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易错题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1551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易错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下易错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下易错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下易错题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下易错题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易错题分析.doc

《五下易错题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易错题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易错题分析.doc

人教五年级下册易错题分析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题目:

判断:

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

原因分析:

学生理解成把图形可以平均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

没有理解“重合”这个词。

学生没有完全理解中心对轴与轴对称的实质,这两个有相似点,也有区别。

关键理解沿直线对折后,两部分会完全重合。

普通的平形四边形只是中心对称不是轴对称图。

改进措施:

给孩子一个操作的机会,不能只是用眼去感知,用科学的办法动手去实践。

教师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知到轴对称图形是沿着一条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想象等方式形成对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有的图形是只有通过旋转后才能重合的,而有的图形是通过对折就能重合的,让学生在图形的比较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与非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2、题目:

指针从“12”绕点0顺时针转30度到()

指针从“1”绕点0顺时针转60度到()

指针从“3”绕点0顺时针转()度到“6”

指针从“1”绕点0顺时针转()度到“12”

原因分析:

管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物体的旋转现象,但是,从感知现象到旋转图形,从观察体验到动手操作,这之间思维的跨度还是比较大的。

改进措施:

“观察钟表指针转动”活动,向学生直观、动态地呈现了分针沿“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方向旋转,并且每次旋转90度的情况,引导学生初步体验:

朝哪个方向转是顺时针旋转,朝哪个方向转是逆时针旋转,从哪到哪是旋转90度。

从中体验“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两个要素。

3、题目:

方格纸上简单的旋转作图。

原因分析:

学生方面(没有抓住作图的关键点)

改进措施:

低起点、循序渐进:

从点到线段,再到三角形的旋转作图,着重强调旋转三要素:

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作图中的每一步都要紧扣三要素,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1、题目:

由0,4,5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中,

是2的倍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既是2和5的倍数,又有因数3的数有()。

原因分析:

本题的错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

对题干中“由0,4,5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不理解,从而导致写不全所有的三位数;第二种:

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本题的综合性较大,学生对2、3、5的倍数的特征容易记错,或者记混淆.有的学生是能说出2、3、5的倍数的特征,但是在做题考试的时候往往会漏掉一些,。

改进措施:

切实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探寻问题的能力。

2、题目:

选择:

4a=b(a、b均不为零),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A、aB、bC、ab

原因分析:

未能从现象4a=b看透本质,两数的关系。

改进措施:

多进行类似题型的训练,让学生说一说,加深理解。

3、题目

选择:

两个不同的自然数相乘(0除外),积()。

A、一定是合数B、一定是偶数

C、一定是质数D、可能是质数,也可能是合数

原因分析:

概念混淆,方法不妥当。

改进措施:

加强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解题方法介绍(例举法)。

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1、题目:

填空: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原因分析:

平时的练习中有出现过棱长扩大2倍的题目,错误率也很高;当时通过例举的方法得出了结论,但是碰到仅仅是2倍变为3倍,学生的错误率更加高,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举一反三,学习运用的能力比较薄弱。

改进措施:

平时的教学更应注重学法的指导,逐步培养他们的归纳整理能力。

2、题目:

⑴在一个棱长是3分米的立方体水箱中装有半箱水,现在把一块石头完全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6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

⑵将480升水倒入一个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体容器中,水面离容器口还有6.5厘米。

这个容器高多少厘米?

原因分析:

没有抓住此类问题的关键:

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放入的物体的体积,上升的水的形状跟容器的形状相同。

改进措施:

引导分析放入物体前后水位的变化情况,找到解题关键。

3、题目:

一根长方体木料长2.5米,将它截成两断以后,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

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原因分析:

没有理解截成两断表面积会增加,增加了2个面,且每个面的面积即是该长方体横截面的面积,可以运用底面积乘高来解答。

改进措施:

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表面积以及体积的变化情况,解决难点。

4、题目:

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把它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大正方形,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原因分析:

不理解侧面展开,学生以为左右2个面是侧面。

改进措施:

数形结合,通过实物或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展开的过程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5、题目:

有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片,从四个角各剪去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做成纸盒。

该纸盒的容积为多少立方厘米?

原因分析:

不理解纸盒的长宽高与纸片的关系

改进措施:

通过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展示纸盒的完成过程,观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1、题目:

把3米长的一根绳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占全长的(),每份是()米。

原因分析:

没有较好理解单位一的量,具体的量与分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改进措施:

教学中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单位一的量、分率以及具体的量。

2、题目

选择:

⑴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2/5米,第二根剪去它的2/5,剩下的绳子()。

A、第一根的长B、第二根的长C、一样长D、无法确定

⑵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2/5米,第二段占全长的3/5,这两段绳子()。

A、第一段长B、第二段长C、一样长D、无法确定

原因分析:

此两题错误的原因同上题,而第二题又受到第一题的影响,也以为是无法确定,殊不知,一根绳子分成两段,已知第二段占全长的3/5,那么第一段即是占全长的2/5,就可比较长短,显然地题目中第一段长2/5米是多余条件。

改进措施:

教学中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单位一的量、分率以及具体的量。

帮助学生理解运用。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1、题目:

7/8-1/4+3/4+1/8

原因分析:

错误的主要是理解成减去1/4与3/4的和。

改进措施:

处理好算理与算法,单纯记忆与发展思维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思考、说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算理引入算法的过程。

2、题目:

13/8-(5/8+1/3)

原因分析:

去括号后符号没有变化,运算方法错误。

从成绩上看,这一单元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往往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差,整数计算能力不过关,常常马虎,运算不细致。

分数加减法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通分、约分、以及计算方法。

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注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都没有约分。

改进措施:

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在探究中概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注重对算理的分析,以算理引入算法,在计算教学中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

3、题目:

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5/6千米,比第二周少修1/5千米。

这两周一共修了多少千米?

原因分析:

一是只注意问题“两周一共修了多少千米”,就把题目中的2个数据相加,二是看到了第二周还未知,但是像这样比多比少的还是看到少子就减。

改进措施:

注重分析、引导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4、题目:

一捆电线长50米,第一次剪去全长的1/5,第二次剪去全长的3/10,还剩全长的几分之几?

原因分析:

错误的基本是用50米剪去两次剪去的,没有很好理解题目中的1/5和3/10是指把这捆电线看做单位一。

应从单位一剪去。

改进措施:

抓基本概念,找根本,从深刻领会意义入手,找准单位1的量,抓关系句,引入变式,比较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