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第1单元 2 瓦尔登湖节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7512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 第1单元 2 瓦尔登湖节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819 第1单元 2 瓦尔登湖节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819 第1单元 2 瓦尔登湖节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819 第1单元 2 瓦尔登湖节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819 第1单元 2 瓦尔登湖节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 第1单元 2 瓦尔登湖节选.docx

《1819 第1单元 2 瓦尔登湖节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 第1单元 2 瓦尔登湖节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19 第1单元 2 瓦尔登湖节选.docx

1819第1单元2瓦尔登湖节选

2 瓦尔登湖(节选)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深邃(suì) 俯瞰(kàn) 糅进(róu)

凿冰(záo)黛绿(dài)渲染(xuàn)

霓虹(ní)撵走(niǎn)终年不涸(hé)

寒光熠熠(yì)一泓湖水(hónɡ)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铺

  

2.语境辨析法

(1)我收集的材料散(sàn)失了,散(sǎn)文没法写了。

(2)他朝(zhāo)气蓬勃地朝(cháo)前走。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1.明确词义

(1)历历可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了如指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晴空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云变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深不可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心翼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可以数得出来。

多用于褒义的语境中。

(2)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3)形容天空晴朗,没有一点云彩。

(4)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

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5)深得难以测量,形容很深;也比喻难以捉摸或揣测。

(6)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2.理解辨析

(1)清静·清净

清静:

侧重于“静”,安静,不嘈杂。

多用于环境。

清净:

侧重于“净”,干净,没有事物打扰。

多用于内心。

(2)考查·考察

考查:

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

“考查”带有考核、检查的意思,常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等等。

考察:

实地观察调查。

3.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去年春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风云变幻,有的晴空丽日,有的雨雪交加,恶劣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  )

(2)虽然早已时过境迁,但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里陈列的种种有力证据还是让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犯下的罪行历历可数。

(  )

(3)大自然深不可测,奥秘无穷,不是人类所能研究透彻的。

(  )

(4)书籍是带领我们回到远古的时光机,即使我们没办法生活在古代,但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对过去了如指掌。

(  )

【答案】 

(1)× 望文生义。

(2)× 感情色彩不当。

(3)√ (4)√

[常识·速览]

瓦尔登湖畔的漫游者——亨利·梭罗

亨利·梭罗(1817—1862),美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诗人、哲学家、改革家、自然主义者。

梭罗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仅45岁。

著有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

前者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后者被认为是历史上改变世界的16本书之一。

1845年,28岁的梭罗抛开尘世生活的羁绊,放弃了繁华的城市生活,在人迹罕至的瓦尔登湖畔的丛林中建造木屋,自耕自食,在那里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田园。

他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

原始平淡的自然生活,适宜人们在其中进行观察、思考和写作。

他想以此来证明,人可以生活得更简朴、更从容,不必为追求物质文明的发达而放弃人为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

《瓦尔登湖》便是他闲云野鹤般离群索居的生活的真实描写,充满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个先觉者的超人智慧。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细腻描写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山色,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不同寻常的丰富感受和与大自然亲近的天性,梭罗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将自己融于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像美丽的瓦尔登湖一样,生活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而又不苍白。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颜色奇幻 ②清澈洁净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一、阅读第1~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第1段的“瓦尔登湖风光秀丽,但并不雄奇,不足称道。

偶尔一去之人、没有隐居湖畔的人未必能领略到它的魅力”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欲扬先抑,为下文细腻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做铺垫。

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心跟瓦尔登湖已融为一体,才挖掘到瓦尔登湖一般人所不能领略的魅力。

2.本文写作的中心对象是瓦尔登湖,但作者在第2段开头却写了康科德所有的湖泊,是不是没有抓住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样写不是节外生枝,而是匠心独运:

第2段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从不同视角写康科德所有湖泊的颜色,为后文写瓦尔登湖“更为出奇”做衬托。

3.第3段从哪些角度描写湖水颜色的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角度

湖水颜色的变化

同一观察点

忽蓝忽绿

不同的观察点

山顶

蓝天的色彩

湖边

黄澄澄

再远一点

淡绿

更远

黛绿

不同的时间

在阳光的映衬下

鲜嫩的碧绿

晴空万里时

亮蓝

小结:

