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政策分析自考复习上海人力资源专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7757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政策分析自考复习上海人力资源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劳动政策分析自考复习上海人力资源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劳动政策分析自考复习上海人力资源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劳动政策分析自考复习上海人力资源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劳动政策分析自考复习上海人力资源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政策分析自考复习上海人力资源专业.docx

《劳动政策分析自考复习上海人力资源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政策分析自考复习上海人力资源专业.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政策分析自考复习上海人力资源专业.docx

劳动政策分析自考复习上海人力资源专业

劳动政策分析

第一章劳动政策概述

1、人口的含义?

(识记)

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域和社会范围内人群的总体,即居住在一定地区,并构成某一社会的那些人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多样的总体。

人口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既定前提,社会属性是人口的本职属性。

2、劳动年龄人口?

(识记)

劳动年龄人口指的是处于劳动年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人口。

总人口可划分为劳动年龄人口和非劳动年龄人口。

国际劳动组织规定最低年龄为14周岁,美国、中国是16岁,日本则是15岁。

美国退休年龄是65岁,英国是70岁,女性为65岁。

3、劳动力资源总数?

(识记)

劳动力资源总数是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劳动力资源的范围为在劳动年龄内(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

劳动力资源又可划分为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

4、劳动力资源的构成?

(领会)

劳动力资源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在美国,劳动力范畴涉及劳动力、非劳动力、就业者和失业者。

就业者分为正在工作者和有职业但并未工作的人。

5、劳动、劳动力的区别?

对劳动的认识:

1)劳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

2)劳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3)劳动具有创造性;

4)劳动要消耗人的生命时光和劳动,即消耗人的时间和精力;

对劳动力的认识:

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2)劳动力存在于人体之内,是活在人体中的一种能力,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

3)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4)劳动力与劳动不同。

劳动首先是人们创造使用价值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实现以劳动力的存在作为前提条件之一,即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而劳动则是劳动力的物质体现。

6、政策的含义?

(识记)

国家政权机关或政党为了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目的,根据历史条件和当前情况制定的一套措施和办法。

政策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或政党。

7、公共政策的含义?

(识记)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8、社会政策的含义?

(识记)

社会政策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经由国家立法与行政的手段,促进社会各阶层均衡发展的一种途径。

社会政策包括劳动政策、医疗卫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公共救助政策、人口政策、宗教政策等。

9、简述公共政策的形式?

(领会)

从横向角度,公共政策划分为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政党决策;

从纵向角度,公共政策包括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

公共政策的横向形式是由各国政治体制决定的。

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美国是总统制,英国是议会制,法国是半总统、半议会制,瑞士是委员会制。

10、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内涵?

(简单应用)

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

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和公民的关系。

4)公共政策包含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等三大要素。

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11、公共政策的功能?

(综合应用)

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指公共政策所能发挥的作用和公共政策所具有的意义。

主要归纳为三种功能:

导向功能、规范功能、调控功能。

12、劳动政策的的概念?

(识记)

劳动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以解决劳动问题为重点的行动方案,是政府对劳动问题的回应和干预,是公共政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13、劳工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

(识记)

劳动福利包括养老、失业、医疗、生育保险、农村社会保险以及法律要求由企业提供的福利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劳动政策和立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积极干预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

14、劳动关系政策?

(识记)

劳动关系政策是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方面的政策,主要表现为就业政策、工会政策、集体协商与集体谈判政策、劳动争议解决政策等。

15、劳动政策的主体?

(领会)

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及其下属部门(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劳动专家及其组织等。

16、劳动政策的形式?

(领会)

1)宪法:

规定了公民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规定了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保障等方面内容;

2)基本法和法律:

《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3)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

《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4)地方人大通过的地方性法规:

《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

5)部门规章: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

17、劳动政策的对象?

(简单应用)

劳动政策调整的对象源于劳动问题。

18、劳动政策的内容?

