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7278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docx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docx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南阳市2017年春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6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周时期,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D.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上促进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生。

故A项正确。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是生产关系的一环,不是小农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

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

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小农经济产生之后的结果,而非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点睛:

注意题干要求选择“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方面的发展。

2.史书记载:

“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

【答案】C

【解析】材料话描写的是水车浇灌稻田的场景,材料“水激轮转,众筒兜水”说明是用水力做动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筒车是用水力转动灌溉田地的,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点睛:

关键信息点是“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

3.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表述的是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的情况。

这就说明在民间的制瓷技术已经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与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不相符;B选项材料中体现不出资本主义的性质;C选项时间错误,自然经济解体出现在近代。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民营手工业

4.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已经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的信息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雇佣关系已经出现,劳动力商品化出现,故C项正确;A项不是本质,排除;题干说的是“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这与农业的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代手工业的发展

5.《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

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

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处的“市”是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地力自治的市镇

C.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D.沿街开铺的晓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识记层次,比较简单,把握住唐代商业发展状况,即可直接判断能得出正确答案。

根据“长安城”,即排除AB两项;D项“沿街开铺的街市”,不符合唐代时期商业发展史实。

当时对市场的管理,还是实行比较严格的政策,B项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

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唐代对市场的严格管理

6.在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经营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没有出现具有特色的商人群体,是有“商”而无“帮”的。

明清时期,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这主要是因为,

A.小农经济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对外贸易的活跃D.商人地位的提高

【答案】B

【解析】小农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与商业经营活动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故B项正确。

商人群体主要活动于国内,与对外贸易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明清时期商人地位并没有显著提高,故D项错误。

点睛:

D项是误选项。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商人的地位比较低,商帮的出现不能表明商人地位的提高。

7.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小农经济在政权中的统治地位,从战国时期开始,封建政府推行

A.均田制B.重农抑商C.抑制兼并D.盐铁官营

【答案】B

【解析】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目的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排除A;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符合题意,B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8.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欧洲城市或者国家的名字。

进一步可知,这是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殖民掠夺的结果,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工业革命最早开展是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与题干时间不符,A排除;C项说法明显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D项“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说法本身不符合16—18世纪时期史实,排除。

故答案选B。

9.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法案规定:

在纺织厂(除了丝绸与饰边的劳动领域),禁止雇佣9

岁以下儿童;9岁至13岁儿童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13岁至18岁的年轻工人每

天工作不超过12小时。

这些由监督员监督实施。

这一法案说明

A.工业革命期间童工的待遇得到根本性改善B.自由主义政策时期存在国家的干预

C.英国建立起完善的工厂保护制度D.英国建立了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B

【解析】题干反映了英国的工厂制度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说明英国重视社会立法,加强对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干预,故B正确。

A项中的“根本性改善”和B项中的“完善”说法绝对,排除;题干没有和其他国家比较,不能说明英国建立了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排除D。

10.“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

A.都开始于棉纺织业部门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的真正结合D.以电力作为主要的能源

【答案】B

【解析】始于纺织业只适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新的交通工具有蒸汽机车、轮船,第二次有汽车、飞机,故B正确;科学和技术的真正结合只适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C;以电力作为能源只适合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D。

点睛:

C项是误选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11.观察右面关于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表格,其反映出的变化特征是

A.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答案】B

【解析】看表格可知,从1870年到1900年,工人人数、产量、投资额都在大幅增长,但是企业个数却在下降,这说明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也由于行业竞争,出现了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出现了“大企业”(即垄断组织),故B正确。

A项明显错误;C项非“主要特征”;D项的“劳动生产率”只与工人总数、产量有关,但与企业总数、投资额无关。

12.《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

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中国特色

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实业救国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独立D.实现民主政治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产业精神”是指在中国面临民族危机之时,民族资本家倡导“实业救国”追求民族独立以及国家统一的愿望,这符合当时救过的主潮流,故答案选A。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3.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

它们的共同点是

A.属于近代洋务企业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答案】D

【解析】江南制造总局属于近代洋务企业,大生纱厂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二者性质不同,故AB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钢铁、石油等重工业为特征,大生纱厂属于轻工业,受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不大;江南制造总局创办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尚未展开,故C项错误。

江南制造总局是中国近代化历程开端之时的代表性企业,大生纱厂则是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典型,二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经济成分向着近代化转型,故D项正确。

14.请你给下图确定一个主题,这一主题应该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B.“民族工业的春天”

C.“实业救国的浪潮”D.“近代工业的起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图片中的企业有洋务企业如上海江南制造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如上海发昌机器厂、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根据上述信息应该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

故选D项。

考点:

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5.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

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他也确实

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严格限制B.辛亥革命后为资本主义扫除一些障碍

C.-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实业救国思潮及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答案】A

