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阅读延伸精讲精练.docx
《高考古诗文阅读延伸精讲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文阅读延伸精讲精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古诗文阅读延伸精讲精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耘田鼓[注]可朋(后蜀)
农夫田头鼓,王孙筵上鼓。
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
愿我天公降之以雨,
令桑麻熟,仓箱富,
不饥不寒,上下一般足。
[注]耘田鼓:
古代挂在田头树上的鼓,农忙时敲击,以激励催促农人提高劳作效率。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头鼓”就是耘田鼓,“筵上鼓”指的是王公贵族筵宴上饮酒作乐时所击之鼓。
B.诗人真诚地祈愿天公降下甘霖,使桑麻成熟,粮食满仓,百姓们不再挨饿受冻。
C.最后一句“上下一般足”,意思是王孙贵族能够与普通百姓同甘共苦,知足常乐。
D.本诗语言质朴平易,感情深沉强烈,揭露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上有烈日,下有焦土”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③本诗通过“击鼓”这样的生活小事,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发人深省。
请指出这是什么写法。
结合本诗,并联系其他文学作品,对这种写法做简要分析。
(不少于200字)
160
200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7分)
行香子过七里濑①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②,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③。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七里濑:
又名七里滩,在今浙江桐庐县城南三十里。
②鉴:
镜子。
③严陵:
东汉的严子陵,名光,少时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
刘秀即位后,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隐居于富春江。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前六句,用简练的笔墨,形象地描绘了七里濑的美景:
轻舟惊鸿,水清波平,鱼儿翻腾,白鹭点点。
B.上片“过”字点题,写出行程;“急”“冷”“明”不仅状写出景物特点,同时写出作者不断变化的主观感受。
C.“算当年”四句用典,吟咏汉刘秀称帝之后严子陵隐居一事,归结为“一梦”和“空名”,蕴含着人生感叹。
D.下片由山起笔,中间插入议论感慨,顺势抒怀,最后以远山、云山、晓山三座山结尾,落于景语,隽永含蓄。
②“双桨鸿惊”句,有人认为是船桨划动如鸿雁惊飞,有人理解为船桨划动使鸿雁惊起。
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更合理,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
(4分)
③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慨叹?
结合本词,并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谈谈你对这种人生感慨的理解。
不少于200字。
160
200
3、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7分)
高荷
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飐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①。
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
[注释]①擪,音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
③怗,音tiē,安定,安宁。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B.“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C.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D.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②诗歌最后两句写了“荃”的哪些特点?
这些特点与“荷”有什么关系?
请简答。
(4分)
③某些事物往往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人寄寓某种志趣或情感。
请说明元稹笔下“高荷”有怎样的寄寓;并请另举一物,根据其特征阐发其可以象征的志趣或可以寄托的情思。
(不少于200字)
160
200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踏莎行•山居
张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
松醪[注]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注]“松醪”:
是松膏酿制的酒。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秋入云山”,语言简明形象,“入”字写出了深山秋意飒然而至的景象。
B.词人以“潇洒”形容“物情”,赋予山中万物以情志风神,秀逸灵动,意蕴无穷。
C.下片写月圆之夜,诗人身处良辰佳景,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
D.上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下片写了清朗闲雅的山居之景,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②词人的山居生活有什么特点?
词中是怎样表现的?
(4分)
③古今诗歌中有许多描写秋景的佳句,诗人对秋景的描写也各有千秋。
请结合“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一句并再举一个描写秋景的句子,对它们的特色加以赏析。
(不少于200字)
160
200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闻笛
(唐)张巡①
岧峣②试一临,虏骑附城③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
注:
①张巡:
“安史之乱”时期著名的英雄,亲率将士共守睢阳,后战死。
②岧峣(tiáoyáo):
高峻。
③城:
指睢阳城。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第二句既指明安禄山叛乱的不义性质,也写出军情的紧迫。
B.尾联与首联遥相呼应,写明了作者是在更楼之上登高瞭望敌情。
C.本诗既是战乱时代的艺术展现,又是作者不朽人格的光辉写照。
D.全诗语言平易,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思乡情怀。
②这首诗的颈联“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中的“近”和“深”用字精妙,请简要赏析。
(4分)
③对“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有人理解为:
“守城将士不去辨认风云的愁惨,也不必询问天心的向背,只管奋勇杀敌。
”还有人理解为:
“只有像守城将士一样认识风云的愁惨,领会苍天考验将士的良苦用心,才能奋勇杀敌。
”你认同哪一种理解?
