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部编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七根火柴(节选)
就在这一瞬间,①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
②那个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了,像擎着一只注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进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③“记住,这,这是,大家的!
”他蓦然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
“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
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
他的眼睛模糊了。
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1)标序号的句子描写方法各是什么?
(2)文中“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文中“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中的“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3)以上文字表现了无名战士的什么精神?
( )
A. 用自己的行动鼓舞大家前进的献身精神。
B. 一心想着部队,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崇高精神。
C. 至死不渝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可贵精神。
D. 爱护集体财物,严肃认真的精神。
【答案】
(1)①神态②动作③语言
(2)文中“这”指夹着火柴的党证,“它”指那只手。
(3)B
【解析】【分析】
(1)人物描写主要分为五种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学生结合句子对这五种方法进行选择,难度不大。
(2)从第一段中结合上下文能够理解这些关键词句。
(3)表现了无名战士的一心想着部队,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崇高精神。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
(2)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课文对代词的掌握情况。
(3)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能力。
2.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___,不用__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__________,又__________,既愿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___。
(1)根据课文填空。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________到________顺序写的。
这段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特点,作者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3)用横线画出比喻句,其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
【答案】
(1)柔美|色渲染|线勾勒|色欲流|令人惊叹|令人舒服|伫立四望|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天空;地面;天底下一碧千里;绿色渲染;翠色欲流
(3)绿色的大草原;羊群
【解析】分析:
本段写的是“我”看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的奇丽风光。
这一段可以分为草原景色和作者感受两层。
写草原的景色,基本采取远望和整体感知的笔法来描述的,从天空到地面、从小丘到羊群,再到骏马和大牛,线索是先整体后局部。
这一段,作者紧紧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而把这种想像准确地表达出来则是运用了非常恰当的比喻。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鼓励学生对精彩语句进行积累。
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_______使人惊叹,_______叫人舒服,_______愿久立四望,_______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________到________顺序写的。
(1分)
(2)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
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出这个特点?
(1分)
________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
________
(6)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
(7)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________
(8)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9)一碧千里的意思是:
________
【答案】
(1)景;人
(2)文中写出草原的绿。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流入天际、绿毯、绿色、渲染。
(4)广阔无边的大草原;羊群
(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用骏马和牛这些实际景物引起的。
(6)作者来到了草原上。
(7)都是描写的绿色景物。
(8)既|又|既|又
(9)千里之内的距离都是绿色的。
本文形容草原的无边无际,非常广阔。
【解析】分析:
这一自然段写的是“我”看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的奇丽风光。
这一段可以分为草原景色和作者感受两层。
写草原的景色,基本采取远望和整体感知的笔法来描述的,从天空到地面、从小丘到羊群,再到骏马和大牛,线索是先整体后局部。
这一段,作者紧紧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而把这种想像准确地表达出来则是运用了非常恰当的比喻。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
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
点评:
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4.认真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无价之宝
有一年德国闹饥荒,有个富人把20个穷孩子请到了自己的家里,对他们说:
“这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每人一块,拿吧。
以后每天这个时候都到这里来拿,一直到灾难(nán nàn)结束为止。
”
孩子们抓住这只篮子,你争我夺,大家都想挑最好最大的面包,可是抢到手以后,也没说一声谢谢就走了。
唯有衣着整洁的穷女孩费朗西丝,她不好意思地站在一边,等到别人拣完了,才过去拿了剩在篮子里的最小的一块面包,谢了谢主人,然后悄然地不慌不忙地回家去了。
第二天,孩子们故伎重(chóng zhòng)演,还是那副饿狼扑食的样子,可怜的费朗西丝这次拿到的面包还没有别人的一半大。
但是,等她回到家里,母亲切开面包的时候,里面却掉出许多白色的新银币。
她的母亲心里很纳闷(mèn mēn):
“马上把钱拿回去,因为这钱肯定是谁错放到面包里去了。
”
费朗西丝将钱送了回去。
但是施主说:
“不,我没有弄错。
我是故意把钱放进最小的面包里去的,目的是想赏给你,我的孩子。
记住,宁可拿最小的而不去抢最大的面包的人,将来一定会得到比放在面包里的银币更好的赐福。
”
无私的品质是一种无价之宝,她使人的心灵显得高贵而又圣洁。
平素别人比我们自己更加关注这种高尚的行为和崇高的德性,心地无私的人,必将得到别人的厚爱而幸福一生。
(1)为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文中正确的音节。
灾难________(nán nàn) 故伎重________(chóng zhòng)演
纳闷________(mèn mēn)
(2)“第二天,孩子们故伎重演”词语中划线词语意思是________,文中具体指哪些内容,请在文中用“________”划出。
(3)找出写费朗西丝的句子。
(4)认真读读写费朗西丝的句子,写她“衣着整洁”“不好意思地站在一边”“等别人拣完了才去拿最小的”“谢了谢主人”“悄然地不慌不忙回家”,你最欣赏她什么?
