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4844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3 大小:3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灌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灌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灌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灌区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灌区项目建议书.docx

《灌区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区项目建议书.docx(1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灌区项目建议书.docx

灌区项目建议书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1.1项目建设的依据

1.1.1自然概况

西藏自治区**市**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是日喀则地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水利工程,灌区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拉孜~仁布宽谷中段的右岸,总面积约150km2,在**市以东40km,为**市所辖,行政区域包括江当、年木两个乡,东邻临联乡,西接边雄,南与江孜、白朗二县接壤,北隔雅鲁藏布江与南木林县艾马岗农业综合开发区相望,地理坐标位于北纬29°15′~29°23′,东经89°10′~89°30′之间。

中尼公路横贯中部,交通条件优越。

灌区沿雅鲁藏布江南岸呈带状分布,东西长约23km,南北宽约7km,海拔在3790~3850m之间。

灌区属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类型,干湿季节分明,光照充足,北部有雅鲁藏布江干流,引水条件较好。

1.1.1.1自然状况

(1)地形地貌

灌区处于雅鲁藏布江中段断陷宽谷中,北部属于冈底斯山东段部分的断块山地;南部属喜马拉雅山系最北支脉拉轨岗日山的东段部分。

山顶高程在3850~4800m之间,山体基岩裸露,冲沟口及山麓坡角有洪积扇和坡积裙分布。

灌区所在的河谷为冲积堆积地貌,其上局部发育有风积微地貌;可分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阶面较平坦,灌区上部为冲积性壤土、砂壤土及砂砾石,下部为厚层冲积卵砾层,地表局部有新月形砂丘分布,植被稀少,区内的森林覆盖率只有0.7%。

(2)水文气象条件

**灌区的水源为雅江干流,工程取水口以上的流域面积为102990km2,灌溉保证率为75%的流量为179.28m3/s,完全可以保证灌区灌溉用水要求。

灌区的气候主要受印度洋气流和高山地形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高原气候特征,属于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气温季节变幅小,日变幅大。

半年为冬(11月至次年4月),寒冷干燥,少雨,多大风;半年为夏(5月至10月),雨水稍多,气温凉爽,日照充分。

据日喀则气象站的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13mm,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的94%,且以夜雨为主。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331.8mm(Ф20c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240.3h,区内年平均气温6.5℃,极端最高气温29.0℃,极端最低气温-23.8℃。

全年无霜期在12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为0.67m。

冬春季节风大,最大风速可达20~30m/s,大风常吹起地表沙土,形成沙暴天气。

(3)土地资源及土壤条件

根据农林牧规划资料表明,区内有宜垦土地14.81万亩,其中宜农土地6.793万亩,宜林土地2.47万亩,宜牧土地5.55万亩,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雅江的一、二级阶地上,表层为粘壤土、壤土、粉砂壤土和砂壤土组合。

除局部零星分布的风积砂丘及局部土层较薄的区域外,均适合农作物及林草生长。

(4)自然灾害

**灌区内上半年近地面层在青藏冷高压控制下,高空西风急流对天气过程起支配作用。

由于高空风动量下传,地面多大风,气温低,降水少,气候干燥;下半年近地面层受青藏热高压的控制,天气系统较为复杂,高空暖高压和中低压切变线对天气有较大影响。

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水气、尘埃含量少,太阳的加热作用强烈,地面对流发展旺盛;多积雨云,常形成雷暴、冰雹、大风等剧烈的灾害性天气。

受地理位置和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形的影响,区内常出现连日大风和风沙天气,造成严重的土壤风蚀,区内多新月型沙丘和沙垅,风沙地貌发育,除干旱、大风、风沙及霜冻外,每年7~9月常有冰雹为害,平均3~4天,常毁坏蔬菜和农作物。

