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一二版块教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8471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一二版块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第一二版块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第一二版块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第一二版块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第一二版块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一二版块教案1.docx

《语文第一二版块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一二版块教案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第一二版块教案1.docx

语文第一二版块教案1

《小蓝裙的故事》教案

课时数:

2课时

备课时间:

3月24日授课时间:

3月1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6个生字。

2、借助词典理解“贡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4、抓住四个“不协调”,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5、借助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与课文相关的哲理小故事等。

2.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练习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

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

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教师讲解生字,提倡学生在课文情景中识字,注意发音准确,书写规范。

3、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4、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学生观察本课所学生字,看一看哪个字在书写时容易出现错误,同桌交流,并在练习本上书写。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字和词语。

2、练习册。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查检导入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

“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

”、“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自学成果。

重点把握以下三点:

(1)从四次“不协调”尚伟现象描写中,提炼关键词语,体会写法的不同。

(2)指导学生朗读相关段落。

(3)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协调”的现象。

4、教师小结:

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

与美的事物不协调。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四次“不协调”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5)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唤()两()冻()焕()俩()栋()

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

我不小心把手划破了。

手被我不小心划破了。

(1)老师亲自把一件礼物送给了小女孩。

(2)我和妈妈把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

板书设计:

小女孩打扮

家里环境打扫

庭院、房屋整理

街道小镇粉刷

 

《渡河少年》教案

课时数:

2课时

主备人:

李秀红

备课时间:

2月24日授课时间:

3月2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10个生字。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少年倔强的性格。

3、尝试用不同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4、根据故事情节,复述作品的大意,多角度感知课文的内涵。

5、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着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感悟因困境磨练人意志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句子含义。

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2、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渡河少年的成功做法中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与课文相关的名言警句等资料。

2.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熟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渡河”,问学生“渡河”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文到底写了渡河少年的什么事情呢?

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读书指导。

1、学生自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文。

2、分自然段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

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3、读后讨论:

课文分几部分?

4、指名按照部分来读课文。

6、识字、写字:

 

(1)认读字中注意“葩”的读音是pā,而不是bā。

“蒙”这个字提醒学生不要丢掉中间的一小横;“哀”的第一个撇,要从中心除起笔。

 

(2)会写11个字。

注意多音字“倔”

(三)品读感悟,体会内涵。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少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2、作者是通过少年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呢?

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少年倔强的句子。

3、学生交流有关句子。

4、组织讨论:

(1)投影出示句子“孩子两眼睁得溜圆……滑进了河里”。

(2)读一读,这是怎样的一种神态,你能表演一下吗?

(3)通过这神情,我们仿佛看到少年此时内心在想什么?

结合1~4自然段想一想。

(4)赏析“滑进”一词的妙处。

5、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少年内心活动并感受少年的倔强,这倔强从少年在秋风秋水中的表现更加可以感受到。

(1)出示一组句子。

(2)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少年的内心活动,还可以把体会到的少年的倔强通过读来传递给大家。

组织学生交流。

(3)秋风秋水中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倔强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说:

“好一朵开放在浪花丛中的奇葩。

谈谈对“奇葩”的理解。

此时此刻,你觉得少年像什么?

(说话训练。

6、引读12自然段,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省略号的理解。

7、少年渡过了这一条小河,他渡过的仅仅是这一条河吗?

8、实话实说:

你欣赏这一位倔强的少年吗?

(四)课堂小结:

困难是条河,坚强可作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应对,则是舟上的舵。

相信同学们能渡好自己的人生之河。

(五)布置作业:

1、写字和词语。

2、练习册。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分小组讨论:

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2、撑船老人是怎样对待这个少年的?

他的想法有什么样的变化?

 3、读老人说的话,读出老人先后说话是不同的语气。

 4、这个少年为什么不坐老人的船而要有过河?

 5、渡河少年为什么要感谢这位老人?

 6、渡河少年在这封信中会怎样写?

 7、假如这位老人并没有去世,收到了这封信,他又会说些什么呢?

他怎样写回信呢?

(二)再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

(三)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给学生提示:

 蹿上——背上——跑了——水线

(四)作业:

如果你是这个少年,你在信中会写些什么?

