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填方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7723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3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填方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路基填方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路基填方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路基填方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路基填方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填方技术交底.docx

《路基填方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填方技术交底.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填方技术交底.docx

路基填方技术交底

新建铜仁至玉屏铁路TYTJ-1标工程指挥部

 

路基土方填筑技术交底书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铜玉铁路工程指挥部

2015年03月10日

技术交底书

单位名称: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铜仁至玉屏铁路TYTJ-1标工程指挥部

交底对象

路基土方作业班组

交底日期

2015.03.10

交底项目

路基土方施工

交底编号

路交-46

交底内容:

1、技术交底具体内容;

2、附图

编制人

复核人

签收人

1工程概况

试验段里程为IDK31+480~IDK31+580,IDK31+510~IDK31+565段路基需换填,按照路基设计标高进行换填,并铺设防排水板,施工断面图如下:

2施工方法及流程

2.1工艺试验

施工前对地基处理的桩基、路堤各部填筑、过渡段等工程,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区段先进行工艺试验,试验段长度为100m,各种形式的过渡段、路基连续压实工艺、地基处理、挖方分别进行工艺试验,取得工艺和相关参数,按照相关管理办法,组织验收合格后再全面展开。

2.1.1普通填料的碎石类土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40cm(基床以下)或35cm(基床底层),分层填筑的最小分层厚度厚度不小于10cm。

级配碎石每层的最大填筑压实厚度30cm,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

过渡段采用大型机械压实部位的填料和级配碎石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30cm。

2.1.2普通填料填筑工艺试验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配备25t),通过试验确定不同功能压实条件下不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松铺厚度和相应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及施工组织方式,然后根据所得参数再进行大面积施工。

2.1.3级配碎石填筑工艺试验选用重型(配备25T)震动压路机,过渡段距离结构物2m以内的部位采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通过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松铺厚度和相应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及施工组织方式,过渡段掺水泥级配碎石应得出合理的填筑施工延迟时间。

2.1.4路基填筑工艺性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绘制不同虚铺厚度的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随碾压遍数变化的关系曲线,并根据相应试验结果,确定适宜的碾压遍数和松铺厚度。

⑵绘制某一适宜填筑厚度条件下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随含水率变化的关系曲线,并根据相应试验结果,确定施工控制含水率范围。

⑶绘制掺水泥级配碎石在某一适宜填筑厚度条件下压实系数随延迟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并根据相应的试验结果,确定相应的延迟时间范围。

⑷软土地基地段根据变形观测,确定合适的填筑速率和填层厚度。

2.1.5试验成果整理

路基填筑性试验段完成后,及时编制试验段总结报告并报监理单位确认,试验成果包括下列内容:

⑴机械设备组合。

⑵压路机碾压行走速度、碾压方式、碾压遍数。

⑶填料的施工含水率控制范围。

⑷适宜的松铺厚度。

2.2路基施工方法

⑴基床以下路基填筑施工方法

路堤本体采用A、B填料填筑,利用路堑挖方中的V级次坚石进行破碎制作,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5cm。

当路堤填高大于8m时,除采用常规压实设备和工艺碾压至规定的压实标准外,路堤每填筑1.8m左右采取进行冲击碾压追密压实,当路堤高度大于10m时,基床以下部分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同基床底层,路堤填筑完成后静置时间不少于6个月。

应保证路堑地段与相邻桥隧工程沟槽管线的衔接。

隧路过渡段施工时,应注意路堑侧沟与隧道仰拱底部中心水沟的过渡和衔接。

①基底处理

地基表层应规定并结合施工情况,对全幅范围内的原地面松土、有机土、树根及草皮杂物等全部予以清除,清除地表有机土30~50cm厚。

地势平缓地带,应使作业区段内地基面成水平面,有纵坡的地带,自下而上开挖搭接平台,平台宽不小于2m,其后进行基底平整和碾压,并根据土质类别,采用不同试验方法作压实试验,经检验合格后,可边开挖边填筑,以保证台阶梯坎的稳定。

地面横坡≥1∶5时,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当基底岩面上覆盖层较薄时,应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

地面缓于1∶5时,可清除表碾压,达到基底允许承载力标准后,直接进行路堤填筑。

对填高度小于1.2m的低路堤地段,测试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清理后平整填筑,若Pa<1.5MPa时,则一般采取挖除换填

