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地质报告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823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地质报告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生产地质报告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生产地质报告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生产地质报告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生产地质报告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地质报告度.docx

《生产地质报告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地质报告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产地质报告度.docx

生产地质报告度

百里杜鹃煤矿安全生产事项审批表

煤矿名称:

贵州黔西化窝煤业有限公司(签章)

审批事项

生产地质报告

审批事由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三十三条生产矿井应当每5年修编矿井地质报告。

煤矿技术

负责人意见

签字:

年月日

煤矿矿长意见

签字:

年月日

集团公司

技术负责人审批意见

 

签字:

年月日

集团公司

审批意见

签章:

年月日

 

贵州黔西化窝煤业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地测科

编制:

吴路敏

审核:

王建俊

总工程师:

张德亮

二〇一八年五月

 

《生产地质报告》会审单

名称

生产地质报告

会审时间

会审地点

主持人

报审单位

参加会审人员

参加编制人员

姓名

部门名称

职称/职务

签字

日期

史开平

技术部

技术员

吴路敏

技术部

地测副总

张显春

通防部

防突队长

王建俊

技术部

通防副总

张德亮

技术部

总工程师

参加审查人员

姓名

部门名称

职称/职务

签字

日期

王建俊

通防部

通防副总工程师

聂以华

安全部

安全矿长

熊典云

生产部

生产矿长

熊伟

机电部

机电矿长

张德亮

技术部

总工程师

林思望

矿部

矿长

会审意见

 

姓名

职务

职称

签字

日期

张德亮

总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姓名

职务

职称

签字

日期

林思望

矿长

(主要负责人)

《生产地质报告》贯彻学习记录

贯彻人员

学习时间

学习地点

参加作业人员学习签字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矿井简介

化窝煤矿为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的生产矿井,各大系统齐全完备。

矿井属缓倾斜煤层,采用倾向长壁采煤法,炮采工艺,目前布置一个采区(一采区),一个炮采工作面(L1904采煤工作面),三个煤巷掘进工作面(L1903运回巷、L1905回风巷)。

第二节矿井地理位置与交通

化窝煤矿位于黔西县县城西北部的金坡乡,隶属于百里杜鹃管理委员会工能局,企业性质为私营,距毕市100km左右,距贵阳市128km,距离黔西县城约35km,距金沙县城72km,交通较为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2-1-1)。

地理坐标极值为:

东经105°58′00″~1065°59′46″;北纬:

26°09′52″~27°11′25″。

其交通位置详见图2-1-1。

第三节矿井自然地理

①地形地貌

矿区属中、低山山麓斜坡地带,地形起伏大,岩性以石灰岩为主,工程地质较稳定,由于地形原因自然状态下仅有小规模的滑移和垮塌,未见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发育。

②气候条件

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4.1°C,极端最高气温34.1°C,极端最低气温-10.7°C。

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

年均降雨量1205.7mm,5-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

灾害性天气主要为春旱、夏旱、倒春寒、冰雹、暴雨等。

矿井工业场地前方有一条雨灌河,该河上游枯水季节无水,雨季有山洪,其上游位于井田范围内。

③环境状况

区内采煤历史悠久,有小煤窑零星分布,大多为当地村民季节性开采,以采掘民用煤为主,部分开采后以原煤销售。

开采时,大多采用自然通风。

其开采深度较浅。

随着矿业秩序的好转,现区内所有小煤窑均已关闭、封停。

(1)老窑

矿区小煤窑零星分布,现已封闭,大部分老窑巷道有积水。

其具体情况不祥。

(2)小煤矿

矿区内无其它小煤矿,但相邻小煤矿有两个,一个是大安煤矿,一个是遥朝煤矿。

大安煤矿:

位于化窝煤矿的北翼,其矿界紧邻化煤矿矿界的2、3、4号拐点(最小间距为50m),位于煤层露头段。

该煤矿的4、9号煤层已全部是采空区且和化窝煤矿的4、9号煤层采空区相联通,其积水已全部经化窝煤矿的平硐排出。

其开采的15号煤层采空区中有积水,但化窝煤矿现阶段只开采4、9号煤层,其积水对化窝煤矿无影响,但化窝煤矿今后开采15号煤层时,必须留足足够厚度的防水煤柱,掘进过程中必须边探边掘。

遥朝煤矿:

位于化窝煤矿的东翼,其矿界与化煤矿矿界的1、2号拐点相邻(最小间距为250m),该矿开采了4、9号煤层,现阶段开采15号煤层,该矿4、9、15号煤层中均有积水。

由于化窝煤矿与遥朝煤矿之间有一断层分隔,双方均未越断层开采,因此,遥朝煤矿的水对化窝煤矿的开采无影响。

④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域地壳较为稳定。

⑤经济概况

当地居民有汉、苗、彝等,属多民族聚居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

粮食及经济作物主要为玉米、小麦、水稻、油菜和马铃薯等。

工业基础薄弱,地方经济落后,富裕劳动力资源多,为矿山建设和开发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第四节外部条件

1、交通运输条件

化窝煤矿位于黔西县县城西北部的金坡乡,距毕市100km左右,距贵阳市128km,距金沙县城72km,交通较为方便。

2、电源条件

化窝煤矿地处贵州省黔西县金坡乡,矿井附近主要电源点有仁和35kV变电站、金坡10kV变电所。

仁和35kV变电站距本矿井约5km。

金坡10kV变电所距本矿井约5km,

本区电网系统合理,供电电源可靠,能够为本矿提供可靠的供电电源。

3、水源条件

矿井工业场地前方有一条甲崖河,该河上游枯水季节无水,雨季有山洪,在其河边有一溶洞,溶洞中有一泉水,枯水期水量约800m3/d左右,完全能满足矿井生产、生活用水。

矿方已建储水池并安设30kw水泵和φ100mm的引水管将其引到生活水池和消防水池。

4、其他建设条件

(1)建材供应条件

建材供应:

矿井开发及建设所需要的主要材料有:

钢材、木材、水泥、砖瓦、砂石等,除钢材需由周边市、县调入外,其余建材均可由本区域提供。

(2)环境条件

区内工业以煤炭工业为主,小煤矿较多。

煤矿井下水、工业污废水及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已使区内河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由于地处云贵高原山区农村,就近无环境特殊敏感点,矿井开采后对地表产生连续变形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工程投产后的主要废水为井下污水及选煤厂的煤泥污水;废气主要为燃煤锅炉烟气及生产性粉尘;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矿井及选煤厂矸石;噪声主要为矿井及选煤厂的设备噪声,这些污染属一般性污染,在设计中均考虑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加以防治,所以,本工程建设及今后的生产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较小。

第五节矿区开发情况

一、矿区煤炭规划概况

根据黔煤呈[2007]3号《关于批复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区)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请示》及《关于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区)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西县化窝煤矿由9万吨/年的生产规模技改扩能到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开采标高+1600~+1320m标高,矿区面积4.8808km2。

矿名为贵州黔西化窝煤业有限公司。

第二章矿井地质

第一节区域及井田地层

1、地层、煤系地层及含煤性

1)地层

矿区范围及其附近外围出露的地层有:

中二叠统茅口组(P2m);上二叠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下三叠统夜郎组(T1y)及第四系(Q)。

现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1)中二叠统茅口组(P2m)

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北部边界外,出露不全,厚度不详。

岩性为灰白色、灰色厚层状、中粒结晶灰岩,局部夹薄层状及透镜状燧石结核,与上覆龙潭组(P3l)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2)上二叠统龙潭组(P3l)