远近结合,动静相生,有点有面。

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绘颜色的变幻,说明了湖水的颜色“出奇”

二、阅读第4~6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在第4段中,作者是怎样描绘瓦尔登湖湖水的清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用玻璃杯中水的颜色,到直接向下望河水的颜色,再到人在湖水中游泳身体颜色的变化,细致地写出了瓦尔登湖湖水的晶莹清澈。

语言耐人寻味,对比形象准确。

5.第6段作者写游泳的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段作者写在湖中游泳的感受,湖水清澈见底,没有一处是污浊的,并且居然连一棵水草都没有,即使在湖边所见到的很少的水草也和湖水一样清净无垢。

这里作者换了另一个角度描写湖水的清澈见底。

三、阅读第7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6.如何理解“(部落)一个又一个消失了,但湖水依旧清纯、碧绿,一个春天也没漏掉”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一种欣喜和赞叹,情景相融,使景物增添了情的色彩、情的光辉。

7.最后一段中的“人类最早的黄金时代,又有多少山林水泽的仙女在这里嬉戏?

这是康科德桂冠上最璀璨的一颗钻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用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他对仙境“瓦尔登湖”的热爱和赞美;一个陈述句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钻石”代表价值,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无限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

8.梭罗形单影只,在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里度过了两年多自耕自食的时光,以亲身实践启发人们简化生活,回归自然。

对此该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值工业化崛起阶段,市场经济的强大势头导致拜物教的盛行。

在这个时候,梭罗作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自觉选择过简朴的生活,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仔细观察,启发人摆脱物欲的枷锁,探索内心的世界,过一种更为合理的返璞归真的生活,这无疑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壮举。

(观点二)梭罗的举动虽然值得人们敬仰,但是并不值得人们效仿。

如果人人都过只满足基本需要的生活,那么全社会的经济怎么发展?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富有阶层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况且,物质文明的发展毕竟也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发展。

所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梭罗的这一举动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可能在全民范围内推广。

当然,我们虽然不能像梭罗一样生活,但可以像梭罗一样思考,因为作为不可复制的生命个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将自己的生命意义向纵深方向推进的责任,梭罗在这个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细节描写

为了突出瓦尔登湖清澈纯净的特征,作者在行文中运用了一些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让我们在阅读和审美的过程中也似乎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陶醉在瓦尔登湖的美丽里。

可见,细节描写“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定义: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可以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描述。

作用:

(1)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3)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2.写法指导

(1)认真观察生活,确保细节真实。

真实才能感人。

(2)注意调动各种感官,多角度描写。

为突出细节,增强细节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我们可以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如听觉、视觉、嗅觉),从多个角度(或高、低、远、近或动或静等)对人或物进行描写,使之呼之欲出。

(3)精选词语,巧妙修辞。

细节描写要特别注意词语的选择和锤炼,特别是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描摹情形状态的形容词,常常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还要巧妙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浓墨重彩、绘形绘色的描写,以增强表达效果。

3.迁移运用

请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以“春天来了”为话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校园里,到处都是春光明媚的景象。

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满了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的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告诉我们:

春天来了!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抵御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引诱,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简朴,简朴,简朴”,这是梭罗的口头禅。

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是复杂的,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能够选择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而且有足够的勇气将其他多余的东西摒弃,全然不顾同时代人如何对我们指手画脚。

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日益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欲望也随之膨胀,梭罗当年的忧虑成了严峻的现实。

对此,我们积极倡导一种新生活观念,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对立的简朴的生活方式。

【应用角度】 “创造生活”、“还归本心”、“人与自然”、“绿色生活”等。

2.精彩应用

绿色生活,并不意味着文明的倒退,并不标志着人类的返祖。

也许蒸汽机的轰鸣象征进步,也许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林立的烟囱象征进步,也许第一列火车象征进步,也许第一艘载人飞船象征进步,但这种种“进步”,都以机器轮轴的刺耳摩擦声使我们与人类的本性渐行渐远!

