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湖周边道路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最终要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5376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0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隆湖周边道路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最终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兴隆湖周边道路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最终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兴隆湖周边道路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最终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兴隆湖周边道路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最终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兴隆湖周边道路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最终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兴隆湖周边道路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最终要点.docx

《兴隆湖周边道路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最终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隆湖周边道路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最终要点.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兴隆湖周边道路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最终要点.docx

兴隆湖周边道路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最终要点

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周边道路项目

雨污水管网专项施工方案

中冶建工

批准:

审核:

编写: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公司

成都天府新区项目部一分部

2014年8月

方案编号:

XLHZB-LJZXFA-002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兴隆湖周边道路(广州路、海口路、海南路、广西路、兴隆湖14号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

(2)现场考察资料;

(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7)兴隆湖周边道路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2014-7);

(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9)《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10)《给排水结构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2)《工程测量规范规程》(GB50026—93);

(13)《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1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5)《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1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7)《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1.2、编制原则

(1)充分考虑本项目工程的特点和难点,确保实现在我分部总体进度计划中所要求的节点工期内完成雨污管道施工。

(2)依据我标段现有的技术实力、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配套能力,充分发挥类似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确保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实现全面创优。

(3)坚持安全文明施工原则,力求把雨污管道施工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1.3、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兴隆湖周边道路项目程范围内的排水工程雨污水管道施工及其配套的雨、污水检查井、跌水井等工程施工。

2、技术标准

(1)雨污水:

采用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按满流设计,一般路段设计重现期P=5年,立交范围设计重现期P=30年,地面集流时间t1按10min计,综合径流系数按0.65计。

(2)污水:

按非满流设计,按单位面积定额1.4L/s.公顷计。

3、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的中心位置,是区域的生态核心,而天府新区创新科技城即以兴隆湖为中心布局建设。

本次设计为兴隆湖周边的市政道路,设计区东临成自泸高速、梓洲大道、南临蜀新大街、西临天府大道南延线、北临蜀蓉大道,本次初步设计共计5条市政道路(含两处立交)。

此次编制部分是4条道路(海口路、海南路、广西路、兴隆湖14号路)含一处立交匝道(平面型式见下图)。

 

本次设计为广西路(K0+000~K0+769.203)、海南路(K0+000-K0+725.103)、兴隆湖14号路与天府路立交(东西向K0+145.615-K0+751.318,长度约605.703m,南北向K11+311.180-K11+548.180,长度约237m)和海口路(K0+028.171-K0+238.183,长度约208.183m),4条道路全长约2545.192米。

其中除兴隆湖14号道路路基宽度为40米,匝道路基宽度为12.25米,其他3条道路路基宽度为28米,全线共13个平面交叉路口,互通立交一座。

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和支线。

本项目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

40米、28米和18米,如下:

海南路标准路幅宽度28m,双向4车道;广西路标准路幅宽度28m,双向4车道;兴隆湖十四号路标准路幅宽度40m,双向6车道;海口路(临湖路)标准路幅宽度18m,双向2车道。

道路横断面组成为三块板型式,车道布置采用“主车道+辅道”模式。

4、道路沿线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4.1、雨、污水管道布置情况

1雨水工程现状

根据相关资料以及现场勘查,本次设计五条道路都位于兴隆湖周边。

兴隆湖是人工打造的大型湖泊,既有人文景观作用又有洪水调储作用。

兴隆湖东岸边到红星路南延线,兴隆湖西岸边到天府大道南延线。

从水系分布图看出,鹿溪河河水由东边穿过红星路南延线进入兴隆湖,然后在兴隆湖西岸边(天府大道南延线侧)流出,经过天府大道南延线进入天府大道南延线西边的鹿溪河。

兴隆湖周边的环湖路设有雨水主管。

从雨水排水规划及结合现状水系分布图,此次设计五条道路的雨水排放主要排向鹿溪河水系、兴隆湖、环湖路雨水主管。

海口路(临湖路)道路高程东高西低,雨水排放顺着道路坡度向环湖路方向排放,雨水排入环湖路雨水主管。

海口路(临湖路)设置雨水管管径为D600。

广西路道路高程南高北低,由于广西路的雨水主要排向兴隆湖,为保持兴隆湖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雨水向兴隆湖排放,因此将广西路雨水排放分为两段,南段逆坡排向创新大道,北段顺坡排向环湖路雨水主管。

