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8242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4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docx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docx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

 

教案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年一班

姓名:

陈桂梅

 

 嘉荫县乌拉嘎中心校

 

课程表

 

 

 

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科学(6)

科学(6)

科学(3)

科学(4)

午休

第五节

科学(5)

第六节

科学(5)

第七节

科学(4)

科学(3)

 

 

学生成绩登记表

序号

姓名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期中测试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九单元

第十单元

期末测试

1

娄玉磊

2

周金龙

3

冯金涛

4

陈好

5

李思萌

6

种盛军

7

刘佳彤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下科学科教学进度表

 2017年2月27日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2.27—3.3

知冷知热热胀冷缩

 

2

3.6--10

热的传递谁的传递本领强

3

13-17

多姿多彩的天气测量气温

4

20-24

观测风

5

27-31

雨下得有多大

6

4.3-7

怎样预报天气

 

7

10-14

蚕宝宝出生了

8

17-21

蚕宝宝在长大

9

24-28

蚕宝宝大变样

10

5.1-5

11

8—12

昆虫

12

15--19

神奇的磁力

13

22-26

司南的启示

14

29-6.2

磁铁游乐场

15

6.5--9

光与影

16

12-16

光照在镜子上

17

19-23

透过玻璃的光

18

26-30

与水有关的现象

 

19

7.3--7

光线与视觉

20

10-14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下科学学科整体备课

2017年2月27日

学情

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

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教学

内容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出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围绕认识事物的变化和性质,引领学生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知道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本领不同。

 2、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以测量的量来描述;知道风有风向和风力的不同;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知道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

 3、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生长阶段。

 4、知道磁铁有磁性,有磁极;知道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知道铁钉等可以被磁化。

 5、知道什么是光源;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知道镜子能反射光、能成像;知道阳光是七色的,了解彩虹的形成。

教学

重点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知道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本领不同。

教学

难点

 

教学措施

评价——知道感官在观察中存在局限;能针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针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它的缺点或不完美之处;知道结果可以重复验证;尊重证据。

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依据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2、落实三年级下册重点训练项目——实验、描述过程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要求记录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组织好同学之间的表达和交流。

 3、精心设计探究性的求证活动,引领孩子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主要从引发冲突、自主求证、布设“迷宫”等方面着手,让孩子们在求证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长期观察所面临的困难,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和诊断性评价为主,促使学生保持饲养、管理、观察、记录的兴趣。

 5、充分发挥教材所凸显的科技史特色资源的优势,如创设情境、进行方法引领、情感熏陶等。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教具准备

温度计、水槽、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磁铁、指南针、放大镜、等

课时

安排

21课时

课标要求

 

本册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磁铁的性质、光线传播的性质,学习实验描述、长期观测和记录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并渗透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湖南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冷与热(整体备课)

单元

概况

第一单元(冷与热):

教材从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热现象导入,引出温度计并由此展开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研究,接着进行热传递现象的研究。

安排了“感觉冷热”、“测量温度”、“自制液体温度计”、“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物体怎样传热”、“测量变化的水温”、“材料的传热本领”、“自制保温盒”等10个活动。

 

知识

目标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科学

探究

能通过查资料或询问他人,了解养蚕的有关知识;能制订计划,做有计划的观察研究。

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善思考与爱提问,能围绕养蚕的话题,提出一些科学问题。

科学知识

单元训练重点、难点

(一)重点难点: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

教具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气球、热胀冷缩材料‘酒精灯、火柴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标要求

学生将学习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单元小结

 

1、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重点: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难点:

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1课时左右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一、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出示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学生参与

 

学生默读、记忆

5分钟

二、提示预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一、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

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

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

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

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二.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

(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

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

学生默读说学习步骤

 

学生交流自由活动想法。

10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教师点拨

1、指名汇报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

3、完成练习册(同步自测第一题)

学生汇报交流展示

15分钟

四、课堂巩固训练,查缺补漏

1、做练习册中(同步自测第二题)

3、订正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分钟

五、教学小结,知识拓展创新

1、谈学习收获。

2、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学生口答

2分钟

板书

设计

 1、知冷知热

感觉温度

知冷知热

 

2、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2、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

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教学难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1课时左右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

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

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

让我们来研究吧!

二、出示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3、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学生参与

 

学生默读、记忆

5分钟

二、提示预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一.活动自制“液体温度计”

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

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

聪明的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和以学的知识讨论这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

(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行评价。

2.观察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3.研究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1.)实验中,几种“温度计”发生了哪些共同的变化?

