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894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3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docx

《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docx

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0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

考点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

硅及其化合物

一、硅

1.硅的存在和物理性质

⑴存在:

只以化合态存在,主要以SiO2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地壳岩层里,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

⑵物理性质:

晶体硅是一种灰黑色固体,具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熔沸点较高,能导电,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2.硅的化学性质

⑴与单质(O2、F2)反应 Si+O2SiO2Si+2F2==SiF4

⑵与酸(HF)反应 Si+4HF=SiF4↑+2H2↑

⑶与强碱(如NaOH)溶液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3.用途:

制造半导体、计算机芯片、太阳能电池。

二、CO2和SiO2的比较

物质

二氧化硅

二氧化碳

晶体类型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物理性质

硬度大、熔沸点高、常温下为固体、不溶于水

熔沸点低,常温下为气体,微溶于水

①与水反应

不反应

CO2+H2OH2CO3

②与酸反应

SiO2+4HF=SiF4↑+2H2O

不反应

③与碱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高温

盛碱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CO2+2NaOH=Na2CO3+H2O或

CO2+NaOH=2NaHCO3

④与盐反应

高温

SiO2+Na2CO3=Na2SiO3+CO2↑

SiO2+CaCO3=CaSiO3+CO2↑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O2+Na2CO3+H2O=2NaHCO3

⑤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CaO=CaSiO3

CO2+Na2O=Na2CO3

⑥与碳反应

SiO2+2C2CO↑+Si

CO2+C2CO

主要用途

制光学仪器、石英玻璃。

水晶可制作饰品,常用来制造通讯材料光导纤维。

化工原料、灭火剂。

干冰用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三、硅酸及硅酸盐

1.硅酸

⑴ 物理性质:

与一般的无机含氧酸不同,硅酸难溶于水。

⑵ 化学性质:

①.弱酸性:

是二元弱酸,酸性比碳酸弱,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iO3+2NaOH==Na2SiO3+2H2O。

②.不稳定性:

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H2SiO3H2O+SiO2。

⑶制备:

通过可溶性硅酸盐与其他酸反应制得,如Na2SiO3溶液与盐酸反应:

Na2SiO3+2HCl==H2SiO3↓+2NaCl

⑷ 用途:

硅胶可用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等。

2.硅酸盐

定义: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所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⑴硅酸盐结构复杂,一般不溶于水,性质很稳定。

通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其组成。

例如:

硅酸钠Na2SiO3(Na2O·SiO2),高岭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书写顺序为: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注意事项:

①氧化物之间以“·”隔开;②计量数配置出现分数应化为整数。

例如:

钾长石KAlSi3O8不能写成K2O·Al2O3·3SiO2,应写成K2O·Al2O3·6SiO2。

⑵硅酸钠:

Na2SiO3,其水溶液俗名水玻璃,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是一种矿物胶,用作黏合剂和木材防火剂。

四、常见无极非金属材料及其主要用途

传统的无极非金属材料

硅酸盐产品

水泥

玻璃

陶瓷

原料

石灰石、黏土

纯碱、石灰石、石英

黏土

反应原理

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SiO2+Na2CO3Na2SiO3+CO2↑

SiO2+CaCO3CaSiO3+CO2↑

发生复杂物理化学变化

主要设备

水泥回转窑

玻璃窑

陶瓷窑

主要成分

3CaO·SiO2、2CaO·SiO2、3CaO·Al2O3

Na2SiO3、CaSiO3、SiO2

反应条件

高温

高温

高温

【总结提升】

1.硅

(1)硅的非金属性弱于碳,但碳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而硅却只有化合态。

(2)硅的还原性强于碳,但碳能还原SiO2:

SiO2+2C2CO↑+Si。

(3)非金属单质跟碱溶液作用一般无H2产生,但Si能跟碱溶液作用放出H2:

Si+2NaOH+H2O====Na2SiO3+2H2↑。

(4)非金属单质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反应,但硅能跟氢氟酸反应。

(5)非金属单质一般为非导体,但硅为半导体。

2.二氧化硅

(1)非金属氧化物的熔沸点一般较低,但SiO2的熔点却很高。

(2)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跟酸反应,但SiO2能跟氢氟酸反应。

3.硅酸

(1)无机酸一般易溶于水,但H2SiO3难溶于水。

(2)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所以有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但在高温下Na2CO3+SiO2Na2SiO3+CO2↑能发生是因为生成的CO2容易挥发。

