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docx
《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
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课题组 负责人 华康清 执笔 程宝山
[内容提要]打造先进制造业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把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高追求。
自从2003年以来,我们调查了100多家企业,考察了德国等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状况,走访了省内外几十个职业中学;我们成立了《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研究》课题组,组织30多位教师研究;积累了800多万字的研究资料,写出了100多篇相关论文,其中有60多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金华市级以上获奖;写出了40万字的专著并公开出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率先建立了由本校牵头的“金华市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率先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率先实施课程改革,率先深层次地实施学分制,并编写出了30多本校本教材。
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通过研究,我们在理论上提出了有关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定义、内涵、与条件,探讨了人才培养基地与先进制造业的关系;在实践上总结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研究与实践,促进了学生的就业与成才,形成招生就业“进出两旺”的大好局面,形成了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推动了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机电专业成为浙江省示范专业,把本校建设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全市及至全省的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本课题的研究研究与实践引起了各方的浓厚兴趣与高度关注。
教育部长周济、教育部成职教司司长黄尧、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和浙江省教育厅的领导以及省内外专家对本校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经验十分赞赏。
在200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周济两次表扬了我们学校。
本课题的研究的成果多次在各种会议上交流;《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与《钱江晚报》等报刊发表了40多篇相关报导;60多个省内外代表团到本校参观取经。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把浙江省为了打造成为制造业大省,提出要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此课题从2003年就开始研究,2004年10月向上申报,被立项为省教育科学2005年度规划课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调查了许多企业与经济部门,调查了许多职业中学与教育行政部门,参加了省内外多次相关的研讨会,考察省内外许多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搜集了大量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并且还在我们学校主持召开了“浙江省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讨会”。
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将本校建设成为了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
本课题在上级相关部门及企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认真研究,现在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表现为:
在理论层面上初步探讨了有关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定义和内涵,提出了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条件,在实践层面上探索了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方法和途径,并把本校建设成为国家级先进五金制造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全市及至全省的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现将我们的研究成果通过以下六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情况
制造业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来源。
据有关专家研究,工业化国家约60――80%的物质财富来源于制造业,可见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
浙江作为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大省,目前在全国制造业产业分工体系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浙江省目前拥有如乐清低压电器、永康五金、海宁皮革、绍兴轻纺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区域块状特色经济519个。
2002年浙江规模以上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达到9354.47亿元,占同期全国的9.51%,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2002年浙江制造业发展规模有4个行业居全国第2位,有6个行业居第3位,有4个行业居第4位。
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4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9.2%。
规模以上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9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制造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0.5%和95.7%。
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波特教授指出:
“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这个国家以集聚形态出现的产业上。
”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十六大的战略决策,结合浙江实际,作出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制定了《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提出重点发展一批产业集群,打造环杭州湾大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金衢丽沿高速公路产业带,形成10个左右集生产、研发、交易、信息为一体的全国性制造中心、20个左右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在全国领先的特色优势产品基地。
《纲要》还提出要加快改造、提升九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三大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三大重化工产业,努力培育三大装备制造业,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使浙江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地区。
并使浙江制造业全面融入世界现代制造业体系,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与现代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国际性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浙江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1、生产效率不高。
浙江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2002年浙江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6568美元,不到美国、日本和德国九十年代中期水平的1/10,也低于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前的马来西亚和印尼。
工业增加值率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物耗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产品的深加工程度和技术含量。
2002年浙江规模以上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为23.2%,与美、日、德、韩相比分别低24.5、17.6、23.1、20.1个百分点,与马来西亚的水平相当,可见浙江制造业深加工与技术含量均处于较大劣势。
2、制造业效益不理想。
2002年浙江制造业资本生产率为1.09,与1997年的美国(1.07)、日本(1.07)基本相当,低于1995年的德国(1.50)。
浙江的制造业利润率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较好水平,2002年制造业的资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分别为6.3%和6.2%,高于日本(3.2%、3%,1997年),但低于美国(8.9%、8.5%,1997年)和德国(10.8%、7.2%,1995年)。
3、生产规模偏小。
2002年,浙江制造业平均生产规模为123万美元,不仅较大幅度低于九十年代中期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水平,也明显低于韩国、印尼的产业规模水平。
4、科技人才数量不足。
2002年,浙江省每万人科学家、工程师的拥有量仅为318人,低于广东、江苏的389人,而北京和上海分别高达1652人和1112人,科技活动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排名列第19位。
可以看出我省和其他省、市在科技人才数量上存在较大差距。
5、企业职工素质低下。
2000年浙江制造业中,52.4%的人员还是初中文化程度,高级技工仅占从业人员的3%。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为7.79人,而日本在九十年代初就达到79.6人,美国为74.3人,德国为61.5人,意大利也有31.2人。
据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调查统计,2003年全省民营企业900多万名工人中,60%以上仅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拥有初级职业技能证书者不到10%。
(三)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呼唤人才
为什么我们浙江省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不高,效益不理想?
