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7206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

《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docx

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U型管换热器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

U型管换热器设计

专业班级建环1001

学生姓名xxxxx

学号XXXXXX

指导教师—XXXXX

日期2013.5.4

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换热器的设计)

(1)设计题目:

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处理能力:

15万吨/年煤油

2.设备型式:

列管式换热器

3.操作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125C,出口温度40C;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25C,出口温度45C;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4)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为825kg/m3;粘度为:

7.15X10-4Pa.S比热容为:

2.22kJ/(kg.C);导热系数为:

0.14W/(m.C)

(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3)设计项目

1传热计算

2管、壳程数的确定及管、壳程流体阻力计算

3管板厚度计算

4U形膨胀节计算(浮头式换热器除外)

5管壳式换热器零部件结构

(4)绘制换热器装配图(A2图纸)

二、换热器的选用

换热器的选用(即选型)的过程大体如下,具体计算可参看列管式换热器设

计中有关内容。

1根据设计任务要求计算换热器的热负荷Q。

2按所选定的流动方式,计算出平均温度差(推动力)△tm及查出温差校

正系数。

若<0.8,应考虑采用多壳程结构的换热器或用多台换热器

串联。

3依所处理流体介质的性质,凭经验初选一总传热系数Ko(估),并由总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S'o:

SO=Q/Ko估厶tm

式中Q热负荷W;Ko(估)凭经验选取的总传热系数W/(m2-K);

△tm平均温度差,C。

4根根据计算出的S'值,查有关换热器系列标准,确定型号规格并列出各结构主要基本参数。

5利用总传热系数关联式计算Ko(计),再由总传热速率方程式求出So(计)o

考虑到所用传热计算式的准确程度及其他未可预料的因素,应使得所选用

换热器具有的传热面积9留有的裕度io%〜25%,即[(Sd-So(计))/So(计)]=(10%〜25%)。

否则需重新估计一个Ko(估),重复以上计算。

也可依所选用换热器具有的传热面积S3,通过总传热速率方程式求出Ko(选),然后比较K0(选)/Ko(计)之值是否在1.15〜1.25范围。

6计算出管、壳程压力降,验算是否满足要求

三、工艺计算及主要设备设计

1、确定设计方案

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

煤油进口温度为125C,出口温度40C,冷流体进口温度25C,出口温度45C;设煤油压力为0.3MPa,冷却水压力为0.4MPa。

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和造价低廉等优点,但它仅适用于壳程流体压强小于0.6MPa,管、壳程壁温温度差小于70C,且管间只能通过清洁流体的场合,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1.2流程安排: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煤油走

壳程。

选用巾25X2.5的碳钢管(换热管标准:

GB8163。

2、确定物性数据:

2.1定性温度:

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煤油的定性温度为:

T込仝82.5(C)

2

冷却水的定性温度为:

T互£35

2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煤油在82.5C下的有关物性数

循环冷却水在35C下的物性数

密度

3

po=825kg/m

密度

pi=994kg/m3

定压比热容

cpo=2.22

kJ/(kg•K)

定压比热容

cpi=4.187kJ/(

kg•K)

导热系数

入o=0.140

导热系数

入i=0.626

W/(m-K)

W/(m-K)

粘度

ao=0.000715

粘度

ai=0.000727

Pa-s

Pa-s

3、估算传热面积3.1计算热负荷和冷却水用量

15100001000

Wh=18939.4(kg/h)

33024

Q=WhCphA10=18939.4X2.22X(125-40)=3.57x106kJ/h=992.7(kW)

忽略换热器的热损失,冷却水用量

Wc亠992736°°10342676.4(kg/h)

Cpcti4.187103(4525)

3.2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先按理想逆流传热温度差进行计算,即

匕t2(12545)(4025)(「)

tm「!

