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礼俭顾冠仁新江南丝竹的审美特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5799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顾礼俭顾冠仁新江南丝竹的审美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顾礼俭顾冠仁新江南丝竹的审美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顾礼俭顾冠仁新江南丝竹的审美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顾礼俭顾冠仁新江南丝竹的审美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顾礼俭顾冠仁新江南丝竹的审美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顾礼俭顾冠仁新江南丝竹的审美特征.docx

《顾礼俭顾冠仁新江南丝竹的审美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顾礼俭顾冠仁新江南丝竹的审美特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顾礼俭顾冠仁新江南丝竹的审美特征.docx

顾礼俭顾冠仁新江南丝竹的审美特征

顾礼俭:

顾冠仁新江南丝竹的审美特征

新编江南丝竹《三六》演奏:

江苏省歌舞团民族乐队

导读顾冠仁先生从事民族音乐创作几十年,创作了众多令人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

本文作者顾礼俭先生则从新江南丝竹的审美角度入手阐述了顾冠仁近些年来创作的江南丝作品。

江南丝竹在南方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近些年来江苏太仓的江南丝竹发展迅速,水平也日益提高,在前几天进行的第三届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中,由著名作曲家张晓峰担任艺术指导和乐团总监的太仓五洋丝竹乐团荣获金奖。

江南丝竹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乐种,是江南水乡尤其是长三角一带这片沃土的历史文化符号。

它活在当地百姓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中,虽不博大,但不绝如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滋养着人们的音乐能力,影响着人们在感受、理解、评价等各个侧面的音乐审美观念。

凡表现江南水乡生活内容的戏剧、电影等综合艺术,其音乐总离不开江南丝竹的风格。

例如,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电影《蚕花姑娘》的音乐(黄准作曲),风格浓郁,插曲曾广为流传。

七十年代的电影《一副保险带》,虽影响不大,但音乐风格鲜明(徐景新作曲),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本人在1973年曾经谱写过一首歌唱上山下乡的叙事歌曲《政委送女下乡来》,下面是提炼全曲主题而成的前奏,可以清楚地看出江南丝竹对我这样的本土的非学院的音乐爱好者的影响力。

然而,江南丝竹和别的不少乐种一样,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限制了它的传播和发展。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民族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李民雄师生一行在对江南丝竹进行调查后,就归纳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新曲目,结构冗长,慢吞吞缺乏生气不受青年人喜欢,后继乏人等。

文化发展史有个规律,当民间自发形成的某种文艺样式渐入低谷或陷入瓶颈时,需要有这个领域的高手、有识之士,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能领风骚的专业人士,来对它进行改良、改进,通过富于辩证精神的扬弃,使之得到提升,获得继续前进的生命力。

音乐也如此,江南丝竹也如此。

早在六十年代,民族音乐家于会泳就进行过有益的工作,他以江南丝竹风格创作的歌曲《不唱山歌心不爽》《幸福花开遍地香》,是当代音乐史上有定评的佳作。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民族音乐家张晓峰(太仓籍)在江南丝竹上倾注了大量心力,先后编配了《太仓江南丝竹十大曲》《太仓江南丝竹新八曲》,优美的音乐走出太仓走出国门反响热烈。

今天聆赏民族音乐家顾冠仁先生的新江南丝竹作品(一碟十几曲),我们应该把它们放在上述时空范围来看待,才能比较充分地估量和判断其艺术成就和历史贡献。

一、对传统风貌的继承和认同文艺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历来是个说不尽的话题。

没有对既有成果的保存、沿袭,就失却了本原,一切无从谈起;没有对局限甚至糟粕的摒弃和创新,就永远如停滞的死水,会远离时代的步伐而走向衰亡。

在这个扬弃的过程中,究竟“承”和“创”应该各占多少比例,就更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比如昆曲界在这个问题上就一直有着激烈的争论。

江南丝竹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张晓峰整理编配太仓江南丝竹时,把对传统的尊重作为基本出发点,他在谈体会时说,民间音乐的个性和规律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和传承才逐渐形成风格,其艺术生命力经过了长期的考验并得到人们认可,所以必须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顾冠仁先生的新江南丝竹虽然加了个“新”字,也同样如此,首先表现为对江南丝竹的传统风貌的认同,把继承作为创新的前提。