根本原因是由科技人才缺乏、企业职工素质低下造成的。
人才和知识是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支撑,制造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尽快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数量结构合理、数量足够、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浙江省打造先进制造业的迫切要求。
我们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调查到了这样一个具体的实例:
永康某企业在2004年高薪聘请了沈阳的二位工程师,设计并生产出了二只电动磨光机。
拿到广交会上,外商连声说“OK”,因为性能与德国的产品基本相当,然而价格却是德国的三分之一,于是就签下了500万美元的订单。
这个企业马上组织工人进行大批量生产,当第一批产品送到宁波口岸,外商进行检测时,却发现绝大部分的产品都不合格。
于是合同作废,这个企业损失了300多万美元。
这个事例充分说明,我们的企业也许能够聘请到几个高水平的工程师,能够生产出一二台高水平的产品,然而企业根本不可能“买”到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可能生产出大批高质量的产品。
《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把构筑人才支撑体系列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点措施,强调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要求职业院校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培养一批先进制造业发展必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
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浙江省教育厅、发展计划委、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于2003年制定了《关于创建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07年,依托设在国家级重点职校内的省、市级示范性专业,重点建设好20个左右省级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和一批市级示范基地。
然而什么是先进制造业人才培训基地?
如何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训基地?
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崭新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研究的。
二、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一)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目的
根据人才的标准及先进制造业基地对人才的要求,经过研究,我们认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培养一线的初、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做大做强主干专业,能进行相关制造业的起点教育、培训、岗前培训与继续培训等,从而形成梯队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
规格
初级技能人才
中级技能人才
高级技能人才
操作技能
有一定动手能力;掌握该技能基本操作能力;能按照设计图生产成品
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按照设计图生产成品,并讲求一定的工艺,能解决一些操作性的问题。
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有精湛的操作技能与一定的操作技巧;能按照设计图生产成品并能根据实际进行改进与研发;能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
专业知识
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专业名词能识别与理解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能运用专业知识改进操作的方法与技巧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对操作的方法与技巧进行改进,并发现操作中的问题,解释其原理并进行改正。
通用能力
能融入集体,与人沟通,有时间与自我规划能力;能走出工作困境。
能融入集体,与人沟通,有自我规划能力,走出工作困境;并具有团队精神,能激励自己与他人。
具有一定管理能力。
能很好的融入集体,主动与人沟通,有梯度目标,并能这实现目标进行很好的自我与企业规划,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技术方面的建议。
具有较强管理与经营能力。
职业道德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遵守制度,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奉献精神,尽心尽力做好岗位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
技能证书
初级技能证书
取得中级技能资格证
取得高级技能职格证书
(二)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意义
先进制造业基地本是一个生产组织,中等职业学校本是一个教育机构,它们又同属于社会组织,而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就等于在生产组织与教育机构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生产基地有了人才来源,教育机构更有了教育的价值。
细细研究,其意义是多方面的。
1、打造先进制造业,使中等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办学市场。
就以我们永康市为例,我市发达的五金产业,形成了技术人才特别是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的强大市场需求。
根据永康市人才市场调查的资料显示:
永康企业每年需新增科研、设计、生产、经贸、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达1万余名。
同时企业职工的素质普遍偏低,据我们对永康市近30万五金制造业从业人员的不完全调查,学历情况:
大专或以上毕业占7.5%,高中程度占22.8%,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60.7%(如图所示);技术水平情况:
高级技工为0.8%,中级技工为3.5%,初级技工为5.4%,无技术证书却占90.3%。
就是对其中无技术证书的近27万职工的培训,使其取得初级技术证书,就是一个十分广阔的办学市场。
更不用说还需对每年新增的职工进行职前教育了。
2、打造先进制造业,使中等职业教育有了新办学理念。
各职业学校看到了先进制造业强大的市场需求,认识到再像以前那样关门办学是不行了,必须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加强与本地支柱产业紧密联系的专业建设,实行“订单式教育”,以满足企业需求,从而促使学校自身的发展。
3、打造先进制造业,使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有了新的支点。
制造业的扩大对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新要求,知识创新、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统制造业的革命,同样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出了新要求。
所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职业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4、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打造先进制造业,使他们从一个没有技能的学员成为一个有技能的人才;从一个低技能的学员成为一个有中、高级技能的人才,从而顺利的上岗就业或提高就业的质量。
5、从企业的角度说,其一,可以借助人才培养基地的资源使企业由生产型企业向科研、科技型企业转型,从而提高商场的竞争能力;其二,企业可以得到有技术含量的人才资源,从而让企业的稳步发展得到保障。