1.1.1.2社会经济状况和农业生产现状

(1)社会经济状况

**灌区包括江当、年木两乡15个行政村,无工矿企业,以农牧业为主。

灌区内总人口5078人,劳动力2692人,有大小牲畜24361头,其中大牲畜5036头,小牲畜19325头;有各类车辆595辆,其中汽车30辆,拖拉机565辆(2005年7月统计)。

**灌区所控制江当、年木两个乡共有土地面积23.76万亩。

其中宜垦面积14.81万亩,现已开垦面积4.828万亩,仅占宜垦面积的32.6%,其中水浇地仅有18532亩,占耕地面积的38.4%,旱耕地29748.2亩,占耕地面积的61.6%。

2004年灌区内粮油总产量401.91万kg,粮油平均单产217kg/亩,农牧业总产值1531.67万元,农牧业人均收入2154元。

由于灌区内年降雨量少,水利工程缺乏,作物产量及人均收入变幅很大,一般干旱年平均亩产仅有50~100kg。

(2)农业生产现状

a.农作物种类

农作物资源主要以青稞、小麦为主,其它还有马铃薯、荞麦、豌豆、油菜籽、蔬菜、园根、萝卜、紫花苜蓿、红豆草和草木栖等。

青稞种植比例较大,主要品种有:

藏青320、喜马拉8号、紫青稞、90天青稞以及部分农家品种。

小麦中春小麦占绝对优势,主要有日喀则12号、江孜77501及少量农家品种;冬小麦仅在江当乡有少量种植,品种为肥麦。

豌豆基本为农家品种,荞麦抗旱耐脊,生长期短,苦菜、甜菜等各种农家品种都有种植。

马铃薯种植面积少,品种常退化。

油菜籽品种以荞菜型为主,白菜型也有分布,引进品种有江孜301、年河1号、曲水大粒等。

b.林木类型

**灌区内无自然林,人工林面积不大,多为幼林,主要树种有藏青杨、北京杨、左旋柳、长蕊柳、红柳、沙棘和苹果、核桃、毛桃等。

c.草场情况

草场除近年来种植的柴花苜蓉、红豆草、草木栖等人工草外,还有8.05万亩的天然草地。

河谷温性半干旱草原,分布于海拔3700~3900m之间,优势植物有砂生槐、固沙草、白茅、毛瓣棘豆、茎直黄花等。

砂生槐是主要饲料植物,嫩枝和叶均可饲用,平均嫩枝和叶产量21kg/亩。

山地草原,分布于海拔3800~4200m之间的山体下部和山麓地带,以根茎禾草和丝生禾草为健群种,平均单产25kg/亩。

高山草甸草原,分布于海拔4200~4800m之间的高寒地,以沙草科植物为健群种,平均单产35kg/亩。

d.荒地治理开发

宜农荒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不仅要考虑数量,而且要注意质量,综合评定其开发的难易程度。

从综合发展的角度出发,划作农业用地的有效土层大于60cm,表层熟化度明显,粒状结构疏松,中部土层的结构面有一定的粘粒胶膜淀积,PH值8.3左右,通体有石灰反应,砾石含量少,小于5%,具有一定的保水性,肥力中等偏下,适宜性广。

宜农开荒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农业系统工程,针对灌区干旱缺水,生态系统脆弱的实际情况,开发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灌溉用水问题,在此基础上施以农业措施、生物措施进行综合开发与改造。

1.1.1.3基础设施

**灌区内有国家二级公路318干线横穿境内,连接拉萨和日喀则两个城市,西至日喀则仅40km,东至拉萨230km,并可通往中尼边界的樟木口岸,区内还有和平机场,对外交通非常方便,便利的交通给江当、年木两个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近年来两个乡在基础设施方面发展迅速,电力、通讯、商业均有较大发展,藏中大电网已建成,覆盖了整个灌区,村村基本实现通电、通电话,为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实施提供了施工条件。

灌区经济发展依托拉萨、日喀则两个中心城市传递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信息,发展商贸,把当地优良土特产品推向市场发展经济。

