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课堂实录 薛法根及点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3465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 薛法根及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 薛法根及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 薛法根及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 薛法根及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 薛法根及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 薛法根及点评.docx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 薛法根及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如茉莉课堂实录 薛法根及点评.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 薛法根及点评.docx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薛法根及点评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及点评

执教: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 薛法根

教师课前板书: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袅袅清香爱如茉莉

弥漫诗意

课前交流:

请同学们读老师的名字。

一、引入。

齐读课题。

师:

这些词语哪些同学来读。

指名读(2名同学),齐读。

师:

这三组词语都和茉莉有关,茉莉是什么样的?

在同学们心中是什么样的?

用上一两个词语来描述,说一句话或者两句话。

生:

我心中的茉莉,平淡无奇,开出的花缕缕幽香。

师:

开出的花—散发出缕缕幽香,要不别人听不懂,再说一遍。

(学生说)

(一学生描述,用了三个词)

师:

词语在运用中才能会用,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

还能说吗?

(生用上了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

师:

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更丰富一些。

(生用上了六个词语,师表扬)

师:

能说两句话吗?

只要开口说话,老师就高兴。

(学生反应不积极,沉默了一会)

生:

富有诗意的茉莉,平淡无奇,但散发出缕缕幽香……

师:

学课文时可以看到很多词语,不但会记,还要会用,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读书。

师:

生活中有茉莉花,我们学习的是《爱如茉莉》,这样的爱像茉莉,流淌在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

语言是有温度的,是通过字或者词体(表)现出来的。

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师板书: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师:

自读课文,一定要出声,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读,声音较小)

师:

非常好,同学们都很投入。

读出声音,轻轻地读。

(教师巡视)

师:

有的同学很好,已经在边上写上了自己的感受。

(教师与学生小声交流)

师:

可以从一句话,一件事中,不经意的动作,一个眼神中看出来,哪些地方流露出来?

画下来做上记号。

三、交流。

师:

先把自己划出来的读给大家听,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

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谁愿意第一个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没有动静)

师:

不管对错,要敢于表达。

(教师鼓励)

(指名说)

生:

第一篇(页)最后一个段落……我感到妈妈对爸爸的爱,平淡无奇却又是真挚的爱,善意的谎言表现了真挚的爱。

师:

还有补充吗?

在妈妈心里,生病与饺子哪一个重要?

生(齐):

病!

师:

在妈妈心里?

生(齐):

饺子。

生:

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我感觉到爸爸对妈妈的爱。

(教师板书:

奔bēn和bèn)

师:

bēn和bèn有什么区别吗?

查过字典吗?

生:

bèn有目的,bēn无目的。

师:

文字是不是有温度的?

从“奔”字就体现了。

嫦娥奔月中的“奔”应该是bèn,是嫦娥向着月亮去。

谁还可以说?

(学生有一会沉默)

生:

“你爸爸在床边睡着了……”手脚麻木了,表达了妈妈特别爱爸爸。

师:

再读一下行吗?

(学生读)

师:

还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生:

(没听清老师的要求)我还划了“我夜里睡得沉沉的……”,可以看出父母互相为对方着想。

师:

两处联系起来看,爱是双方的。

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吗?

还有其他地方吗?

生:

第8自然段“爸爸没有吃饺子,也没有听我……”爸爸的心情多焦急,反映了那份纯洁的爱。

师:

文中很多(这样的地方),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再一次鼓励)

生:

病房中的茉莉更加洁白、纯净……

师:

幽香钻进鼻子,为什么写“钻”到心中?

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

说说是怎样体会的。

生:

“钻”在现实中不行,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心,是父母之间的爱。

师:

“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十分纯洁……人们心情好,感到周围的一切都是好的。

师:

第9自然段表述了一幅画面,有没有特别的留意?

认真读,读完谈留下什么印象。

读出声音。

(自由读)

(指一名学生朗读,学生把叮嘱读成叮属)

师:

对自己的朗读评价一下。

生:

读得不太好。

师:

怎样才能读得好?

生(齐):

读熟练。

师:

推荐一名同学,你觉得她会比你读得好。

一名学生朗读。

(仍把叮嘱读成叮属,教师纠正。

师:

自己评价一下。

生:

不怎么好。

师:

要读好,要读熟,还要投入得读。

自己大声读,一会找同学来读。

(学生齐声朗读)

师:

同学们喜欢合唱,老师希望独唱。

现在有两位同学举手了,还有没有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

师:

第五位(举手的)同学来读。

师:

谢谢!

读得非常投入。

老师来读一下,我读的不是最好的。

你听老师读,体会给你什么感受?