0.5m厚渗水土或者碾压至基床压实标准,再填筑基床底层。

当松软地基厚度>2m时,按松软土处理。

对于高度大于1.2m的路堤,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压实,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2m,沿线路方向行与行之间重叠应≥0.4m。

对路堤基底有松土或耕植土的原地面,松土厚度≤0.3m时采用碾压密度,若松土厚度大于0.3m时彩翻挖松并分层回填压实,其承载力应≥0.18MPa。

一般地基处理后,经施工单位自检,记录相关技术资料(如Ps值),经监理单位签认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②分层填筑

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方法,填筑压实厚度40cm。

如采用铲运机施工可按松铺厚度一次到位,如采用自卸汽车施工,应根据车容量计算松铺厚度范围的推土单蹄,以便控制平整厚度均匀。

为保证边坡压实的质量,填筑时两侧各加宽30cm。

③摊铺平整

填料摊铺平整使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平地机终平,控制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凸凹,对于渗水填料填在非渗水上时,非渗水层顶面应做成向两侧4%和横向排水坡,为有效控制每层虚摊厚度,初平时应用水平检测仪,控制每层虚铺厚度。

④洒水晾晒

细粒土和粉砂,粘砂土填料填料碾压前应控制在其含水量在试验区段压实工艺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

当填料含水量较低时,应及时采用洒水措施,加水量可按一般规定中加水量公式计算,河水可采用取土场内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堤内洒水搅拌两种方法。

当填料含水量过大时,可采用取土场内挖沟拉槽降低水位和采用推土机松土器晾晒相结合,或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的方法。

⑤碾压夯实

碾压前向司机进行技术交底,其内容包括碾压起讫范围,压实遍数,压实速度等。

根据填料的不同和路堤的不同部位,必须采取大吨位重型振动压路机(配备25T)进行压实,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各区段交接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0.4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⑥试验检测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测,本段路堤检测方法:

地基系数K30、压实系数K、动态变形模量Evd。

路基每层填筑压实质量经按规定检验达到设计及验标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否则下达质量不合格通知单要求重新压实,直到合格为止。

⑦路基整修

包括路基面的排水横坡、平整度、边坡等整修内容,路基整修应严格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对于加宽部分应在整修阶段人工挂线清刷夯拍。

⑵基床底层填筑施工方法

①测量放样

首先要进行基底高程测量,确保基底标高与设计吻合,并且路基面要做向两侧4%的排水坡。

同时要完成整个试验场地的石灰划格,钢纤挂线工作。

恢复客专正线中、边桩,测量路基横断面,按照设计要求放出线路的坡脚线。

②下承层处理

对下承层进行验收监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上料。

③分层填筑

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方法。

如采用铲运机施工可按松铺厚度一次到位,如采用自卸汽车施工,应根据车容量计算松铺厚度范围的推土单蹄,以便控制平整厚度均匀。

为保证边坡压实的质量,填筑时两侧各加宽50cm。

④摊铺平整

填料摊铺平整使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平地机终平,控制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凸凹,对于渗水填料填在非渗水上时,非渗水层顶面应做成向两侧4%和横向排水坡,为有效控制每层虚摊厚度,初平时应用水平检测仪,控制每层虚铺厚度。

⑤洒水晾晒

细粒土和粉砂,粘砂土填料填料碾压前应控制在其含水量在试验区段压实工艺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

当填料含水量较低时,应及时采用洒水措施,加水量可按一般规定中加水量公式计算,河水可采用取土场内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堤内洒水搅拌两种方法。

当填料含水量过大时,可采用取土场内挖沟拉槽降低水位和采用推土机松土器晾晒相结合,或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的方法。

⑥碾压夯实

碾压前向司机进行技术交底,其内容包括碾压起讫范围,压实遍数,压实速度等。

根据填料的不同和路堤的不同部位,必须采取大吨位重型振动压路机(配备25T)进行压实,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各区段交接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0.4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⑦试验检测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测,当设计无要求时则参照验标规定进行检测。

高速铁路路堤检测方法:

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压实系数K、孔隙率n。

路基每层填筑压实质量经按规定检验达到设计及验标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否则下达质量不合格通知单要求重新压实,直到合格为止。