**灌区内建筑材料丰富,雅鲁藏布江滩地上砂砾料储量丰富,经筛分后可满足各类工程需要,区内还有储量丰富的石料,符合块石料、碎石料技术要求,水泥,钢筋等材料可就近由拉萨、**市场采购。

1.1.2灌区水利工程现状

1.1.2.1灌区建设过程

(1)取水枢纽及输水干渠建设过程

取水枢纽和输水干渠于1996年12月22日开始建设,2000年10月竣工。

工程设计取水流量为30.9m3/s。

取水枢纽工程由锁坝工程、引水渠工程、顺坝工程、进水闸和冲砂闸工程组成。

进水闸为5孔胸墙式水闸,净宽4.2m,冲砂闸为2孔胸墙式水闸,净宽3.5m。

输水干渠建成长度为22.305km,为全断面预制砼块衬砌。

取水枢纽及干渠工程共完成投资9916.83万元。

(2)提灌站工程

2003年,**市人民政府上报**灌区提水支渠灌溉工程的初步设计,2004年自治区水利厅进行了批复,批复建设项目为6座提灌站及其引、出水渠,批复投资为3181万元,总装机1125kW,分两批建设。

2005年第一批工程(t1,t2两条支渠相关的3座提水泵站),安排投资1500万元,目前正在建设;第二批工程拟建t3、t4两条支渠和相关的3座提水泵站。

1.1.2.2水利工程现状

**灌区为已成灌区,灌区引水流量30.9m3/s,取水枢纽位于江当乡休琼村西1~2km的雅鲁藏布江上,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3051亩,其中农田48011亩,林地20888亩,草地34152亩。

农田灌溉设计保证率75%,林草灌溉保证率50%。

干渠以下工程已完成越斗渠和P8支渠,均为混凝土衬砌,长度1.55km;完成P1、P2、P4、P5、P7、P10等6条支渠完成部分土方工程,需要进行续建节水改造;P0支渠和T1、T2抽水站工程正在建设。

根据灌区规划需要新建P3、P6、P9等3条支渠和拟建T3、T4支渠及其相应抽水站工程。

经现场查勘调查,灌区现有工程可灌溉农田18532亩,林草6005亩,尚有84519亩土地未得到有效灌溉,现有工程还存在以下问题:

(1)在干渠流量确定的前提下,确定灌溉规模,尽可能扩大灌溉面积;

目前输水干渠已经建成,总体过流能力已经确定,必须作出节水灌溉的总体布置,对灌溉用水、生活用水、发电用水进行统筹安排,在此基础上,核定灌区范围,确定灌溉面积,提出节水条件下的灌区建设布局。

(2)基建遗留任务大,已建工程标准低;

灌区的3条骨干排水工程只做过初步治理,都有相当的遗留任务,干渠的退水工程只做了退水闸,未作退水渠沟工程,不能安全退水;灌区在建设时期,农民自发组织修建水渠引水灌溉,建筑物工程简陋,标准低,急待重建、维修;

(3)田间配套工程面积小,不完善,效益不能发挥;

**灌区虽已建多年,但至今田间工程尚未配套,支渠以下田间工程基本无投资,无配套,灌区长期处于半成品状态,无法发挥现有水利工程效益。

(4)工程运行暴露问题:

①干渠泥沙淤积;

②已建干渠渠坡调冻胀损坏严重;

③渠首枢纽调度不灵,管理不便;

④支渠进水口过高,取水困难;

⑤支渠冲刷淤积严重,过流能力低;

⑥支渠渗漏问题突出;

灌区已建骨干工程除干渠衬砌外,其余基本无衬砌,渠道渗漏严重,特别是流经砂壤土、砂土地段,渠道水利用系数极低,同时渠道无防洪、防冲等设施,致使大量山洪直接进入渠道,造成部分渠段淤积,导致工程失效。