厂硏爸38.83(C)

In—In

t24025

3.3温度校正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R=(125-40)/(45-25)=4.25;

P=(45-25)/(125-25)=0.2

由R和P值,按单壳程查温度差校正系数图,得温度校正系数©

°(KI0,20304叱0力0J0.8W13

1\

P

=0.81>0.8,可行。

所以修正后的传热温度差为△tm=^Atm'=0.81x38.83=31.45(C)

3.4初步选型3.4.1传热面积

假设K=300W/俑・K),则估算面积为:

A=Q/(KX△m)=992.7x103/(300x31.45)=105.2(m2)

3.4.2管径和管内流速

换热管选用碳钢管巾25X2.5mm取管内流速u=1.0m/s3.4.3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换热管选用普通无缝钢管巾25X2.5mm,管内径d=0.025-2x0.0025=0.02m,于是单程管根数n'为

42676.4/994

0.7850.0221.03600

取n'=38根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3.4.4初选换热器类型与型号

由于Tm-tm=(125+40)/2-(45+25)/2=47.5(C)<50(C),两流体间的

温差不大,不需要温度补偿;但是为了便于壳程污垢清洗,以采用固定管

板式列管换热器为宜,且初步选定的具体型号为G600VI-1.0-100

G600VI-1.0-100的具体参数

壳径/mm

600

管子尺寸

巾25X2.5mm

公称压力/

1MPa

管长/m

6

公称传热面积/m2

100

管子总数

216

管程数

6

管子排列方式

正三角形

壳程数

1

折流挡板形式

弓形折流板

3.4.5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标准设计,现取传热管长为l=6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

NP=L/l=35.2/6=6;传热管总根数:

Nt=38X6=228(根)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

排列。

取管心距t=1.25d。

,则t=1.25X25=31.25〜32(mm)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Nc=1.1N=1.1228=17根

3.4.6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n=0.7,则壳体内径为

1.05t!

圆整可取D=600mm

3.4.7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

的圆缺高度为h=0.25X600=150(mr)

折流板间距B=0.4D,则B=0.4X600=240mm

折流板数N二传热管长/折流板间距-1=6000/240-1=24(块)

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3.4.7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接管内煤油流速为u=1.0m/s,则接管内径为:

—(418939.y

D=f4^J/(3600825)0.090(m),圆整后可取管内径为90mm

V5V3.141.0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接管内循环水流速u=1.5m/s,则接管内径为

442676.4d2(3600994)o.1O1(m)=100mm

\3.141.5

4.换热器的核算4.1热流量核算

4.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用克恩法计算:

当量直径,由正三角排列得:

壳程流通截面积:

S0BD(1牛)0240.6(1需)=0.0315(m2)

壳程中煤油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36

普朗特数:

Pr=^^卫7151011.34;

0.140

0.14

粘度校正:

一1

w

00=0.3601404661.50.5511.34‘3=589.7〔W/俑•K)〕

0.02

4.1.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i0.023」Re0,8Rr0.4di

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

S=0.785X0.022X216/6=0.0113(卅)

管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i=426764/(3600994)=1.055(m/s)

0.0113

Re二O.°21.055"4=28849.2

0.000727

普朗特数:

pr=4.181037271064.85

0.626

4.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查有关文献知可取:

Ko=

1

589.7

0.00034

0.025

0.020

0.0250

5008.10.020

=394

0.00017

5.1.4计算传热系数K(忽略管壁热阻):

计算传热面积Ac:

32

Ac=Q/(KcX^tm)=992.7x10/(394x31.45)=80.11(m)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A:

2

A=d。

lNt=3.14x0.025x6X(228-17)=99.38(m)

51-5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H=^x100%=竝冷严x100%=24.05%

为了保证换热器的可靠性,一般应使换热器的面积裕度大于15%〜25%。

满足此要求,所设计的换热器较为合适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5.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5.2.1管程流体阻力

计算公式如下:

△Pt=(△R+APr)NSNPFs;

Ns=1,Np=6,Fs=1.5;

l2

△R二丄—。

由Re=28849.2,传热管相对粗糙度0.1/20=0.005,

di2

莫狄图(下图)得i=0.0338,流速u=1.055m/s,p=994kg/m3,故

△Pi=i丄£i=0.0338—9941.055=5609.18(R);

di20.022

22

△Pr=—39941.055=1573(Pa)

22

△Pt=(△Pi+△Pr)FsNs=(5609.18+1573)x6X1.5=64639.62

(R)<105Pa

管程流体阻力在允许范围内

 

图12«牒按采数只与系诺数R®及相対粗極挖e/"的其条

522壳程阻力

公式有:

△FS=(△F0+AP)FsNS

其中Fs=1.15;NS=1;

2

△F0=FfoNtc(Nb+1)*;

