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保定市高考生物一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080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保定市高考生物一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保定市高考生物一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保定市高考生物一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保定市高考生物一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保定市高考生物一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保定市高考生物一模.docx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保定市高考生物一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保定市高考生物一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保定市高考生物一模.docx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保定市高考生物一模

河北省保定市2016年高考生物一模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的使用及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用甲基绿染液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染色,观察细胞内DNA的分布

B.制备细胞膜前,向猪血细胞中加适量蒸馏水稀释制成细胞稀释液

C.用健那绿给黑藻细胞染色观察蓝绿色的线粒体

D.用苏丹Ⅲ给花生子叶切片染色,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2.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细胞核内存在DNA解开双螺旋的现象,则此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B.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的双链也随之解旋

C.某些蛋白质具有的独特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

D.藤本植物螺旋方向不同的原因是:

在环境作用下,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3.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类应急蛋白,高温等条件可激发此类蛋白质的合成.某些HSP参与了机体对癌变细胞的识别过程(见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热休克蛋白的合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甲细胞是吞噬细胞,乙细胞是效应T细胞

C.乙细胞与癌变细胞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D.癌变细胞被机体免疫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

 

4.烟草是雌雄同株的植物,自交不能产生后代,原因是含某些S基因的花粉和相同基因型的卵细胞相遇时发育受阻导致受精作用无法完成.某科研小组做了以下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S1S2(♀)×S3S4(♂)

S1S2(♀)×S1S2(♂)

S1S2(♀)×S1S3(♂)

S1S3(♀)×S1S2(♂)

杂交结果

S1S3、S1S4、S2S3、S2S4

无后代产生

S1S3、S2S3

S1S2、S2S3

A.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隔行种植,全部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S1S2:

S1S3=1:

1

B.S1、S2、S3、S4等互为等位基因,其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烟草自交不产生后代,因此不存在纯合子

D.该现象有利于防止植物近亲繁殖

5.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取决于食物网中生物的数量

B.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C.一片森林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二、非选择题

7.某科研小组对同一湖泊中的甲、乙两种单细胞藻类在不同深度的水域中CO2的吸收量进行调查,实验的时间是中午12时至14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水深(m)

0.5

1.0

1.5

2.0

3.0

4.0

6.0

8.0

CO2的吸收量(mg/h)

1.4

1.4

1.3

1.2

1.1

1.0

0.9

0.7

1.7

1.7

1.6

1.6

1.4

1.1

0.7

0.3

(1)表中数据是否为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

      (“是”或“否”).要得到准确的光合作用数据,还应该在      条件下,测定      .

(2)两种藻类植物均表现为随水的深度增加,对CO2的吸收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假定不同深度水域中CO2含量相同,与水深1.0m处相比,水深8.0m处同种植物叶绿体中C2的相对含量      (填“较高”“较低”“相等”).

(3)两种藻类中      所处水层较深,判断的依据是      .

8.回答以下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

(1)赤霉素能促进      ,外源施加赤霉素使矮生植株明显增高.遗传上的矮生性状通常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突变植物体内缺少合成赤霉素的酶,导致植物体内缺少內源赤霉素.由此说明基因通过控制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赤霉素合成的部位主要是      .与正常胚乳比较,在去掉湖粉层的胚乳中,赤霉素不能诱导a﹣淀粉酶的形成,由此可推断赤霉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

(3)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1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黄豆芽胚轴2.5cm,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8天后测定胚轴的长度.实验处理方法与结果如下表.

处理方法

不含激素

GA3

GA3+IAA

IAA

胚轴长度(cm)

4.0

6.5

13.0

4.5

由表中数据可知,GA3和ⅠAA对离体胚轴的伸长都表现出      作用,其中      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GA3和ⅠAA共同处理后胚轴伸长的长度显著大于单独处理的长度,说明不同植物激素可以相互作用、      .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但从根本上是      所致.

9.某湿地从岸边到近水边的区域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请回答相关问题.