(5)缺乏管理,灌水技术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

灌区没有专门管理单位,未进行系统管理,管理工作几乎一片空白;灌区土地平整度差,灌水技术粗放,普遍大水漫灌,畦灌、沟灌等比较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较少,既影响灌溉效益,又浪费水源。

(6)生态环境恶化,整体效益不能发挥。

本区干旱缺水,土地贫瘠,风沙为患,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度差,在人们的生产活动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缺粮少柴和过度放牧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灾害频繁发生,效益不断下滑。

由于以上原因,**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很低,水效能指标差,灌区供水的效益未发挥出来,灌区的水土资源优势尚处于潜在状态。

1.1.3流域(区域)发展规划

建设**灌区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市各级政府和灌区人民的迫切要求。

根据国务院1991年27号文件:

“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要以水利建设为龙头,以农牧业开发为主体,配套建设必不可少的能源交通项目,以增产粮油肉为中心,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批示精神,结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1990年80号文件和日喀则地区“一江两河”工程指挥部1990年37号文件的要求。

1993年4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完成了《西藏自治区江当农业综合开发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994年12月份由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了《西藏自治区江当农业综合开发区小江当水电站补充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完成《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江当农业综合开发区灌溉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以上**灌区前期工作确定了**灌区的工程任务和规模,**灌区引水流量30.9m3/s,干渠长21.2km,自流灌溉面积6.98万亩,抽水灌溉面积3.32万亩,共设11自流支渠和4条抽水支渠。

小江当水电站作为江当农业综合开发区的龙头工程,利用灌区渠首枢纽引水,厂址设在年木乡吉木雄村北山的西侧,装机规模3000kW。

本次工作以以上工作成果为基础,紧密结合高原的气象、水文、土壤特点以及农林牧的需要和小江当水电站的设计,按着高水高灌、低水低灌的原则,通过实地查勘,合理安排自流灌溉和提水灌溉面积,并照顾行政区划、方便生产、改善生活,尽量做到投资少,见效快,并符合规程规范要求,以求早日实现灌溉效益。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农业基础好,受国家优惠政策扶持。

**灌区是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一江两河”地区的综合开发,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及国家各部委的支持,尤其是农业资源开发项目,资金由国家拨款或低息贷款,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早在1991年,该地区综合开发就已经起步,**灌区于1995年开始投入建设,国家注入资金900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大部分骨干工程,水源充足,促进了该区域农牧业生产。

200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531.67万元,同时现代工业也正在起步,特别是资源开发和粗加工占有很大比量。

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日喀则地区“十一五规划”重点基本建设项目,政策的扶持和较好的农业基础为**灌区的续建配套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经济环境。

(2)人口集中,交通便利,有市镇为依托,开发潜力大。

**灌区处于西藏历史文化悠久,农业开发较早的,人口最集中,消费市场容量大的地区。

国家二级公路318干线横穿境内,沿雅鲁藏布江路网密布,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市镇已成为商品交换的主要市场和物资供应、技术、信息传递中心,灌区区位优势明显,对繁荣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灌区交通便利,通信电力工程完善,同时能源丰富,水能、电能、地热能散布在区内,利用率较高,开发潜力大,前景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保障粮食安全

日喀则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是西藏的重要粮油产区,**市作为后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农牧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2004年粮油总产量达到1.38亿kg,是自治区粮油产量最大的县市之一。

但从整个自治区来看,粮油还未达到自给,特别是西部牧区,从内地调运粮食,运距远,成本高,同时给交通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对粮食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对粮食的质量、粮食获得的稳定性的要求也更高,而增加粮食产量的困难在加大,水土等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西藏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自治区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在生态环境脆弱和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西藏地区实现粮食生产的突破和自给,事关西藏的经济大局,事关西藏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2.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灌区位于日喀则中东部,临近西部牧区,现有耕地面积大,可开垦荒地多,粮食产值增收潜力大,充分开发后,不仅可以进一步繁荣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农产品,就近支援西部牧区,这对稳定政治、促进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斗争都有重要的意义。