把自己比作渡河少年,给撑船老人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起因

经过

 

结果

 

《一千根弦》教案

课时数:

2课时

主备人:

李秀红

备课时间:

2月24日授课时间:

3月3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渴望”“急不可待”“潸然泪下”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

5、感悟生命中拥有希望的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内涵“拥有美好的向往能够使一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教学课件、这里小故事等相关资料。

2.学生收集有关:

“希望”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

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

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教师讲解生字,提倡学生在课文情景中识字,注意发音准确,书写规范。

3、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4、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字和词语。

2、练习册。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坚持”“希望“潸然泪下”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

“老人那‘一千根弦’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盲人从无字的药方里悟出了什么?

”。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教师小结:

“一千根弦”背后的含义蕴涵在“就为了这一个‘希望’,“一千根弦”是支持一位盲人琴师尽情弹奏五十三年的“希望”。

那么你对这个无字的药方怎么看?

 5、学生试着复述故事。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完成练习。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三)布置作业:

思考:

如果你是老人,你想怎么做?

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经过

 

结果:

隐藏真相,传给徒弟——传递

 

《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教案

课时数:

1课时

主备人:

李秀红

备课时间:

2月24日授课时间:

3月4日

一、教学目标:

1、关注生活体验,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收集习作素材。

2、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表达真实感受。

3.通过自主选材,用自己的语言和喜欢的方式记录见闻,表达看法。

4.学会倾听,乐于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热爱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

素材积累卡,习作例文。

四、教学过程:

(一)假期生活导入

1、让学生回顾一下在假期的所见、所闻。

2、解释“见”就是看到的。

“闻”就是听到的。

“见闻”就是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事情。

3、小组交流。

4、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汇报。

5、其他同学评价。

(二)自由习作

1、想一想,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是什么?

2、说一说,在小组内交流,互提建议。

3、议一议,全班交流,明确写作思路。

4、写一写,结合写作建议,完成草稿。

5、学生试着复述故事。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修改完善

1、写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自己的习作,组员共同评议。

2、总结共性问题,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进行评议,指出优点,提出修改建议。

教师适时指导。

3、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总结。

六、板书设计:

不拘形式地说写见闻

时间起因

地点经过

人物结果

感悟

 

汉字家园(鸟)教案

 

主备人:

刘晓东

备课时间:

2月24日授课时间:

3月8日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了解五种鸟的代表意义。

2.记住图画识记生字。

3.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欢迎同学们走进“鸟的乐园”,大家想和这些动物交朋友吗?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鸟。

二、初读感知

1、介绍游戏规则,开始游戏。

游戏规则:

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抢答“鸟的名称”。

提示一:

头戴红缨帽,身穿绿战袍,张口学说话,时时叫呱呱,人们常用“人云亦云”来形容它。

提示二:

颜色有白又有灰,可以当做联络员,和平使者就是他。

提示三:

头黑肚子白尾巴长,传说娶妻忘了娘。

其实它受人喜爱,因为常来报吉祥。

提示四:

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常常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

提示五:

眼神凌厉,疾飞如风,专吃肉类,勇猛无畏。

鹦鹉、鸽子、喜鹊、孔雀、雄鹰(师板书)

2、学生借助拼音读名字,读准字音。

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根据自己的预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字

4、归类识字:

读鸟的名称,用多种方法识记“鹊”“鹦鹉”“鹰”四个字。

“酷”“鹦”“鹉”“雅”这几个字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的学习经验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自主识记。

5、全班交流:

“亦”是“腋”的本字,教材给出了“亦”的演变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观察。

古文字的“亦”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两臂之下的两个点是指示符号,表示这里就是腋下。

后来“亦”字多被借用为虚词,相当于“也”的意思。

因此只好另外造了一个从月(肉)夜声的“腋”字来代替“亦”的本义。

6、读一读这些词语。

7、思考这些鸟都有什么特点,用一个词来形容。

鸽子——热爱和平、孔雀——举止高雅……

三、练习:

再想想,大雁代表什么;企鹅、燕子呢?

你还能列举出什么鸟类来?

(小组交流)

四、讨论交流:

鸟的研究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天下的乌鸦不全是黑的;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最大的飞鸟:

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柯利鸟,翅长2.56米,体重达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飞行的鸟中体重最大者。

最重的飞鸟:

大鸨,雄性的体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

婆罗洲隼,体长15厘米,体重35克。

羽毛最多的鸟:

天鹅,超过25000根。

羽毛最少的鸟:

蜂鸟,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长的鸟:

天堂大丽鹃,尾羽是体长的2倍多。

五、总结,布置作业:

练习写字。

六、板书:

鸽子——酷爱和平

喜鹊——传递佳音

鹦鹉——人云亦云

孔雀——举止高雅

雄鹰——英勇无畏

 

汉字家园(言)教案

主备人:

刘晓东

备课时间:

2月24日授课时间:

3月10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诵中,了解词语的用法。

查找相关资料,积累带“言”字的词语。

3.理解“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赠言、格言、诤言、诺言”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赠言、格言、诤言、诺言”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还可以用哪个字来表示么?