新江南丝竹中,除了《瀛洲古调二首》可以视为对民间原曲的整理编配以外,大部分是自创新曲。

在创作曲目中,有的运用了既有的民歌素材,或者部分引入民歌的特征性音调,如《江南风韵》《瀛洲新韵》《清清洋山河》等。

我们在逐一反复聆听这十多首作品时,深深感到职业音乐家参与创作的重要性,因为很明显,这些乐曲与传统曲目相比好听多了,首先是曲调的流畅、舒展、富于变化,一扫拘谨、刻板、繁冗的痼疾,别开生面,提升了品位。

我最喜欢前期作品《绿野》和后期作品《瀛洲新韵》。

然而,这些乐曲并没有脱离江南丝竹的传统风貌,在调式、调性、音程、旋法上,一听就是江南丝竹,尤其是《春晖曲》《苏堤漫步》等早期作品。

即使是新世纪以后的作品,现代管弦乐作曲手法用得更为大胆、多样了,如《迎宾曲》《春晓》等,但依然没有离开江南丝竹的基本样貌。

二、从情绪化到情景化的开拓以上说了新江南丝竹对传统的继承,下面说说新江南丝竹在创新上的贡献,着重考察新江南丝竹在审美特征上提供了哪些新鲜因素,从而给江南丝竹灌注了新的生命力。

江南丝竹的传统曲目,主要是表现一种生活情绪,或轻快,或悠闲,它有质朴、健康的优点,能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起到有益的积极作用。

但每曲表现的情绪往往比较单一,曲意、曲趣不免简单、贫乏,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音乐审美要求。

试想,社会在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音乐文化也同样水涨船高,音乐种类越来越多,好听的乐器越来越多,人们怎么能容忍老是有限的几件乐器在咿呀叮咚呢?

既然经济条件允许了古筝、大提琴甚至编钟这样的大件乐器出现,给丰富江南丝竹的表现力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那么一旦音乐家的主观意识到位,新江南丝竹从表现小情绪向描写大情景开拓,就水到渠成了。

新江南丝竹《三六》顾冠仁改编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瀛洲丝竹乐团演奏,这是2013.1.20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由上海民族乐团和上海民乐爱好者协会主办的2013新年音乐会《金蛇狂舞》上的演出实况。

该曲是顾冠仁先生于2012年根据1961年改编的同名弹拨乐合奏曲重新改编。

这是一首传统江南丝竹名曲,作者在改编中通过对乐曲结构的调整、节奏疏密的设置、音区高低的调配、配器色彩浓淡明暗的对照,使乐曲更紧凑,色彩更丰富,气氛更欢快热烈,风格更鲜明突出,深受听众的喜爱和欢迎

新编《三六》尽管丰富了不少,但依然保存着情绪性的审美特征。

而我们欣赏《苏堤漫步》《东滩晨曲》等曲,感受就不一样了。

《苏堤漫步》能成为电影《书剑恩仇录》的音乐,正是其情景化审美特征的一个证明。

作于1986年的小合奏版,主要依靠增添传统江南丝竹所没有的古筝、大提琴、方响、小钹等色彩性乐器来丰富其音色,增强音乐的表现力,起到描摹情景的作用。

至2003年,又改编为五重奏,乐器种数件数少了,是不是表现力就削弱了呢?

不是。

事隔17年之后,作曲家对运用现代管弦乐技法于江南丝竹更为大胆,更为娴熟,原始的嵌档让路已经发展为成熟的复调音乐,乐器的各展其长也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乐曲展开过程中的转调也十分自然,即如一开头长大的扬琴引子中的变化音就给人新颖之感,乐曲中二胡弓杆轻拍琴筒又充分显示了作曲家匠心之细腻。

作曲家施展了各种手段,使我们在欣赏乐曲中获得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情绪模式,而是依稀体会到漫步苏堤时移步换景、一花一世界的音画之美。

《东滩晨曲》《春晓》也是这样,成功地完成了乐曲标题所赋予的生活内容,成为新江南丝竹情景化审美功能的极好范例。

三、从氛围性到戏剧性的发展传统的江南丝竹乐曲,无论演奏于农村的乡野庭院还是城市的厅堂茶楼,其基本的审美功能是为日常生活或民俗活动营造气氛,这种氛围性特征和上文说到的单一的情绪性特征相一致。

随着音乐自身发展使音乐表现力提高,以及音乐欣赏者审美要求的提高,人们会渐渐不满足于一首乐曲一种情绪一种氛围的局囿,开始追求大曲(传统江南丝竹曲目有时间长度上的“长”却并没有艺术表现力上的“大”),尤其是西洋管弦乐所带来的音响丰富、结构复杂甚至隐喻着哲理意义上的矛盾冲突的大型乐曲。

