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整合.docx
《《经济生活》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整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生活》整合
•《经济生活》整合
••指导思想------以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依据,以经济活动四环节为主要内容,以内在联系为线索,加强对知识与教材的整合,提升把握教材与知识的立体感。
有些方面会与教材的顺序不完全一致
••知识整合之------经济生活:
••一、生产:
••
(一)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人权)
••
(二)再生产
••(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四)大力发展生产力
••1、地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为什么
••
(1)原因:
(2)意义:
••3、怎样发展生产力
••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
••
(2)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两个调整)
••(3)通过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通过改革,完善各项基本制度(改革与完善)
••第一,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是什么•2、为什么•3、怎样做
••第二,完善我国的企业制度
••1、企业定义•2、企业地位•3、企业种类
••4、企业主要、典型的组织形式
(1)公司的定义
••
(2)公司的形式(种类)
••(3)公司的组织机构---决策、执行、监督
••(4)公司制的优点
••(5)公司制以外的其他企业形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
••(6)公司的经营
••①定义•②公司怎样经营
••a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b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
••c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诚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是良好的道德风尚;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加强信用监督机制和诚信教育
••d实施企业兼并(优并劣)、联合(强强)可扩大优势企业规模,增强实力,优带劣、劣转优,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发展
••e实施企业破产,可强化企业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
••f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及技能,具有人力资源优势
••h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优化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产地结构、市场结构、投资结构等
••K依法经营、依法维权,实施“走出去”战略
••s提升企业的文化含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三,完善劳动就业制度
••1、什么是劳动•2、劳动最光荣
••3、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
(1)民生之本、获报酬,生活水平
••
(2)再生产劳动力,实现价值,人全面发展
••(3)精神和物质财富,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4)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4、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
(1)是什么---严峻
(2)为什么•a(人多)•b(素质不高)•c(市场不完善)•d(信息不畅通)•e(结构不合理)(3)怎样做
••①国家---发展经济,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给予就业补贴等优惠政策
••②企业---积极吸纳劳动力,为国家和百姓分担
••③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提倡自主创业;择业时既要符合自身的实际,又要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5、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
(1)劳动者的权利
••
(2)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如何维权
••第四,搞好绿色生产
••1、发展绿色产业。
所谓绿色产业,就是低能耗、少污染和资源利用率高、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也就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业
••2、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3、搞好清洁能源,推进无煤化建设
••二、分配:
••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
••1、由什么决定---
(1)由生产(蛋糕能做多大、多好)
••
(2)由生产资料所有制(蛋糕怎样分配---政府良知、职责)
••2、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3、我国这一分配制度由什么决定
••4、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
(1)是什么
••a按劳分配原则(基本原则);
••b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又一分配原则);
••c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
(2)各自的内容、要求及意义
••第一,按劳分配原则(基本原则)
••①范围•②前提•③尺度(依据)•④原则•⑤原因
••a决定因素•b前提•c物质基础•d直接原因
••⑥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
••⑦按劳分配占主体的原因:
••⑧按劳分配原则的地位---基本原则
••⑨在我国除按劳分配之外的多种分配方式
••a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第二,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又一原则)
••①定义•②内容•③地位•④意义:
••a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b体现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c使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更多财富,造福于民
••d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效益和收入
••第三,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①地位•②效率:
•a定义
••b地位---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C影响效率的因素
••决策;科技;管理;理念;制度;收入分配(双刃剑)
••③公平:
•a定义---广义公平
••狭义公平•b表现---相对平等
••c公平与平均主义的根本区别:
••c1收入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经济利益,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c2平均主义违背按劳分配原则,压制积极性,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④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
••a二者关系(对立统一;区别、一致)
••a1效率是前提
••a2公平是保证
••b怎样处理二者的关系
••B1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
••b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b3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b4回报社会
••b5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把蛋糕做大、做好;分好)
••
(二)国家收入分配之---财政分配
••1、财政•2、国家预算•3、国家决算•4、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5、财政收入
••
(1)(来源)
••
(2)主要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和分配政策
••①基础性因素
••②分配政策的影响
••6、财政支出
••
(1)用途
(2)首位---经济
••7、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
(1)社会保险
(2)社会救济
••(3)社会福利(一般福利;特殊福利)