分布在矿区西北部边界附近,由细砂岩、炭质泥岩、粘土质泥岩及煤层等组成,厚度120m~140m,一般为128m,含煤15层,由上而下编号为1号、2号、3号……15号煤层,含可采煤层3层,编号为4号、9号、15号煤层,15号煤层虽为可采煤层,但因其为复杂结构的高灰、高硫煤层,暂不考虑开发利用。

本组与上覆长兴组(P3c)地层呈整合接触。

(3)上二叠统长兴组(P3c)

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厚度23~40m,一般厚度为30m。

为灰白色、灰色厚层状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中下部夹一层厚约2.0m的深灰色钙质粉砂岩,与上覆夜郎组(T1y)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4)下三叠统夜郎组(T1y)

出露于矿区中部至南部的大部分区域内,按岩性自下而上分为三段。

下段(沙堡湾段T1y1)

厚约12.4m,岩性为黄色、黄绿色、灰色泥岩及页岩。

中段(玉龙山段T1y2)

厚约205~270m。

上部为灰色、浅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致密性脆,层面有蠕虫状构造;下部为浅灰色、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间夹黄绿色钙质页岩,致密性脆。

上段(九级滩段T1y3)

零星出露在矿区南部边界,厚度不详,岩性为紫黄色、紫色薄层状钙质泥岩,致密性脆,层面呈松树皮状构造。

(5)第四系(Q)

主要为黄色、黄灰色风化土壤砂砾,零星分布于山坡、洼地、河沟等处,由残积、坡积物构成,厚0~10m,不整合于其他地层之上。

第二节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纸厂背斜南东翼南段,区内地层走向为NEE~SWW向,倾向SSE向,倾角5~20°,一般为9°左右,地表未见较大断层存在,仅在ZK1钻孔中发现一条小型的隐伏正断层,本区构造较简单。

第三节煤层及煤质

1、煤层赋存条件

1、煤层赋存情况

(1)含煤性

煤层赋存情况

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厚约125m。

该套地层中含可采煤层三层,编号为M4、M9、M15,其中M4、M9为本矿目前开采煤层。

M4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上部,上距长兴组底部30m左右。

顶板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煤层结构简单,层位较稳定,煤层一般厚1.10~1.64m,平均厚1.33m,煤层倾角一般7~12°,平均为9°。

M9:

位于龙潭组中下部,上距M4约25m,顶板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煤层一般厚0.85~1.60m,平均厚1.19m;煤层倾角一般7~12°,平均为9°;煤层结构简单,层位较稳定。

M15:

位于龙潭组近底部,上距9号煤层约50m,下距茅口灰岩0~9.50m,平均5m。

煤层厚0.83~1.38m,平均0.99m,矿区内见煤点10个,均达到可采厚度,属较稳定型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0~2层,多为1层,夹矸岩性为炭质泥岩,厚度0.05~0.10m,煤层顶板为泥质灰岩。

底板为铝土质泥岩。

(2)可采煤层

M4煤层:

位于龙潭组中上部,上距长兴组底部30m左右。

顶板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煤层结构简单,层位较稳定,煤层一般厚1.10~1.64m,平均厚1.33m,煤层倾角一般7~12°,平均为9°。

M9:

位于龙潭组中下部,上距M4约25m,顶板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煤层一般厚0.85~1.60m,平均厚1.19m;煤层倾角一般7~12°,平均为8°;煤层结构简单,层位较稳定。

M15:

位于龙潭组近底部,上距9号煤层约50m,下距茅口灰岩0~9.50m,平均5m。

煤层厚0.83~1.38m,平均0.99m,矿区内见煤点10个,均达到可采厚度,属较稳定型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0~2层,多为1层,夹矸岩性为炭质泥岩,厚度0.05~0.10m,煤层顶板为泥质灰岩。

底板为铝土质泥岩。

本矿龙潭煤系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由细砂岩、炭质泥岩、粘土质泥岩、铝土岩及煤层等组成,厚度120m~140m,一般为128m,含煤15层,由上而下编号为1号、2号、3号……15号煤层,其中稳定可采煤层为4号、9号、15号煤层。