【解析】1916年,清政府已被推翻,民国建立,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符合本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故答案选A。

16.1939年,国民政府一方面把西南地区原有的采矿场收归国营,另一方面将华北、华中等地一些矿场内迁的机械充实西南各矿场,扩大采掘能力。

这些措施

A.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B.是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反映

C.调整经济体制促进经济运行D.是基于长期抗战的战略调整

【答案】D

考点: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17.下表是I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

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予平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在1953到1957年,故A错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八字方针”并未优先发展农业,故C错误。

“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故D正确。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八字方针

18.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广告业1956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告业一度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广告业没有市场需求,故B项正确。

经济困难物资匮乏,属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之一,故A项排除。

三大改造与广告业消失无关,故C项排除。

产品直销与计划经济矛盾,故D项排除。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影响

19.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

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予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D

【解析】略

20.1993年,中国对第四部宪法的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取代了原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

这说明

A.计划经济已经过渡到市场经济B.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建与完善

C.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法制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

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对十四大提出的这一经济建设目标提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从立法层面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法化,说明了我国的法制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故答案选D。

其余各项均不是材料的主旨。

21.《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一书认为:

“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三十年后中国则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标志性事件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B.APEC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D.中国积极推动朝核会谈

【答案】C

【解析】题目中的关键时间信息是2001年,中国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故A项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标志着我国积极参加区域性合作,不能体现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故B项错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故C项正确;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未体现经济内容,故D项错误。

点睛: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在21世纪迅速发展,大幅度提高中国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措施。

22.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置经济特区,其中有一个是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市是

A.广州B.厦门C.福州D.深圳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842年8月中国与英国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故答案选B。

23.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

这反映我国当时

A.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B.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已建成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票证”可知,涉及的是计划经济下的分配制度。

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这些凭证通称为“票证”。

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计划分配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之后,作为计划分配的票证逐渐被取消,这就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故答案选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排除A;市场经济体制于21世纪初初步建立,排除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出于1992年,排除D。

24.1905年《时报》报道了一对青年婚礼的流程:

“一、来宾入场。

二、新人入场。

三、新人行结婚礼,相对三揖。

四、唱歌奏乐。

五、证人曹君宣读证书。

六、来宾祝词。

七、来宾演说。

八、唱歌散会。

”其反映当时一些地区婚礼

A.向近代文明转变B.奢靡之风兴起

C.保留了较多传统D.仪式较为繁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通过材料可以看到这是一场新式婚礼,反映了清末,一批先进的青年男女主张婚姻自主。

婚姻仪式也由繁到简,向近代文明转变。

故选C项。

考点: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

25.电影《喇叭裤飘荡在1983年》以山清水秀的小镇为背景,反映了那一代年轻人的生活与情感世界。

剧中的男主角希望能穿着流行的喇叭裤和暗恋的女孩跳流行的迪斯科。

当时喇

叭裤、迪斯科的流行说明了

A.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已完全西化B.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

C.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演变已成功D.西方国家对中国展开了文化侵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调用已学知识的能力。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迪斯科”“喇叭裤”等都是八十年代流行时尚,他们在中国的流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生活方式上受到西方流行的影响。

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改革开发后的社会变化

26.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并加以分析理解的能力。

材料的主旨是1920年到1929年,工人的工资增长远远小于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而工人的工资收入代表的是购买力,那么意思就是说生产的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实际能够消费的量,即相对过剩,故B项说法符合题意。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爆发的原因

27.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

“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

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如果此说能够成立,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答案】D

【解析】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经济政策。

它认为,国家实力取决于所能获得的财富,为获取更多财富,国家应该鼓励出口,同时提高关税,限制进口。

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

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完成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进一步要求取消封建桎梏,进行自由贸易。

英国最早确立了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故B项错误。

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美国确立了对这两个机构的绝对控制权,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

它是美国经济实力的反映,不属于对市场经济的创新之处,故C项错误。

罗斯福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进行了深刻改造。

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了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故D项正确。

28.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社会贫富差距逐渐变大

C.分期付款以及超前消费D.股票市场投机现象严重

【答案】A

【解析】主题题干中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故答案选A。

其他三项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29.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

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在凯恩斯主义之后,西方主流的经济学派普遍认为,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是不可能并存的。

因为,通常下,通货膨胀可以使得就业率上升。

但是,上个世纪的一次经济危机中(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这个事实,而使得该理论观点被否认。

1981年里根上台后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的复苏。

故选A。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自由主义

30.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

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

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

家中处于领先地位。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题干反映了1996年到1997年美国经济发展呈现了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和经济高增长的局面,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故选C。

其他与题意不符。

考点: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美国经济的发展

31.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本质上“新”在

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征收固定粮食税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极端排斥市场和货币关系的作用,强调国家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掌控。

与之相比,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在一定程度内恢复资本主义来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这一政策的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