又F=0.5,

fo=5Reo0.228=5X4661.5-0.228=0.729,Nc=1.1Nt0.5=1.1X228o.5=17

Nb=24;uo=O.2O2m/s

则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

2

II2

△FO二FfoNc(Nb+1)晋=0.5X0.729X17X(24+1)X825X0.202/2〜

2607.43(Pa)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2

△R=Nb(3.5-2B/D)-u^,其中B=0.24m;D=0.6m;故

2

△R=24X(3.5-2X0.24/0.6)X825X0.2022/2〜1090.69(Fa),

则总阻力:

c

△Ps=APo+AF^=2607.43+1090.69=3698.12(Fa)<10Pa。

故壳程流

体的阻力也适宜。

综上所诉,该换热器管程与壳程的压力降均小于允许压降100KPa均

符合要求,所以设计的换热器符合条件

四、设计结果设计一览表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见下表

参数

管程

流率/(kg/h)

42676.4

18939.4

进仙温度「C

25/45

125/40

定性温度/C

35

82.5

密度/(kg/m3)

994

825

定压比热容/

/kJ/

/kg•K))

4.18

2.22

粘度((Pa-s)

0.000727

0.000715

热导率/:

w/

/m•K)〕

0.626

0.140

普朗特数

4.85

11.34

形式

固定管板式

台数

1

壳体内径/mm

600

壳程数

1

管径/mm

巾25X2.5

管心距/mm

32

管长/mm

6000

管子排列

管数目/根

216

折流板数/个

24

传热面积/m2

100.0

折流板间距/mm

240

管程数

6

材质碳钢

主要计算结果

管程

壳程

流速/(m/s)

1.055

0.202

表面传热系数/〔w/(m2•K)〕

5008.1

589.7

污垢阻力/(w/m2•K)

0.00034

0.00017

阻力/MPa

0.06

0.0056

热流量/kW

992.7

传热温差/C

31.45

传热系数/〔w/(m2•K)〕

394

裕度/%

24.05

五、辅助设备的计算和选型

5.1封头(JBT4729_94)

标准椭圆形封头的几何形状如附图1所示。

形成这种封头的母线是由14

椭圆线和平行于回转轴的短直线光滑连接而成,故它由半个椭圆球和一个

高度为h0的圆柱短节(称它为封头的直边部分)构成。

附表1所列椭圆封头尺寸与质量,摘自JBT4729_94标准。

1B)外控为处称虫&

附图1标准椭圆形封头

椭圆封头尺寸与质量(摘自JBT4729_94)

公称程径mm

曲面高度

mm

直边冉度

inin

内表面飙

F

nr

容积

V

吗度

0

mm

G

600

150

2?

0.438

0.03?

3

10

4

14

17

6

21

8

28

40

0.466

0.040

10

38

12

5.2压力容器法兰(TB4702—92)

压力容器法兰(TB4702—92)的类型有甲型平焊法兰、乙型平焊法兰和长颈对焊法兰。

用于不锈钢容器时,法兰端面焊有不锈钢衬环。

就法兰的密封面来说,又有平密封面、凹凸密封面和榫槽密封面之分。

5.3鞍式支座(JBT4712-92)

卧式容器的支座常用鞍式支座,简称鞍座。

它是由底板、腹板、筋板和垫板四种板组焊而成的焊制鞍座;或其中腹板与底板由同一块钢板弯制的弯制鞍座.这次设计采用重型弯制鞍座。

DN500〜900鞍座尺寸(JBT4712—92)mm

直径

允许

“kN

高度

h

底楣

£

枝廉质晴kg

堵加

100mm高度增加的M慣ka

A

th

■5i

k

忸长

0

带第

V-ir

临阪

1?

9

46Q

150

10

2X)

120

*

200

56

J

550

163

510

275

650

360

■^2

17

5

600

>50

3W

7|fl

4QQ

;4

18

650

167

200

旳0

325

770

43€

26

5

700

170

640

350

和0

460

21

 

2X#20

F型配M16WttS®

DN500〜900mm的型鞍式支座

DN500〜900mm的型弯制鞍式支座

5.4管板

焊接管板的最小厚度取决于焊接工艺及管板焊接变形的要求,对于固定管

rzm

板式换热器的管板结构见图1_12,主要尺寸见表1_12。

p.】OMPa

表I12阂定簣掖式氓热壽的管板〒卷尺寸

公称百禅

D

/>.

