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docx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进行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亲身感受书本知识的熏陶,掌握更多的知识,更是教会学生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教人以渔受益终身的大事。
不少学生学习物理,没有读书习惯,也不懂怎样读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尤为重要。
一、通过阅读指导,使学生理解教材
学生读书,首先要能读懂,这样才会逐渐产生阅读兴趣,才会越读越想读。
如果教师忽视了对阅读的指导,学生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不但阅读的效果不佳,而且也无法坚持下去。
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加强阅读指导:
(一)对叙述型教材要指导学生读懂叙述的思路。
对一件事情的叙述,一般有三种思路:
第一种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第二种是按空间位置的顺序叙述;第三种是按构成事物的各个方面的顺序叙述。
例如,固体的微观结构、液体的微观结构和气体的微观结构三节教材,都是从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和分子运动状况三个方面叙述的,属于第三种叙述思路。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首先启发学生回忆分子运动论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读书,读毕,请学生填写下表:
物质
分子间的距离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运动状况
固态
很小
很大
在各自的平衡位置振动
液态
大一些
较弱
振动,但没有固定平衡位置
气态
比较大
很微弱
自由运动
从而加深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理解。
(二)对论证型教材要指导学生读懂推理的思路,明确每一步推理的大前提是什么,小前提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共计推了几步,最后结论是什么。
例如,学生学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中关于外电路的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后,要求学生用下图把教材中推理的思路表示出来(箭尾是小前提,箭号上面的是大前提,箭头所指的是结论)。
这样学生对论证的思路可一目了然。
(三)物理学对定理、定律、定义、法则称理论,叙述严谨,逻辑严密,用词准确,语言简练,往往使学生难以理解,在阅读指导时,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其中各个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物理理论中,各个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大体有空间关系、时间关系、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四种。
例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一节中关于安培力的叙述:
“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受到磁场的作用力等于电流强度、导线长度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三者的乘积。
”其中磁场、电流与安培力之间是因果关系,电流和磁场是两个并列的条件,缺一不可。
导线与磁场的空间关系是垂直,导线长度是指在磁场中的那一段导线的长度,这也是空间关系。
安培力、电流、磁场三者的时间关系是同时发生。
安培力等于电流强度、导线长度和磁感应强度三者的乘积是这四个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只有使学生懂得了这些关系,他们才能透彻理解这段论述。
(四)读书无疑须使有疑,有疑须教无疑。
物理教材中有些论述,粗看好像懂了,但仔细咀嚼就会发现疑难。
例如,教材中说,“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能不能把这两句话中“容易”两字省去呢?
为什么?
在学生阅读时,应指导他们发现并解决这类问题。
二、通过阅读指导,使学生加深记忆
人的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瞬时记忆保持时间为0.25~2秒;短时记忆保持时间比瞬时记忆长,一般是5~20秒或一分钟左右;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以至多年。
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通过长时记忆系统来实现的。
但这三种记忆系统不是截然分离的,瞬时记忆的材料如果受到特别注意,它就能转入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通过对瞬时记忆及短时记忆材料的注意及加工复述而来的。
知识的巩固过程起源于瞬时记忆,再经过短时记忆而达到长时记忆。
教师讲课,语言稍纵即逝,学生听课往往比较容易形成瞬时记忆或短时记忆,而不易获得长时记忆,教师讲十句,一般学生能记住四到五句已属不错,一些重要内容,难免有听错或疏漏,基础差的学生,一课下来甚至毫无收获,听课效果等于零。
因此在学生对教材理解以后,指导他们对其中的重点部分阅读若干遍,使他们对这些经过理解加工后的材料多次复述,以达到长时记忆,当堂巩固的目的。
三、通过阅读指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孔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阅读中的思维活动是对阅读材料加工贮存和灵活运用的过程,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因而它只能靠学生自己积极努力才能完成,教师的讲解和教材的现成结论只能促使和指导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因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阅读指导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分析是把构成事物的各个要素分解出来并对它逐一进行研究的思维方法。
例如,学生读了“弹簧振子”一节后,要求他们说说振子每振动一个周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振子的位移、受力、加速度和速度四个物理量怎样变化?