•••8、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
••9、财政的作用
••
(1)集中力量办大事
••①配置资源、基础设施(财政力量)
••②平衡供求、宏观调控(财政政策)
••③促经济、优结构、教科文(科发观、转方式)
••
(2)人民生活有保障
••①国家政权
••②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③分配公平、健全社保、改善生活
••(三)国家收入分配之---税收分配
••1、定义•2、地位•3、依据
••4、基本特征:
(1)是什么
••
(2)地位(意义)(3)各自定义:
••(4)三特征之间的关系
••5、种类:
••
(1)数量---五大类,二十多种
••
(2)划分依据---根据征税对象
••(3)主要税种(影响很大的)
••①增值税:
••a定义•b纳税人•c税率
••d意义:
•d1避免重复征税•d2防止偷漏税
••d3有利于生产专业化、体现公平竞争和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②个人所得税:
••a定义•b纳税人•c应税项目•d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e意义:
6、纳税人与负税人
(1)各自定义:
①纳税人
②负税人
③二者的关系---既区别、又联系
a当纳税人所缴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二者是一致的
b当纳税人通过一定途径将税款完全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负税人也不是纳税人
c每个公民不一定都是纳税人,但都是负税人,都为国家税收和财政作出了贡献
••7、违反税法的表现
••
(1)种类
••
(2)处罚方法
••(3)各自定义及表现
••8、公民在税收方面的义务
••9、公民在税收方面的权利
••(四)补充观点:
••1、要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有财产
••2、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趋势
••3、逐步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4、形成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实现民富国强,让每个老百姓能更加公平地分享到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
••5、控制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大幅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6、建立实施工资谈判制度和工资定期增长制度
••7、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政府有必要对初次分配进行规范
••8、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求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内涵包括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
它涉及到义务教育、医疗、住房、治安、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可以减小社会不公,降低社会的贫富差距。
“据国外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至少压低十个百分点的基尼系数。
”
••(五)辅助训练
••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
图8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
下列做法有利于有状态a向状态b转变的是(提高低收入组的收入比重,降低高收入人组的收入比重)
••①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
••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A
••2010年1月22日,江苏省宣布自2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这表明了政府C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通过再次劳动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
••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B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契机,广东省政府2009年以来相继编制了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整个规划、指导意见体系的推行,体现出广东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注重于发挥好政府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
••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说明广东省政府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
(11分)
••参考答案:
••(l)广东省政府编制和推行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注重于财政投放改善民生、地区差异缩小、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收人分配公平。
这符合:
••①社会公平需要合理的收人分配。
政府对收入分配要进行调节
••②市场经济需要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
财政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导致的收入差距拉大。
••③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形成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
••⑤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要求。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
当然,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
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
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5—10倍左右。
上市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线职工的18倍左右。
••
(1)材料一(含图15)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4分)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
(8分)
••答案:
(1)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逐年稳步增长,在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不合理现象: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长率,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行业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4分)。
••②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增速(2分);财政可以在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支出方面,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的扶持力度(3分)。
政府通过对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调整对垄断行业的税收政策,从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3分)。
材料一:
表 2005-2008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变化情况
注:
美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接近70%,其他国家和地区普遍在54%至65%之间。
材料二:
表:
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注:
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指标。
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
2010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70146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16717元。
最高与最低之比为4.2∶1。
2010年调查上海某银行员工工资及奖金人均为29.66万元,员工的其他福利人均6.08万元,合计35.75万元,是当年城镇单位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倍。
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919元,二者之比达3.23∶1。
1990年,这一比例为2.2∶1。
