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部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835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答题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问答题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问答题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问答题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问答题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问答题部分.docx

《问答题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答题部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问答题部分.docx

问答题部分

案例问答题汇总

一、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强迫症(恐怖症……)、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等。

诊断依据:

1、首先使用三原则做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

2、病程

3、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或无法摆脱

4、社会功能

5、六分法

二、引发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生理原因:

(a)生理功能改变

(b)躯体疾病

(c)年龄

(d)性别因素

2、认知原因:

(a)认知能力及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b)对现实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c)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

(d)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e)有无反逻辑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f)经验系统中有无不利因素(老眼光)

(g)价值观有无问题

(h)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3、社会原因:

(a)生活事件

(b)社会支持系统

(c)人际关系

(d)社会文化和社会舆论

(e)教育背景

三、通常从哪些方面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

1、临床症状表现

2、求助者的自知力

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4、求助者本人的痛苦

5、问题持续时间

6、问题是否泛化(

7、心理测量量表的评定

四、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

存在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即对心理不健康问题进行分类。

1、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即为一般心理问题。

2、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列为严重心理问题。

3、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列为可疑神经症范畴。

五、依据本案例,您认为需要选择何种量表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验?

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量化问题严重程度。

如判断求助者焦虑情绪的程度,可选用SAS等。

2、用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问卷和量表,探求引发临床表现的内在因素。

如探索求助者焦虑的人格因素,选择EPQ等。

3、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探究远期影响因素。

如选用“生活事件量表”了解两年以内的重大事件等等。

4、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量表

MMPI——病理性人格特征和程度;

EPQ——人格特征;

SCL—90——了解其在躯体和心理状态方面的自我评价及程度;

SDS——抑郁情绪及程度。

六、假如你是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师,你计划怎样与她商定咨询目标?

1、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以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七、如何确定本案例的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

(缓解情绪,减少不良行为,改变不合理认知。

)缓解焦虑情绪、逐渐减少强迫行为次数(商定该次数),直到强迫症状消失。

使用Scl-90、SAS测验,使焦虑分数、强迫分数降低至正常范围。

2、远期目标:

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发挥自身优势,接纳自我的不完美,走向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

八、结合本案例,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1)具体:

将近期目标集中在症状的消除上。

(2)可行:

对求助者而言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进行,因此是可行的。

(3)积极

(4)可接受

(5)可评估:

使用强迫出现次数、心理测验分数作为量化评定指标。

(6)符合多层次统一:

考虑到以症状消除为主的近期目标,也考虑到以自我发展、自我认识为主的远期目标,并将其有效结合。

(7)符合心理学原则:

解决求助者认知、情绪、意向、行为、个性方面的困扰,属于心理学范畴。

九、通常从哪些方面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2、心理咨询师对咨询效果的评估

3、求助者社会生活状况改善情况

4、求助者周围人对其改善状态的评价

5、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

十、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1、做好咨询准备工作:

应有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

正、表情平和。

2、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

使用礼貌语言,态度平和诚恳,据实际运用。

3、提问中避免失误

4、出提问和引导语之外,不能讲题外话

5、不能用指责、批判性预言阻止或转移话题

6、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

7、结束语气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以免引起求助者误解。

十一、如何看待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没有错误的认知?

1、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人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

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2、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3、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

久偏见事例

4、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5、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十二、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

题有:

1、充分尊重求助者;

2、关切理解求助者;

3、采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交谈;

4、强调尊重、热情、真诚、共情

5、积极关注。

十三、什么是"引发求助者心理和行为临床表现的关键点",其内涵是什么?

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

有内在联系。

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

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十四、临床资料整理归纳模式

1、一般资料:

①该求助者婚姻家庭、生活居住状况(Now);

②生活事件与原因;现状与过去比较;

③该求助者对未来的愿望及相应依据(将来)。

2、个人成长史

①该求助者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②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相关情况

③该求助者以往解决相应问题的行为模式。

3、目前状态:

①该求助者个性特征相关特点。

②该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作用。

4、心理测量:

①求助者是否做过心理测量。

②心理测量目的及测量结果。

十五、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

框架。

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十六、针对该求助者的咨询,应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主要内容。

1、诊断阶段:

(1)建立咨询关系

(2)进行心理诊断

(3)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2、咨询阶段:

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

或行为。

3、巩固阶段:

(1)布置家庭作业

(2)商定下次咨询的主题和时间等

(3)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

(4)巩固咨询成果

(5)做好追踪研究

十七、咨询师对咨询目标的错误观念有哪些?

1、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

2、给求助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3、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十八、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应如何选择适合求助者的咨询方法?