(师范读)

师:

描述感人的画面与情景,哪个画面,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没有表示)

师:

轻轻柔柔的,阳光是悄悄地“探”了进来,有没有温度?

有没有温暖?

是几度呀?

“探”字有温度吗?

(教师板书:

探)

生:

应该是有的,因为阳光充满了温情。

师:

“探”和“照”有什么不同?

生:

“探”用的是拟人的写法。

师:

为什么用“探”?

“照”和“射”都可以呀。

生:

这样写比较轻……

生:

改了别的字就不是拟人了。

(师生笑)

师:

完了吗?

生:

用上“探”说明阳光也不打扰这幅画面。

师:

也像做儿女的一样,不愿意打破这样的画面。

这些景语是有感情的,所以是有温度的。

同学们再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

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感受、体会。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句。

(学生齐读)

师:

为什么用了两个“爱如……”

生:

强调。

师:

爱就如茉莉?

还有吗?

生:

表示一种感叹,可以深入心灵。

师:

充满温馨。

生:

为了点题!

师:

点题一个就够了,为什么用了两个?

生:

也是为了强调。

师:

为什么不用三个?

生:

多用就啰嗦了。

师:

开始作者认同吗?

为什么后来写出来了?

生:

看到当时的情景明白了。

师:

爱如茉莉是由衷的赞叹、赞美。

齐读最后一节。

(学生齐读)

师:

拿出感情来读行不行?

(学生读)

师:

作者心中这样的爱平平淡淡而又真真切切。

四、拓展。

师:

同学们眼前,在现在的年龄,如果让你打一个比方,你认为爱如什么?

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各自)写一句话。

(学生写,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生:

爱如百合,我看到一个动画片上,一个女孩特别白,比喻成“白百合”。

生:

爱如玫瑰,听别人说玫瑰是爱情的象征。

师:

爱如玫瑰,轰轰烈烈,也不要忘记爱如茉莉。

生:

爱如柠檬糖,有酸也有甜。

爱如卡布西诺,带泡沫的咖啡……

师(笑):

什么东西?

生:

卡布西诺,苦中有甜。

生:

爱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生:

爱如康乃馨,温馨而祥和。

生:

爱如一把火,给汽油就燃烧,给空气就灿烂。

(全场笑声)

师:

要有热烈的爱,爱也要有理性。

生:

爱如阳光,可以温暖别人和自己。

生:

爱如繁星……

生:

爱如空气,无所不在,无微不至。

(掌声)

生:

爱如星光,虽然月亮遮住了它,但不能阻止放光。

生:

爱如动力……

生:

爱如月光,给人光明而不耀眼。

师:

爱如咖啡……

师:

人生不同阶段,对待爱情的看法也不同。

生活中需要爱,除了爱情,更需要同学、老师的爱,这些爱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更温暖。

下课。

(注:

此实录据2005年7月25日下午阿远整理,四部分内容的划分为阿远所为。

附:

           爱如茉莉

那是一个飘浮着桔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从一本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小说中抬起酸胀的眼睛,不禁对着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冲口说:

“妈妈,你爱爸爸吗?

”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

“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

”我见从妈妈口中诱不出什么秘密,便改变了问话的方式:

“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

”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

就像茉莉吧。

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眼睛,赶忙把很是轻视的一句话“这也叫爱”咽了回去。

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归来的前一个晚上,妈妈得急病住进了医院。

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

“映儿,本来我答应你爸爸今天包饺子给他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

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肚的。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他直奔到医院。

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一个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

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

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

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

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望着爸爸憔悴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不禁心疼地问:

“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

“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

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爸爸去买早点,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松松散散地插进空罐头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

我开心地想:

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啊,转念又笑自己简直已是不可救药的“耍”浪漫。

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

“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

“妈,你怎么啦?

”我好生奇怪。

“你爸爸伏到床边睡着了。

我怕惊动他不敢动。

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这么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使我静静地流下泪来。

泪眼朦胧中,那丛丛簇簇的茉莉更加洁白纯净。

它送来缕缕幽香,袅袅娜娜地钻到我们的心中,而且萦萦不去。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评课交流:

课如茉莉幽香远

——薛法根《爱如茉莉》课后互动实录

北京市崇文区教学研究中心吴琳整理

【研讨背景】

2006年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东方北师教育培训中心主办,《人民教育》杂志社、《小学语文教学通讯》杂志社、北京小语会等单位协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菁英论坛”在北京举行。

会上,四位新生代特级教师作了主题演讲和现场教学观摩课,课后,就老师们共同关心的语文教学问题,授课教师和应邀到会的课程专家、教研员进行了现场对话。

对话中,菁英们热烈的讨论碰撞出无数闪亮的思想火花,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听课教师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同时,也给予老师们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人物简介】