(2.)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3.)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4.)结论:

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学生解释自制“温度计”的原理。

学生默读说学习步骤

 

学生交流自由活动想法。

10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教师点拨

1、指名汇报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

3、完成练习册(同步自测第一题)

学生汇报交流展示

15分钟

四、课堂巩固训练,查缺补漏

1、做练习册中(同步自测第二题)

3、订正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分钟

五、教学小结,知识拓展创新

1、谈学习收获。

2、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学生口答

2分钟

板书

设计

 2、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液体的热涨冷缩

液体、固体、气体的热胀冷缩

3、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教学难点:

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教学准备:

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1课时左右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一、导入

1.演示:

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2.提问:

“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

二、出示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学生参与

 

学生默读、记忆

5分钟

二、提示预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二.活动物体怎样传热

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2.猜测:

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

(猜测的理由)

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

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三.活动测量变化的水温

1.组织学生预测:

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

两杯水最后会怎样?

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2.讨论:

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

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学生默读说学习步骤

 

学生交流自由活动想法。

10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教师点拨

1、指名汇报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

3、完成练习册(同步自测第一题)

学生汇报交流展示

15分钟

四、课堂巩固训练,查缺补漏

1、做练习册中(同步自测第二题)

3、订正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8分钟

五、教学小结,知识拓展创新

1、谈学习收获。

2、热的传递方式,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学生口答

2分钟

板书

设计

 3、热的传递

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导温度低的地方

 

4、谁的传热本领强

教学目标:

1.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

2.通过设计制作保温盒,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制作方面的动手能力。

3.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本领不同。

4.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本领不同。

2.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设计制作保温盒,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制作方面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长度和粗细相同的木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热水、烧杯、秒表或其它计时的工具、温度计。

课件。

制作保温盒的材料,如:

木盒、带盖的玻璃瓶、锡纸、棉絮、布、毛皮、泡沫塑料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1课时左右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一、导入

1.课件出示:

锅、壶等厨房日用品。

2.提问:

为什么这些日用品有的部分要用金属做?

而把手部分要用胶木或塑料包在外面?

二、出示教学目标

学生参与

 

学生默读、记忆

5分钟

二、提示预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一.活动材料的传热本领

1.摆出问题:

把长度和粗细相同的木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比较它们的传热快慢。

2.讨论:

实验怎样进行,材料在选择上要注意些什么?

3.组织实验。

4.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5.回到课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刚获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活动自制保温盒

1.让学生明确隐含的知识点:

告诉学生热传递的方式及当物体需要保温时要尽可能的减慢热的传递。

2.分析教材中提供的保温盒图例,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

是怎样减慢热的传递的?

3.小组讨论:

怎样做保温盒。

4.汇报各小组的方案并完善。

学生默读说学习步骤

 

学生交流自由活动想法。

10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教师点拨

1、指名汇报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

3、完成练习册(同步自测第一题)

学生汇报交流展示

15分钟

四、课堂巩固训练,查缺补漏

1、做练习册中(同步自测第二题)

3、订正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8分钟

五、教学小结,知识拓展创新

1、谈学习收获。

2、课后制作设计的保温盒,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学生口答

2分钟

板书

设计

4、谁的传热本领强

材料的传热本领

自制保温杯

    

湖南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变化的天气(整体备课)

单元

概况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

本单元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构设教材,按“各种天气现象——观测天气——天气预报”的顺序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多姿多彩的天气”“测量气温”“观测风”“雨下得有多大”“怎样预报天气”等5课。

通过“观测气温”、“观测风”、“观测雨”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指导学生运用温度计、自制简易风向仪和雨量器进行观测,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知识

目标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科学

探究

能通过查资料或询问他人,了解养蚕的有关知识;能制订计划,做有计划的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美丽的天气;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

单元训练重点、难点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

教具准备

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资料;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卡片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卡片;雨量筒的实物或模型、自制简易雨量筒的材料。

天气谚语与其他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

课时安排

5课时

课标要求

学生将学习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单元小结

 

2.测量气温

教学目标:

1.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

2.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知道一天里气温变化的规律,学习测量气温的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学习测量气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

教学准备:

红水温度计、气温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1课时左右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一、导入

1.复习:

我们知道哪一些天气现象?

2.讲述:

每一种天气现象有它的气温——空气的温度。

3.过渡:

今天让我们来测量气温。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

2.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学习测量气温的方法。

学生参与

 

学生默读、记忆

5分钟

二、提示预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一.活动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1.出示一张气温变化曲线图,学生认识其要素。

2.指导学生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3.学生绘制自己所在小组的气温变化曲线图。

4.评价:

哪张图绘制得最好。

二.分析曲线图

1.学生观察气温变化曲线图。

2.讨论:

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情况是怎样的?

3.交流。

4.了解:

一天中14点之前气温逐渐升高,14点之后逐渐降低。

5.比较各组的数据,校园里不同地点的气温一样吗?

三.活动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1.出示一张气温变化曲线图,学生认识其要素。

2.指导学生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3.学生绘制自己所在小组的气温变化曲线图。

4.评价:

哪张图绘制得最好。

学生默读说学习步骤

 

学生交流自由活动想法。

10分钟

三、检测自学效果,教师点拨

1、指名汇报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

3、完成练习册(同步自测第一题)

学生汇报交流展示

15分钟

四、课堂巩固训练,查缺补漏

1、做练习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