民族音乐必然这样发展,江南丝竹也不例外。

新江南丝竹中戏剧性因素的出现,可以说是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新江南丝竹《瀛洲新韵》顾冠仁作曲并指挥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委约,江苏省民族乐团“江南丝竹”小组、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瀛洲丝竹乐团、江苏新空间民族乐团、江阴市顾山周少梅国乐社联合演奏。

中国琵琶五大流派之一的崇明派以编刨手法简练、风格清新的小曲“瀛洲古调”而著称。

《瀛洲新韵》吸取了“瀛洲古调”部分特征音调,继承其简练、清新的风格特点,同时争强音乐的对比度及张力,注入新的活力,使“古调”具有新的韵味。

在长江隧桥通车之际,作者通过此曲来祝愿崇明岛的明天更美好。

这个方面,我们可以以《瀛洲新韵》为例。

我们看到“乐曲说明”中有“通过此曲来祝愿崇明岛的明天更美好”云云,这样的应景文字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倘若真要论及这首乐曲的音乐性质,我认为绝不是一首祝贺性质的喜庆乐曲。

这首乐曲从长度和结构看,都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是一首具备了叙事性戏剧性的中型乐曲。

乐曲是复三段体曲式,ABA三大块的每个部分内部都包含着丰富多变的音乐内容,使听赏者的心情会随着音乐而跌宕起伏。

全曲开头是一个全奏性序奏,虽不长,但有气势,大锣的煞尾预示了戏剧舞台大幕的开启。

A段是一个慢板的叙事性段落,琵琶领奏出忧伤的旋律,羽调式、变徵音、推拉滑音,无不如泣如诉,全体助奏,低音浓重,悲剧气氛浓烈。

琵琶的特征性音型(也许这来自瀛洲古调?

)第一次穿插、过渡,使A段形成两个小段落,第二次穿插时演变为自由华彩、激烈扫弦,板鼓随即加入,戏剧性越发明显,这样过渡到快板的B段。

B段的“快”不是欢快的“快”,而是紧张的“快”。

不是通常习见的与“优美的慢板”构成对比的“热烈的快板”,而是让忧伤的故事继续发展为紧张的冲突和斗争,这是这首乐曲戏剧性特征的极其鲜明的体现。

密集的快速16分音符伴随着急促的突然休止,连续上行的模进中夹杂着半音变化,打击乐器由小件到大件渐次进入,这些都是作曲家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A段再现时经过了变化,长度上压缩、简化了,配器的浓度没变,待音乐主题得到巩固后逐渐平静下来,进入了乐曲最后渐慢渐弱的收束,似乎是历经世事沧桑后慢慢抚平心灵的伤痕。

《瀛洲新韵》的审美特征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我们看到了江南丝竹正在走向表现力更为丰富的中型甚至大型乐曲。

四,从自娱自乐自我满足到艺术追求永无止步的超越传统的江南丝竹从业者大多是业余班社组织或社会各界音乐爱好者,相聚演奏的主要目的无非是自娱自乐自我满足,因此在音乐技巧上纵使有相互交流、琢磨和提高,但终究还是有限的,多停留在即兴性加花、繁简穿插、敲打击节等自发阶段。

新江南丝竹由职业音乐家尤其是顾冠仁先生这样终身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富于才华和经验的音乐家介入,在音乐艺术的创新上就进入了自觉追求的阶段,呈现出一种质的飞跃。

新江南丝竹在音乐艺术上的发展,首先表现在乐曲结构上的扩充,不再是简单的慢快二段体、慢快慢或快慢快三段体,而是更加富于变化、起伏、对比的复杂结构,往往有散板的引子或华彩段落穿插其间,使乐曲变得长大,情景化、戏剧性的审美功能才有了附丽的框架。

在世博会上演出广受好评的《迎宾曲》是一首对传统超越较多的创作曲目。

曲调构成上旋法自由多样,乐曲发展时多用模进手法,慢板段落以“茉莉花”主题变奏,配器讲究,织体层次丰富而清晰。

《春晓》在曲调构成上出现了三拍子乐段,这在传统中罕见。

配器织体丰富,盘旋着的大提琴支声乐句十分注目。

色彩性打击乐器用得更多了,如编钟、铃鼓等。

《东滩晨曲》为了展现情景,把民乐中笛子、笙、二胡等各种乐器模拟鸟鸣的技巧都融为一体,甚至加入了哨音等自然声响,使江南丝竹也平添了几分先锋色彩!