表2-1-2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编号

厚度

(m)

煤层

结构

顶底板岩性

层间距(m)

倾角(°)

容(t/m3)

顶板

底板

4

0.75-1.85(平均1.20)

一般无夹矸

粉砂岩细砂岩

粘土质泥岩

9

1.50

24~30

9

1.00-2.15(平均1.50)

一般无夹矸

粉砂岩泥岩

粘土质泥岩

9

1.50

54~76

15

1.13-3.08(平均1.70)

夹矸3~6层,厚0.05~0.49m。

粉砂岩

泥岩

铝土岩、粘土质泥岩

9

1.50

2、煤质

根据2000年2月14日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供的《黔西县化窝煤矿煤质检验报告》的结果,各可采煤层主要煤质指标见表2-3-2。

根据表2-3-2的资料数据,按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新的煤炭分类标准,4号煤层属中灰、中硫无烟煤,9号煤层属中灰、特低硫无烟煤,15号煤层属富灰、特高硫无烟煤。

表2-3-2可采煤层主要煤质指标表

煤层

标号

水份

(Mad)(%)

灰份

(Aad)(%)

挥发份

(Vdaf)(%)

全硫

(Sb.ad)(%)

固定炭FCd(%)

发热量

(Qbad)

(MJ/kg)

煤种

4

1.51

17.36

6.11

1.41

77.59

26.70

无烟煤

9

1.53

16.25

5.77

0.48

78.92

27.02

无烟煤

15

31.02

5.60

5.62-6.8

21.32

无烟煤

注:

15号煤层煤质检验时间为1971年11月。

4号煤层已进行煤气发生炉工业实验,为中灰、中硫无烟煤

9号煤层为中灰、低硫无烟煤

四、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和地温

(一)瓦斯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68号关于对毕节地区工业和能源委员会《关于请求审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化窝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

鉴定结论为:

(1)化窝煤矿4#煤层鉴定范围内(标高+1378m~+1600m)无突出危险性;

(2)化窝煤矿9#煤层鉴定范围内(标高+1358m~+1600m)无突出危险性。

(二)煤尘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2年11月所提供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本矿4号、9号煤尘不具有爆炸性。

(三)煤的自燃发火倾向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2年11月所提供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本矿4号、9号煤层属三类不易自燃煤层。

 

第三章水文地质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1、老窑积水

矿区范围内有零星老窑分布,老窑由于受到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而充满积水,但因硐口垮塌、掩盖,其具体位置已难于调查。

这类老窑深度一般在数十米,少数可达百米以上,是矿床充水水源之一,对化窝煤矿的生产有威胁。

2、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

矿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接受补给后,主要是由北向南径流出区外。

矿区局部地段地下水接受补给后,经短途径流,排往矿区内低凹地带以下降泉形式出露。

第二节井田水文地质

矿区内与煤层开采有直接关系的含水地层有三组,其含水特征如下:

(1)中二叠统茅口组(P2m)灰岩:

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地表岩溶裂隙较发育,以岩溶漏斗为主,厚度50~100m,见岩溶点26个,但未见较大的地下水出露,据野外调查,地下水水位标高在1450m以下,钻孔所见顶部15m内岩芯具溶蚀现象,水位及消耗量多无明显变化,本层顶部有4m左右不透水的粘土泥岩与煤组相隔,在煤层底板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对矿井充水一般没有影响。

(2)上二叠统龙潭组(P3l)碎屑岩:

本层由细砂岩、炭质泥岩、粘土质泥岩、铝土岩及煤层等组成,主要含裂隙水,地面调查泉水点12个,涌水量为0.01~0.60L/s,是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但水量不大。

(3)上二叠统长兴组(P3c)灰岩:

本组岩溶裂隙较发育,以垂直形态或沿层面延伸为主,钻孔中此层岩芯破碎,透水严重,是一个良好的透水层,在地表水源丰富的情况下,对矿井生产有较大影响。

第三节矿井充水

1、矿床充水水源

矿坑充水的主要水源有大气降水,其次是老窑积水,第四系孔隙水。

2、矿床充水通道

矿区范围内断裂构造不发育,顶板的裂隙带与矿区浅表的风化裂隙带联系密切。

另外;矿区老窑位于矿井浅部,与地表水和大气降水联系密切。

故矿区局部地段的采空区裂隙带和老窑井巷是矿床充水的主要通道。

3、矿床的水文地质类型及充水强度分析

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450m。

矿区煤层大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煤系地层为弱含水层,弱含水层对矿床充水影响小,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

依照规范,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为以裂隙含水层充水及顶板直接进水为主,其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4、矿坑涌水量调查

根据原地质勘探报告及矿山多年开采收集资料,技改前原化窝煤矿井下最大涌水量为16.8m3/h,正常涌水量为8.5m3/h。

5、矿坑涌水量预测

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进行类比计算。

化窝煤矿技改前采空区约为10625m2,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5m3/h,矿井预计正常涌水量为:

Q=F×KF

Q—矿井涌水量(m3/d),

F—预算面积(m2),

KF—单位面积含水率(m3/m2)。

因此KF=8×10-4m3/m2

矿井预算面积为900000m2。

矿井预计正常:

Q正常=F×KF=900000m2×8×10-4m3/m2=720m3/d

矿井预计最大涌水量:

再根据矿区地下水动态特征,在汛期涌水量将增1~3倍,则矿井最大涌水量Qmax=720×3=2160m3/d。

即矿井的正常涌水量:

30m3/h,最大涌水量:

90m3/h。

第四章生产地质

第一节地质条件

一、影响本井田生产的主要因素

1、矿井及各水平服务年限

2、井田开采条件

①、地质构造

本井田为一单斜构造,较大的断层稀少,且主要分布在井田边界,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②、地方乡镇煤矿及老窑对开采的影响

矿区范围内有零星老窑分布,老窑由于受到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而充满积水,但因硐口垮塌、掩盖,其具体位置已难于调查。

这类老窑深度一般在数十米,少数可达百米以上,是矿床充水水源之一,对化窝煤矿的生产有威胁。

3、煤层条件

本井田有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三层属缓倾斜薄及中厚近水平煤层,煤层顶板多为泥质岩、砂岩类组合,底板为泥质岩、砂岩。

这样的煤层条件,对矿井采煤方法的选择、采区巷道的布置形式、开采顺序、机械化程度都起一定的影响作用。

4、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450m。

矿区煤层大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煤系地层为弱含水层,弱含水层对矿床充水影响小,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

依照规范,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为以裂隙含水层充水及顶板直接进水为主,其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第2节开采方案

1、采掘工作面

矿井属缓倾斜煤层,采用倾向长壁采煤法,炮采工艺,现布置一个采区,一个炮采工作面(L1904采面),三个煤巷掘进工作面(L1903运回巷、L1905回风巷)和一个全岩掘进巷(一采区总回上山)。

2、水平划分

本矿对M4、M9煤层采用联合布置。

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标高为+1362.0m。

3、主要开拓大巷布置

运输大巷标高为1362m,布置在M9煤层中;轨道大巷标高为1366m,布置在M9煤层中;回风大巷标高为1383m,布置在M4煤层底板岩层中。

4、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矿井设计采用斜井开拓,一个水平。

矿井划分为二个采区。

井底皮带运输大巷以上为一采区,为井底皮带运输大巷以下为二采区。

采区开采顺序:

一采区→二采区;

区段内煤层开采顺序:

从上往下,下行式。

5、采煤方法与采煤工艺

(1)采煤方法选择

本矿井共有3层可采煤层(其中15号煤层暂不考虑开采),属薄~中厚煤层,煤层稳定,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平均倾角9°,属缓倾斜煤层,但煤层受沉积基底(沉积基底凹凸不平且变化较大)的影响,厚度变化较大,矿区地质构造简单。

根据以上煤层赋存条件分析,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炮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采煤工艺

现开采煤层为M9煤层,该煤层稳定,结构简单,顶板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煤层一般厚0.85~1.60m,平均厚1.19m;煤层倾角一般7~12°,平均为9°;煤层结构简单,层位较稳定。

设计布置走向长壁工作面,后退式回采,沿走向推进,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设计工作面配备DW16-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支柱支撑高度为1005~1600mm,额定工作阻力约为300KN/根(30.6t/根),选用HDJA-1200型金属铰接顶梁。

设计“三、四”排控顶,错梁齐柱布置。

排距1.2m,柱距0.8m,最小控顶距3.6m,最大控顶距4.8m。

放顶步距1.2m。

直接顶不稳定时,视顶板情况,可加强顶板支护,老顶坚硬难冒(顶板悬露面积超过2×5m²)时可采取强制放顶措施,若底板吸水后易膨胀,支护时可在支柱底部加“穿鞋”,防止支护插入底板。

第五章生产水文地质及防治

第一节矿井水文安全条件分析

一、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矿区内与煤层开采有直接关系的含水地层有三组,其含水特征如下:

(1)中二叠统茅口组(P2m)灰岩:

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地表岩溶裂隙较发育,以岩溶漏斗为主,厚度50~100m,见岩溶点26个,但未见较大的地下水出露,据野外调查,地下水水位标高在1450m以下,钻孔所见顶部15m内岩芯具溶蚀现象,水位及消耗量多无明显变化,本层顶部有4m左右不透水的粘土泥岩与煤组相隔,在煤层底板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对矿井充水一般没有影响。

(2)上二叠统龙潭组(P3l)碎屑岩:

本层由细砂岩、炭质泥岩、粘土质泥岩、铝土岩及煤层等组成,主要含裂隙水,地面调查泉水点12个,涌水量为0.01~0.60L/s,是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但水量不大。

(3)上二叠统长兴组(P3c)灰岩:

本组岩溶裂隙较发育,以垂直形态或沿层面延伸为主,钻孔中此层岩芯破碎,透水严重,是一个良好的透水层,在地表水源丰富的情况下,对矿井生产有较大影响。

2)老窑积水

矿区范围内有零星老窑分布,老窑由于受到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而充满积水,但因硐口垮塌、掩盖,其具体位置已难于调查。

这类老窑深度一般在数十米,少数可达百米以上,是矿床充水水源之一,对化窝煤矿的生产有威胁。

3)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

矿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接受补给后,主要是由北向南径流出区外。

矿区局部地段地下水接受补给后,经短途径流,排往矿区内低凹地带以下降泉形式出露。

4)矿井充水因素

(1)矿床充水水源

矿坑充水的主要水源有大气降水,其次是老窑积水,第四系孔隙水。

(2)矿床充水通道

矿区范围内断裂构造不发育,顶板的裂隙带与矿区浅表的风化裂隙带联系密切。

另外;矿区老窑位于矿井浅部,与地表水和大气降水联系密切。

故矿区局部地段的采空区裂隙带和老窑井巷是矿床充水的主要通道。

(3)矿床的水文地质类型及充水强度分析

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450m。

矿区煤层大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煤系地层为弱含水层,弱含水层对矿床充水影响小,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

依照规范,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为以裂隙含水层充水及顶板直接进水为主,其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4)矿坑涌水量调查

根据原地质勘探报告及矿山多年开采收集资料,现在化窝煤矿井下正常涌水量:

30m3/h,最大涌水量:

90m3/h;

第二节矿井防治水措施

一、防水煤(岩)柱留设

井田在精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