(1)湿地不同区域的物种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湿地核心区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决定这种分层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2)湿地在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及可进行生态旅游,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随着环境变化,该湿地陆续出现了不同种类的灌木和乔木,这种现象属于      演替,在此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      能力逐步提高.

(4)如图表示该湿地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      (填字母)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10.藏报春花有白色和黄色两种,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藏报春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藏报春的花色最可能由      对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      定律.

(2)F2中,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这些个体基因型共有      种;部分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这些个体占F2总数的比例为      .

(3)已知藏报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片段的个体死亡.在F1中偶然发现了一株黄花植株,欲判断此黄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进行如下实验:

取该黄色植株与亲代白色植株杂交,所得F1自交,若F2中黄花植株占      ,则此黄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

若F2中黄色植株占      ,则此黄花植株侧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片段缺失.

 

11.某同学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技术自制酸奶,实验方案如下:

材料用具:

纯牛奶、原味酸钠;带盖瓶子、勺子、可调温电饭锅.

制作方法:

(1)将瓶子(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沸10分钟.

(2)瓶子稍冷却后,向瓶子中倒入牛奶,再放入电饭锅中沸水浴加热10分钟.

(3)待牛奶冷却至40℃左右(不烫手)时倒入牛奶量1/5的酸奶作“引子”,用勺子搅拌均匀,拧紧瓶盖.

(4)将电饭锅温度调至40℃,继续保温7﹣8小时.

请回答:

(1)将瓶子等煮沸的目的是      .

(2)“引子”指的是酸奶中的      ,其在发酵过程中完成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填反应式).与该菌种比较,醋酸菌的代谢特点是      .

(3)牛奶冷却后才能导入“引子”的原因是      ,将瓶盖拧紧是为了保持      条件.

(4)适量饮用酸奶有利于改善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其原理是酸奶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消化道中的部分食物且      .

(5)另一名同学在重复相同实验时,为避免杂菌污染向牛奶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是      .

12.2016年,首位“三合一”胚胎人工受精技术诞生的婴儿将在英国出世,婴儿含有“一父两母”三人遗传物质,可有效防止某些遗传病,请据图回答.

(1)由于女性的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太少,捐献者在取卵前通常需要注射      激素,促进卵泡发育成熟.

(2)重组细胞体外培养到MⅡ中期的原因是此时卵母细胞才具备      能力,重组细胞体外培养所需的气体主要是O2和CO2,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      .

(3)从受精卵到三亲婴儿的出生还需要      和      等技术.

(4)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      (填“能”或“不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三亲婴儿的染色体中有      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

(5)这种试管婴儿技术胚胎植人前需要对胚胎进行      诊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的使用及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用甲基绿染液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染色,观察细胞内DNA的分布

B.制备细胞膜前,向猪血细胞中加适量蒸馏水稀释制成细胞稀释液

C.用健那绿给黑藻细胞染色观察蓝绿色的线粒体

D.用苏丹Ⅲ给花生子叶切片染色,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考点】检测脂肪的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细胞膜的制备方法;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需要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试剂;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生物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而猪血细胞中有多种细胞;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解答】解:

A、用甲基绿染液给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染色,观察细胞内DNA的分布,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颜色,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A错误;

B、制备细胞膜前,向猪血细胞中加适量生理盐水稀释制成细胞稀释液,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错误;

C、黑藻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叶绿体,所以不宜用健那绿对黑藻细胞进行染色后观察线粒体,C错误;

D、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D正确.

故选:

D.

 

2.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细胞核内存在DNA解开双螺旋的现象,则此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B.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的双链也随之解旋

C.某些蛋白质具有的独特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

D.藤本植物螺旋方向不同的原因是:

在环境作用下,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细胞的分化.

