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讲座讲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7784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德建设讲座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师德建设讲座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师德建设讲座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师德建设讲座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师德建设讲座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德建设讲座讲稿.docx

《师德建设讲座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建设讲座讲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德建设讲座讲稿.docx

师德建设讲座讲稿

一、新时期师德的含义与特征1

二、目前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3

三、新时期高校师德的内容与基本要求5

四、加强师德建设的基本途径9

新时期师德建设的理论探讨

一、新时期师德的含义与特征

(一)师德的含义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

它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包括狭义的和广义的两层含义。

狭义的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应包括哪些内容,需要研究。

不过至少可以指出以下几点:

一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对教育尽心竭力,处理好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要关心爱护学生。

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为本,具体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

见物不见人,只知教书,对学生成长漠不关心,不是合格的教师。

三要遵守学术工作道德。

抄袭、剽窃作假等等有违科学工作道德的行为,都与教师的身份不合;有这样行为的人有辱教师的光荣称号,情节严重者不宜留在教师队伍中。

广义的师德是指对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

要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对自身的道德、人格要有更高的要求。

要自觉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

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应该也是对自己的要求;要求学生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要严格要求,作出表率。

教师要自觉抵制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维护学校这一方净土。

即使在八小时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在家庭生活、朋友相处中,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意识到,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不只是在教室里,教师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都是一种教育,或是好的,或是坏的。

只有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无愧于教师的神圣称号。

    

(二)师德的特征

师德的特征分为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两种。

师德的共性特征指的是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尽管师德的内容要求不尽相同,但都具有以下三个共性特点:

1、师德不同于一般的职业道德。

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由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青少年,由于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开启心智和塑造人格,使其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师德具有明显的典范性。

由于师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

   3、师德具有自律性。

践行师德又是一种自觉的意志行为,它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

由于教育劳动效果的长期性、迟效性,它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有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地、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已、为人师表必须依靠内心的信念来完成,这就决定了师德具有自律性。

    师德的个性特征指的是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的内容要求不尽相同。

这里主要讲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师德的个性特征。

    第一,新时期的师德,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就要求教师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这是时代对师德的要求,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明确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第二,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

因此,师德具有发展性和开拓性。

    第三,新时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

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

体现了师德的协调性和民主性。

    总之,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二、目前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肩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特别是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是提高其他素质的基础,而且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随着社会转入市场经济,高校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总体说来,市场经济对高校的影响是积极的,它转变了办学体制,更新了办学观念,拓宽了办学渠道,提高了办学经费,优化了高校人才。

但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毕竟对我们来说是新事物,需要一个健全和完善的过程。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旧的体制被冲破了,新的体制尚未健全,徘徊在新旧两个“世界”之间,不仅旧体制的一些弊端有待革除,而且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极易孳生、扩张。

在这一背景下,当前高校师德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苗头和不良倾向。

市场经济强化了经济问题的社会地位,谋利成为既合法又热门的时尚。

一旦成为时尚,不择手段与舞弊现象就成为谋利时尚的孪生子。

体现在师德方面,则有以下七种表现:

一是学术舞弊。

评职称、申请科研项目、评审学位点、研究基地等活动,都是学术性很强的活动。

但是,有些人则把这一切理解成了“攻关”行为。

弄虚作假,刺探情报,以请专家讲学、举办学术活动为由,请评审专家们游山玩水,厚礼馈赠,更有甚者则大把塞钱,把某些企业的不良经营之风带到教育的神圣殿堂。

二是“导师经济”。

随着在职人员大量攻读研究生,有权有势的学生便成为某些导师的经济资源。

市场的行为往往是互利互惠的。

导师为学生开绿灯,使一些从未受过正规教育,甚至外语近乎于零起点的官员,企业家居然以高分考取硕士生,乃至博士生,然后便可以从不到校读书、上课,却可以顺利获取学位。

学生回报老师的则是厚礼、公款旅游,甚至为老师购房、装修、开办企业。

三是炒作学问。

的确,学术也需要宣传、广告,扩大影响,但学术不同于商品,更不同于流行音乐,学者也不同于影视明星、歌星、舞星。

学术追求的是科学态度,实事求是。

但我们常见书评文论中,鲜有批评与自我批评,书评文论大多流于吹捧与互相吹捧,既不严肃,又充满了市侩习气。

四是变相卖文凭,在高校的成人教育中表现尤为突出。

命题、辅导、考试、评卷“一条龙”作业,有组织的“关照学生”。

以提高考试及格率,增强对考生的吸引力,以收取更多的费用。

五是学阀作风和学术群体宗派化。

由于高校大多是近亲繁殖,老师留学生,学生留学孙,学术队伍中大有“家族”化倾向。

个别学术带头人有如家长,君临天下,唯我独尊,干预行政,党同伐异,排斥异己,既败坏了学术形象,又不利于人才发展。

六是学术商品化。

个别学者受商业利益的诱惑,为伪科学张目,替假冒伪劣商品做广告宣传,甚至把学术讲座、普及科学知识混同于推销、传销,如名噪一时的“水变油”(“水变油”故事的始作俑者是哈尔滨的一个司机,1992年他声称发明一种能将水变油的“水基燃料”,加入此种配方,清水可以变成油料。

区区数年,这个名叫王洪成的骗子先后骗取了3亿元,1998年,他的骗局终于被揭穿,入狱十年。

此后数年,“水变油”的不同版本仍不断在国内出现。

2002年,武汉的一个骗子,宣称自己发明了“酒变油”,不料一个月不到,把戏又被人揭穿。

)等事件。

七是教师“老板化”,学生雇员化。

教师从事第二职业,在不影响教师职业的前提下是允许的。

但个别教师利用学校无形资产和实验条件,开办变相的个人企业,直接雇用自己的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无关的牟利活动。

同时利用自己的职权,在教学和考试方面为自己的雇员学生行方便、开绿灯,实际上荒废了学生的学业。

如此等等问题的存在,不能说很普遍,但有些也非个别现象。

这些问题暴露出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师德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了高校的社会声誉、正常秩序、办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公平竞争和身心健康成长。

值得我们注意研究和解决。

也反映了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新时期高校师德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在讲新时期高校师德的内容和基本要求之前,我先讲一下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教师法》中有关师德的规定,请大家根据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教师法》中有关师德的规定,对照一下自己的师德状况。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教师法》中有关师德的规定

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三)新时期高校师德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1、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矢志不渝。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也是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

因为一个不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是不会安心教育工作的,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

所以,抓师德建设,首先要抓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志向,特别对青年教师来讲显得更为重要。

2、热爱每个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更是教好学生的前提。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学生也一定会热爱教师、信赖教师,把教师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喜欢听话的、聪明的、漂亮的学生是容易的。

但要热爱淘气的、不够聪明的、有这样或那样过错行为的学生却不是很容易的,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3、教好功课,一丝不苟。

学校完成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因此,认真教好功课,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当然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好功课的内涵更丰富。

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科课程,而且要教好实验课程,不但能认真上好必修课,而且要积极上好选修课,这是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的需要。

所以,教师要根据教育“三个面向”的需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渊博的知识和现代教学技术,并积极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圆满完成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各方面都应为学生和社会作出表率,它是约束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也是影响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提出:

“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

教师的世界观、道德品质,甚至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教师必须从严要求自己,做到用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

5、团结协作,共育新人。

团结协作,共育新人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其他人员相互关系的师德要求,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

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个人劳动和集体劳动的辩证统一;从教师的劳动方式来讲,是个体式的心智劳动。

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只有靠教师集体的共同劳动才能完成。

同时,教师的个体劳动也需要在教师集体的支持和配合下才能获得成功。

所以,新时期的教师既要有竞争意识,更需要有团结协作,共育新人的精神。

6、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的师德要求,也是区别传统的“教书型”教师与现代的“教科型”教师的一项重要标志。

面对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树立新观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寻找新规律。

那种墨守陈规,抱着死东西不放的旧思想、旧方法已不适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也难以培养出思维敏捷的创造型人才。

为了培养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的跨世纪的新一代,教师必须具有探索研究,开拓创新的精神。

7、掌握教育规律,坚持教书育人

  大学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智力和人格,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大学教师要完成自己的基本职责,除了掌握渊博的知识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之外,还必须掌握教育规律。

“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的一条客观规律,因此教师应在教好书的同时,把育人寓于教学的过程中,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教师要努力成为正确思想的宣传者,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优秀品质的体现者。