人是生命,生命需要绿色。

草地,赐予我们疲惫时栖息的柔床;绿树,赐予我们焦躁时定神的荫凉……人类即使穿上最先进的科技铠甲,其心灵依然在渴望畅快的呼吸和绿意的抚慰。

当我们的双脚离那湿润的土地越来越远时,绿色的生活之梦,是我们揖别压抑与烦扰的唯一良方。

[佳作·领悟]

瓦尔登湖的遥想

刘晓娟

这是一池清澈的湖水,水中的一草一木一鱼一石甚至是蓝天云彩的微影浮动,都可尽收眼底;这是一方宁静的宝地,鸟鸣嘤嘤松风阵阵尽在耳畔。

阳光的明媚和煦,世外的宁静淡然召唤着渴望远离尘嚣的亨利·梭罗,于是他借来一把斧头,来到了这里,瓦尔登湖畔。

瓦尔登湖的风景是卑微的,虽然很美,却并不壮观宏伟,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标记。

不常来游玩的人,不住在岸边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住,可是它深邃澄澈远离尘嚣。

梭罗就在它的岸边用斧头伐木造自己的房子,独居林中,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邻居。

就这样每天出去打水、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孤独了920天。

温暖的黄昏,他常常坐在船里吹笛,看着鲈鱼在周围游来游去,仿佛笛声已将它们迷住。

月光映照在螺纹条状的湖底,湖底零星散落着林木碎片,深更半夜,月色皎洁,梭罗坐在船里,一连钓了好几个小时的鱼,成群的银色小鱼在月光下尾巴一扫一扫,给水面撩起阵阵涟漪。

泛舟湖上听着猫头鹰和狐狸的小夜曲及一些不知名的鸟儿的吟唱,这些对于梭罗来说弥足珍贵。

他说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自然中,黎明来临自然透过宽宽的窗户,凝视着室内,神态安详,心满意足。

在这个湖光潋滟的湖畔,他细心观察体验,看到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状态,亲自体会了一餐一饮的艰辛。

他了解自然,领会自然,他倾听他沉思,从中窥探人生,洞悉人生真谛。

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并不能视为隐士生涯,更不能将其看成是逃避现实,相反,他是在探索人生,他的宁静不是一潭死水,不是独善其身。

在《瓦尔登湖》结束语中他说:

如果一个人按照梦中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过他想过的日子,那他就会获得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

生活越简单,宇宙法则就越不复杂,孤独不成其为孤独,贫困不成其为贫困,软弱不成其为软弱。

可见他对人生异样而深刻的感悟。

梭罗很自然地让我想起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他的生活理想是落叶缤纷、良田美池、阡陌交通而又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其间没有战争没有黑暗,一片和谐安乐。

看似陶潜在逃离社会,文字中流淌的实则是一种无畏的反抗大胆的斥责,一种深沉的人生追问。

不论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有多大,在人生的探寻上似乎是血脉相通的。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描绘了一个具有清晰统治原则和丰富管理手段的理想之国,托马斯·莫尔假托神秘旅行家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讲述了一个没有贫穷,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花草果木令人心旷神怡,一切财产共有的乌托邦,当然还有詹姆斯·希尔顿在《失去的地平线》中描写的一个在中国西南部深山中的乐园,一片充满和平、安宁与幸福的人间乐土——香格里拉……太多太多的遐想。

桃花源最终无迹可寻,理想之国也不过是幻想,乌托邦本身的含义就是乌有之邦,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如何看得见?

而唯有梭罗勇敢地拿起斧头孤独地来到瓦尔登湖畔,亲自去探索一番人生,体会一番生活,他是我们未来的引擎人,是寂寞的高歌者。

但寂寞不是保守不是隐退,不是与世隔绝,寂寞是脱离复杂而廉价人际关系的沉思,是心与心默契的对话。

他以选择宁静的方式选择瓦尔登湖,选择那远离尘喧的恬静,选择春日湖畔那份好心情。

在湖边在林中,在瓦尔登澄明的月光下,在荡荡的小舟上从容不迫地生活,聆听生活的教诲和真谛!