⑧路基整修

包括路基面的排水横坡、平整度、边坡等整修内容,路基整修应严格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对于加宽部分应在整修阶段人工挂线清刷夯拍。

⑶基床表层填筑方法

①测量放样:

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严格控制标高;按10m一桩,放中线和边线,设置丝绳基准线。

②基床底层处理:

对下基床底层进行验收监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上料。

③画方格确定每车摊铺面积:

依据试验段的松铺厚度计算出每车填料所能摊铺开的面积;现场用灰线等标志在填筑底层面注明摊铺范围。

④推土机摊铺及初平:

推土机进行粗平,平整顺序直线路段由两侧向中间、曲线超高段由曲线内侧向外侧。

粗平时每10米插一花竿,花竿作为推土机司机找平的依据;粗平完成后,再用平地机先两边后中间、先内后外(曲线)进行精平,机械无法到达的边角处和局部低洼处,配合人工整平。

最大填料粒径不大于4.5cm,超粒径填料要进行剔除或进行改锤破碎,料场装料时要经过筛或破碎机粉碎后才允许拉入现场,现场设专人进行改锤,专人监督。

⑤洒水晾晒

细粒土和粉砂,粘砂土填料填料碾压前应控制在其含水量在试验区段压实工艺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

当填料含水量较低时,应及时采用洒水措施,加水量可按一般规定中加水量公式计算,河水可采用取土场内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堤内洒水搅拌两种方法。

当填料含水量过大时,可采用取土场内挖沟拉槽降低水位和采用推土机松土器晾晒相结合,或将填料运至表层摊铺晾晒的方法。

⑥碾压夯实

碾压前向司机进行技术交底,其内容包括碾压起讫范围,压实遍数,压实速度等。

根据填料的不同和路堤的不同部位,必须采取大吨位重型振动压路机(配备25T)进行压实,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各区段交接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0.4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⑦试验检测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测,当设计无要求时则参照验标规定进行检测。

高速铁路表层检测方法:

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压实系数K、孔隙率n。

⑧路基整修

包括路基面的排水横坡、平整度、边坡等整修内容,路基整修应严格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对于加宽部分应在整修阶段人工挂线清刷夯拍。

2.3路基施工工艺流程

⑴基床以下路堤施工工艺流程

 

图1连续压实控制工艺流程图

 

图2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⑵基床底层施工工艺流程

图3连续压实控制工艺流程图

图4基床底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⑶基床表层施工工艺流程

 

图5连续压实控制工艺流程图

 

 

图6基床表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2.4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⑴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压实标准及外形尺寸检验标准

表1路基基床以下部位填料压实标准

填筑部位

填料类别

压实标准

碎石类及粗砾石

路堤本体

地基系数K30(MPa/m)

≥130

压实系数K

≥0.92

表2外形尺寸检验标准、频次表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范围

频次

纵断高程(mm)

±50

每100m用水准仪检查5点

中线至边缘(mm)

±50

每100m用水准仪检查5点

宽度(mm)

≥设计值

每100m检查3处

横坡

±0.5%

每100m检查2个断面

边坡

不陡于设计值

每100m检查3处

平整度(mm)

地质≯15

每100m用2.5m尺查10点

⑵基床底层填筑压实标准

表3路基基床底层填料压实标准

压实标准

碎石类及粗砾类

地基系数K30(MPa/m)

≥150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m)

≥40

压实系数K

≥0.95

⑶基床表层填筑压实标准

表4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压实标准

压实标准

级配碎石

地基系数K30(MPa/m)

≥190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m)

≥55

压实系数K

≥0.97

⑷路堑边坡检验标准

 

表5路堑边坡边坡点位置、边坡及侧沟平台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边坡点位置

±100mm

沿线路纵向每100m单侧边坡各抽样检验6点

测量仪器测量或尺量

2

平台位置

±100mm

测量仪器测量或尺量

3

平台宽度

±50mm

尺量

2.5过渡段工程措施

⑴桥台与路基过渡段

若计算出的填方桥台台尾过渡段长度不足20m时,调整过渡段n值至L≥20m。

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基床表层以下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