广西路北段设置雨水管管径为D800~D1400,南段设置雨水管管径为D600。

海南路道路高程北高南低,由于创新大道上有段雨水设计排向海南路(D1000),因此将海南路雨水排放分为两段。

南边收集创新大道雨水后逆坡排向中间规划道路,北边一段在顺着海南路道路排向中间规划道路。

海南路南边一段设置雨水管管径为D1200,北边一段设置雨水管管径为D800~D1000。

兴隆湖14号道路高程东高西低,雨水排放顺着道路坡度向天府大道南沿线方向排放,雨水排入天府大道南沿线西边鹿溪河。

由于在天府大道南延线东边有规划地铁,由于地铁标高原因,此处无条件设置雨水管,因此在规划地铁以东的下穿道路(接近120m)依靠道路两边的边沟排水,解决排水问题。

跨过地铁后再设置雨水管及雨水口收集道路雨水。

设置雨水管径为D600~D1200。

2污水工程现状

根据相关资料及兴隆湖周边道路排水规划,兴隆湖环湖路设有D600~D1200的污水排水主管,兴隆湖污水主管排水走向:

从兴隆湖东边往兴隆湖西边排水。

兴隆湖南北各一条污水主管在兴隆湖出水口汇集,然后经过天府大道南延线排向天府大道南延线西边的规划污水处理厂。

由于环湖路南边的地势中高两边低,在兴隆湖南边污水干管,先经过重力流污水主管向东边排水,再经过污水提升泵站将污水通过压力管道排至西边的重力流污水主管(上图污水提升泵站连接的实线为压力排水管)。

创新路上设有污水主管。

从污水排水规划及结合现状污水管分布图,此次设计五条道路的污水水排放主要排向环湖路污水主管。

海口路(临湖路)道路高程东高西低,污水排放顺着道路坡度向环湖路方向排放,污水排入环湖路污水主管。

海口路(临湖路)设置污水管管径为D500。

广西路道路高程南高北低,由于广西路的污水主要排向环湖路污水主管,而此段是依靠污水提升泵排放污水,尽量减少污水提升泵的负荷,因此将广西路污水排放分为两段,南段逆坡排向创新大道,北段顺坡排向环湖路污水主管。

广西路北段设置雨水管管径为D500,南段设置雨水管管径为D500。

海南路道路高程北高南低,污水排放顺着道路坡度向创新路方向排放,污水排向创新大道,海南路设置污水管管径为D500。

兴隆湖14号道路高程东高西低,污水排放顺着道路坡度向天府大道南沿线方向排放,污水排入天府大道南沿线西边鹿溪河沿线污水主管。

兴隆湖西边规划道路设置污水管管径为D500。

由于前期设计天府大道南沿线污水管高程在此处矛盾(天府大道在此处收集创新大道到14号路段污水由南向北排放,此处14号道路下穿天府大道设计高程468.166,污水管低高程471.00),将污水管在此处打断,创新大道到14号路段污水进入14号路污水管。

海口路雨污水管各设置一条,污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线北侧5.5m处,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线南侧5.5m处。

海口路雨污水都排向西侧深圳路排水主管。

海南路雨污水管各设置一条,污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线东侧8m处,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线西侧9m处。

海南路雨污水从中间分开向南北向排水,南侧接入货运通道排水主管,北侧接入深圳路排水主管。

广西路雨污水管各设置一条。

广西路雨污水分开向南北向排水,南侧接入货运通道排水主管,北侧接入深圳路排水主管。

兴隆湖14号路下穿天府大道,设有4条匝道,主线及匝道设有雨水管。

主线及C、D匝道向西排水,A、B匝道向深圳路排水。

本项目位于丘陵地区,周边地势起伏较大,污水排入规划污水干管,最终进入规划鹿溪河南岸污水处理厂。

本项目处于鹿溪河流域,雨水出路为鹿溪河及其支流(如谭家沟等)