办学需要市场、需要方向、需要不断更新的理念,在打造先进制造业的进程中,中等职业教育打开了广阔的办学市场,焕发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打造先进制造业需要人才,人才培养基地应运而生,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将大大促进职业教育的走上可持继性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将大大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这就是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价值所在。
三、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相关概念
(一)人才与技能型人才
关于人才的定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人才学上是指“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
1986年6月,中国人才学专家王通讯在他的《宏观人才学》一书中对人才概念或人才定义是:
“社会上一般将德才兼备的人或有一定专长学问的人叫做人才”,而后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又提出新的人才标准:
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都是人才。
在这些不同的概念与标准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只有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才有资格进入人才的行列。
那什么是技能型人才呢?
那就是在技能方面有一定专长的人才。
按其掌握的技能熟练程度与创造性的程度来分,可以分为初、中、高技能人才。
其中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
那么,初、中级技能人才就是依此类推,关键在于掌握技术与技能的熟练程度。
(二)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对采掘的自然物质资源和工农生产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为全社会提供日用消费晶的社会生产制造业。
具体指第二产业中除采矿业、电力、燃气及其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以外的所有行业,包括30个大类、169个中类、482个小类。
先进制造业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若干行业产业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专业化分工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国际化程度高、核心企业带动作用强、管理先进的制造业。
(三)基地与先进制造业基地
基地,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
“作为某种事业基础的地区”。
那么,先进制造业基地就是作为先进制造业基础的地区。
先进制造业基地有二大特质,其一必须要具备先进性(质的方面);二是要具备一定的规模性(量的方面)。
“所谓先进性就是说这个先进制造业基地要能够掌握和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先进技术装备和核心竞争能力;在重要产业或领域有一批大企业或大集团,在生产、新产品开发、设计、技术创新、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成为该行业的排头兵;要拥有众多的国际知名品牌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要有与国际接轨的、全球化分工合作体系。
所谓规模性就是指这个基地的经济总体实力比较强,其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较大的份额。
”(《走富有浙江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之路》
文/骆建华作者单位:
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因此,我们可以把先进制造业基地理解为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若干行业产业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专业化分工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国际化程度高、核心企业带动作用强、管理先进的产业集群区。
(《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
(四)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
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
为某种特定的先进制造业培养所需人才的学校或其他机构。
它与优秀的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又是不同的概念。
1、“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与“优秀的职业院校”。
“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表达的是某种类型的地域空间的概念。
它是优秀的职业院校,但是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服务对象的定向性,为某一个特定的先进产业培养、培训人才,因而该必须具有鲜明培养特色,具有与当地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紧密结合的若干专业;二是培养对象的实用性,符合特定产业的用人需求,也就是该职业院校必须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教育教学质量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三是培养手段的先进性,教学手段与实训设备都应该是先进的,也就是该职业院校必须具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梯队,具有基本能满足技能训练的实训设施和实训场地;四是培养数量的规模性,该职业院校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才培养规模,在数量上能够基本满足特定产业对人才的要求。
2、“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从服务社会行业的角度分析,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服务面较宽,不但为制造业服务,而且也为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服务,而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只为先进制造业服务;从服务人群的角度分析,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主要是为了解决职业院校实训条件差、实训工位不足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而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而且还有企业的在职职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准备到制造业就业的农民、下岗人员等等。
也就是说,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不但担负着学历教育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社会培训的重大任务。
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类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依托型,以原有的职业院校为依托,通过改造提升,使之成为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
另一种是新建型,根据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需要,新建一个相应的人才培养基地。
由于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必须起码具备以上四点要求,新建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并非易事,在实践中一般都采用依托型。
四、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原则和条件