【分析】1、藤本植物的卷须碰到接触物后发生的变化,卷须的弯曲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有关.卷须碰到接触物后,使得内侧的生长素向外侧运输,外侧生长素含量多,细胞伸长较内侧快,所以呈现卷须弯曲现象.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解答】解:

A、间期的特点是完成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复制在S期,蛋白质合成在G1期和G2期,而蛋白质合成和DNA复制过程中都有解旋过程,因此,G1期、S期和G2期细胞核内都存在DNA解开双螺旋的现象,A正确;

B、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发生在有丝分裂的末期,DNA的解旋发生在DNA复制和转录过程,B错误;

C、结构决定功能,C正确;

D、藤本植物的卷须碰到接触物后发生的变化,卷须的弯曲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有关.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

故选:

B.

 

3.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类应急蛋白,高温等条件可激发此类蛋白质的合成.某些HSP参与了机体对癌变细胞的识别过程(见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热休克蛋白的合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甲细胞是吞噬细胞,乙细胞是效应T细胞

C.乙细胞与癌变细胞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D.癌变细胞被机体免疫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细胞癌变后,发生的免疫反应.热休克蛋白能与癌变细胞产生的抗原结合形成热休克蛋白﹣抗原复合体;甲细胞为吞噬细胞,能识别、吞噬和处理抗原,并将之呈递给T细胞,使T细胞增值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所以图中乙细胞为效应T细胞.

【解答】解:

A、热休克蛋白是在高温等条件激发下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

B、甲细胞为吞噬细胞,能识别、吞噬和处理抗原,乙细胞是效应T细胞,可裂解靶细胞,B正确;

C、乙细胞与癌变细胞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识别的功能,C错误;

D、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

C.

 

4.烟草是雌雄同株的植物,自交不能产生后代,原因是含某些S基因的花粉和相同基因型的卵细胞相遇时发育受阻导致受精作用无法完成.某科研小组做了以下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S1S2(♀)×S3S4(♂)

S1S2(♀)×S1S2(♂)

S1S2(♀)×S1S3(♂)

S1S3(♀)×S1S2(♂)

杂交结果

S1S3、S1S4、S2S3、S2S4

无后代产生

S1S3、S2S3

S1S2、S2S3

A.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隔行种植,全部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S1S2:

S1S3=1:

1

B.S1、S2、S3、S4等互为等位基因,其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烟草自交不产生后代,因此不存在纯合子

D.该现象有利于防止植物近亲繁殖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烟草是雌雄同株的植物,自交不能产生后代”,并且两种基因型相同的配子不能结合,因此产生的后代均为杂交的后代,不存在纯合子.

表格中第二个杂交组合相当于自交,因此无后代产生,其他后代的产生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答】解:

A、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隔行种植,全部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S1S2:

S2S3:

S1S3=1:

1:

1,A错误;

B、S1、S2、S3、S4等互为等位基因,其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

C、题干中提出“烟草是雌雄同株的植物,自交不能产生后代”,因此不存在纯合子,C正确;

D、该现象有利于防止植物近亲繁殖,D正确.

故选:

A.

 

5.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在突触小体内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解答】解:

A、由图示可以看出,钙离子可以促进①过程,神经递质的释放,A正确;

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C错误;

D、过程③表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以后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取,从而避免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D正确.

故选:

C.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取决于食物网中生物的数量

B.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C.一片森林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2、群落的概念:

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3、共同进化包括两个方面: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体现在捕食关系、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上.

(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无氧环境影响生物的代谢类型均为厌氧型,自养型生物的出现产生的氧气使环境变成有氧环境,这又影响了好氧生物的出现.

【解答】解:

A、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取决于食物网中生物的种类,A错误;

B、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B正确;

C、生物群落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C错误;

D、共同进化指不同的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7.某科研小组对同一湖泊中的甲、乙两种单细胞藻类在不同深度的水域中CO2的吸收量进行调查,实验的时间是中午12时至14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水深(m)

0.5

1.0

1.5

2.0

3.0

4.0

6.0

8.0

CO2的吸收量(mg/h)

1.4

1.4

1.3

1.2

1.1

1.0

0.9

0.7

1.7

1.7

1.6

1.6

1.4

1.1

0.7

0.3

(1)表中数据是否为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

 否 (“是”或“否”).要得到准确的光合作用数据,还应该在 黑暗 条件下,测定 CO2释放量 .