4.2、工程地质条件

4.2.1气象特征

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

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

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5.9℃。

降水量: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7.00mm。

最大日降水量为195.2mm。

蒸发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

相对湿度:

多年平均为82%。

日照时间:

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

风向与风速:

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

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1日)。

4.2.2沿线地质简况

总体来说,成都地区所处地壳为一稳定核块,东侧距龙泉山褶断带约20km,西侧距龙门山褶断带约50km,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2008年5月龙门山褶皱带发生8.0级强烈地震,对成都城区影响较小,从地壳稳定性来看应属稳定区。

场地属稳定场地。

在钻孔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和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1-2j)。

现详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e):

素填土

表层约0.4m为耕植土,灰黄、褐灰、暗红色,松散,稍湿,以粘性土主,含少量植物根茎及腐殖质,局部夹杂有角砾、卵石。

全场地分布。

(2)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2fgl):

粘土②:

褐黄色,紫红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低,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及高岭土;该层主要分布于海口路上,其余路段局部钻孔有揭露。

(3)白垩系中统灌口组(K2g):

泥岩:

棕红~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成分组成,遇水易软化,薄层~巨厚层构造,分布连续,本次勘察揭露情况可知,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泥岩由全风化至中风化过渡。

场地内基岩顶板埋深起伏大,整个场地内均有分布。

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根据其风化程度,将其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3个亚层:

全风化泥岩:

紫红色,其矿物成分为粘土质矿物,岩石组织结构基本破坏,岩芯呈土状,冲击可钻进。

强风化泥岩:

紫红色~暗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散体~碎裂结构,结构面不清晰,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钻孔岩芯呈碎块状,用手易捏碎,干钻可进。

中等风化泥岩:

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胶结,巨厚层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结构面较清晰,岩芯多呈长柱状或短柱状,少量碎块状。

岩石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本次勘察未揭穿。

管道基础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柔性接口管道不小于0.1MPa(刚性接口管道和雨水方沟不小于0.15MPa),小于0.1MPa地段需采用连砂石换填,杂填土、膨胀土不能作为回填材料。

4.2.3水文地质条件

本施工段地表水主要为老旧鱼塘积水、农田排水及灌溉渠水以及地表河流。

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低洼地段白垩系上统夹关组砂质泥岩中的风化裂隙水,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风化裂隙为主要含水层,其水量受汇水情况及裂隙发育程度的影响一般较小,流通性较差,无统一水位标高。

无上层滞水,但随着大气降水的增多及施工环境的变化,场地低洼地段可能会分布有汇聚于人工填土层内的上层滞水,其特征为水量不均,受大气降水及场地环境变化影响大,在道路施工时可采取截流及疏排,以免对道路施工造成影响。

5、主要工程数量

本施工合同段的雨、污水排水区域属于自流为主,强排为辅的排水区,分别排入鹿溪河及其支流和规划污水主管。

本标段雨污水管道多数采用180°砂石基础,雨水进水管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

除广州路,挖土方量为48724m³,填土方量为170874m³,各种管径的钢筋混凝土管为12773m,雨污管道工程主要土石方工程量见下表:

 

雨污管道工程数量表表4.3-1

序号

项目

单位

广州路

海南路

广西路

兴隆湖

十四号路

海口路

(临湖路)

合计

1

道路长度

m

3483

661

699

606

210

2146

2

红线宽度

m

40

28

28

40

28

/

3

雨污水填方

m3

14510

18882

7984

3159

170874

4

雨污水挖方

m3

15609

21359

7333

3475

48724

5

砂垫层

m3

766

1095

316

170

2347

6

300雨水口连接管C15砼

m3

242

23.6

38

8.78

312.38

7

立体交叉

1

1

1

8

雨水管

m

830

886

1666

319

3701

9

污水管

m

1026

1258

518

218

3020

雨污检查井及加固工程数量表表4.3-2

序号

项目

单位

规格

海南路

广西路

兴隆湖

十四号路

海口路

(临湖路)

