理论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实验表明,虽然这种理论不能使95%学生达到A等成绩,但能使大约80%学生达到A等或B等成绩。

2.3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初,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这一理论的主要内涵是:

“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来确保所选教学方案不仅能够保证教学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且能够达到尽可能满意的教学效果。

”优生和差生教育思想是这一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

“在学习的不同过程中,选择班级整体、小组讨论的和个人的学习等形式的有机的结合方式,让每种形式都发挥出最优的效果。

2.4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

人有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八种天生的智能。

这些智能的开发程度依赖于个体后天所受到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

这一理论的启示在于,应该承认学生在智能上存在个体差异,进一步发掘并肯定学生在某方面的智能,突出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各项智能的发展。

要改变单一的分数评价机制,应从多方面认识学生,作出合理的评价。

3高职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现状

国内高职院校对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主要以英语课程居多,其他课程还包括计算机基础、数学、机械制图、软件测试及体育类课程等。

3.1文学类

冯俊英(2014)对其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进行了反思,认为目前应用高考成绩或与分层摸底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仍不完善,建议摸底考试应该采取听说和读写分别测试,创建一种按技能分层的模式。

她的依据是刘雅敏等人的研究显示,很多学生的听说和读写技能发展不同步。

对于B班学生可能因被贴上“差生”标签而产生负面心理影响,她认为应对班级作动态管理,另外要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区分,使A、B层学生都能不断取得进步。

测试和评价还应进一步优化,它会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实践的效果。

李艳蛟(2010)在总结《中文速录》课程分层教学经验中认为,速录是技能性很强的课程,讲究“精讲多练”,45分钟的课,教师只讲15分钟,学生练习30分钟。

分层备课是关键,要求教师确定不同层次的训练目标,制作不同层次的训练材料、设计不同的教学流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要加强学习辅导和心理辅导,尊重全体学生,避免出现学生心理受到负面影响。

她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不及格的学生由13人减少到4人,优秀生从8人增加到15人,实习单位也给予了积极评价。

庆利赢(2011)采用“走班制”分层教学法对《英语》课进行了实验,通过入学后的分层考试和借鉴高考成绩对学生分层,在不打破原有行政班级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A、B两组,学生只在上英语课时分别去不同班上课。

教材和教学内容均不相同。

对2006届和2010届学生进行对比时发现,采用分层教学的2010届学生B级考试成绩与2006届有显著差异。

3.2理学类

陈兵(2011)对《经济数学》课进行了显性分层教学研究,将学生打破原有班组进行重新组合,分为A、B和C三层(三个班)。

结果显示,三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提高。

其中的关键部分在于对不同层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及考核标准。

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如C层学生缺乏自信,不与教师互动;如何公平考核也是一个难点。

李自勇(2013)对高职《数学》课程进行了研究实验。

他将教学实验过程设计为5个环节,分别是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评和反馈矫正。

学生分层主要依据第一学期成绩和高考成绩确定,编为3个班。

有分层测评方面,保证每个层的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目标,满足各层学生对成就感的要求,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提高学习兴趣。

经过对2010级和2011级学生实验前后的结果比较发现,学生在认为数学难学、喜欢上数学、有信心学好数学、头疼做数学作业和数学及格率5个方面都向良好方面发展。

分层中同样出现了个别“差生组”内的学生出现逆反心理、自卑和压抑。

“优生组”出现了自满情绪。

3.3工学类

葛汉强(2011)在《软件测试》课程中实施了分层教学,整个教学活动在四个方面进行分层,分别是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强调教学过程体现“因材施教”理念,基本层次的学生着重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优层次学生注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着重培养独立思考和钻研精神。

实施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对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满意度很高。

王海燕(2014)对《数字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课程分层教学进行了实验。

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分层,标准包括学生的理论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组。

然后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辅导和考核进行分层。

以三个平等班进行横向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组。

但分层教学也带来了管理难度大、教师工作量重等问题。

何群英(2014)对《数控加工实训》课程进行了隐性分层研究。

以前的研究表明,显性分层存在不足,特别是学生对区别对待非常敏感,易产生不良反应。

隐性分层要求在对教学目标、内容进行不同的诠释,在学生未知的情况下执行分层理念。

3.4体育类

徐华(2012)对乒乓球选修课进行了研究,由同一教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授课,保持大纲、教学内容与进度相同,最终从考试成绩、学习兴趣和情绪体验来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分层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效果显著。

他建议对基础差的小组要重点关注,加强指导,避免出现自暴自弃现象。

对基础好的小组要发挥骨干作用,培训学生探究意识。

李影(2013)对高职体育课进行了分层教学研究,实验组根据体能、技能进行动态分层,依据为学生800米、跳绳、坐位体前屈三项最初测试成绩。

采用分层教学,包括备课分层、讲课分层和练习分层。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重新测试三项成绩,考核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提高,但实验组的成绩均值都高于对照组。

其经验在于注重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设计,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鼓励,避免学生出现自卑和兴趣减退问题。

3.5其他

张婷(2013)对《英语》分层教学中高职生情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学生情感总体消极,快班优于慢班,尤其体现在学习态度和自尊两个方面。

在情感因素中学习态度与学生成绩相关性最高。

她建议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及重视形成性评价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态度、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

4高职分层教学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近年来面临着诸多困难,生源减少、入学分数较低、新时代学生个性突出、思想多元等都给高职的教学提出新的课题。

开展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满意度、培养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和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以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益实践。

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分层教学实践与研究仍存在以下的不足。

一是研究范围主要以英语课为主,涉及的其他学科还不多;二是在分层标准方面存在单一、简单、随意性较大、理论依据和说服性差等问题;三是针对不同层的学生如何公平地考核仍是一个难点,处理不当也易造成学生的不良反应,甚至影响分层教学效果;四是分层教学给管理和教学增加了工作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良好地借鉴“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仍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5总结

分层教学模式在国内得到了很多教师的认可,实践证明它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在实践中,教师们也逐渐发现在实施中存在诸多不足,如教学过程分层实施困难、学生易产生不良情绪等。

如何优化分层教学模式,使分层更科学、考核更公平、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教学过程最优化”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纪淑军.布卢姆:

美国教学改革大师[J].教育与职业,2013(8).

[2]袁平.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4).

[3]龙爱琴.巴班斯基差优生教育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

[4]李力刚.巴班斯基“最优化”理念在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2011.

[5]王爱军.分层教学发展与研究综述[J].成人教育,2011(8).

[6]陈栀.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9).

[7]冯俊英.从分层到无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分层教学的创新探索[J].黑河学刊,2014(5).

[8]刘雅敏,朱正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改革新探――按技能分级学习、按模块分层上台阶[J].外语界,2009(4).

[9]张婷.分层教学背景下高职生英语学习情感现状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10]徐华.分层教学在高职院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J].运动,2012(12).

[11]葛汉强.高职《软件测试》课程分层教学之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12]李影.高职高专体育课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3).

[13]庆利赢.高职公共英语“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分析[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14]陈兵.高职经济数学分层教学实践与反思[J].高职教育,2011(3).

[15]王海燕.高职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4(3).

[16]李自勇.高职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验[J].卫生职业教育,2013(8).

[17]何群英,胡伟心.高职教育课堂隐性分层教学实践――以“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12).

[18]陈君.高职院校“分层教学”研究综述[J].成人教育,201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