(选自《西安日报》,有删改)

【亮点借鉴】

1.悟过渡

文章过渡巧妙自然。

前三段主要是描写瓦尔登湖优美的自然景色,第三段用“了解自然,领会自然”巧妙地过渡到“窥探人生,洞悉人生真谛”,即由自然景色的描写转入到对人生的思考。

2.悟开头

文章开篇不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营造了一个恬美的意境。

“水中的一草一木一鱼一石”、“蓝天云彩”、“鸟鸣嘤嘤松风阵阵”等,这些景色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3.悟选材

作者在谈到“人生的探寻上”时,选取了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之国,托马斯·莫尔的乌邦托,还有《失去的地平线》中的山中乐园——香格里拉。

这些材料的使用,丰富了文章,充实了内容。

[训练——落实提升]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泓湖水是如许的清澈,________于25英尺到30英尺的水底的东西历历可数。

②当春天降临以后,冰层被水底反射上来的太阳热能,还有地上传来的太阳热能所________。

③人犹如大理石一样洁白,更出奇的是,四肢放大了,扭曲了,形体怪异,很值得让米开朗琪罗去________一番。

A.以致 熔解 捉摸  B.以致 融解 琢磨

C.以至 融解 琢磨D.以至 熔解 捉摸

C [以致:

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以至:

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

熔解:

指固态物质通过高温加热后转化为液态的过程。

融解:

是自然状态下固态物质逐渐转化为液态的过程。

琢磨:

指反思、思索、考虑。

捉摸:

指猜测、预料。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导学号:

95012019】

A.美国著名作家自然主义者梭罗的一生,深受超经验主义领袖爱默生的影响,创作了卓越而独特的作品《瓦尔登湖》。

B.这或许是天空的湛蓝与地面的沙石的褐黄调和了的效应,这就是这里的湖水为什么何以有霓虹之色的缘故。

C.因为不是湖水清澈之至,那你不可能见到湖底,除非湖水变浅。

D.除了一两处短短的沙滩之外,整个湖岸由白润的鹅卵石铺就,它们很是陡峭,你纵身跃入湖中,水没头顶。

D [A项,不合逻辑,去掉“的一生”;B项,语意重复,去掉“为什么”;C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把“因为”改为“如”。

]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发觉一个经验。

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

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

你如果说我的话带有颓废的色彩,我请你在春天到百花齐放的园子里去,________,然后再回到十字街头,仔细瞧瞧人们的面孔,你看谁是活泼,谁是颓废?

请你在冬天积雪凝寒的时候,看看雪压的松树,看看站在冰上的鸥和游在水中的鱼,然后再回头看看遇苦便叫的那“万物之灵”,你以为谁比较能耐苦持恒呢?

A.看落英缤纷,看蝴蝶漫天飞舞

B.看看蝴蝶飞,听听鸟儿鸣

C.静观草长蝶飞,莺鸣水潺

D.观蝴蝶高飞,闻鸟声低唱

B [整段写朱光潜先生受到草木虫鱼生活的启发,继而得出自己对生活的经验:

“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

”然后进一步拿自然景物、动物和人类作对比,语言生动活泼,说理平易优美。

A项,“落英缤纷”紧承上文“百花齐放”不恰当;C项,过分重视辞藻,“草长”、“水潺”堆砌多余,而且“观”不能作莺鸣的谓语;D项,“观”、“闻”用词文言化,“高飞”、“低唱”表意混乱,与此段意境不和谐。

此外,由全段文风来看作者喜用叠词,且语言平易,可推断B正确。

]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战争题材类影视作品,因为先天具有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纷繁复杂的人物事件、恢宏磅礴的战斗场面等,长期为影视界所钟情。

________,再现那些激荡人心的历史瞬间,具有广泛的观众基础,在当代荧屏上占据很大比重。

A.但是以抗日战争为话题的电视剧,讲述当下国人甚至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

B.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历的历史事件,还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

C.其中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剧中的历史事件有的还是国人亲身经历的

D.尤其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历的历史事件

D [从横线后的语句来看,横线上的主语应是“电视剧”,并且这种类型的电视剧是横线前所讲述的影视作品的一种,所以应该用“尤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