合计

1

雨水

检查井

Φ1500

0

0

5

0

5

2

Φ1250

13

15

24

0

52

3

Φ1000

26

31

18

11

86

4

矩形三通

0

3

1

0

4

5

矩形直线

0

1

5

0

6

6

扇形1200

0

0

1

0

1

7

双篦边沟式雨水口

34

36

39

10

119

8

加固检查井

m

钢筋砼-车行道下面

85

78

52

23

238

9

污水检查井

m

Φ1000

46

55

28

12

169

注:

雨水检查井池规格尺寸详图参照规范执行φ1500(06MS201-3,17),φ1250(06MS201-3,15),φ1000(06MS201-3,12)。

6、施工安排及方法总说明

施工队伍进场后,必须先进行场地的整理,及时进行测量放样,准确放出管道布置的轴线和沟槽开挖的边线。

雨污水管道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必须准备齐全,要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管道施工前进行认真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条件具备后,尽早开始形成工作面,须先进行一段试验段的施工,得出经验数据,以指导后续施工。

根据总体进度计划要求,我部在该段安排1个雨污水管道施工队伍。

由于污水管较雨水管埋深较深,在路基施工时先施作污水管,其次施作雨水管,在填方区路基施工至管顶1m位置时,即可对雨污水管基础进行开挖,施作雨污水管后在回填继续施工路基填筑。

在挖方区路基挖方至路床顶30cm后即可施作雨污水管。

管道沟槽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在沟槽里设置排水沟、集水井,用水泵抽水排除积水,以保持沟槽干燥。

施工顺序:

先横向后纵向,交叉处先污水后雨污水,先深后浅,形成流水作业,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施工进度。

7、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7.1施工准备

(1)雨污管道工程开工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地质勘察报告以及沿线地下构筑物和管线资料进行图纸会审、测量交桩和施工技术交底,做好现场的技术准备、劳动力准备、物资准备、机械设备准备等工作。

进场后及时做好场地的临时设施的搭建工作,同时做好地下管线的调查及测量点位复测等工作。

(2)进入现场后,组织技术及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方案和预防措施。

积极配合业主单位,对已经了解的地下管线挖设探坑以便最终确定管径、深度等具体情况,组织力量进行现况管线调查,绘制现况管线分布图,与各管线所属单位共同制定管线的保护、改移方案,实施管线改移,保证管线运行安全,为全面开工创造条件,由于管线等拆迁进度不能满足工程的工期要求时,施工中主动与有关管理单位联系,对地下管线设施采取悬吊或加固保护措施。

(3)组织技术及测量人员检查验收控制桩,并做好控制桩保护工作。

(4)配备齐全有效的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划分分部分项工程,制定技术资料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资料管理体系。

(5)及时编制各种材料计划,提供给材料设备部。

7.2施工原则

(1)雨水进水管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

(2)管顶覆土小于1m或管道过河时,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

(3)管顶覆土1.0m≤H≤7.0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GB/T11836-2009)或企口管,180砂石基础,做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1-11。

管顶覆土1.0m≤H≤4.5m时采用II级管,管顶覆土4.5m≤H≤7.0m时采用III级管。

(4)管顶覆土7.0m≤H≤9.0m时,采用III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180度混凝土基础,做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1-22。

(5)管顶覆土9.0m<H时,采用III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360度混凝土基础。

(6)项目实施过程中,在交通运输不便、地质条件较差(如膨胀土路堤段、软弱下卧层等)、施工期间气候条件差等特定条件下,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可采用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

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CJ/T270-2007)要求。

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在覆土不大于6m,管径不大于1000㎜时采用。

采用聚乙烯塑钢缠绕管道,管顶覆土1.0m≤H≤6.0m时,环刚度SN10,基础采用120度砂石基础,做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2-22及相关规范、规程;管道接口采用不锈钢钢箍连接(200≤D≤1000),管道与检查井应采用柔性接口进行连接。

(7)采用混凝土基础的管道,每隔20~25m设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

其柔性接口处混凝土基础分缝,缝内填2㎝沥青木板,180度混凝土基础做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1-35~37。

(8)柔性接口管道采用的橡胶密封圈应满足JC/T946-2005标准要求。

(9)管道地基应为未扰动的原状土或经处理后的回填密实的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柔性接口管道不小于0.1MPa(刚性接口管道和雨水方沟不小于0.15MPa)。