主持人:

吴琳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

著有《梅林看课堂》、《静下心来学语文》等著作。

坛主:

薛法根江苏省吴江市舜湖小学校长,著名特级教师。

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曾在《人民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等60余篇论文,著有《薛法根教学思想经典课堂》。

特约嘉宾:

张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副主席;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员;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出版多部学术论著和译著。

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哲学、道德教育等。

特约嘉宾:

赵士英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主任、教授。

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学会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主编了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长春出版社版)。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课程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

【互动再现】

来自听课教师的声音

吴琳:

厨艺高超的厨师给我们吃的菜都是天然本味的,是张扬菜的精神的,而手艺差的厨师往往会在菜里放些不合时宜的调味品,以至于盖住和改变了菜的味道。

观摩课也是如此,它的最高境界是向“家常课”回归。

让我们听一听现场听课的老师们刚刚发过来的手机短信:

(以下数字为手机尾号)

1982:

薛老师的课淡淡的,但淡中有奇,奇中见智,智中溢美,北京之行,闻着花香,拥着真知,爱着生活,此行不虚。

1114:

薛老师如邻居大哥般亲切朴实(众笑,继而掌声),薛老师的课也如茉莉般纯净自然,缕缕幽香弥漫于整个课堂,平平淡淡才是真,薛老师的教学平而不淡,细节中体现教学智慧,这才是真实的语文教学,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掌声)

老师们觉得薛老师的课与我们的课堂,与我们的家常课贴得很近,因而倍感亲切,在听课中发来很多手机短信:

9491:

薛老师的课自然但脱俗,让聆听者时刻都能感受到他教育的智慧,我也希望自己能变成他们班的学生,每天都可以享受这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

(掌声)

9629:

我现在听课的感觉就像在品闻着茉莉淡淡的幽香,每一缕中都散发着教师的智慧、水平,学生的学习在细雨滋润无声中学会了,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课堂。

(掌声)

1831:

一支粉笔满腔爱心,您演绎着平实幽默而又智慧的语文,让孩子收获真正意义的语文。

爱如茉莉,薛老师亦如茉莉!

(掌声)

0479:

薛老师的课就像茉莉,表面平淡无奇,却无时不散发着缕缕幽香,弥漫在整个课堂。

真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就像一句广告语:

简约而不简单!

(众笑、掌声)

3653:

薛老师的课如茉莉,不温不火,不骄不躁,蹲下身子,慢慢将学生引入情境,入境始于亲,学生真正品出了文章的冷暖。

课上得朴素、真诚。

(掌声)

0690:

好一朵清新的茉莉,孩子们的芬芳,老师的用心浇灌,使整个礼堂弥漫着爱的轻松与欢乐。

我欣赏薛老师的课,思想,人,人生!

(掌声)

1945:

薛老师的课也如茉莉,纯净、清香,在简约的课堂上,教师、学生以及我们听课的老师都感到心灵的舒展,在交流、开放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智慧的灵光。

(掌声)

0709:

我觉得薛老师这节课就如《爱如茉莉》一样,平实中见真情,朴素中见真功。

就如同我们平时上课一样,有一种亲切感!

(掌声)

8766:

如果说前面两位教师(指王崧舟、窦桂梅)的风格像牡丹令人仰慕,那么薛老师的课则如茉莉,静静的开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

(掌声)

读着这些短信,听着老师们发自心底的声音,令人感动。

千言万语,可以化做下面这位朋友的一句话:

7439:

课都这么讲,不怕学生学不好语文。

(笑声,长时间掌声)

……

这是来自现场听课教师的感受。

对这样一节课,我们的课程专家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张华——“我看到的”和“我听到的”

感谢活动的主办者邀请我来参加这么好的一个活动,也感谢薛老师给我们上了这么好的一堂课。

很多想说的话和自己的情感,刚刚梅林老师读的短信当中已经表达了,我也很有同感。

我想,我们还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听课的老师们,我和赵教授就在中间穿插着说一说,你们看,这样好吗?