为什么?
(5)费朗西丝这样做跟她的家庭有关系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
【答案】
(1)nàn;chóng;mèn
(2)老花招、老办法又演一遍(或老花招又重用一遍);文章第二节句子。
(3)文章第三小节
(4)略
(5)有关系。
因为费朗西丝的妈妈看到面包里的银币,叫孩子马上拿回去,妈妈教育孩子不该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灾难(nàn)、故伎重(chóng )演、纳闷(mèn )。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故伎重演:
老花招、老办法又演一遍(或老花招又重用一遍)。
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从文中第二节找到答案。
(3)考查人物的细节描写,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从文中第三小节找到答案。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虽穷但衣着整洁,虽饿但面对面包不争不夺,最后捡最小的拿,还说谢谢,懂得谦让,懂礼貌。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可结合文中相关句子来回答。
费朗西丝这样做跟她的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费朗西丝的妈妈看到面包里的银币,叫孩子马上拿回去,妈妈教育孩子不该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把握能力。
(4)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5.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敬重卑微①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
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
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
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
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
我仿佛听见噼哩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
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②?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_______体积,_______精神。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①卑微:
地位低下而渺小。
②玩世不恭:
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1)把短文括号中合适的词语选出来。
体力的________(单薄 卑微 微薄) 命运的________(单薄 卑微 微薄)
(单薄 卑微 微薄)________的力量
(2)在第八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________体积,________精神。
(3)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①在第七自然段中共有两个问句。
第一个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
第二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
碰到困难,受到挫折时,________
②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
它常用来比喻________。
(4)读第四,五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四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第________自然段内容相联系。
②第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________
(5)回答问题。
①“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
②你最敬重卑微者的哪一点,为什么?
【答案】
(1)单薄;卑微;微薄
(2)不是;而是
(3)比起蚂蚁,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
(4)三;蚂蚁用牺牲一部分伙伴的代价保全了整个家族
(5)①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解析】【分析】
(1)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具体。
体力的(单薄)、命运的(卑微)、(微薄)的力量。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填写。
分句前后之间是条件关系。
故选“不是……而是……”;
(3)①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如:
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改为:
比起蚂蚁,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碰到困难,受到挫折时,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②?
改为:
碰到困难,受到挫折时,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②考查对成语寓意的掌握。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
它常用来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
(4)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
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①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②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卑微而自持,不仇视,不愤恨,不沮丧,不崩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强者。
理由:
卑微易,于卑微中豁达而不麻木,难。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
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①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②此题考查对成语寓意的掌握能力。
(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①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②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6.我阅读,我快乐。
我爱落叶
一天,当我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位老大爷沐浴在火红的晚霞中,将一堆黄灿灿的落叶轻轻扫到花园里,微笑地告诉我“它是一堆很好的肥料。
从此以后,落叶像彩色的风筝,不时飘落我的梦境……
是的□有人爱春风□有人爱朝霞□有人爱鲜花□有人爱小草□但很少有人爱落叶□它似乎未得到过人们的青睐□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悄悄地飘到大地上。
难道它们不再依恋秋天的树干?
难道它们就喜欢孤独飘零?
不,不是的,因为他们深深懂得自己奉献给人类的是整个绿的生命,绿的海洋,绿的希冀,绿的梦幻……
(1)为文中的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作者赞美落叶是因为________。
【答案】
(1)略
(2)它们依恋秋天的树干,它们不喜欢孤独飘零。
(3)它奉献给人类的是整个绿的生命,绿的海洋,绿的希冀,绿的梦幻。
【解析】【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是的,有人爱春风,有人爱朝霞,有人爱鲜花,有人爱小草。
但很少有人爱落叶,它似乎未得到过人们的青睐。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难道它们不再依恋秋天的树干?