(综合应用)

不同的学科领域,对于劳动政策范畴的理解是不尽相同。

从经济学角度,劳动政策包括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影响企业运作和工作水平的微观经济政策;

从法律的角度,劳动政策是劳动法律、法规和规则的总和;

从劳动力市场着眼,劳动政策是劳动力市场政策与工作场所政策的总和;

从劳动关系的角度,劳动政策是政府有关劳动关系活动—组织工会、罢工—的规定;

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劳动政策就是劳工政策,即针对劳工而设的社会保护政策,它是政府以立法或提供制度化的服务等方式介入劳动力市场以促进劳工福祉的政策,主要表现是劳工立法和劳工服务;

从就业角度,涉及就业条件、退休、工资、职业福利、职业安全、职业标准、工作安置、辞退补偿等;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劳动政策涉及员工福利与发展、员工关系等人力资源政策。

劳动政策的内容包括促进就业的政策、工资政策、劳动安全卫生政策、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政策、职业培训政策、社会保险和福利政策、劳动争议处理政策以及劳动行政管理政策。

 

第二章劳动政策的历史演进

1、西方国家就业的黄金时期?

(识记)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国家大都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这段时期被称为劳动就业的黄金时期。

2、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就业理论和实践?

(领会)

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信奉“萨伊定律”,根据萨伊定律和劳动力市场一般均衡理论,当时的就业理论坚持市场化的就业机制,在工资率这一“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借助劳动力市场,并通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及生存竞争等,来强制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之间进行最有效的分配,政府不需要加以干预。

3、1930年至1970年代发达国家的劳动政策?

(领会)

1930年-1970年代,西方各发达国家所实行的劳动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就业需求管理政策。

4、1930至1970年代,西方各发达国家基于凯恩斯主义劳动就业政策的具体体现?

(简单应用)

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增加岗位需求,促进就业;强化职业训练,提高就业人员素质,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建立福利国家,充分发挥失业保障制度在保障失业者利益和促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社会弱势群体失业者提供失业接济金。

5、1980年代发达国家的失业特点?

(识记)

1)非周期性失业

2)技术性失业

3)长期性失业

6、1980年代各发达国家失业问题?

(综合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滞涨、高失业率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对发达国家的劳动就业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各发达国家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非周期性失业、技术性失业与长期性失业。

1)非周期性失业,主要是经济衰退时有着较高的失业率,而且在经济处于恢复甚至扩张时,仍然存在庞大的失业大军;

2)技术性失业,新技术应用,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导致了技术性失业现象严重;

3)长期性失业,国家经济停滞,使得周期性失业影响具有较长的持续性,非周期性失业也造成了失业长期化与失业人员扩大化,科技进步也导致结构性失业,长期性失业成为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贸易和投资壁垒不断降低,改善了资本的生存环境,使其有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经济全球化使高工资、高福利和高税收的劳动就业政策难以维持。

经济全球化还限制了发达国家实施劳动就业宏观需求管理政策的自主权。

7、西方发达国家多样性的劳动就业政策的内容?

(识记)

西方发达国家多样性的劳动就业政策主要包括

以英美国家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劳动就业政策,

以瑞典等北欧国家为代表的合作主义劳动就业政策,

以法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劳动就业政策。

8、19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劳动政策的主要变革趋势?

(识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劳动政策发生了变革,主要趋势是放弃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就业政策,奉行多样性的劳动就业政策。

9、新自由主要劳动政策的主要内容?

(领会)

新自由主义的劳动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减税政策、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政策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及活化政策。

1)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政策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包括:

废除企业不得解雇工人的制度,扩大企业解雇工人的自主权,降低企业解雇工人所承担的经济赔偿;推行弹性工资制和协议工资制,充分发挥工资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调节作用;实行更为灵活的弹性工作制;取消全国性的产业集体谈判,实行分散化的企业的企业级的集体谈判。

2)劳动力市场的激活化政策就是通过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严格失业保障资格申请,缩短享受失业津贴的时间,降低失业保障水平,减少保护性劳动力市场政策,增加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从而促使失业者重返劳动力市场,以工作代替福利。

10、发达国家劳动政策的变革?

(综合应用)P28

1)新自由主义是以古典自由主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新自由主义企图复兴传统的自由主义,其基本理论特点:

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提出“自然失业”理论,反对工会组织等。

2)合作主义又称为统合主义、发团主义。

合作主义就业政策的基本特征是:

强调国家的作用与维持充分就业政策,充分就业与福利国家相结合,充分发挥三方合作机制的作用,以三方合作为主要内容,来缓和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制衡利益集团、维持社会稳定。

3)保守主义劳动就业政策的基本特征是:

维持传统的“欧洲社会模式”,缩减劳动供给,实施就业保护与社会保护。

11、当代发达国家积极劳动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简单应用)

1)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增长;

2)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3)改革事业保险制度,鼓励再就业;

4)加强立法,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就业权利;

5)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竞争力;

6)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12、改革开放之前的劳动政策?