学生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弹簧振子的振动进行分析。
分析是普遍的物理原理与具体的物理情境相联系的中介,在对弹簧振子的分析过程中,需要用到物理原理有位移的概念、胡克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等,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复习这些物理原理,是扫清他们分析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所不可少的。
(二)培养学生的理性概括能力。
理性概括是对感性知识的改造和理性知识形成的过程,它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分析得到的各个因素进行比较,找到其中共同的本质要素,然后抽象概括而得到理性知识。
例如,楞次定律就是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理性概括而得到的科学结论。
要使学生顺利地进行概括思维,指导学生科学地组织阅读材料很重要。
教材中对楞次定律的实验材料叙述比较琐碎,为了便于学生思考,可指导学生填写下表,使零乱的素材按照概括思维的需要有序化。
磁铁运动
穿过线圈磁通量的变化
感生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磁铁磁场方向的关系
插入线圈
增加
相反
拔出线圈
减少
相同
从以上表中,学生很容易看到,第一栏是非本质因素,二、三两栏反映了现象的本质,从而概括得到楞次定律。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和各个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从整体上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
华罗庚说,读书要从薄到厚,从厚到薄。
要做到厚积薄发,一要靠概括,二要靠综合。
例如,学生学完机械运动、力和牛顿第二定律以后,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这三部分内容,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使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是机械运动和力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桥梁,具体地说,运用机械运动一章中的知识可以求得物体的加速度,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到物体所受的合力,再根据具体情况将合外力分解,就得到需要求的某个力。
反之,运用力一章的知识。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过力的合成求到合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到物体的加速度,再运用机械运动一章的知识,求得物体的运动状况。
这种联系,还可以用下图进行综合,从而使学生对这三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大脑对过去感知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大脑皮层上已经形成的暂时联系经过重新配合而构成新的联系的过程。
想象必须有思维的积极活动。
在阅读指导中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一是要求学生把阅读的文字材料与所表述的具体形象联系起来,例如,学生读了有关问题情境或实验情境的材料后,要求他们作图以训练想象力。
二是当学生读了有关物理理论的论述后,要求他们举例说明。
例如,电磁感应现象一节中说:
“当穿过闭合线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就有感生电流产生。
”学生读了这句话以后,要求他们想一想:
可以用哪些方法使穿过闭合线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感生电流?
并作图说明。
学生通过想象,作出了如下的示意图:
1.磁铁插进或拔出闭合线圈;2.磁铁接近或远离闭合线圈;3.将上面两例中的磁铁改变成通电线圈;4.将通电线圈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插进另一个闭合线圈,然后移动变阻器的滑头;5.将第4中的滑动变阻器换成电键,打开或合上电键;6.将线圈的两头用一根直导线连接起来,使直导线在蹄形磁铁中切割磁力线运动等等。
(五)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阅读中的求异思维是从教材中同一信息源出发,沿着各种不同方向变化、产生为数众多的输出,以探索尽可能多的答案的思维方式,由于它不拘泥于常规方法和现成答案,追求独特的设想,因而常常导致新的发现和创造,被看作是创造思维的核心。
求异思维有横向求异和纵向求异两种。
横向求异是对同一道理举出尽量多的例子加以说明,或对同一难题寻找尽量多的解决办法或得到尽量多的答案。
例如,力的分解一节中说:
力的分解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
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G可分解为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和使物体垂直于斜面紧压斜面的力。
当学生读过这段内容后,要求学生考虑以下问题:
1.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一圆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挡住,它的重力怎样分解?
它对斜面的压力是多少?
2.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一圆球被一垂直于水平面的挡板挡住,它的重力怎样分解?
它对斜面的压力是多少?
3.有一半径为R的圆球,用一长为L的绳子拴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绳的延长线通过圆心,它的重力怎样分解?
对斜面的压力是多少?
如果进一步要求,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4.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物体,
(1)当斜面以加速度a沿水平方向向前运动时;
(2)当斜面以加速度a沿水平方向向后运动时,它对斜面的压力各是多少?
5.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物体,
(1)当斜面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运动时;
(2)当斜面以加速度a竖直向下运动时,它对斜面的压力各是多少?
还可以把斜面放在卫星上、月球上等等。
纵向求异是对一个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或“是什么”。
例如,学生读了牛顿第三定律以后,要求他们思考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是什么?
具体说:
1.它们的作用对象有什么区别?
2.力的作用效果有什么区别?
3.力的性质有什么区别?
4.力的依存关系有什么区别?
5.力的存在范围有什么区别等等。
以上所举的五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仅是为了说明教师在阅读指导时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事实上,除此而外的其它各种思维能力,也是可以而且应该通过阅读指导进行培养训练的。
问题在于要加强这个方面的意识性,要多动脑筋。
四、运用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学物理,由不读书也不会读书到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强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精心地培养。
(一)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每一次指导,都要有明确具体的目的。
例如,是为了使学生理解教材,还是为了加深记忆,或者是为了培养训练某种思维能力,当然,这三者也有联系,思维能促使理解,理解能帮助记忆。
但在指导时,须要根据具体要求加以区别。
学生明确了阅读目的,就能激发阅读动机,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阅读;教师明确了目的,不但有利于提高阅读指导质量,而且能根据既定目标,检查学生阅读的效果,并对完成得好的或比以前进步的加以表扬,差的进行评讲并酌情批评,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认真阅读。
(二)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看书。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阅读时对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用色笔做上记号,把阅读中想到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写成眉批和总批,对于需要作图或制表的内容要求并指导学生边阅读边作图或边阅读边制表,读完一节以后要写出内容提要,做好警句的摘录等等,使学生养成记阅读笔记的良好习惯。
(三)逐步提高阅读要求。
对学生阅读要求的高低,一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由低到高循序渐进。
第一步可以教师先讲然后让学生读;第二步边讲边读,学生读容易的,教师讲难的,最后可以学生读教师问或者教师读后启发学生提问。
二要根据教材内容由易到难逐步加深,让学生先读通俗易懂的教材,后读深奥难懂的内容,先读警句、重点,后读全文,先由教师列出提纲让学生按提纲阅读,后让学生通读后自己列出提纲等。
总之,为了加强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指导,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阅读指导这一教学环节,对教材中哪些部分应该让学生阅读,花多长时间、读几遍,达到什么目的,怎样指导,怎样检查,都应有周密计划,以便上课时付诸实施,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