3.渠系及田间工程尽快配套,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由于目前我国灌区的投资体制还存在问题,科学的灌区国家建设投资运行机制并不完善,往往存在着骨干工程已建了几十年,因配套投资不足,至今没有完成全部配套工程,灌区长期达不到设计效益,造成很大的浪费和损失。

本次规划时改革过去国家只搞骨干工程,地方负责田间工程的做法,

加大渠系配套建设力度,完善田间工程和改革灌溉方式,灌溉工程统一规划,统一配套建设。

希望集中力量,不搞胡子工程,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争取一步到位。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二级公路318干线的修建,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交流,灌区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期望和投入愈来愈高,由于灌区田间渠系未配套,灌区农民自发组织修建水渠引水灌溉,导致无序灌溉,同时缺乏统一规划,土地损失严重,灌溉水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同时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影响了灌区整体效益的发挥。

4.生态建设的需要

灌溉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保证生态用水(生态环境林木用水、草地用水、生物用水、防止土壤沙化用水)要求,为生态用水预留较大的空间,不仅符合可持续战略要求,而且也是灌溉自身所必需,保障生态环境用水,有助于流域水的良性循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

**灌区从已建成的工程上来看,骨干工程虽已完成过半,但配套工程建设跟不上,导致已建水利工程效益难以发挥,中产低产农田放任自流,灌区管理水平跟不上,灌水不当再加上灌区特有河谷气候影响,大风天气卷走灌区表层耕作土层,荒漠加重,减少可耕土地,给灌区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

因此,尽快完善灌区建设,对加快荒漠化治理,促进生态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灌区续建配套,能够完善骨干工程,配套田间工程,解决农田防洪排涝,同时兼顾生态建设。

灌区建设无论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还是从资源合理配置,节水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效益,当地政府和群众对项目的上马积极性都非常高。

总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是一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的工程,同时又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功在当今,利在千秋。

1.3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

1.3.1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建设指导思想:

**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渠系不配套,无田间工程,工程管理不善,本次工程建设以节水改造、生态保护为中心,对灌区工程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提高供水保证率和灌溉保证率,使灌区达到设计能力,提高灌区农作物产量,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建设原则:

(1)遵循长远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

工程布置按照旱、涝、洪、渍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以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

对灌排体系工程、建筑物、道路、林带、居民点、管理设施统一布置,力求实现灌区最大效益。

(2)以节水改造、生态保护建设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沟、林、路、渠高标准综合治理和田间节水工程措施及优化产业结构等配套措施,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3)根据灌区现状,以水为龙头,调整农业结构,与日喀则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农业区划等协调,按照高标准节水、高效益农业的要求进行规划。

工程建设中以节水改造、续建配套为龙头,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中心,以建管体制改革为重点,以财政增强、农民增收为目的进行建设。

1.3.2建设目标任务

**灌区目前受落后的自然经济结构制约,水利工程的开发和利用是低层次、低效益的粗放经营和无偿索取,生产水平低下,经济发展不稳定,要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必须改善生产条件,发挥资源优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灌区续建配套建设正是改善当地生产条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措施手段,**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总投资9585.17万元,灌区控制面积150km2,设计灌溉面积10.30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7.8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45万亩,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设计灌溉面积。

通过节水改造工程措施,提高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5%,渠系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6,田间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90,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68。

并在不改变发电流量和装机规模的前提下,增加灌溉面积1.4万亩。

通过沟、林、路、渠高标准综合治理和田间配套工程的实施,调套种植业结构,建设生态林网,荒漠治理,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把**灌区建设成为西藏自治区的一个节水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边疆现代农业示范区。

2.建设条件

2.1水文

2.1.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

该江发源于西藏自治区的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河源称杰马央宗曲。

在里孜以下称雅鲁藏布江(以下简称雅江),雅江自河源大体是由西向东流、在米林县附近折向北东流,之后又变向南流、经我国的巴措卡之后进入印度,并改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孟加拉国后改称贾木纳河、在格拉隆多市与恒河相汇合,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