2010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上海市为66115元,最低的黑龙江省27735元,最高最低之比为2.38∶1。
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2010年为66.8万元,是当年全国平均工资的18倍多。
而部分私营企业、简单劳动者的工资偏低。
2010年,城镇私营单位中的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组织三个行业中就业人员月均工资收入在1461元以下,不到城镇单位企业在岗职工的一半。
问: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材料三: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问:
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如何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交换
••
(一)交换的实质---使商品的基本属性对立和分离,交换不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
••1、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2、二者的关系
••3、怎样理解商品基本属性的对立统一
••4、怎样理解物美价廉
••5、怎样理解“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
••
(二)交换的场所---市场
••1、市场秩序:
••
(1)地位---是合理配置资源的保证
••
(2)怎样维护市场秩序
••①依赖市场规则
••a定义
••b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公平竞争)、市场交易规则(交易原则:
是什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反对什么---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
••②治本之策---诚实守信
••a为什么要诚实守信
••a1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良好的道德风尚
••a2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a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b怎样诚信
••b1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
••b2信用监督机制及失信惩戒制度
••③企业和公民怎样做---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经营,依法维权,树立诚信意识,遵守市场道德
••2、市场调节
••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
(2)市场经济
••(3)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
••a调节人财物的分配
••b通过价格涨落,反映供求和信息,调节资源配置
••c通过竞争,推动科技和管理,提高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4)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不是万能的
••②其弊端
••③其消极作用:
••a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b易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导致社会不稳定
••c易造成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
••④弥补的办法---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a定义
••b原因---弥补不足;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地位)
••c目标
••d手段:
••d1是什么
••d2其作用---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d3各自定义及做法
••经济手段(定义。
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与做法---财政和货币政策)
••法律手段(定义。
做法---立法和司法。
)
••行政手段(定义。
做法---行政机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3、市场经济
••
(1)定义
••
(2)共性---市场化;自主化;间接化;法制化。
••(3)个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①定义
••②优越性:
••a既共性,又有特性;
••b既能发挥长处,又可发挥优越性
••③基本特征:
••a基本标志
••b根本目标
••c强有力调控
••4、宏观调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
(1)“三步走”战略
••
(2)“三步走”战略的实施状况
••(3)现在的小康
••(4)全面小康
••①定义
••②目标
••③怎样做---坚持科学发展观
••a定义
••b意义:
••c内容:
••c1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人们需要为目的
••c2全面发展---一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促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c3协调---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协调(五个统筹,两对矛盾,三个方面)
••c4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生活、生态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质量、效益、速度、结构统一;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国家、企业、个人统一;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处理好稳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抑通胀关系
••d具体措施:
••d1发展是第一要务,搞好经济,实现质量、效益、速度、结构的统一
••d2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扩内需、抑通胀
••d3新型工业化道路
••d4搞好农业
••第一,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三农与小康的关系---是全面小康的重大任务
••第三,如何搞好农业:
••“六靠”
••转方式、调结构、发展服务业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辩证分析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即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民工荒、保姆荒)
••提高城镇化水平
••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各种下乡政策、补贴政策;优惠政策等)
••减轻农民的负担,保护农民利益,缩小工农、城乡、地区、贫富差距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d5统筹区域发展
••第一,推进西部大开发
••第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第三,促进中部地区发展
••第四,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第五,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D6补充观点:
••1、“包容性增长”
••是指一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可能或者已经存在的发展失衡、分配结构不合理、分配不公、社会差距因发展而持续扩大、弱势群体利益不能得到很好保护等有违可持续发展宗旨的各种情形,通过政策和法律介入、宏观调控、管理监督、司法救济等多种手段,矫正失衡,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并重,并使发展普惠社会各群体。
•• 从本质上看,包容性增长和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理念一脉相承,它反映出发展的目的,指导发展的方向,即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重民生、保民生。
包括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等。
••2、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3、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5、发展海洋经济
••什么是海洋经济?
••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所进行的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
•• 海洋产业的划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对海洋三次产业作如下划分:
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