新江南丝竹对乐器演奏技巧上的提高也有贡献,我们发现《绿野》等很多曲目大量运用笛子的高音区,这和传统江南丝竹乐曲不大一样。

《顾山春》中不但高音区多而且笛子吐奏增多,这和以陆春龄为代表的江南丝竹笛子更多追求流畅和韵味也不同。

《顾山春》中二胡快弓也增多,这也突破了传统曲目的常用演奏法。

新江南丝竹对打击乐器的重用也是有目共睹的,打击乐器的各种美妙色彩,已经远不是从前坐堂演奏时击节数拍可同日而语的了。

从资料介绍知道,不少曲目顾冠仁先生经过了先后多次的改编,有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新世纪有很大的时间跨度,这都表现出他在音乐艺术上的精益求精,表现出他对不断发展江南丝竹的良苦用心。

在肃然起敬之余,我们也注意到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在推动江南丝竹上做出的重要贡献,是他们一次再次的委约催生出顾冠仁先生的连连佳作。

本文最后就借顾冠仁先生新江南丝竹中《清清洋山河》一曲,祝愿崇明岛的明天更美好。

新江南丝竹《清清洋山河》顾冠仁作曲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委约创作江苏省民族乐团“江南丝竹”小组演奏。

乐曲把悠扬的崇明山歌融汇到典雅的江南丝竹中,使江南丝竹具有了崇明地方特色的新个性。

乐曲描述了崇明生态岛的秀美风光及勃勃生机,表现了勤劳、智慧、纯朴的民风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颂。

顾礼俭

2015年9月23日本文是作者应太仓音协之约,将在11月江南丝竹交流座谈会上发言顾礼俭,江苏太仓人,音乐评论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太仓江南丝竹协会理事。

多年来在《人民音乐》、《音乐周报》、《钢琴艺术》等音乐专业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音乐评论。

作曲家:

顾冠仁

顾冠仁,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

历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荣誉会长。

享受中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作品有:

琵琶协奏曲《花木兰》(获2013年第二届华乐论坛民族管弦乐[协奏曲]经典作品奖)、《王昭君》;合奏《东海渔歌》(与马圣龙合作)、《春天》组曲、《星岛掠影》组曲、《将军令》、《大地回春》、《路》;乐队协奏曲《八音和鸣》;音诗《岁寒三友——松、竹、梅》(获2012年首届华乐论坛民族管弦乐经典作品奖),《忆江南》;《在那遥远的地方——西部民歌主题组曲1》、《可爱的玫瑰花——西部民歌主题组曲2》;二胡协奏曲《望月》,中阮协奏曲《塞外音诗》,古筝与弦乐队《山水》,三弦协奏曲《草原》,高胡协奏曲《紫荆花》,曲笛、古筝双协奏曲《牡丹亭》,琵琶、三弦双协奏曲《双档——说书人》;弹拨乐合奏《三六》、《驼铃响叮当》、《喜悦》;江南丝竹《春晖曲》、《绿野》、《清清洋山河》;小合奏《京调》、《苏堤漫步》;重奏《激流》、《江南风韵》;音乐朗诵《琵琶行》、《兵车行》等。

《顾冠仁新江南丝竹曲集》汇聚了顾冠仁先生近二十年左右所创作的丝竹作品,收录了顾冠仁老师的13首新江南丝竹作品,包括早期1961年的《三六》,到中期1982年的《春晖曲》、1986年的《苏堤漫步》和《绿野》,再到近期2009年的《迎宾曲》、《东滩晨曲》等作品,饱含了他半个世纪以来在江南丝竹创作领域里辛勤的耕耘和丰硕的成果。

这些曲目是一直受到海内外民乐团体的青睐,在多种演出场合长演不衰,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

随书附CD光盘2张,由江苏省民族乐团演奏。

曲目:

01.春晖曲

02.苏堤漫步(小合奏)

03.绿野

04.江南风韵(曲笛、二胡、琵琶、扬琴、古筝五重奏)

05.苏堤漫步(曲笛、二胡、琵琶、扬琴、古筝五重奏)

06.瀛洲新韵

07.清清洋山河

08.迎宾曲

09.春晓

10.瀛洲古调二首

11.东滩晨曲

12.三六(小合奏)

13.顾山春

悦读顾礼俭:

水车不再,山歌依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丝竹'民乐合奏《丝竹新韵》杨春林曲

论“江南丝竹”的风格特点及技法运用

陈涛笛子教学江南丝竹《行街》

琵琶协奏曲《花木兰》顾冠仁曲

民乐合奏《美丽的凤尾竹》杨春林曲

非遗保护,点滴做起——记第六届智化寺音乐节

大笒散调——来自朝鲜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