若地基为膨胀土,管道(及方沟)、检查井基础见设计图特别说明。

(10)管道施工的测量、降水、开槽、沟槽支撑和管道交叉处理、管道合槽施工等技术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有关规定执行。

(11)d300雨水口接入沟槽与道路基层重合部分按道路要求加强,其余部分采用砂卵石回填。

图7.2-1雨污水管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7.3、测量放线

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前测量人员先校核施工图纸,按施工图纸提供的排水工程的位置和标高,采用全站仪,定出沟槽中线、开挖线、井位及开挖深度。

每次测量均要闭合,按规范严格控制闭合误差。

测量管沟中心轴线、标高;并放出管沟基槽边线,在边线设置小木桩。

沟渠放线,每隔20m设中心桩,必要时设置控制桩。

施工人员撒白灰线,醒目标示出开挖的起讫点及内外边线。

7.4、沟槽开挖和支护及排水设施

(1)技术人员指挥挖掘机根据白灰线进行沟槽开挖,本施工标段雨污水管道180度砂石基础,沟槽槽底净宽度,采用B=D+2t+2a计算公式计算,式中D代表砼管道内经,t代表砼管道管壁厚度,a代表砼管道一侧操作空间,各部位尺寸见下图:

 

 

图7.4-1管道安装图及各部位尺寸

混凝土基础管道,基坑宽度采用B=D1+2(b1+b2+b3)公式计算,由路段的管外径大小、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管道一侧的支撑厚度、浇筑混凝土模板厚度等确定。

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b1具体见下表:

管道一侧的工作宽度表表7.4-1

管道的外径(mm)

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bl(mm)

混凝土管类管道

金属类管道、化学建材管道

Do≤500

刚性接口

400

300

柔性接口

300

500<Do≤1000

刚性接口

500

400

柔性接口

400

1000<Do≤1500

刚性接口

600

500

柔性接口

500

1500<Do≤3000

刚性接口

800~1000

700

柔性接口

600

管道一侧的支撑厚度去200mm,浇筑混凝土模板厚度50mm。

雨污水管的埋深较浅时,沟槽采用坡率为1:

1放坡开挖,明排水施工。

槽用挖掘机开挖,人工修坡,开挖时,应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保留一定余量,避免超挖,槽底以上20cm必须用人工修整底面,槽底的松散土、大石块等要及时清除,并保持沟槽干燥,两侧进行边坡支护,修整好底面,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图7.4-2沟槽开挖(mm)

(2)如遇超挖或发生扰动,可换填10~15mm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碎石,并整平夯实,其密实度达到基础层密实度要求。

槽底如有尖硬物体必须清除,用砂石回填处理。

按照设计要求:

通常情况下,当采用砂石基础时,基坑宽度按照国标06MS201-1执行,沟槽宽度为D+2t+2a;当采用砼基础时,基坑宽度按GB50268-2008执行,沟槽宽度为D1+2(b1+b2+b3);基坑工作面宽度及沟槽边坡按《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D市政工程》取用。

对条件特殊的管段,沟槽宽度及开挖边坡由施工方案确定。

沟槽回填压实系数按国标06MS201-1《总说明》之5.12条执行,并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

膨胀土地区,管顶50cm以下沟槽,采用砂卵石回填。

④d300雨水口接入管沟槽与道路基层重合部分按道路要求加强,其余部分采用砂卵石回填。

若采用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其回填要求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⑤GB50268-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CJ/T270-2007)及《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等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3)槽底不得受水浸泡,采用明沟排水法进行施工排水,具体方法如下:

在沟槽的开挖过程中,在槽底设置排水沟,将地表水或槽底、槽坡渗流出来的地下水汇集到槽底的排水沟内,然后通过排水沟流入集水井,再用水泵将水抽走,抽水是按照台班计量。

抽出的水直接排入附近排水明沟,以保持沟槽干燥。

排水沟深度比沟槽底低0.2m,集水井比排水沟低0.3m~0.5m,并保持水流畅通。

(4)当沟槽深度小于3m时,根据施工条件、地质情况,采用一步直槽开挖或放坡开挖;当开挖深度大于3m时,采用分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不超过3m。

多层开挖沟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