8、勤奋好学,精通业务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大学教师对这种美德更应该发扬光大,只有勤奋好学,学而不厌,才能使业务精深。

因此大学教师应该是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永不满足的人。

不满足,就可以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业务,精通业务,从而给学生以智慧和力量。

9、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科学是无止境的,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

然而科学知识的获得是不能苟且的,必须有严谨的态度。

大学教师只有治学态度严谨,勇于创新,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新的科学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情况,从而把学生引向学科的前沿,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出类拔萃的人才。

10、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坚持真理与修正错误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大学教师不仅要坚持真理,而且还要虚心听取别人提出的批评意见,不掩饰自己的错误,勇于开展自我批评,修正错误。

四、加强师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从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对教师要求的高度狠抓落实第一、外争权利,内抓义务,做到双管齐下。

所谓“外争权利”,是指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宣传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落实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教育行政部门是教师的主管部门,必须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为教师讲话。

不努力追求和维护教师的正当利益,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育行政领导。

当前,首先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使全社会进一步重视、支持、关心教育工作。

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尊敬、令人羡慕的职业。

这样,既有利于吸引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报考师范院校,从根本上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师资素质。

同时,使在职的广大教师解除后顾之忧,能甩开膀子安心搞教育。

所谓“内抓义务”是指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抓好《教师法》提出的教师应承担的六条义务的落实检查工作。

从战略的高度,抓好教师的职业形象,做到从严治教,依法治教。

一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履行师德的自觉性。

二是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师德教育活动,以形成良好的氛围。

三是大力表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好人好事,树教师形象,开时代新风。

四是在评选先进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坛新秀、教坛中坚中要把师德放在重要地位。

考察提拔干部、教师职务晋升也要把德行放在首位,防止重业务,轻政治;重能力,轻品德的倾向。

五是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以规范教师的行为。

对不履行教师义务,违背师德原则的教师要给以严肃教育,触犯教师法规,要绳之以法。

总之,在教育系统内部,一定要形成讲奉献、比贡献的良好风气。

(二)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严格规章制度,优化学校风气,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面放在首位。

加强师德教育,也必须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入手。

因为一个教师只有有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有较高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才会产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能担负起为振兴中华民族而教书育人的重任。

严格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师德建设中,既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师德认识,又要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和保证。

学校应根据国家要求和本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行为准则,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一目了然。

同时,在评优晋职时,要优先考虑勤奋踏实又有水平的“老黄牛”,不让老实人吃亏。

优化学校校风,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

一是学校领导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二是要营造树正气、讲奉献的良好氛围。

对热爱学生,认真执教,勤奋踏实,改革创新的先进教师和事迹要大力表扬;对擅离职守、讲条件搞攀比的人与事要敢于批评,并把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要经常开展“学生在我心中”,“青春在讲台上闪光”以及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校园内形成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每一个教师都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所谓师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的功夫及其所达到的师德境界。

教师的高尚师德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加强师德修养和自觉接受师德教育的结果。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崇高的职业理想。

加强师德修养,首先要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方面着手,这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定位器”。

当一名教师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之举,其一生是平凡的,生活也是清苦的。

但是教育事业是关系人类千秋的大业,千千万万的青年是在教师的辛勤教育下才成为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所以,教师要有职业自豪感,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上。

要牢记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讲政治”的指示,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面放在第一位,这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问题。

其次,进一步提高师德认识,坚定师德信念。

认识是情感的基础,信念是履行师德要求的内在动力。

教育要深刻了解国家对师德要求的内容及其提出这些要求的客观依据,充分认识履行师德规范对教书育人,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远意义。

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道德情感,自觉克服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困难,并根据师德的评判标准,主动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做到即使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即做到慎独。

第三,加强学习,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认真学习,是师德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

特别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的知识激增的今天,不好好学习和不善于学习的人,好比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心智的开拓者,如果自己不学无术,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在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虽有一颗教好学生的心,但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做出一些有悖于师德的事,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缺乏学习。

教师不但要学政治,明方向;学业务,增本领;而且要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事迹,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只有象蜜蜂采集百花那样,不断吸取新鲜的养料,才能在育人的百花园中酿出红专双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