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3节运动的快慢.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3节运动的快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3节运动的快慢.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3节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速度.2.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3.知道计算速度的公式及其各物理量的单位.4.会进行m/s和km/h之间的换算.5.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1.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2.应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正确使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
自主预习—----------交流质疑----------------------合作探究--------------------------总结反思
教师:
反馈与整理-----------巡视与指导-------------------组织与点评-----------------------解疑释惑(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学生自学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
另一种是 ,可见表示运动快慢必须考虑 和
两个因素。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 ”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 除以 ,得到物体在 内通过的 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
我们把 叫做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我们用符号_____表示路程,用符号______表示时间,用符号_____表示速度,则计算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
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___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单位符号为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_________做速度的单位,单位符号是 .
3.1m/s=________km/h 20m/s=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m/s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是 ,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常见物体的速度都在改变,这种运动叫 运动,只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用 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 。
合作探究
活动1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
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物体通过的越长,运动得越快。
方法二:
相同路程比较花费的,物体花费的越长,运动得越快。
例如,在校运会的100米决赛中,观众认为最先到达终点的同学跑得最快,这是根据方法;而裁判员则判定跑完全程费时最少的人得第一,这是根据。
活动2了解速度及其计算公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
2、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符号是。
3、若路程用字母表示,时间用字母表示。
则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v=。
4、速度的单位由单位和单位组成。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或,读作;常用的单位还有、、等。
1m/s=km/h。
5、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还可以写出求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公式:
s=,t=。
6、阅读课本《小资料》,填写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
步行的人自行车小汽车
公交车喷气式客机列车
7、一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km/h,合m/s;10m/s=km/h。
活动3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1、比较两个速度的大小,要先化成(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单位,然后再进行比较。
2、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选用合适的单位代入计算。
物体沿着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运动。
它的平均速度也可以用公式v=计算。
典型例题
1、甲汽车行使的速度为15m/s,乙汽车行使的速度为60km/h,请比较两辆车速度的大小。
2.汽车从A城开往B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解题方法总结
1.用速度公式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如果路程的单位是m,则时间的单位必须是_____,速度的单位才是________.如果时间的单位是h,则路程的单位必须是______,速度的单位才是________.
2.要学会公式的正确变形.由v=s/t可得:
t=_______;s=________.
课堂质量检测
1.速度是反映物体______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公式为______,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交通运输中常用______作单位.
2.平均速度是反映做______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只能对运动做______描述,从______运动的平均速度的观点出发,看龟兔赛跑的典故,其结果表示______的平均速度大于______的平均速度.
3.单位换算:
1m/s=____km/h10m/s=____km/h72km/h=____m/s54m/s=____km/h
4.一辆火车的运动速度是72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48m/s.燕子比火车运动的______.
5.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______.
7、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物体在前8m的路程内速度为4m/s,后12m的路程速度为3m/s,则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一辆汽车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为28m,后3s内的平均速度为4m/s则该物体在这8s内的平均速度是m/s,合Km/h。
9、一辆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迎面开来一列速度为54Km/h的火车,汽车上的乘客看到火车开过经历了7s,由此可知这列火车长m。
10、小明乘坐的汽车在某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下表是小明记录的汽车运行各时刻及对应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
6.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7.(多选)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平均速度是用来大致描写做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
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8、【拓展学】:
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两地相距90km,开始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了1.5h,然后余下的路程要在45min内匀速行驶完,求:
后来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2.小红用调好的天平测一木块的质量,天平的最小砝码是5克。
她记录了木块的质量是38.2g.整理仪器时,才突然发现木块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该木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A.33.2gB.43.2gC.31.8gD.35.8g
3.小华同学总结了透镜的一些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于焦点上
C.近视眼戴凹透镜矫正D.凸透镜越厚,折光能力越弱
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飞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低
C.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后,速度变大
D.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5.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
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A.a点B.b点C.c点D.d点
6.在清澈的水池边的人看到池底变浅了,在图中能正确描述光的传播路径的光路图是
A.
B.
C.
D.
7.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
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
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8.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这个实验表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再玻璃罩中发生反射
C.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9.老师敲击了一下音叉,同学们发现,音叉在一段时间内都能发出声音,但响度逐渐变小,原因是
A.有回声
B.音叉还在振动,振幅变小
C.音叉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音叉还在振动,振幅不变
10.观察图所示水沸腾前后的照片,得到关于气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沸腾前没有气泡
B.沸腾前后气泡没有变化
C.沸腾后的气泡比沸腾前的大
D.沸腾后的气泡只出现在水面处
二、填空题
11.小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如图从左向右表示了他主要的操作过程,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移动,测出牛奶密度为___________kg/m3,测出的密度比牛奶的实际密度偏___________。
1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缩小、_____的实像。
13.在小孔,平面镜、放大镜、投影仪和人眼睛成的像中,一定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_____,一定成放大实像的是_____。
14.如图是用水壶烧开水的情景,请说明为什么离壶嘴较远的a处“白气”比较浓,而靠近壶嘴的b处却没有“白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之称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填“高”或“大”)些。
16.课本指出“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达式为
,其国际单位制单位为m/s.我们也可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a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大小等于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则其表达式为a=______(用字母表示),该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_____,该物理量的数值越大(单位相同时),表示物体运动______(越快/越慢).
