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341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5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5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5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5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docx

《5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docx

5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单元备课

本单元主

要内容

本章将学习有关机械能的知识,内容包括:

功、功的原理、机械效率、功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2、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3、注重突出实验的作用;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本单元的重难点

1、重点:

功的概念、机械效率、功率的概念。

2、难点:

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分析。

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1、突出实验的作用。

2、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所需课时安排

一、功1课时;二、机械效率1课时

三、功率1课时;四、动能和势能1课时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1课时;复习2课时

预计达到的效果

本章应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能量的概念。

 

一功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功的含义,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功的含义:

功的概念。

2、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

让生回顾电功是怎么回事?

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

生:

回答。

师:

说明:

简单理解电流做功也就是电流能为我们做一些事情,电功与电能是紧密联系的。

师:

本学年,我们研究了力,力能不能为我们做功呢?

师:

我们研究力,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我们发现,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有时能使物体移动一段距离,有时不能使物体运动。

力能使物体运动,我们说力有了成效,我们就说它做了功。

力作用在物体上,没有使物体运动,我们就说它没有做功。

引出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力学中“功”的含义:

师:

结合实例和刚才的分析,让生阅读教材的第一自然段,了解力学里“功”的含义。

生:

归纳: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这个物体做了功。

师:

引导学生分析:

做功必须包含哪些要素。

生: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师:

结合具体实例“不劳无功”“劳而无功”进一步强调做功的两个因素在做功中是缺一不可的。

师:

一物体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请分析:

推力对物体是否做了功?

重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

为什么?

生:

回答。

师:

设计一个具体的问题:

某同学从水房的地上提起一桶水,沿水平地面回到教室门口,上了台阶,进入教室。

在此过程中,哪些时候人对水桶做了功?

在由水房到教室门口这段路程中,人对水桶做了功了吗?

为什么?

生:

交流与讨论,进一步加深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二)、功的计算

师:

让生自学本部分内容,了解相应的公式,单位。

生:

 

师:

课件展示例题,让生在练习本完成此题。

进一步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功的原理

师:

让生回顾前面学过的有关简单机械的知识,我们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是什么?

生:

使用方便,省力,省距离。

师:

结合滑轮组思考:

理想情况下F与G的关系是什么?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我们的目的是对谁做功?

为了达到目的,我们需做多少功?

人实际做了多少功?

省力吗?

省功吗?

生:

一一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师:

结合教材,分析省力杠杆,省力,但费了距离,最终不省功?

师:

让生阅读教材相应内容,并归纳概括“功的原理”。

生: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三、小结

四、处理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二机械效率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斜面机械效率的探究。

学会制定探究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探究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2、难点: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斜面、小车、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滑轮组、钩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师: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生:

回答。

师:

马拉着质量是2000Kg的小车在水平路上前进了400m,做了3×105J的功,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大?

生:

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

让生分析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做功情况。

人要做的功的多少?

人实际做的功是多少?

在理想情况下,利用机械能省功吗?

如果不在理想的情况下,能省功吗?

人都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这些功哪些是对人有用的?

哪些是没有用的?

二、进行新课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师:

根据具体实例,分析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及意义。

1、对重物所做的功Gh是对人有用的功;

2、对动滑轮所做的功G轮h是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

3、动力所做的功包括有用功与额外功。

生:

回答。

师:

利用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相关的相关概念分析,课前插图。

生:

分析。

师:

说明一下,有时额外功与有用功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

用水桶从进里提水。

(二)机械效率

师:

让学生分析:

使用机械做功时,有用功多好还是少好?

生:

多好。

师:

如果有用功多的同时,额外功更多,还好吗?

生:

不好。

师:

一个机械怎样表示它的性能的好坏?

生:

所做的功中,有用功多额外功少。

师:

补充说明:

也可以说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表明这台机械的性能就好,我们把机械的这种性能称之为机械效率。

师:

让生自学机械效率的有关内容,并谈自己的收获。

生:

1、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η=W有用/W总=Gh/Fs

3、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师:

补充: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

η=70%的物理意义。

生:

有用功占总功的70%,或100J的总功中,有用功有70J。

师:

处理例题。

生:

在练习本上处理。

(三)、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师:

让生根据滑轮组的组成,分析如何来求的滑轮组机械效率。

生:

η=W有用/W总=Gh/Fs

师:

让生思考若要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应测哪些量?