桥台台背设置渗水墙,渗水墙紧贴台背竖向铺设毛细式排水板,排水板凹槽面(吸水面)朝路基,下部接入横向毛细式透排水管将积水引至路堤外排水沟,透排水管为直径50.8mm的高强度PVC管。

图9桥台与路基过渡段示意图

①填方桥台台尾过渡段:

过渡段长度:

L=a+n(H-0.6)

式中L----过渡段长度(m),且不小于20m;

H----台后路堤高度(m);

n----常数,取2~5m;

a----倒梯形底部沿线路方向长度,取3~5m。

②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地段挖方桥台台尾过渡段:

在路堑一侧基床范围内设置挖方桥路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渐变过渡,长度不小于20m。

桥台基础顶面以上至桥路过渡段部分,1:

n坡度线以内采用混凝土填筑。

③弱风化、微风化硬质岩地段挖方桥台台尾过渡段:

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基床表层以下、桥台基础顶面以上部分,1:

n坡度线以内采用混凝土填筑。

⑵路基与横向构筑物过渡段

①当横向构筑物顶部距路基面的高度h≤1.0m时,横向构筑物顶部及两侧设置倒梯形过渡段。

横向构筑物顶部及两侧各20m范围内的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横向构筑物顶部基床表层

以下及两侧倒梯形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

②当横向构筑物顶部距路基面的高度h>1.0m时,于横向构筑物两侧设置倒梯形过渡段,过渡段顶部与横向构筑物顶部齐平。

横向构筑物顶部及两侧各20m范围内的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构筑物两侧倒梯形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

图10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示意图

③当构筑物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首先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斜交部分,然后再按正交方式设置过渡段。

④当横向构筑物在挖方地段时,横向构筑物两侧设置底宽2m的倒梯形过渡段。

横向构筑物顶部及两侧各20m范围内的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横向构筑物顶部基床表层以下及两侧倒梯形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

⑶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图11路堤与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过渡段示意图

①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时,应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每级台阶纵向挖入深度不应小于1.0m,台阶高度0.6m左右,其开挖部分填筑要求应与路堤相应位置相同。

②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弱风化硬质岩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

面纵向开挖台阶,每级台阶纵向挖入深度不应小于1.0m,台阶高度0.6m左右,并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

图12路堤与弱风化硬质岩路堑过渡段设置示意图

水泥填筑,顶面宽度不小于2m;过渡段20m范围(伸入路堑不小于2m)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

⑷半填半挖过渡段

图13半填半挖(弱风化岩)路基横向设置示意图

①当挖方为土质、软质岩及全风化、强风化硬质岩时,挖方侧基床底层挖除换填不小于1.0m厚,填挖交界处横向按不陡于1:

2坡率挖设台阶,台阶高度为0.6m左右,宽度不小于1.0m。

按路基相应部位的填料及压实标准填筑采用A、B组填筑。

②当挖方为弱风化硬质岩时,挖方一侧底部设置4%向外排水坡,基床以下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根据地形和施工条件压实困难时,可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

图14半填半挖(土质、软质、强风化岩)路基横向设置示意图

⑸路基与隧道过渡段

图15路堑与隧道过渡段示意图

路基与隧道(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地段)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不小于20m,过渡段厚度从2.0m厚度渐变到基床换填底面厚度,过渡段范围均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或C20混凝土填筑,当地层为岩质时过渡段浇注C20混凝土,地层为土质时填筑级配碎石掺5%水泥。

⑹两桥(隧)之间及路桥过渡段与堤堑过渡段间段路基

短路基过渡段的设置,应根据与路基相连的桥、涵、隧及路堤、路堑等工况、工程地质条件、施工便捷程度,并结合地形地貌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以保证刚度的横向均衡与纵向平衡。

①两桥(隧)之间短路基大于40m小于等于150m时:

图16桥与桥之间40m<L≤150m短路基过渡段示意图(弱风化硬质岩)

图17桥与桥之间40m<L≤150m短路基过渡段示意图(土质、软质、强风化岩)

图18桥与隧之间40m<L≤150m短路基过渡段示意图(弱风化硬质岩)

图19桥与隧之间40m<L≤150m短路基过渡段示意图(土质、软质、强风化岩)

图20隧与隧之间40m<L≤150m短路基过渡段示意图(弱风化硬质岩)

图21隧与隧之间40m<L≤150m短路基过渡段示意图(土质、软质、强风化岩)

