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试题56.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试题5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试题56.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试题56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五)0609
1.古诗文默写。
(1)青青子衿,。
(2)挥手自兹去,。
(3),波撼岳阳城。
(4),初日照高林。
(5)床头屋漏无干处,。
(6),,,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7)《大道之行也》中弘扬“尊老爱幼”中华传统美德的句子是:
。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颠簸(bǒ)黧黑(lí)纷至踏来瞬息万变B.拾级(shè)棱角(lènɡ)历历在目名副其实
C.翌日(yì)推搡(sānɡ)怒不可遏安营扎寨D巉峻(chán)霎时(shà)接踵而至轻歌嫚舞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4分)
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A(历练锻炼)。
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
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
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B(通达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
?
?
?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A.B.
2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林外史》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B.《壶口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C.《北冥有鱼》一文中用野马、尘埃的以息想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进行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都是不自由的,意境广大。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格拉丹东》等。
(一)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6分)【甲】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
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
有老树④,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
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
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
然其跳达⑦刺泼⑧,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⑨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
碧云寺,在北京西山。
②罅:
裂缝。
③涵澹:
水波激荡的样子。
④有老树,中空火出:
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
⑤激聒石渠:
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
⑥匝池红酣:
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
⑦跳达:
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
⑧刺泼:
鱼击水声。
⑨毋乃:
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5.给文中划线的句子用“/”划分停顿,共三处。
(3分)
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往来翕忽()⑵悄怆幽邃()
⑶清慧可怜()⑷或投饼于左()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以其境过清②界以石梁B.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不里许
C.①安闲宁寂②安求其能千里也D.①为坻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被拂。
(2)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9.【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二)古诗词赏析。
(3分)蒹葭
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B.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含蓄美、意境美、回环美、音乐美。
C.《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欲即转离,这又都是动态的描摹,如此动静结合,使这幅画给人留下了更加生动、鲜明的印象。
D.《关雎》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
诗
中的“君子”和“淑女”,为贵族“少爷”和“小姐”;诗中的“琴瑟”和“钟鼓”为
贵族的专用品。
(一)阅读名着选段,完成11~13题。
(10分)
“你是为什么坐牢的?
”他厉声问坐在板床上的老头。
老头欠起身子,提了提裤子。
他被这厉声的喊叫吓得有点结巴,含糊不清地回答说:
“我自己也不知道。
把我抓进来,我就坐了牢。
我家院子里一匹马丢了,可那能怪我吗?
“什么人的马?
”哥萨克大尉打断他,问。
“官家的呗!
住在我家的老总把马换酒喝了,反过来赖到我头上。
”切尔尼亚克把老头从头到脚迅速打量了一下,不耐烦地耸了耸肩膀。
“收拾起你的破烂,赶快给我滚蛋!
”他喊完之后,转身去问那个酿私酒的老太婆。
老头一下子还不敢相信会把他放了,他眨着那双半瞎的眼睛问大尉:
“那么,许可我走啦?
”
大尉点了点头,意思是说:
赶快滚蛋,越快越好。
老头慌忙从床上解下口袋,侧着身子跑出门去。
……
A是最后一个。
他坐在地上,眼前的一切,把他完全弄糊涂了。
……这些人都放走了。
但是,多林尼克,多林尼克……他说是夜里上街被捕的……A终于懂了。
……
“喂,你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
上校马上就听到了回答:
“我从马鞍子上割了一块皮子做鞋掌。
”
“什么马鞍子?
”上校没有听明白。
“我家住了两个哥萨克,我从一个旧马鞍子上割了一块皮子钉鞋掌,就因为这个,他们把我送到这儿来了。
”A怀着获得自由的强烈愿望,又补充了一句:
“我要是知道他们不让…”
上校轻蔑地看着他。
“这个警备司令尽搞些什么名堂,真是活见鬼,抓来这么一帮犯人!