(2)两种藻类植物均表现为随水的深度增加,对CO2的吸收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逐渐减弱 .假定不同深度水域中CO2含量相同,与水深1.0m处相比,水深8.0m处同种植物叶绿体中C2的相对含量 较低 (填“较高”“较低”“相等”).

(3)两种藻类中 甲 所处水层较深,判断的依据是 甲在弱光下的光合能力较强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据表分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水的深度和藻类的种类,即光照强度,因变量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即光合作用强度.回顾和梳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认真分析各个小题,即可正确作答.

【解答】解:

(1)据表分析,表中缺少黑暗条件下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由于真正的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净光合强度,所以表中数据不能表示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

(2)表中数据表明,随着水深的增加,光照强度逐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逐渐减少.水深1.0m处较水深8.0m处光照较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较快,导致三碳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低.

(3)据表分析,甲在弱光下的光合能力较强,所以两种藻类中甲所处水层较深.

故答案为:

(1)否黑暗CO2释放量

(2)光照强度逐渐减弱较低

(3)甲甲在弱光下的光合能力较强

 

8.回答以下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

(1)赤霉素能促进 细胞伸长 ,外源施加赤霉素使矮生植株明显增高.遗传上的矮生性状通常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突变植物体内缺少合成赤霉素的酶,导致植物体内缺少內源赤霉素.由此说明基因通过控制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赤霉素合成的部位主要是 未成熟种子、幼根和幼芽 .与正常胚乳比较,在去掉湖粉层的胚乳中,赤霉素不能诱导a﹣淀粉酶的形成,由此可推断赤霉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糊粉层细胞 .

(3)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1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黄豆芽胚轴2.5cm,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8天后测定胚轴的长度.实验处理方法与结果如下表.

处理方法

不含激素

GA3

GA3+IAA

IAA

胚轴长度(cm)

4.0

6.5

13.0

4.5

由表中数据可知,GA3和ⅠAA对离体胚轴的伸长都表现出 促进 作用,其中 GA3 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GA3和ⅠAA共同处理后胚轴伸长的长度显著大于单独处理的长度,说明不同植物激素可以相互作用、 共同调节 .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但从根本上是 基因(遗传物质) 所致.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赤霉素的合成部位:

未成熟种子、幼根和幼芽,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

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

GA3和ⅠAA对离体胚轴的伸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其中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GA3和ⅠAA共同处理后胚轴伸长的长度显著大于单独处理的长度.

【解答】解:

(1)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外源施加赤霉素使矮生植株明显增高.遗传上的矮生性状通常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突变植物体内缺少合成赤霉素的酶,导致植物体内缺少內源赤霉素.由此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赤霉素合成的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种子、幼根和幼芽,与正常胚乳比较,在去掉湖粉层的胚乳中,赤霉素不能诱导a﹣淀粉酶的形成,由此可推断赤霉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糊粉层细胞.

(3)由表中数据可知,GA3和ⅠAA对离体胚轴的伸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其中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GA3和ⅠAA共同处理后胚轴伸长的长度显著大于单独处理的长度,说明不同植物激素可以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但从根本上是基因(遗传物质)所致.

故答案为:

(1)细胞伸长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未成熟种子、幼根和幼芽糊粉层细胞

(3)促进GA3共同调节基因(遗传物质)

 

9.某湿地从岸边到近水边的区域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请回答相关问题.

(1)湿地不同区域的物种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 水平 结构.湿地核心区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决定这种分层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光照(强度) .

(2)湿地在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及可进行生态旅游,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间接和直接 价值.

(3)随着环境变化,该湿地陆续出现了不同种类的灌木和乔木,这种现象属于 次生 演替,在此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 自我调节 能力逐步提高.

(4)如图表示该湿地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 AD (填字母)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 .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据图分析,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分解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碳元素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碳元素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两者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流动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能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之比,即1.5×105÷7.5×105×1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