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生:

G、h、F、s。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G/N

h/m

F/N

s/m

W有用/J

W总/J

η

师:

找一生到前面演示测定过程,并记录、计算。

生:

操作,发布数据,其化生完成表格。

师:

让生进一步思考,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高与低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

猜想:

滑轮组的组装方式;

动滑轮重;

被提升的物重。

师:

引导学生验证猜想,在验证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生:

控制变量法。

师:

课件展示如下表格及数据,让生计算并分析。

结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的组装(吊动滑轮绳子段数)无关。

 

2、斜面的机械效率

师:

让生猜测:

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

猜测:

物重、斜面的粗糙、斜面的倾角。

师:

让生思考在设计实验及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生:

控制变量:

用弹簧测力计重物时,应匀速上拉。

师:

让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与滑轮组类似。

师:

让生分析下面的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结论:

结论。

师:

归纳:

1、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被提升的物重(被提升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动滑轮的重(个数)(动滑轮越重,其机械效率越低)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的组装方式无关。

2、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斜面的粗糙程度(越粗糙,其机械效率越低);

、斜面的倾斜斜程度(倾角越大,其机械效率越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重物的重力无关。

三、小结

四、作业与练习

五、板书设计:

 

三功率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功率的要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是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重点:

对功率的理解、计算。

2、难点:

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

让生复习回顾有关电功,电功率的知识、明确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及概念。

生:

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电功率的意义:

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电功率:

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力学中的功。

力对物体做功有没有快慢之分呢?

让生举例。

二、进行新课

生:

举例

师:

补充:

2000块砖,往三楼上运,人工与机械有区别吗?

生:

做功快慢不一样。

师:

引出力学里的功的功率(物理意义及概念)。

师:

让生自学有关功率部分内容,并归纳概括知识点。

生:

1、概念: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2、公式及单位:

3、一些物体运动的功率。

师:

说明:

1、功率只表示物体做功快慢,不能反映做功的多少?

2、功率与机械效率无关。

师:

拓展:

1、当知道一个物体受到的牵引力的大小,还知道其运动速度的大小,即可算出功率的大小。

2、可以解释为什么样汽车低档位时,牵引力大,面高档位时牵引力小。

师:

引导学生处理例题。

三、小结

四、习题处理

五、板书设计

四动能和势能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初步了解能量的概念,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S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接着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喾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势能的初步概念,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2、难点:

组织学生在探究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

电流之所以能做功,就是因为它具有某种本领,能车,一个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我们说它具有了能量。

师:

同理,在力学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了能量。

二、进行新课

师:

让生列举几个能够做功的物体。

生:

流水能将石头冲走;跑动的同学将别的同学撞倒;运动的汽车能将木杆碰倒。

师:

让生体会这些能够做功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

都在运动。

师:

我们就把物体由于运动面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师:

物体的动能也是有大有小的,一个物体所具有的动能的大小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

猜测:

可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等有关。

师:

引导学生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教材实验。

生:

读教材探究部分的内容。

师:

让学生分析:

1、做该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2、如何控制速度?

生:

回答。

师:

演示。

生:

观察。

师、生:

得出结论: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师:

思考:

小资料及想想议议的问题。

生:

阅读、讨论、思考。

师:

演示,将一铅球举起,它能否做功?

生:

能。

师:

它为什么能做功,让生自学“势能”内容,并归纳概括知识点。

生: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形变。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机械能。

师:

引导学生分析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生:

质量的大小,高度。

三、小结

四、练习

五、板书设计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相转化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重难点:

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滚摆、单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能和势能,这两种能都有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帮它们统称为机械能。

师:

让生思考,当物体具有势能时,它能否直接对其他物体做功?

生:

不能。

师:

让生思考,具有重力势能的物体是如何对物体作功的?

生:

重力势能先转化为动能,再对其他物体做功。

师:

引入:

机械能中的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进行新课:

师:

演示滚摆实验,让生分析在滚摆下落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其动能如何变化?

生: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师:

减小的重力势能哪里去了?

生:

转化为动能了。

师:

让生分析滚摆在上升过程式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生:

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师:

演示单摆实验并让生分析其中能量转化的过程。

生:

 

师:

让生阅读教材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能量转化问题。

生:

阅读。

师:

提出问题:

根据机械能转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卫星在近地点与远地点的重力势能与动能哪个大哪个小?

在哪点时卫星的速度最大?

在哪点速度最小?

在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的过程中,其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

生:

讨论、交流、回答。

师:

引导学生分析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相互转化。

1、当球将弹簧压至最短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2、当弹簧恢复原状将球弹出时,能量又是如何转化的?

生:

交流、讨论、回答。

师:

演示:

将一皮球抬高至某一高度,松手后,皮球下落,落地后又被反弹而起,分析此过程中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

生:

讨论,交流。

1、下落过程: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落地形变:

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3、恢复原状:

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上升过程: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师:

拓展引申:

在刚才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能量的损失,开始有多少重力势能,就会转化为多少动能,也就转化为多少弹性势能,最后也会转化为多少重力势能,也就是说皮球会反弹至原来的高度,但事实上,皮天很难返回至原来的高度,为什么?

生:

有能量损失:

球与空气的摩擦,与地面间的摩擦,均会损失一部分机械难能。

师:

实际上,机械能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一定有能量的损失,也就是转化为机械能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能量,故其机械能是越来越小的,如果忽略能量损失,机械能在转化的过程中是守恒的。

正如人造地球卫星,由于其在轨道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损失十分微小,故其运行轨道能够在较长的时间里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但终究有一天其机械能越来越小,其轨道半径越来越小,最终坠毁在大气层中。

三、小结

四、作业与练习

1、补充练习:

让生分析:

在奥运会上,绷床运动员从高空跳下,双被绷床反弹回空中的过程中,其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

2、处理课后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