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美术史的发展.docx
《浅析西方美术史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西方美术史的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西方美术史的发展
浅析西方美术史的发展
遍览西方绘画的发展,我们发现它们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即物极必反。
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写实到中世纪的变形夸张,又到文艺复兴的写实,再到20世纪的各种以表现为主的抽象主义,所走的路在表现手法上就是从写实到表现再从表现到写实,再从写实到表现。
这种轮回性的发展轨迹正好印证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即单向式思维。
巴黎圣母院
米兰大教堂
神权统治下的中世纪绘画呈现出和古希腊古罗马绘画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精神。
绘画完全为宗教服务,成为宣扬宗教进行图解的工具,因此绘画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意义。
为了宣扬教义和表达强烈的宗教信仰和情感,绘画抛弃了古希腊、古罗马绘画的写实传统,而以夸张、变形等象征性的表现手法,达到精神上的真实。
中世纪绘画神权至上所导致的绘画题材单一,使这种表现性绘画失去了广泛的认可。
中世纪绘画的精神就在于它以表现性的手法反映了基督教统治下的西方封建社会神权至高无上的社会现实。
很多人认为中世纪艺术怪诞、迷惑,甚至贬为丑恶,但是也有人认为此间艺术丰富,反映出了东方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及蛮族文化的融合。
《泉》
《自由引导人民》
《最后的晚餐》
《泉》
《蒙娜丽莎》
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的绘画,文艺复兴绘画的精神突出表现为,人文主义精神。
具体表现为题材由神向人的转变,表现手法以写实为主,注重人体解剖的科学性,崇尚理性。
人性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这既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重视人性的复兴,又是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反叛。
这种对人的重视和对现实关注的以写实为主的绘画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印象派产生之前。
尽管在这近五百年的时间里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派别和主义,但根本的精神趋向和表现手法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从《蒙娜丽莎》到《泉》,从《最后的晚餐》到《自由引导人民》,不论是对人的赞美,还是对神的膜拜,其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都是一致的。
《雅典学院》
《沉睡的维纳斯》
《摩西》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地,14-15世纪早期画家乔托、马萨乔等把人文思想与对自然的逼真描绘结合,虽还具呆板僵硬痕迹,却显出了与中世纪不同的现实主义风格。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画家们在真实与幽雅方面达到了同意,有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盛期三杰”。
提香、乔尔达内等威尼斯画派画家注重光与影的表现,追求享乐主义的情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20-1590年的手法主义画家不关心作品内容的表达,而对形式因素予以极大的热情,热衷于表现扭曲的体态、奇特的透视和绚丽的色彩,反映出与文艺复兴的古典审美精神相异的情趣。
另外又有尼德兰、德国、法国的文艺复兴绘画也把意大利风格与本土传统融合,创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17世纪的西方绘画开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
以意大利、德兰德斯、荷兰、西班牙和法国为代表。
期间的艺术流派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巴洛克:
强烈的动势、戏剧性、光影对比及空间幻觉等特点;二.古典主义和学院派:
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形式和类型的表现,忽视艺术家的灵性、感性与情趣的表达;三.写实主义:
拒绝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以及“理想美”,也不愿意对自然进行美化,即忠实地描绘自然。
18世纪的西方绘画,洛可可风格兴盛一时。
与此同时,写实主义也得到发展。
洛可可特点:
华丽、纤巧、追求雅致、珍奇、轻艳、细腻的感官愉悦。
《入浴的妇人》
《吉卜赛女郎》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荷兰画派以写实,纯朴为特点,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充分认识,表现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反映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情感和愿望,成为主要的课题.把目光投向多彩的现实世界,用画笔描绘周围的日常生活和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
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绘画艺术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大为增加,是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
尤以哈尔斯的《吉卜赛女郎》和伦勃朗的《杜普教授的解剖课》和最为出名。
《圣特蕾莎》
《跛足者》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17世纪,西班牙美术受到其本土文学的和意大利卡拉瓦乔艺术的影响。
促使西班牙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艺术的存在和发展,形成了西班牙历史上的美术“黄金时期”。
其中里韦拉,苏巴兰和委拉斯贵支是西班牙美术的“黄金时期”的三大代表人物。
他们观察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爱好和思想,力求表现出民族精神.特别在绘画底层人民的肖像画中,人物有一种特殊的气质:
坚定,冷峻,尊严和刚毅的力量。
《阿波罗和达芙妮》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色彩。
打破理性的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关注空间感和立体感。
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
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主导地位,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
其中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的《圣特蕾莎》、《阿波罗和达芙妮》堪称一绝。
18世纪的法国绘画在欧洲起着主导性作用。
尤其在19世纪法国不仅引领了整个欧洲政治和思想运动,在艺术上也掀起新的思潮和运动。
法国绘画的发展大致分为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等阶段。
《马拉之死》
法国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有大卫、热拉尔、安格尔等。