(识记)

1)对于失业人员:

首先,对国名党政府遗留下来的原有人员,国家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

其次,对失业工人实行社会救济和扩大就业想结合的政策。

此外,对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国家采取了按计划统一分配工作的政策,基本方针是遵循学用一致的原则进行集中使用,重点分配。

2)对于工资:

按劳分配。

3)对于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方面:

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全面建立了公费医疗制度。

13、“三结合”就业方针?

(识记)

1980年8月,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即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发展生产,广开就业门路,实行在政府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想结合的方针。

14、“四项规定”?

(识记)

《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

《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政策?

(领会)P38

16、我国劳动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领会)

P40

17、改革开放初期的劳动政策?

(简单应用)

问题13、14

18、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劳动政策的发展走向?

(综合应用)P40

2008年3月18日,原人事部与社会保障部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明确提出以“四个有利于、一个加强”为目标来界定职责。

“四个有利于”是指,有利于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有利于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有利于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符合和保障体系。

“一个加强”是指,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第三章我国劳动领域中的主要问题

1、失业的含义?

(识记)

失业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是具有劳动能力、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也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准之一。

2、各国对失业的界定?

(识记)p46

3、失业人员?

(识记)

我国统计制度规定,国家统计局登记的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以上,男60周岁以下,女55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的无业者。

4、国际劳工组织对失业的界定?

(领会)

在一定年龄之上,目前具有劳动能力,愿意就业而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在调查期间没有工作的状态。

一定年龄是指16-65岁。

5、失业的类型?

(领会)

1)按失业的持续时间划分:

短期失业(6个月以下)和长期失业(6个月以上)。

2)按失业的形成原因:

总量过剩型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

6、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大的失业高峰?

(简单应用)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次失业高峰;

2)“大跃进”和调整时间的第二次失业高峰;

3)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第三次失业高峰;

4)从“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第四次失业高峰;

7、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对策?

(综合应用)

1)确定就业优点的发展战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2)完善市场机制,实现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3)深化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减轻失业冲击力,促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8、职业病?

(识记)

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工作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9、职业危害因素的两种类型?

(识记)

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毒害因素。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毒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拉动过度致使精神紧张;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渡紧张,如视力紧张;长时间用不良体位和姿势劳动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3)生产环境的卫生条件不良造成的危害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有毒和无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生产过程散发的有毒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

10、我国劳动安全与卫生管理的法律保护层次?

(识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劳动安全与卫生管理法规。

《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3)劳动安全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4)劳动环境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矿山安全法》、

《尘肺病诊断标准》

11、女职工与未成年人的特殊劳动保护?

(领会)

女职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原因:

1)女职工的身体结构、生理结构与男性不同,容易受到生产过程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伤亡事故、职业病、妇女病;

2)妇女负有孕育使命,保护女职工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3)是社会优越性的体现;

未成年人是针对未成年工(即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员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点,以及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而采取的特殊劳动保护措施。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12、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简单应用)

P61

13、企业劳动安全卫生问题原因?

(综合应用)

1)政府因素

A.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擅自制定“低劳动力成本的土政策”,甚至忽视民众,对违法企业加以保护。

B.安全管理部到位,执法监督不力,监管责任不落实。

C.政府负有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监管职责的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关系协调不够。

2)企业因素

A.劳动安全卫生资金投入较少。

B.劳动安全生产基础脆弱,安全生产制度极不完善,安全卫生管理松懈混乱。

C.企业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法制观念谈薄。

3)员工因素

部分企业职工缺乏安全法律知识,安全意思谈薄,自身防护意识不强,缺乏安全防护的自觉性。

4)工会因素

工会作为职工的利益代表要为职工争取和维护合法权益,职工可以通过职代会来争取权益,但我国企业中很少看到工会在维权方面的作为。

14、劳动歧视?

(识记)

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就业过程中对劳动者的“分别看待”。

15、国际劳工组织对歧视的界定?

(领会)

“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等原因,具有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作用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视为歧视”。

16、我国就业歧视的类型?

