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三生物检测试题人教版附答案和解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881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必修三生物检测试题人教版附答案和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必修三生物检测试题人教版附答案和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必修三生物检测试题人教版附答案和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必修三生物检测试题人教版附答案和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必修三生物检测试题人教版附答案和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必修三生物检测试题人教版附答案和解释.docx

《高二必修三生物检测试题人教版附答案和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必修三生物检测试题人教版附答案和解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必修三生物检测试题人教版附答案和解释.docx

高二必修三生物检测试题人教版附答案和解释

高二必修三生物检测试题(人教版附答案和解释)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小编准备了高二必修三生物检测试题,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B.在太空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C.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

2.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啤酒时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降低成本

B.具顶端优势的枝条,其侧芽部位因生长素浓度过低而不生长

C.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衰老,乙烯促进果实生长

D.植物激素的合成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

4.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

则背光一侧的浓度一定在de之间

B.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e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

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

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

e点浓度

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

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5.为了探究光照和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下列处理:

一段时间后,①、③、④均明显弯曲向上生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

根据上面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B.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C.①和②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D.③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

6.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脱落酸可促进种子萌发

B.利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

C.利用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

D.利用一定浓度的赤酶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促使其纤维明显增长

7.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时,应特别注意()

A.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要用蒸馏水

B.扦插所用的土壤要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不同植物的枝条可能要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

D.选择多年生且带有多个芽体和嫩叶的枝条

8.下图1、2为实验的初始状态,以下关于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而图3则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图1的实验结果A、B都不弯曲,但原因不相同

C.图2中的实验结果是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

D.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

9.对下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A.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C.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D.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10.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形态学的上端(顶端)

11.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12.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课题研究,在制定实验方案过程中,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

A.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

B.配置一系列浓度梯度

C.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D.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浓度范围

13.研究发现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胚芽鞘、茎节间切段等离体器官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某研究小组围绕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不能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A.IAA比GA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明显

B.IAA和GA具有协同作用

C.图中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促进作用

D.可采用外加赤霉素的方法使幼嫩的矮小植株增高

1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15.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

A.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

C.纸层析法D.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1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但能改变演替速度

17.从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

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

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③灌木更高大,具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

A.①②③B.②③?

C.③④D.①②③④

18.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②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上升③bc段出生率小于死亡率④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②

19.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B两种微藻,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分别利用其中磷元素的曲线。

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略低于KB的环境中,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的是()

20.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值变化曲线(下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1~5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20~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21.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

22.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

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

B.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

C.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

23.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

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24.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

灌草丛针阔叶

混交林常绿

阔叶林针叶林

生产者固定

有机物的量

(t/hm2a-1)17.43116.61150.8155.50

总呼吸量

(t/hm2a-1)15.9392.73124.8140.98

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

植被干物质

的量(t/hm2)6.65377.52398.57184.74

(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

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

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

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25.研究人员调查南方一个稻田群落,发现近30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

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几乎绝迹。

下列对该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稻田群落近30年来的变化是群落自然演替的结果

B.稻田群落中的有害昆虫将呈J型曲线增长

C.信息传递在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中不发挥作用

D.近30年来稻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有所降低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学号:

________得分:

________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0分)为了探究不同环境下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装置A花盆侧放在某一光照强度的地方;装置B花盆侧放在一个不透光的木箱内;装置C花盆摆放在一个有小孔的木箱中(G、E,G、E表示近地侧,L、F,L、F表示远地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长素具有使根向________弯曲生长的作用,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植物生长素调节机理解释,装置A、B幼苗茎向上弯曲生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装置C中,若固定光源位置,让花盆和木箱一起绕d轴匀速转动,则一段时间后,箱内幼苗的生长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B为对照性实验,A、B实验探究的课题可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所选的植物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设计该类实验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

27.(14分)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

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试验结果。

据图回答:

(1)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降解由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也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

(2)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________。

(3)依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办法应该是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