=D

/>

h

J

攜丨{1数

殒玳M也括村环)/kg

单段

二親

四秤

■>7

R沸器

 

5.5拉杆与定距管

折流板的安装固定是通过拉杆和定距管来实现的。

拉杆是一根两端皆带有螺纹的长杆,一端拧入管板,折流板就穿在拉杆上,各板之间则以套在拉杆上的定距管来保持板间距离,最后一块折流板可用螺母拧在拉杆上予以紧固。

拉杆直径及数量可依换热器壳体内直径选定,各种尺寸换热器的拉杆直径和拉杆数,可参考表1_17选取。

定距管通常采用与换热管材料、直径相同的管子。

表I」了拉轩直径与最小拉杆数

拉杆直径/mm

戴小R杆數

200-250

10

4

27S.400t500.600

12

4

500.101X)

12

6

1200

12

g

>1250

12

10

5.6折流板

安装折流板的目的,是为了加大壳程流体的湍流速度,使湍流程度加剧,提高壳程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

在卧式换热器中折流板还起到支承管束的作用。

常用折流板有弓形(或称圆缺形)和圆盘一圆环形两种。

弓形折流板结构简单,性能优良,在实际中最为常用。

折流板直径De取决于它与壳体之间间隙的大小。

间隙过大时,流体由间隙流过而根本不与换热器接触;间隙过小时又会引起制造和安装上的困难。

折流板直径De与壳体内直径Di间的间隙可依表1_13中所列数值选定。

壳怵内直径n/mm

^25

400

>00

600

700

间滋/ram

2.0

3,0

15

3,5

40

壳休内宜轻dJmm

800

900

1000

1100

1200

冋曲/min

4.0

4,?

4.5

4,5

4.5

六、设计评述

本次化工课程设计是对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上网搜索资料以及反复计算核实,本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可以说基本完成了。

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很迷茫,因为本来对换热器的设计这个概念就不清楚,而且对于画图一直也是我的弱项,所以心情很浮躁,过去了几天还是毫无头绪。

后来在答疑课上借到了上届的作业,开始一步一步地研究。

课程设计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自己确定实验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的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

所以,课程设计是增强工程观念、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换热器的设计主要是核算比较麻烦,而且计算时遇到很多麻烦,关于管程壳径等概念很模糊,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很多,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开始不断地查阅资料问问题,突然间觉得自己虽然学过这些知识,但是

还是有很多的疑问。

也正是因为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学习能力。

通过这次设计我了解了换热器的工艺流程,知道了各种换热器的优缺点,通过一次次地计算,对于换热器的型号的选择依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周开始作图,一开始面对A1的纸却不敢下笔,不敢画页不知道该怎么画,于是先画了个边框,接着在图书馆找了一下午资料,才知道自己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第二天在宿舍呆了一天去查法兰还有支座的尺寸和型号。

在画图的时候一边画一边问,在大家的讨论中明白了很多,也找出了自己很多的错误。

虽然现在自己的说明书和图还有很多的问题,图纸的线条不够清晰,有些线条甚至是画斜了,但是从这次课程设计中我懂了很多,不仅是换热器的只是,还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道不耻下问,知道坚持不懈,知道静下心来去做事。

七、参考资料

[1:

匡国柱、史启才.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北京:

化工工业出

版社,2002

[2:

姚玉英.化工原理.天津:

天津:

大学出版社,1999

[3:

刘巍.冷换设备工艺计算手册.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4:

黄璐、王保国.化工设计.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谭天恩等.化工原理.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6:

董振珂.化工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7:

王非、林英.化工设备用钢.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8:

秦叔经、叶文邦.换热器.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9:

李克永.化工机械手册.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

[10:

贺匡国.化工容器及设备简明设计手册.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

八、主要符号说明

P——

压力,Pa;

Q

――传热速率,W

R—-

—热阻,怦•K/W;

Re

――雷诺准数;

s—

传热面积,怦;

t

――冷流体温度,c;

T——

-热流体温度,c;

u

流速,m/s;

qm_

――质量流速,kg/h;

h――表面传热系数W/(K);

粘度,Pa•s;

――校正系数。

r

H——

—扬程,m

A——

2

-实际传热面积,m

Pr

NB—

板数,块

K

qv_

-—体积流量

N

Np-

—管程数

l

Kc—

—传热系数,W/(m-K)

密度,kg/m3;

——转速,n/(r/min)

(NPSH)r—必须汽蚀余量,m

――普郎特系数

――总传热系数,W/(K)

t管数,根

管长,m

△tm――平均传热温差,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