(简单应用)

1)性别歧视

2)年龄歧视

3)身份歧视

4)经验歧视

5)疾病歧视

6)学历歧视

7)外貌歧视

17、我国消除劳动歧视的对策?

(综合应用)

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力”被写入总则。

其中第62条规定“对违反法律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行为,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以此对劳动平等权进行保护。

P67

第四章劳动就业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1、劳动力参与率?

(识记)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劳动力所占的比例。

2、后弯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识记)

劳动力供给曲线很可能既有正斜率的部分,也有负斜率的部分,即所谓的“后弯的劳动力给及曲线”。

3、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领会)

当工资率变化时,劳动力供给量也相应地变化。

劳动力供给的弹性不同,对刺激或抑制劳动力供给的政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对于富有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提高工资率是刺激劳动力供给的有效手段,同样,降低工资率也是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有效手段;而对于缺乏弹性的劳动力供给,工资并不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4、劳动力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

(简单应用)

最低生活保障P79

5、劳动力需求?

(识记)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量。

它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6、劳动力需求弹性?

(识记)

其他条件不变时,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需求弹性。

7、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五种类型?

(领会)

1)需求无弹性

2)需求有无限弹性

3)单位需求弹性

4)需求富有弹性

5)需求缺乏弹性

8、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简单应用)

1)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

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越大,需求的弹性就越大;反之,需求弹性就越小。

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当工资率提高,而资本很容易地替代劳动力时,企业就会决定用资本替代劳动力。

从成本角度而言,如果工资率提高了,造成以越来越大的资本数量替代同量的劳动力,那么替代的可能性就小,从而弹性就小;反之,替代一定劳动力所需的资本数量越小,在工资率提高的情况下,企业减少的劳动力就越多,从而需求曲线的弹性就越大。

2)产品的需求弹性

当工资率提高时,企业用提高产品价格,力图将工资率提高的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但产品的价格变动会影响产品的需求量,影响程度取决于产品的需求弹性。

产品需求弹性越大,产品需求下降就越多,从而导致企业减少劳动力幅度就越大。

3)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大,劳动力需求的弹性也越大。

4)资本的供给弹性

在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技术可能性给定的情况下,资本的供给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也越大。

9、劳动力需求理论对最低工资立法的劳动市场效应分析?

(综合应用)

最低工资立法是各国政府保护劳动者的一项重要法律,其中心目的是以法律形式来保证工薪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最低工资能够满足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存需要。

实施最低工资制意味着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这就阻碍了企业增加员工。

近年来劳动经济学中许多统计研究表明,最低工资对就业所产生的影响即使是积极的,也必然是微乎其微的。

另外一项研究估测了青少年就业率与总就业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与假设相一致,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最低工资的上升将会减少青少年的就业机会,并且强制性工资增长的幅度越大,就业率降低的幅度也就越大。

什么条件下,最低工资制具有就业正效应?

在就业无弹性(即无论工资如何变化,对就业量都不产生影响)的情况下,最低工资的提高将有助于增加低工资工人总体的工资报酬。

中国长期实施计划经济的运行方式,区域差异造成劳动力素质、劳动力使用效率和劳动力价格的差距在长时间内无法缩小。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导致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填补发展地区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

但中国目前存在户籍制度,由此产生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隔。

实行最低工资制应当考虑到地区差距和发展阶段的差异,而不能一概而论第大面积推行。

同时,我们并没有理论依据表明,最低工资制已经有效的改善了低收入劳动者的生活水准,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对待这一效果尚不确定的政策措施,而不能先入为主地相信,实施最低工资制就一定能够改善弱势群体的实际生活状况,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10、人力资源供求关系涵义?

(识记)

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即劳动供给与需求关系,可分为供过于求、供不应求和供求平衡三种基本类型。

11、资源配置三种模式?

(领会)

1)自然配置

2)行政配置

3)市场配置

12、人力资源供求关系三种类型?

(简单应用)

1)供过于求

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即人力资源的供给数量大于社会对它的需求数量。

这种类型表现为社会就业不足,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人员。

其原因很复杂:

有资本缺乏的供给数量不足,人口过多,技术进步和资本集约而排斥已经吸纳的人力资源等原因。

2)供不应求

人力资源供不应求,即人力资源供给的数量小于社会对它的需求数量。

这种类型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劳动力,结果是影响其正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