(言)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各种“言”。

二、自主学习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本科的内容。

(2)、小组内交流生字的学习情况,教师课件指导。

三、闯关测试

第一关:

生字关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教师抽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3)学生齐读词语,教师强调重点。

第二关:

词语关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说出词语。

如:

诚恳劝告的话叫。

(忠告)

(2)学生根据教师说的句子选择词语。

如:

我明天一定把足球还给你。

(诺言)

(3)学生根据词语,说出相应的句子。

如:

格言,人没有朋友,就像树没有

(4)重点区分“诤言”和“忠言”

4.畅谈收获。

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的体会和收获,教师总结。

四、练习:

1、读一读、填一填。

“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句话是赠言。

“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

”这句话是格言,劝告人们要珍惜时间。

2、你还知道哪些言?

格言: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诸葛亮

关于诺言的语句:

一诺千金 言出必行

言必信,行必果

五、板书设计:

忠言——诚恳劝告的话

直言——坦诚表白的话

真言——内心倾吐的话

诤言——劝人改错的话

诺言——应允别人的话

赠言——分别是说的或写的勉励的话

格言——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

汉字家园(三字经)教案

主备人:

刘晓东

备课时间:

2月24日授课时间:

3月11日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是什么。

感悟经典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话出自我国三大启蒙读物之一的《三字经》。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字经》,看看他还有哪些内容吧!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段“三字经”。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件: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解决生字。

4、全班交流:

注意“粱”与“梁”的区别。

注意“豕”的读音。

5、你能试着了解那句话?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可借助各种资料。

6、全班交流。

“黍”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酿酒。

《管子》:

“黍者,谷之美者也。

”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结着累累果实而下垂的样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酿酒的意思。

黍即黄米。

“菽”豆类的总称。

“咸”字从戌从口。

从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种长柄大斧,口为人口,在这里表示人头。

大斧砍人头,所以咸的本义为杀戮。

《说文解字》:

“咸,皆也,悉也。

”把“咸”字释作皆、都、悉、尽之义,这其实也是咸字本义“杀尽”的引申。

7、读一读这些句子。

可以试着拍手读。

三、练习:

1、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

试着背诵《三字经》。

2、活动:

猜一猜,讲一讲。

图中的汉字分别是:

井、炙、猎、射、涉。

五、总结,布置作业:

练习写字。

六、板书:

六谷:

稻、麦、粱、菽、黍、稷

六畜:

马、牛、羊、鸡、犬、豕

七情:

喜、怒、哀、惧、爱、恶、欲

五色:

青、赤、黄、黑、白

五味:

酸、苦、甘、辛、咸

 

汉字家园(四字歌)教案

主备人:

刘晓东

备课时间:

2月24日授课时间:

3月14日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我们祖国的伟大与壮丽。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感受我们祖国的伟大与壮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三字经》,那么请同学们背诵《三字经》。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段“四字歌”,看看四字歌和三字经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四字歌全文。

老师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诵课文,画出本课生字。

3、再读,解生字

(1)教师板书生字。

(2)学生尝试练习生字,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小组学习生字。

4、全班交流:

州”为“洲”的本字。

甲骨文、金文的“州”字,中间的小圆圈代表河中的小

沙丘——洲。

“州”字的本义是指水中的陆地,即河流中高出水面的陆地。

古文字的“衍”字,从水(或川)从行(或“双人旁”),表示水在江中流行的意思。

它的本义指水流貌,引申为流行、推演、扩大、发展、衍生等义。

5、你最喜欢那句话,在小组里和你的同组同学说一说,并说说为什么?

6、全班交流。

师指导朗读。

7、读一读这些句子。

可以试着拍手读。

并试着背诵。

三、练习:

1、猜一猜。

这六幅图分别表示:

“木、泉、草、鸣、牧、鱼”。

2、讲一讲。

“一泻千里”就是抓关键字“泻”,理解此一字可以弄懂全词;“钟灵毓秀”每字代表的意思都不熟悉,可以查词典。

五、总结,布置作业:

练习写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