请结合诗句说说原因。
(不少于200字)
160
200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云居寺①高顶
王褒②
中峰云已合,绝顶日犹晴。
邑居随望近,风烟对眼生。
注:
①云居寺:
在北周都城长安附近的山上,一说此山是终南山。
②王褒(513-576年):
先后在南朝的梁和北朝的西魏、北周为官,才名极高。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但是大阖大开,气魄雄伟,景象堪称壮丽。
B.诗人表现高山景观的特征,语言十分简省,却能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受。
C.本诗良好的艺术效果是通过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静态描摹获得的。
D.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给人工整匀称的美感。
②前两句诗所写的景象和表达的心情有何变化?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分)
③比较“邑居随望近,风烟对眼生”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
(不少于200字)
160
200
7、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僧虔,琅邪临沂人也。
年数岁,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僧虔独正坐采蜡烛珠为凤凰。
弘曰:
“此儿终当为长者。
”
僧虔善隶书。
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掘笔①书,以此见容。
泰始中,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
王献之②善书,为吴兴郡,及僧虔工书,又为郡,论者称之。
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
与僧虔赌书毕,谓僧虔曰:
“谁为第一?
”僧虔曰:
“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
”上笑曰:
“卿可谓善自为谋矣。
”示僧虔古迹十一帙,就求能书人名。
僧虔上羊欣所撰《能书人名》一卷。
僧虔《论书》曰:
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
亡曾祖领军书,右军③云“弟书遂不减吾”。
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
“小儿辈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
”王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张翼写效,一毫无异,乃题后答,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张翼小人,几欲乱真”。
张芝、二卫并得名前代,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异耳。
羊欣书见重一时,亲受子敬,行书尤善,正乃不称名。
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
谢综书,恨少媚好。
谢灵运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
庾昕学右军,亦欲乱真矣。
(取材于《南齐书》)
注:
①掘笔:
秃笔。
②王献之:
字子敬,东晋书法家,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
③右军:
右军将军。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曾任此职,世称“王右军”。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当为长者长者:
年长的人
B.右军后进后进:
后来长进
C.天然放纵放纵:
不受约束
D.亦得入流入流:
列入流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常用掘笔书,以此见容B.乃题后答
羊欣书见重一时正乃不称名
C.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D.无以辨其优劣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
(他的)伯父王弘把孩子们聚在一起,王弘的儿子王僧达在地上蹦跳玩耍
B.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
太祖擅长书法,等到即位,(对书法还是)深爱不止
C.卿可谓善自为谋矣
你可以说是善于替自己谋虑了
D.亡曾祖领军书,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
(我)逝去的曾祖父王领军写信,王羲之说“老弟写信就没有丢掉我”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僧虔在孝武帝面前为求自保,不惜用秃笔写字来掩饰书法水平。
B.王献之和王僧虔都擅长书法,又都做过吴兴郡守,因此传为美谈。
C.征西将军庾翼与王羲之在书法上齐名,很多小辈都来向庾翼学习。
D.张翼和庾昕二人模仿王羲之的书法,都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5.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意思是“宋文帝的书法,自己说可以和王献之相比,但当时评议的人说‘(宋文帝的)天资高于羊欣,书法艺术所达到的程度不如羊欣’”。
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对“天然”和“功夫”二者关系的理解。
(不少于200字)
160
200
8、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
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
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
见夫幽姿劲质,凌轹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艰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
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
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处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
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
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
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呜呼!
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
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弃。
呜呼!
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齿:
并列
B.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咎:
过失
C.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错:
指责,批评
D.菊有贤友朋之象象:
这里指特征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
B.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3.下面各组语句全都能够表现骆先生“气节刚正”的一组是
①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
②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
③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
④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⑤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4.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骆先生相貌威严,为人正直,性情刚烈,说话直率,爱憎分明,因此遭人嫌弃。
B.骆先生以菊为友,从菊的不同特点联想到人格修养,并经常对照菊花自我反省。
C.在骆先生看来,菊花品高性介,洁身自好,而黄茅白苇则平凡庸常,随俗从众。
D.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与渴求之心。
5.文中“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句表现了骆先生的处世之道,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处世之道的看法。
(不少于200字)
160
200
9、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何谓土崩?
秦之末世是也。
陈涉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
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
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
是谓之土崩。
故曰: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
何谓瓦解?
曰:
吴、楚、齐、赵之兵①是也。
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
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
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
此之谓瓦解。
故曰:
天下之患不在瓦解。
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有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
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
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
近者关东五谷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
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
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也。
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
诚以天下为务,则汤、武之名不难侔,而成、康②之俗可复兴也。
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名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遗德为数世隆,南面负扆③摄袂而揖王公,此天子之所服也。
(取材于徐乐《言世务书》,有删改)
【注释】
①吴、楚、齐、赵之兵:
指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之乱。
②成、康:
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
③负扆(yǐ):
背对屏风。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