大卫不满足于古代的理想美,作品令人敬畏,荡气回肠;他的徒弟热拉尔手法细腻,长于用微妙的色调表现人体,维涅·勒布夫人专为皇后画像;安格尔的艺术典雅精美,他的很多作品都成为一个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他的《泉》、《大宫女》几乎成为了世人的典范。
《大宫女》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是由一些苦闷的知识分子在艺术上掀起了浪漫主义运动而形成的。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为热里科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等。
《梅杜萨之筏》
《孟特芳丹的回忆》
《拾穗者》
1848年-1870年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美术是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候,宗教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无能为力和科技在社会实践中应用使得人们对进步充满深刻的信念,希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1848年的画家也都具有新的要求和直接观察的兴趣,热爱即刻可即的显示,主要代表画家都库尔贝、柯罗、米勒、大卫等人。
代表作品有米勒的《拾穗者》、柯罗的《孟特芳丹的回忆》、卢梭《橡树林》等。
《印象·日出》
《奥林匹亚》
产生于19世纪的印象主义是具有双重性的艺术思潮和流派,与传统风格相联系的一面和追求标新立异的一面。
以新的视角真实的,科学的描绘客观世界(包括光和空气氛围),描绘艺术家身边的现实,表达自己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用新的技巧展示客观世界和主观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拓展了审美领域,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高了新的可能.这些新思潮和新流派是艺术领域中的革命。
其中代表作品有马奈的《奥林匹亚》
,莫奈的《印象·日出》、《草垛》、《睡莲》,雷诺阿的《船上的午宴》,德加的《苦艾酒》,西斯莱《阿尔让特伊的塞纳河》等。
《音乐》
《夜间咖啡店》
现代绘画不同于“写实传统”的最大特征表现在,艺术的创作与科学、理性以及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密不可分。
“西方现代艺术”放弃了16世纪文艺复兴以来“忠实地再现自然”传统,开始转向全方位地探索艺术“形式问题”以及艺术家隐秘而充满个性的内心世界等。
此时出现了众多现代主义的思潮,在艺术理论与观念上与传统绘画分道扬镳。
现代主义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强调艺术的纯粹性及绘画语言自身的价值,他们排斥功利性,对描述性和再现性的因素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组织画面结构,表达内在情感,营造神秘梦境。
其主要流派有:
后印象派、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形而上画派、超现实主义、至上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什么?
我们往哪里去?
》
《向日葵》
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
《静物》
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
而在艺术家内心世界的表现中,现代绘画比传统绘画更主观、更纯粹、更大胆,从情感一直深入到心灵、直觉以及潜意识。
例如梵高、高更、蒙克、米罗、莫迪利阿尼等艺术家。
在这些画家的作品中,“个性”在西方绘画史上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后印象主义直接影响了20世纪法国画坛的两大新思潮,注重画面结构的立体主义和注重色彩,线条动力与节奏的野兽主义。
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是在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中出现的。
以H.马蒂斯为代表的年轻画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被人们称作“野兽群”,由此“野兽主义”得名。
其代表作为、《音乐》等。
《舞蹈》
《三个女人》
《亚维农少女》
立体主义,强调形式结构,是现代绘画的一大流派。
立体主义,画家更是不惜为了结构而牺牲。
在他们的笔下,物象都被彻底地分解,缩减为基本的原素,及许多块面。
分析立体主义通过对分解物象,以及并置、连接不同块面、获得明晰的画面结构;综合立体主义采用各种材料拼贴出形状各异的块面,虽略显具体物象的外形,但其目标确是显示画的自身世界的统一与独立。
为了追求画面的构成秩序,蒙德里安走向了象征与抽象,他发展出他那种极简的集合抽象图式:
三种原色、三种非色以及“水平线——垂线”的网状结构,求得诸要素之间的绝对平衡。
立体主义主要代表作品有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和布拉克的《埃斯塔克之屋》莱热的《三个女人》等。
表现主义是现代派绘画又一大主流。
表现主义画家所关心的是内在情感及内在精神的表达,认为艺术不是客观的再现而是心灵的表现。
《泉》
《太阳》
《青春期》
其思想涉及文艺各个领域的思潮和派别:
作为社团,主要活动在德国.作为泛表现主义思潮,在欧洲各地均有反映。
德国表现主义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
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造型上追求强烈的对比,追求扭曲和变形的美。
在社会的不平等和人类灾难面前,有强烈改变现实的紧迫感:
刻画社会生活的黑暗面,描绘在生命线上挣扎的,渺小的人,常流露出悲观和伤感的情调。
主要作品有蒙克的《呐喊》、《青春期》、《太阳》等。
20世纪现代主义重要的流派还有达达主义。
他们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集中体现批判精神,摒弃其他学派在美学上的追求,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抗社会现实和存在价值观。
达达主义中影响最大的是杜尚,他的作品《泉》
《L.H.O.O.Q》等都造成深远的影响。
《记忆的永恒》
《睡眠》
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的超现实主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
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
主要代表人物有米罗、达利等。
米罗的《星空》,达利的《记忆的永恒》等都是超现实主义的典范。
从1924年以后到30年代末,是超现实主义美术的活跃期。
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促使艺术家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原始的冲动,促使自由意识的释放,拓宽了美术表现的领域.使艺术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幻想力,创造画境.许多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有浓厚的社会参与意识,用美术作为手段干预现实。
通过对西方美术史的分析与学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西方传统绘画的精神是人性与神性的结合并具有强烈的宗教情结。
现代派绘画,对于客观再现的漠视和对主观表现的强调。
不管传统绘画还是现代绘画在思想上有多么大的不同,它们对世界绘画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于不同流派,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求同存异,这样才会对我们的绘画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