典例1(2019届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高纯度晶硅是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又称“半导体”材料,它的发现和使用曾引起计算机的一场“革命”。

它可以按下列方法制备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CSi+CO2↑

B.灼烧熔融的Na2CO3固体,可用石英坩埚

C.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而硅不能与氢氟酸反应

D.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的SiCl4(沸点67.6℃),通过蒸馏(或分馏)可提纯SiHCl3

【答案】D

C.硅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和氢气,故C错误;

D、沸点相差30℃以上的两种液体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典例2(2019届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碳族元素包括碳、硅、锗(Ge)、锡(Sn)、铅等,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锗和锡以前曾被用于半导体材料,铅被用来制造蓄电池。

碳族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铅以低价形式存在时较稳定,其它元素在化合物中都是以高价形式存在比较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I.

(1)高岭土的成分中含Al2(Si2O5)(OH)4,请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单质锡粉制取少量二氯化锡溶液,制取和保存的方法是(用文字叙述)________________。

(3)铅有多种氧化物,写出四氧化三铅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铅在空气中强热会得到一系列铅的其它氧化物。

若把239g二氧化铅强热,当质量变为231g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

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

CH4(g)+CO2(g)2CO(g)+2H2(g)

已知:

C(s)+2H2(g)=CH4(g)  ΔH=–75kJ·mol−1①

C(s)+O2(g)=CO2(g)   ΔH=–394kJ·mol−1②

2C(s)+O2(g)=2CO(g)  ΔH=–222kJ·mol−1③

(1)有利于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填标号)。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

(2)若该反应在容积不变的绝热容器中进行,能够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填标号)。

A.c(CO2)/c(H2)不再发生变化    

B.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D.每有8molC-H键生成的同时有4molH-H键的断裂E.容器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3)T℃时,在体积为10L的容器中加入10molCH4、5mol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50%,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

【答案】Al2O3∙2SiO2∙2H2O用过量的锡粉与盐酸反应,保存时过量的锡粉留在溶液中Pb3O4+8H++2Cl―=3Pb2++Cl2↑+4H2O4PbO22Pb2O3+O2↑AACE1/3

【解析】I.

(1)硅酸盐用氧化物表示:

活泼金属氧化物在前,水在最后;根据原子守恒,高岭土的成分中含Al2(Si2O5)(OH)4,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

Al2O3∙2SiO2∙2H2O;正确答案:

Al2O3∙2SiO2∙2H2O。

II.

(1)根据盖斯定律,重整反应为:

③-①-②,所以ΔH=-222+394+75=247kJ·mol−1,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提高甲烷的转化率的方法是高温低压,使平衡正向移动,A项正确;正确选项A。

(2)A.CO2为反应物,H2为生成物,当c(CO2)/c(H2)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

B.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根据ρ=m/V可知,反应进行到任何时候,气体的密度都不再发生变化,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气体的总量增大,根据M=m/n可知,当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D.每有8molC-H键生成,属于v(逆),有4molH-H键的断裂,属于v(逆),速率同向,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E.若该反应在容积不变的绝热容器中进行,当容器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各物质的浓度也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E正确;

正确选项ACE。

(3)已知c(CH4)=10/10=1mol/L,c(CO2)=5/10=0.5mol/L;根据以下步骤计算:

CH4(g)+CO2(g)2CO(g)+2H2(g)

起始浓度10.500

变化浓度0.250.5×50%0.50.5

平衡浓度0.750.250.50.5

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c2(CO)c2(H2)/c(CH4)c(CO2)=(0.52×0.52)/(0.75×0.25)=1/3;正确答案:

1/3。

氯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Cl2

1.物理性质:

常温、常压下,氯气是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常温、常压下的溶解度为1:

2,易液化。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单质反应:

a.与Na反应:

2Na+Cl22NaCl,现象:

产生白烟。

b.与Cu反应:

Cu+Cl2CuCl2,现象:

产生棕黄色的烟。

c.与Fe反应:

2Fe+3Cl22FeCl3,现象:

产生棕色的烟。

注:

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

(2)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a.与氢气反应:

H2+Cl22HCl,现象:

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

注:

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3)与水反应

溶于水的氯气部分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Cl2+H2OH++Cl-+HClO)

(4)与碱反应:

a.与氢氧化钠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b.与氢氧化钙反应: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2OH–=Cl–+ClO–+H2O)

漂白粉的成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