雅江全长为2057km,流域面积为240480km2。

总落差为5435m,平均坡降为0.26‰。

流域位于北纬28°00′~31°06′,东经82°00′~97°07′之间,由西向东横贯西藏的南部,流域东西长约1450km,南北宽约290km、流域狭长呈柳叶形。

流域地形复杂、高程差异大,从河源的5590m到入河口降到150m。

流域北有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倾多拉诸山脉与藏北内陆水系相邻,东部是伯舒拉山岭与怒江分水岭,西南以喜马拉雅山为界与尼泊尔接壤,其它地区大体上是以拉轨岗日和岗岗日嘎布等山脉与藏南国际诸河相邻。

流域地势为西高东低、东南部最低。

流域降雨量分布是西部小、东部大。

东南部最多。

多年平均气温地带性分布明显,雅江上游寒冷干燥、下游温暖湿润,植被分布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即从下游河谷到上游河谷依次分布着雨季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针阔混交林、亚高山灌丛草甸、高山草甸、高山稀疏垫伏植被、流石滩和岩屑坡、永久积雪带等。

**灌区引水干渠渠首位于雅江干流中段,上距**市36km、下距奴各沙水文站59km。

引水口断面以上控制集水面积为102990km2、占雅江流域总面积的43%。

2.1.2气候气象

**灌区地处雅江山脉北麓背风坡,受下沉气流影响形成“两影区”,降雨量较少,天气晴好,光资源非常丰富。

年总辐射量8070MJ/m2,日平均气温≥0℃的生长季总辐射6120MJ/m2,光合有效辐射>2850MJ/m2。

全年日照时数3240h以上。

从生长季的光量(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来看,占全年的70~75%以上,植物进行光合生产的能源非常丰富。

**灌区属于高原季风温带半干旱气候带中的一个气候类型圈。

全年分为干湿两季,亦称为冬半年和夏半年。

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水气、尘埃含量少,太阳的加热作用强烈,地面对流发展旺盛,多积雨云,常形成雷暴、冰雹、大风等强对流的灾害天气。

本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6.5℃,最冷月平均气温-4.1℃,最热月平均气温15.9℃;极端最高气温29.0℃,极端最低气温-23.8℃。

日平均气温≥0℃的植物生长季始于3月1日,结束于11月12日,持续257天,积温2738℃。

全年无霜期120天左右。

不仅适宜种植春小麦、春青稞、豌豆、油菜等作物,在无风沙危害的地方,冬小麦、冬青稞等作物和紫花苜蓿、红豆草等优良牧草亦可安全过冬,人工栽种的杨树、柳树等均生长良好。

本区干湿季分明和水热同季是其基本特点。

雨季一般开始于5月下旬,结束于10月上旬,持续140天左右;干季10月中旬至5月中旬,持续220左右,多年平降水量413mm,雨季集中在6、7、8三月,占全年降水的98.7%,干季长达7~8个月,降雨量不足全年的2%。

本区的生长季开始时间一般比雨季早约50天,结束时间比雨季晚30天左右,对农业生产不利。

受地理位置和雅江河谷地形的影响,**灌区风速较大(多年年平均风速2.9m/s)。

根据资料,全年7~8级的大风日数在60天左右,以偏西风为主。

特别是冬春季,常出现连日大风和风沙天气,瞬时极大风速32~37m/s,造成严重土壤风蚀。

本区初霜9月下旬,终霜5月中旬。

多年平均冻土深0.67cm。

项目区内除大风、风沙及霜冻外,每年7~9月常有冰雹发生。

表2-1为距**灌区较近的日喀则气象站的主要气候特征统计要素。

2.1.3径流计算

2.1.3.1基本资料

(1)径流的成因分析

雅江径流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主要是降雨,其次是冰雪融水,再次是地下水补给。

(2)径流的空间分布

奴各沙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