选择咨询方法的一般原则: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3、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4、咨询师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十九、用摄入性谈话法与求助者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除提问和引导语之外,不能讲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

6、结束语气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二十、摄入性谈话时,怎样选择切入点

1、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2、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5、会谈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二十一、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1、充分尊重求助者;

2、关切理解求助者;

3、采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交谈;

4、强调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咨询态度的重要性。

二十二、正确理解初步印象步骤

初步印象即初步诊断涉及三方面内容:

1、心理问题的归类诊断形成大致判断。

2、行为问题的归类诊断形成大致判断。

3、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形成大致判断。

形成初步印象的正确操作按三步进行:

1、对目前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予以评估。

2、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评估。

3、对某些含混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二十三、如进行远期疗效评估,请说出其步骤和主要内容

1、社会接纳程度评估(求助者的社会适应程度),评估内容:

行为表现和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情况,包括跟人的来往,学习或工作方面的表现,跟家人的相处,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与能力。

评估方法:

家属或四周人的观察,咨询师本身的审查

2、自我接纳程度评估,评估内容:

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情况;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评估方法:

求助者口头报告,量表评估

3、随访调查评估,评估内容:

评价原来的诊断分析是否正确,帮助指导是否有效。

评估方式:

追踪卡,通讯,电话,面谈。

十四、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1、精神状态:

①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敏感);

②情绪、情感表现(经常委屈,哭泣,情绪较低,脾气暴躁,烦闷,心烦,感觉活着没意思);

③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工作劲头不足等);

④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身体状态:

①有无躯体异常感觉(觉得很累,浑身不舒服,头晕,头痛,睡眠差)

②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③既往病史

3、社会功能状态:

①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

②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回避,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夫妻关系紧张)

二十五、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1、面质的定义:

面质技术是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言行不一、理想与现实不一、前后言语不一、咨访意见不一),促进求助者思考的一种技术。

2、在本案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在于:

①促进该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地了解;

②激励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③促进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

④促进求助者明确自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

⑤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

3、使用面质技术应该注意的地方:

要有事实根据、避免个人发泄、避免无情攻击、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可用尝试性面质。

二十六、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

7.会谈法的有效性,会谈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二十七、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同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二十八、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与抵抗,形成阻抗。

2.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该求助者从中获益,也来自于该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该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

其二,该求助者具有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

其三,该求助者并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二十九、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使用多种方法,其有效性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

2、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三十、心理咨询师的效果主要通过以下机制起作用:

1、宣泄疏导感情而缓解情绪压力(生理心理机制)

2、鼓励倾诉内心痛苦并针对性的指导

3、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精神分析):

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

4、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并学会合理思维(认知主义):

心理咨询时通过合理情绪等认知行为疗法,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

5、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行为主义):

心理咨询师可以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等行为疗法,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与焦虑.

6、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健康成长(人本主义):

心理咨询师以来访者中心疗法,采用无条件关注、共感等理念,让求助者认识的内、外向世界,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信念,学习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

心理咨询的疗效可视为咨询师、求助者与咨询方法三者的函数,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疗效。

三十

一、咨询对象一般应具有的特征有哪些?

1.智力正常

2、年龄适宜

3、内容合适

4、人格正常

5、动机正确

6、信任度高

7、行动自觉

8、匹配性好

三十二、如果心理咨询师缺乏帮助这类求助者的经验,在转介时需注意什么?

1、咨询师如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

2、首先征求该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

3、向该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

4、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但不应透露隐私情况。

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

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三十三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1.该求助者的出生情况及婚恋情况。

2.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该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4.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5.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6.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

7.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情况。

8.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9.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10.该求助者的家族史。

11.该求助者的疾病史。

12.既往心理咨询史及心理测验情况。

13.该求助者的家庭成员关系。

14.该求助者的价值观、信念或理想。

三十四、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举例:

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a、主客观世界统一,b、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c、人格相对稳定。

排除精神病。

2、症状表现:

主要心理症状是:

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心烦、后悔、委屈、气愤、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躯体症状是:

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头昏脑胀。

3、症状由婚姻问题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

4、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但由于现实性冲突所引起。

5、病程:

症状持续时间长,半年左右。

6、严重程度:

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

7、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

三十五、如何做到恰当地表达尊重?

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

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3、尊重意味着以礼相待。

4、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6、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三十六、热情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求助者初次来访时恰当询问,表达关切。

(2)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

(3)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

(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

三十七、表达真诚时需注意什么?

(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3)真诚应实事求是。

(4)真诚应适度。

三十八、使用积极关注时应注意什么?

(1)避免盲目乐观。

(2)反对过分消极。

(3)立足实事求是。

三十九、咨询师对咨询目标的错误观念有哪些?

(1)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

(2)给求助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3)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四十:

非理性观念主要特征

1.绝对化要求:

是指个体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必须、完全、应该、理应,务必、完全、绝对;情态动词

2.过分概括化:

以偏概全。

一旦转向他人就意味责备,并产生愤怒和敌意,与表白型多话同时出现。

从不、总是、老是、无法、非常、永远、几乎没、毫无价值、一无是处、一点也不;副词

3.糟糕至极:

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预期的非理性观念。

不容易、一团糟、毫无希望、困难重重形容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