三、计算题
17.一只空瓶质量是50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1.3kg。
若把一个120g玉石小佛像先放入空瓶里再倒满水测得总质量为1.38kg。
(ρ水=1.0×103kg/m3)
(1)求这个瓶子的容积;
(2)这种玉石的密度多大?
18.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司机在一桥头鸣笛,4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
(1)4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该桥头离山崖多远?
四、实验题
19.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1)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④利用ρ=
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
(2)小组成员认为该方案会使测量结果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
(3)小组成员改进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节。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g(如图乙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15g;
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g/cm3。
(4)为配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_____(选填“加盐”或“加水”)。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l0cm。
(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____(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2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如图所示:
(1)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2)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角为________度;
(3)在某次实验中,一束光线斜射入水面并与水面成40度,且它的折射光线跟反射光线垂直,则它的反射角为_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度。
22.小明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冷水均匀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渐渐上升。
他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水沸腾前,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否是均匀的呢?
由此他提出了下列几种猜想:
猜想1:
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快后慢
猜想2:
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
猜想3:
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均匀的
猜想4:
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
(1)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
(2)如图甲,他在操作过程中有何不妥之处。
_____
(3)他纠正错误后认真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并作出了如乙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验证了猜想。
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
(4)若小明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_____。
2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②轻敲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③用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1)由①②对比可以说明:
物体的_________产生声音。
(2)由②③对比可以说明:
声音的_________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2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应该用_________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_________(选填“很大”或“很小”)的坡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C
C
D
A
C
B
C
二、填空题
11.右1224大
12.凸透倒立
13.人眼睛投影仪
14.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易液化,所以看不到“白气”;壶嘴较远的地方温度低,水蒸气容易液化,所以形成的“白气”比较浓
15.避免声音的干扰大
16.s/m越慢
三、计算题
17.
(1)1250cm3
(2)3×103kg/m3
18.
(1)80m
(2)1360m(3)720m
四、实验题
19.偏大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所以体积V偏小左59.81.12加盐
20.缩小照相机远离变大
21.小于05040
22.秒表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底4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杯底,水温上升慢,最后水温较高散热快,水温上升又慢散失的热量大于(或等于)吸收的热量
23.振动响度
24.刻度尺很小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知ρ硫酸>ρ水>ρ酒精),分别装在规格相同的A、B、C三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
A.A中装的是酒精B.A中装的是硫酸
C.B中装的是酒精D.C中装的是水
2.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⑥B.⑤①②③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⑤①②④③⑥
3.如图是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哪种做法光屏上一定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A.透镜不动,光屏与物体的位置对调
B.光屏和物体不动,适当移动透镜到某一位置
C.透镜不动,物体离透镜远些,光屏离透镜近些
D.透镜不动,物体和光屏都离透镜远些
4.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b点,在虚线框内放入甲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框内放人乙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则( )
A.甲是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乙是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C.甲是凸透镜,可用于娇正远视眼
D.乙是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5.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向杯中加水,观察到的光斑将会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位置不变D.消失
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形影不离B.海市蜃楼C.日食月食D.镜花水月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8.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减小噪声污染B.减小大气污染C.绿化美化环境D.减小水污染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10.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冬天湖面结冰
B.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
C.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二、填空题
11.在“测定岩石密度”的实验中,将一块岩石标本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里,当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岩石的质量为_____g。
在量筒中放入水,使水面到达“30”刻度线,再将岩石放入量筒中,水面升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则岩石的体积为_____cm3,岩石的密度为_____kg/m3。
12.如图所示,从物体发出的光经某人眼睛的折射后的情况,则该眼睛是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矫正的方法是配一副由_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
13.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_。
14.如图所示,是小明家电热水器下面连接的热水管和冷水管,冬天,小明洗热水澡时经常发现左面水管外壁上有水珠,而右侧的水管外壁上却没有水珠,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帮助小明判断一下左侧的水管应该是_________水管(填“热”或“冷”),这些小水珠是由室内的水蒸气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15.图示为甲、乙两个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图,由图可知它们的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_相同。
(均选填“音调”或“响度”)
16.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某同学家距学校900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_____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三、计算题
17.一重为300N的平底水缸,底面积为0.2m2.现在水缸中注入质量为270kg的水。
g取10N/kg。
求:
(1)注入水的重力;
(2)求水缸对地面的压强:
(3)若有90cm3的水结成冰,求冰的体积.(ρ冰=0.9×103kg/m3)
18.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10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30min,求
(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题
19.某小组使用天平、砝码、烧杯测量某种液体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_____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82.8g
(3)将装有适量的烧杯放在天平的托盘上,如图甲所示,测得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g。
(4)把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液体的体积为_____cm3
(5)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_____g/cm3
(6)分析实验过程,可知所测得的液体密度要比液体的实际密度偏_____。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A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
凸透镜A的焦距是______________cm,凸透镜A的焦距________________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__(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21.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______。
取两只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能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
(3)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22.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