难道它们就喜欢孤独飘零?
改为:
它们依恋秋天的树干,它们不喜欢孤独飘零。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 在句尾:
它奉献给人类的是整个绿的生命,绿的海洋,绿的希冀,绿的梦幻。
【点评】
(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7.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
魁梧黎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
“嘿,我回来了,桑娜!
”
“哦,是你!
”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
真可怕!
”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
哦,鱼打得怎么样?
”
“糟糕,真糟糕!
什么也没打到。
还把网给撕破了。
倒霉,倒霉!
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
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
”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我可替你担心呢!
”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
可是你有什么办法呢!
”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
”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
“哦?
什么时候?
”
“我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
唉!
她死得好惨哪!
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
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
不愿意吗?
你怎么啦,桑娜?
”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桑娜拉开了帐子。
(1)所选的语段是《穷人》一文中故事情节的________部分。
(2)桑娜焦急得盼望丈夫回来,可面对丈夫的问话,桑娜为什么脸色苍白?
(3)如何理解“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
(4)“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你猜猜她的心里怎样想的?
【答案】
(1)高潮结局
(2)他深知家庭的贫穷、丈夫肩上的重担,她在想如何向他解释自己抱回了两个孩子,她内心激烈地斗争着,所以脸色苍白。
(3)“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我们的日子虽苦,家里虽穷,生活艰难,但我们一定能渡过艰难的日子。
这句话表达了渔夫敢于面对困难的顽强精神和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4)略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呢哦荣的整体把握。
所选的语段是《穷人》一文中故事情节的高潮结局部分。
(2)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可知,她深知家庭的贫穷、丈夫肩上的重担,她在想如何向他解释自己抱回了两个孩子,她内心激烈地斗争着,所以脸色苍白。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我们的日子虽苦,家里虽穷,生活艰难,但我们一定能渡过艰难的日子。
这句话表达了渔夫敢于面对困难的顽强精神和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4)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点评】
(1)此题考查对课文呢哦荣的整体把握能力。
(2)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3)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此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燕子的双腿被一个小孩“喀嚓”一声剪断;
奄奄一息的小猫“扑”的一声被抛向疾驶的车轮;
正在河岸上蜕壳的蜻蜓,被一双散步的脚有意识地踩扁;
鲜花被两个谈情说爱的人漫不经心地一瓣瓣撕碎、揉烂、碾成泥……
树上鸟窝里的幼鸟成了人类幼儿的玩物,任凭它们的母亲绕树嘶叫,直至心力交瘁,坠地而死。
顽童们兴奋地往返奔跑,享受踩踏虫尸所发出的脆响。
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也许,与浩瀚人世相比,这些只不过是一出出不足挂齿的小小杂乱的悲剧而已,但不知几时开始,人类潜意识里有座冰山,人性就变麻木、冷漠、甚至残忍,以肆虐他族之苦,养已欢颜,并引为闲适雅趣。
生灵何罪之有?
就因为看不见它流泪流血,
就因为听不到它呼痛呼救,
就因为人类比它强大,
我们就可以任意践踏、蹂躏、摧残?
再微末也是生命,是比人类更加脆弱的生命。
人对世界总是不满意,却从不愿反躬自省,自己为这个世界做了些什么?
(1)用“‖”将短文分为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段:
________。
第二段:
________。
(2)文中的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麻木、冷漠、甚至残忍的一面。
(3)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完成题目。
“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
①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②“触目惊心”的意思是________。
③从“心寒”“悲哀”两个词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
④将这个句子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
(4)短文最后几个自然段应读出________的语气。
(5)针对文中提到的现象,写几句你发自肺腑的话,呼吁人们爱护生灵、保护动物。
【答案】
(1)列举人类的种种残忍的行径;对人类的残忍行径发出责问
(2)喀嚓,扑,有意识,漫不经心,任凭,享受。
(3)过渡(承上启下);看都之后心里感到震惊;善良,有同情心;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怎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4)强烈谴责
(5)略
【解析】【分析】
(1)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段落大意是对文章的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的概括。
第一段(燕子的双腿……并引为闲适雅趣。
):
列举人类的种种残忍的行径。
第二段(生灵何罪之有?
……自己为这个世界做了些什么?
):
对人类的残忍行径发出责问。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