⑺当挖方为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时,桥头后路堤及隧道后路堑设置厚度渐变的过渡段,渐变过渡段长度不小于20m,厚度渐变范围及渐变范围外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桥台后的厚度渐变范围其下路堤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沿线路纵向倒梯形填筑,其余范围采用A、B组填料或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该部分填方长度较短时,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拉通填筑,填方较长时,采用A、B组填料填筑)

①当挖方为弱风化硬质岩时,桥台与路堤连接处设置厚度渐变的过渡段,渐变过渡段长度不小于20m,厚度渐变范围及渐变范围外的路堤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厚度渐变范围其下路堤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沿线路纵向倒梯形填筑,其余范围采用A、B组填料或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该部分填方长度较短时,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拉通填筑,填方较长时,采用A、B组填料填筑);隧道与路堑连接处无需设置过渡段,按弱风化硬质岩路堑设计,基床表层采用C25混凝土找平;路堤与弱风化硬质岩路堑连接处设置过渡段。

②两桥隧之间短路基小于等于40m时:

图22桥与桥之间L≤40m短路基过渡段示意图(弱风化硬质岩)

图23桥与桥之间L≤40m短路基过渡段示意图(土质、软质、强风化岩)

图24桥与隧之间L≤40m短路基过渡段示意图(弱风化硬质岩)

图25桥与隧之间L≤40m短路基过渡段示意图(土质、软质、强风化岩)

图26隧与隧之间L≤40m短路基过渡段示意图(弱风化硬质岩)

图27隧与隧之间L≤40m短路基过渡段示意图(土质、软质、强风化岩)

⑻当挖方为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时,全段路基范围内的基床采用厚2.0m的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其下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

⑼当挖方为弱风化硬质岩时,桥台后路堤范围内的基床采用厚2.0m的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其下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隧道与路堑连接处无需设置过渡段,按弱风化硬质岩路堑设计,基床表层采用C25混凝土找平;路堤与弱风化硬质岩路堑连接处设置过渡段。

当填筑困难时,可采用C25混凝土浇筑,详细设置见路基设计图。

⑽过渡段质量标准

原地面平整后,采用震动压路机碾压密实,满足地基系数K30≥60MPa/m。

过渡段填料填筑的压实标准见表6。

表6过渡段路基压实标准

基底处理后的压实标准

压实标准

过渡段路堤高度≦3m

过渡段路堤高度≧3m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m)

≥40Mpa

≥30Mpa

 

部位

项目

压实指标

压实标准

基床表层

地基系数K30(MPa/m)

≥190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55

孔隙率n

<18%

基床表层以下路基

地基系数K30(MPa/m)

≥150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50

孔隙率n

<28%

3路基变形观测

本标段路基变形监测主要为路基沉降变形监测。

路基变形观测按照“五固定”原则:

即固定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固定观测人员、固定测量仪器设备、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的要求配备专业化沉降变形观测小组,严格按有关规范、规定、设计方案、实施细则和建设、设计、评估、监理单位的相关要求做好各项沉降变形观测。

3.1测量内容及测点布置

⑴路基铺轨前,对除岩层路堑外的所有路基进行沉降评估。

路基填筑完成或者施加预压荷载后沉降变形观测时间应该满足评估要求,一般不小于6个月。

⑵设置标准为:

每个桥台尾过渡段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距桥台2m处设置;每个横向构筑物顶及两侧路基过渡段外3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其余地段:

工点长度在500m以内时,每隔5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工点长度大于500m时,间距100m设一个观测断面。

且每个工点不少于2个。

⑶每个观测断面应对路基沉降及位移进行监测,路堤地段在线路中心设一个观测沉降板,在两侧距相应侧线路中心3.2m处各设一个观测桩,软土在两侧路堤坡脚外1~2m及10~12m处各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各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个断面上。

车站内多股道及场坪区根据具体情况增设沉降观测设备。

⑷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

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大于0.1m。

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预制边桩放入孔内,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

⑸沉降板由钢板或C15钢筋混凝土预制底板、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50cm×1cm,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cm×50cm×3cm,测杆采用φ40mm镀锌铁管,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套采用φ49mmPVC套管,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加高,每节长不超过50cm。

接高后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cm。

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