”他转身对着门口,喊道:
“你可以回家了。
告诉你爸爸,叫他好好收拾你一顿。
行了,快走你的吧!
”
A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都要从胸膛里跳出来了。
他从地上抓起多林尼克的外套,朝门口冲去。
他穿过警卫室,从刚刚走出来的切尔尼亚克身后悄悄溜到院子里,然后从栅栏门出去,跑到大街上。
11.选段中的人物A是。
(2分)
12.联系上下文,说一说A被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后来出狱后他又去了哪里?
(4分)
13.先结合选文分析A的性格特点,再联系整本书的情节进一步分析A的性格特点。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6题。
(11分)
【材料一】孙子的“战争艺术”,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影响深远,是中国古籍在世界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泛的着作之一。
英国战略大师李德,哈特指出,《孙子兵法》是关于“战争艺术”这个主题的最早着作。
拜占庭帝国皇帝利奥六世在位时,曾编辑了《战术》一书,书中介绍的诡计诈术与孙子学说不谋而合。
法国国防研究基金会研究部主任莫里斯·普雷斯泰将军指出,在2500年以前,一位中国军事家写了一部《孙子兵法》,最初由法国神父于17世纪译介到欧洲,这部着作直至今日都被公认为“战争艺术”。
中国的孙子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不战而胜”的思想,孙子不仅教授兵法,还解读战争艺术,西方许多国家都在应用。
1922年在巴黎发行了法国上校E莱的新译本,书名为《中国古代的战争艺术,二千年前的古代战争学说》,该书参照的是172年阿米奥特的译本。
1963年,美国退役准将塞缨尔·B·格里菲斯翻译出版了世界第三部《孙子兵法》英译本,书名为《孙子一战争艺术》,由牛津出版社出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国代表翻译丛书。
从此,各种冠名“战争艺术”的版本流传于世,“战争艺术”成了《孙子兵法》在西方的代名词。
西方学者称,《孙子兵法》之所以被西方译作“战争艺术”,是因为这部世界第一兵书作为揭示战争规律的顶尖之作,总结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深刻的谋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一般规律,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从此诞生,它无疑是全世界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的战争艺术着作。
正如夏成夷大学哲学系教授、着名翻译家安乐哲所说,孙子的谋略是种博大的战争艺术,是一种精深的大智大谋。
中囯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马骏博士说,西方人想象思维可能比东方人丰富一点,把兵法叫作“战争艺术”。
中国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薛国安认为,《孙子兵法》上通战略指导,下达战役战术指挥,蕴含着丰富的战争控制思想元素。
时值21世纪,尽管武器装备不断发展,战争形态不断演进,战争控制方式、手段也更加多样,但是,《孙子兵法》中的战争控制艺术对于指导今人实施战略“完胜”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春节》、《端午节》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
【材料三】青少年对近年来各地中小学举办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看法如何?
调查结果如下:
14.【材料一】用了哪些内容来表现“《孙子兵法》的全球性”?
请简要概括。
(4分)
15.【材料二】的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
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
要求:
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60字。
(3分)
16.从【材料一】中青少年对近年来各地中小学举办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看法调查结果你的发现是什么?
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着作?
(4分)
(三)阅读下面的一篇散文,完成17~21题。
(17分)米粽之忆
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
想的最多的,自然是母亲。
端午的前几天,母亲便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
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
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上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接着是包粽子。
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子里。
又从路旁的马兰革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
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用另一头去捆那米粽。
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
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
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
妈妈说:
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
我说:
不睡,我不困么。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地唱歌。
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便开始打架。
不知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
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
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
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蹬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
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
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收割了。
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
不管!
