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1360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doc

小学三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9.2

活动地点

三年级办公室

记录人

LBY

主持人

SL

参加人员

三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课题内容

第一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难点是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动过程

一、教学中的困惑

1、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时间的长短(准确的时间观念)?

2、在解决时间的应用题中,如何写计算过程?

3、对于“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8:

30,每节课40分钟,第二节课什么时间下课?

”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4用什么方法让孩子能更好、更准确的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二、修订意见 

1、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在多次的估计时间的活动中体验活动,逐步积累经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

2、在教学有关时间的计算时,可以通过观察钟面指针转动的区域帮助学生理解。

3、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三、解决措施 

1、把一分钟具体化,让学生通过数数、倒计时、一分钟能做的事等去亲自体验时间的长短,并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2、不强调必须写计算过程,只要学生能写出结果就可以,灵活处理。

3、要区分时间与时刻,借助动态的转动钟面,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当60分时,时针走了一小时。

4、首先要弄清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进制,然后和100进制的米与厘米的题进行混合练习。

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9.6

活动地点

三年级办公室

记录人

WY

主持人

LBY

参加人员

三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课题内容

教材18页例2

教材简析

例2,借助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学解决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

通过学生讨论的场景,呈现“数格子”“计算”等多种解题策咯,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动过程

一、教学中的困惑 

1、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时间的长短(准确的时间观念)?

2、在解决时间的应用题中,如何写计算过程?

3、用什么方法让孩子能更好、更准确的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二、修订意见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在多次的估计时间的活动中体验活动,逐步积累经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

三、解决措施 

1、把一分钟具体化,让学生通过数数、倒计时、一分钟能做的事等去亲自体验时间的长短,并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2、不强调必须写计算过程,只要学生能写出结果就可以,灵活处理。

3、要区分时间与时刻,借助动态的转动钟面,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当60分时,时针走了一小时。

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9.13

活动地点

三年级办公室

记录人

LBY

主持人

CCH

参加人员

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课题内容

教材15页例4估算解决问题

教材简析

例4教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材通过“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使学生掌握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动过程

本节课的编排特点:

1、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咯。

2、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

WY:

设计小游戏--找邻居,帮助学生复习近似数的内容,为估算教学作准备。

陈主任;课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选择估大或估小的策略解决问题。

LBY:

注重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总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还要让学生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9.20

活动地点

三年级办公室

记录人

CN

主持人

WY

参加人员

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课题内容

毫米的认识(P21例1)

教材简析

例1通过估计、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体会毫米是更小的长度单位,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动过程

活动主题:

如何在教学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为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知识的喜悦和快乐。

SL:

要注意用丰富的活动和实物,提供表象支撑,培养学生1毫米的长度观念。

可采用小对子交流的方式。

WY: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知”“情”的密切结合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

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讨论数学。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操作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

学生通过这样自由、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长久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总之,重视指导,保证活动有效开展。

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9.27

活动地点

三年级办公室

记录人

WY

主持人

CCH

参加人员

三年级数学全体教师

课题内容

解决问题(P27例6)

教材简析

例6通过让学生估一估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以及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动过程

研讨主题:

教学策略

LBY:

注重交流和概括换算方法。

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很多种,只要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评价和概括换算的方法。

CCH:

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提高学生估测能力。

1、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计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2、针对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经验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意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以及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活动时间

10.11

活动地点

三年级办公室

记录人

CN

主持人

LBY

参加人员

三年级数学全体教师

课题内容

吨的认识

教材简析

吨是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动过程

教材编排特点:

在认识吨时,通过集装箱、货运火车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介绍生活中“吨”的广泛应用;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大米和小学生的体重等素材,通过推理帮助学生认识1吨有多重。

WY:

注重培养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素材,通过这些常见的熟悉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

LBY:

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吨。

CCH: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1吨。

总之,吨的认识比较抽象,教学时应组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

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10.16

活动地点

三年级办公室

记录人

CN

主持人

LBY

参加人员

三年级数学全体教师

课题内容

不进位加法几一次进位加法

教材简析

在前面的教材里,学生已经学会口算不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整千数加整千数,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还没有出现。

教材第40页第4题安排了得数是一千几百的整百数加法口算。

动过程

CCH:

本节课主要解决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中的对位和计算顺序问题。

由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堂课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位值图,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自主地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CN: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10.25

活动地点

三年级办公室

记录人

CCH

主持人

WY

参加人员

三年级数学全体教师

课题内容

解决问题

教材简析

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教材有两个编写特点。

 

(1) 利用线段图启示算法,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举一反三,让学生解决一些变式问题,组建认识结构。

动过程

LBY:

教材在“想想做做”里设计了许多变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例题中学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从例题到“想想做做”的变化线索是:

“几倍”求和的实际问题“几倍”求相差的实际问题“相差”求和的实际问题。

CN:

教材先安排口算的教学,再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能经常运用学到的口算,既便于解决实际问题,又巩固了口算能力。

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11.1

活动地点

三年级办公室

记录人

LBY

主持人

CCH

参加人员

三年级数学全体教师

课题内容

倍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关于倍的认识,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倍的认识;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解决“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

“倍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和除法后进行教学的,是关于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动过程

WY:

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通过数学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将数学融于生活。

CCH:

重视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SL: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LBY: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11.6

活动地点

三年级办公室

记录人

SL

主持人

LBY

参加人员

三年级数学全体教师

课题内容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1页例2。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动过程

LBY:

在学习目标上:

我想说1.借助实物操作和画示意图,将图案与具体实物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画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2.通过对比示意图,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会列算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通过讨论、交流,经历“理解题意——列式解答——检查”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CCH:

应用分析推理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WY:

在评价活动方案中注意:

1通过实物操作和画示意图评价目标1。

2通过“看—想—说—写—检查”一系列活动评价目标2、3。

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11.12

活动地点

三年级办公室

记录人

LBY

主持人

SL

参加人员

三年级数学全体教师

课题内容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集体备课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会笔算两三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