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题我的课2数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8029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主题我的课2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的主题我的课2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的主题我的课2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的主题我的课2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的主题我的课2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主题我的课2数学.docx

《我的主题我的课2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主题我的课2数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主题我的课2数学.docx

我的主题我的课2数学

我的主题我的课

白旗中心校:

李晓辉

如何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的研究

主题提出的背景:

(为什么)

“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该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自主探究学习就是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与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而直至今天,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情况仍很严重,学生缺乏主动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缺少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的开发和个性的培养;教学方式单一,不给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而目前的教学形势,必须让课堂教学真正从“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转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轨道上来,使学生不但掌握学习结果,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从而最终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主题阐释(是什么)

加强操作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一种教学活动。

因为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而小学生的认识是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 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枯燥、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持动态的教育观,并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

  

在动手操作中,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

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在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并非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适时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结论。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所操作的对象的相同点、不同点,然后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条理性得到提高,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学生也不例外。

注重思维的数学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方面有其他科学无法比拟的作用。

数学课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经理一次次的探索、创造、成功、快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为学生精心创设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提供参与的机会,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教师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提出解决问题不同途径和办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具体的操作之后,教师应该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抽象为数学知识,再应用于实际,形成能力。

这样获取的知识,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解决问题的技能;才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品质,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反思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我的实践:

(怎么做)以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阐释我是怎样做的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白旗中心校李晓辉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分类及度量的知识。

在本课之前,学生又研究了三角形的特性、三边间的关系及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

积累了一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探索新知。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教材在编写上,体现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为初中的理论论证作好了准备。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力图体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为本课设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出示课件)

1、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具体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了解的是“内角”的概念,如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因此本节课我提出的教学的重点是: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

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并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以上理念再结合四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

本节课当中,我准备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谈话激疑,引导探究;组织讨论,适时地启发帮助。

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到发展。

使教法和学法和谐统一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我设计了

1、创设情境设疑导新(3分钟),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0分钟),

3、应用拓展深化创新(15分钟)

4、评价总结交流反思(2分钟)

四个环节。

让学生在操作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形教具

学具准备: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量角器剪刀三角尺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新

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景,把问题隐藏在情景之中,将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探索研究的兴趣。

课件播放动画:

大三角形说:

“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

”锐角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

“是这样的吗?

我可不这么认为。

”钝角三角形说:

“别吵了我的一个角比你们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

”锐角三角形不服气说:

“那不一定吧!

”。

三角形你一言我一语争论起来了。

最后淘气说:

“大家都别争了还是请同学们来做裁判吧!

”“同学们,你们觉得谁的内角和大呢?

”有的学生认为大三角形大,也有的认为他们一样大。

“同学们,想知道到底哪个角大吗?

那就要你们亲自去验证了。

”(板书课题)

《数学课程标准》反映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主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

”上课开始,我就用一个各种三角形争论谁的内角和大的情景表演引入,提出到底谁的内角和大这个问题,富有挑战性,充满了浓浓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欲望,从而自主探究新知。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四个步骤:

量角求和,拼折验证,课件展示,归纳总结。

让学生在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议一议的操作过程中,探究出从不同途径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步:

量角求和

首先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量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并填写测量记录,完成后展示部分小组的表格

测量记录表

三角形的名称

∠1

∠2

∠3

内角和的度数(∠1+∠2+∠3)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学生汇报中可能会出现答案不唯一情况,如180度,179度,181度等。

只要相对合理我都给予充分肯定。

然后我会问学生,从测量记录表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三角形内角和接近于180度。

第二步:

拼折验证

看来,我们用量角器量角,还是有一定的误差的,你们还能不能想到其它更好更准确的方法求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

用拼的方法:

有的小组可能会想到把三个角撕开,再拼在一起,刚好拼成了一个平角,由于学生在以前学过一个平角是180度,很快就得出结论,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用折的方法:

有的小组还可能想到把三个角折在一起,也刚好形成一个平角。

也得出:

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我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想到的办法进行探索,再通过讨论找到其它的办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步:

课件演示

有了上面的动手操作,亲身感知,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我用课件展示,加深学生对新知的巩固坚。

(通过课件展示,量、拼、折的过程让学生及时在脑海中强化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也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满足感。

第四步:

归纳小结

为进一步加生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我还引导学生理清:

(1)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大小无关

(2)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形状无关

(3)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这样是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由表面认识走向深度思考,也回应了开头的趣味小故事。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

学生通过量、拼、折等操作方法,自己验证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这就是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操作能力树立了探究意识)

3、应用拓展,深化创新

数学规律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课堂训练。

新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对此,我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两种不同层次的练习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

1.在一个三角形中∠1=50°∠2=70°∠3=?

 

(这道练习题注重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100°°°

2.你能算出红领巾的的底角是多少度吗?

(这是对基础题的一个变式。

3.判断

(1).一个三角形最多有1个钝角(或1个直角),最少有两个锐角。

()

(2)、钝角三角形有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

(3)、把一个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90度。

()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是90度。

()

(5)、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

(通过上面的判断练习,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正确理解,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推理能力)

二.提高练习

4.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

5.拓展练习:

你能求出下面图形的内角和吗?

 

提高练习通过两个三角形的分与合的过程,使学生感受此过程中三角内角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教学中,学生能动手操作把这些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探究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联系,并逐步发现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以此促进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知识的整体构建。

使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4、评价总结交流反思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你感觉学得怎么样?

设计意图:

这样的结束语,学生既可以讲课本学到的知识,也可以讲学习知识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不仅可以反馈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