(一)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原则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建设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勇于创新原则。
打造先进制造业是我省提出的一项全新战略举措,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是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探索与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现成的模式与经验可以借鉴与模仿,因此必须坚持勇于创新原则,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为人先。
学校应该根据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确保为相关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毕业生,并主动承担起为企业培训在职职工的任务。
2、坚持产业与专业对口原则。
先进制造业需要的是专业人才,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必须落实在专业建设上,使所培养的人才与产业需求相符合。
同样是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然而面对不同的产业结构,如海宁是先进皮革制造业,我们永康市是先进五金制造业,产业对人才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不同,因而学校所设的专业也必须是不一样的。
3、坚持校企紧密合作的原则。
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必须由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紧密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牵着企业手,跟着市场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教特色。
4、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原则。
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不但要为企业源源不断是输送新的人才,而且还应该努力提高在职职工的素质。
因而人才培养基地要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成为在职职工培训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的重要基地。
5、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质量原则。
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必须瞄准先进制造业对中高级技工的现实需求,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必须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实验实训设施的装备水平必须与之相适应,专业课师资队伍必须由一流水平的“双师型”教师组成。
在教育评价方面必须以用人企业认可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
(二)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条件
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是应先进制造业基地人才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其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以它的建设对学校、企业与政府部门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人才培养基地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有:
提供人才培养规格的标准;及时提供相关技术的更新信息;为培养人才提供实习的岗位等。
人才培养基地对学校的要求有:
严把人才质量培养关;为人才教育培训与继续教育培训提供便利;“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人才培养基地对政府部门提出的要求有:
协调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支持与监督基地的建设;宏观调控人才培养基地与先进制造业基的协调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要成为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必须考虑到两个环境的协调:
其一是外部环境——社会;其二是内部环境——学校。
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条件,既是政府部门进行督导评估的重要依据,又是学校把自己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参照目标。
根据目前我们浙江省的实际,结合我们永康市产业发育的形态与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阶段,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要成为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前提
1、地方与区域已经初步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
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形成使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有市场——人才需求市场;有便利——便于校外基地建设。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这是一个外部条件,或称为社会条件。
职业中学的定位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十分明确的。
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服务对象,这个对象也是职业中学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
例如在我们金华市的范围内,现在已经形成了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龙头的中国日用小商品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永康科技五金城为龙头的浙中五金生产基地,以“尼奥普兰”、永康“星月”等企业为龙头的汽摩配生产基地,以兰溪“康恩贝”等为龙头的生物制药和以金华中莹集团为龙头的氟化工生产基地,以浙江“尖峰”、兰溪灵洞水泥等为龙头的建材产业群,以“李子园”、“佳乐”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
这些制造业基地的形成与提升,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十分迫切的需求,为职业中学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各级政府的关注与支持。
这也是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所职业中学要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并非易事,需要相当大的资金与有利的政策,学校不是产业部门,所以这光靠学校自身的努力是难以达到的,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可以说是建设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条件。
在我国,至上而下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如2005年教育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2006年浙江省又出台了《浙江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
有了上级政府的方向性政策,还需要有当地政府的明智支持,如我们永康市人民政府就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永康市职技校是为永康五金产业培养人才的,投资职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