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着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
夏夜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唉,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
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
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
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节日,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应算是一个纪念吧。
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
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17.文章标题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哪几件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句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完全文,说说你对文章第十段“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结合文中的语句分析母亲的特点。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五)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
(1)悠悠我心
(2)萧萧班马鸣(3)气蒸云梦泽(4)清晨入古寺(5)雨脚如麻未断绝(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3分)C(A.纷至踏来—纷至沓来;B.棱角lénɡ;D.轻歌嫚舞—轻歌曼舞)
3.(4分)
(1)历练豁达
(2)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4.(3分)B(《壶口瀑布》没有托物言志)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5.(3分)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
6.(4分)
(1)轻快迅疾的样子
(2)凄凉(3)可爱
7.(3分)B(A.因为用;B.约数;C.安适怎么D.成为向,对)
8.(4分)
(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用石梁隔开,有几丈深,看上去好像只有几寸深的样子。
9.(2分)【甲】文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的忧伤感情。
【乙】文表现作者西山游玩的欢愉心情。
10.(3分)D
三、现代文阅读(38分)
(一)(10分)
11.(2分)保尔·柯察金
12.(4分)保尔为救朱赫来而被捕,出狱后的保尔慌不择路,跳进了冬妮亚(林务官的女儿)家的花园。
13.(4分)这部分情节表现保尔的随机应变、机制。
例如:
(1)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
(2)保尔更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
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
(二)(11分)
14.(4分)①英国战略大师李德·哈特指出《孙子兵法》是关于“战争艺术”这个主题的最早着作。
②法国莫里斯·普雷斯泰将军指出《孙子兵法》于17世纪被泽介到欧洲,这部着作直至今日都被公认为“战争艺术”。
③由于美国退役准将塞缨尔·B·格里菲斯的译本,“战争艺术”成了《孙子兵法》在西方的代名词。
④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着名翻译家安乐哲认为孙子的谋略是一种博大的战争艺术,是一种精深的大智大谋。
⑤中国薛国安认为《孙子兵法》上通战略指导,下达战役战术指挥,蕴含着丰富的战争控制思想元素。
15.(3分)[示例1]我喜欢第一幅。
画面由灯笼和书法“春”字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着来年吉祥喜庆、生活红红火,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
[示例2]我喜欢第二幅。
画面由粽子形成的山、龙舟图章和书法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着一帆风顺,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韵味。
16.(4分)小杨你好!
期末老试结束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是放松的好方式,但是我们也要抽时间多读国学经典,提高自身文学素养,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国学经典的好处是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你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
你说对吧?
(二)(17分)
17.(2分)概括了文章所叙之事,标明文章行文线索。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理解。
文章标题的作用:
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带双关;⑥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兴趣。
本文的标题是“米粽之忆”,通读整篇文章可知,对米粽的回忆既是文章的叙事线索,又表达了文章所写的事件同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据此理解作答。
18.(2分)家乡包粽插艾的端午习俗以及有关端午节的记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
文章第②-⑧段主要回忆家乡的包粽子、吃粽子、割艾草、插艾草等端午习俗;第⑨段则叙写了对亲人的回忆,表达对亲人的怀念。
19.(3分)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在锅里头跳跃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米粽的热切期盼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首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或是修辞手法,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是表现手法等。
本句将“粽子”赋予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在锅里头跳跃的情形,表达了“我”对米粽的热切企盼和欢快之情。
20.(4分)作者回忆了家乡包粽子、吃粽子、割艾草、插艾草等过端午的情形,然后面对眼前的米粽,睹物思人,想起了母亲,“止不住要落泪”,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表达的主旨理解其深层含意。
21.(6分)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心灵手巧、乐观爱子的人。
比如从“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表现母亲勤劳,融入浓浓的母爱;“绣得好看”“手巧眼也明亮”“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表现母亲能干、心灵手巧;“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表现母亲乐观的性格。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从与人物相关的具体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更要注意文中对人物进行介绍和评价的句子平解答本题要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母亲的语句,然后进行分析概括即可,如从“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可看出母亲勤劳、爱孩子;从“绣得好看”“手巧眼也明亮”“手脚灵活,干自什么活儿都利索”可看出母亲能干、心灵手巧;从“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可看出母亲的乐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