(掌声)既然让我讲,我想先简单地讲两点体会。

第一点,我在薛老师的课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第二点,我对薛老师的课,有哪些自己的想法。

先讲一讲我看到了什么,我相信,我看到的东西和你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主要不在于我们坐的位置不同,而在于我们所处的角度不一样。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对自己对所看到的同一件东西的不同的理解。

而且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看同一件东西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特别注重每一个人自己在课堂上看到了什么,而首先不去谈“提什么建议”、“做什么评价”。

在这堂课中,要消化薛老师和他的这班同学所展开的一个小时的会话般的课堂,需要很多时间来琢磨。

我只是把我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东西来和老师们分享,想到哪儿说哪儿,老师们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

第一,我看到了“等待”。

我在薛老师的课上,看到了很多等待的场景。

比如,一开始,薛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六个词汇,用了比较长的时间。

他静静地、慢慢地写,下面的学生就在那里静静地坐着。

我由此想到我们国内许许多多的课堂,无论是学语文还是学其他,特别是在小学,好像孩子等待一点时间就是浪费。

于是,背唐诗吧,背宋词吧,唱歌吧,弄成语吧,有时还弄一些很无聊的东西,比如:

一九怎么样,二九怎么样,三九怎么样……(众笑),那些东西,在我看来,意义不大。

薛老师是让孩子们在等待当中享受期待。

一开始他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同样也有许多这样“等待”的情节。

比如:

当让学生静静地读整篇课文的时候,用了比较长的时间,每一个同学都能读完,而且还能回过来再读。

再比方说:

他让学生写一句话,写出“你对爱的理解或打个比方”。

这时依然是等待。

他在教学中这许多“等待”的情节,让我觉得“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前,我们教学中常说的一句口号是“追求效率”。

所谓追求效率,就是在单位时间里,所完成内容越多,所完成的内容越熟练,所达到的目标越多就越好。

但我觉得,这种“效率观”有时却适得其反。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一分钟!

”“前后桌讨论,三分钟!

”在薛老师的课上,我们看到,他没有一次是这样给出时间限定的。

在阿尔卑斯山的一条山路上,经常出车祸,为了避免车祸,交通管理部门树了很多警示牌都没用。

后来,立了个标语牌,上面写着:

“前方景色很美,请慢慢欣赏”。

于是,长途驾车的人们在旅行的过程中,慢慢欣赏,感受无限风光,车祸也锐减下来。

所以说,等待的品质,在市场经济这样一个浮躁的氛围中,是尤为可贵的。

这也许与薛老师来自苏州附近有关,苏州、杭州与上海最大的区别就是,上海不会等待。

所以,这也许是苏杭出名师的一个原因吧。

(众笑)

第二,我听到的“声音”。

在薛老师的课上,很少有那种声嘶力竭的声音。

(众笑,继而热烈鼓掌)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声嘶力竭的声音。

(众笑)比如:

有表情地朗读,那声音把话筒都震得发出嘶嘶的响声。

(众笑)特别是那种:

“怎么样,给他点鼓励!

”“哈!

哈!

你真棒!

”(众笑)“老师听不见,你再大声一点!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

”于是整齐划一地齐读……这样的声音掩盖了思想,掩盖了情感。

在薛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没有听到那种声嘶力竭的声音,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给你一种很静的感觉。

我觉得这种感觉是非常之好的。

只要在课堂上形成了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氛围,用很自然的声音说出来,同样是有力量的。

老师们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呢?

(长时间掌声)

第三,我看到了“日常会话”。

我们的课堂有这样一种现象:

老师们在课上40分钟里与学生的会话,往往跟课下的时间里与学生的会话不一样。

老师们只要一进课堂就立刻变了一个人,变了一种声音,变了一副情感。

我对这种现象是不满意的。

为什么我们在课堂里面就不能和学生有日常的会话呢?

我觉得课堂当中有日常会话,有日常交谈,是非常宝贵的一种品质,这正是薛老师的课堂之所以平静、自然的一个理由。

你们记得一个细节吗?

有个戴眼镜的男孩,讲了自己的想法后,忽然问薛老师:

“对吧?

”薛老师笑了,听课的老师也笑了。

这个孩子在跟薛老师商量。

像这样的细节在你们的课堂上是不是经常出现呢?

这样的情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朋友坐在沙发上闲聊时才会有的。

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薛老师的课堂上,那种本味、本色的东西,我非常喜欢。

(掌声)

第四,我看到了“语言与思想、情感的交融”。

我们的语言是为了表达思想、表达情感、创造意境而讲的。

在这节课中,薛老师很好地处理了语言与思想,语言与情感的关系。

他不是非常地、过多地拘泥于某一个语言的特定的确切的理解,而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表达感情。

第五,我看到了“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景致。

假如我们让这些孩子上了这课以后去参加考试,一定不会考低分。

这也是薛老师的课给我印象非常深的一点。

他首先让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整体当中,然后他在理解课文当中不失时机地把一些关键的语汇、词汇抓出来,来分析和理解它,较好地处理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比如说,这里有几个字。

对“直奔”的“奔”字的分析,对“阳光探进来”的“探”字的分析,对“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等词汇的分析,他在让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理解了这个词汇,同时又不会因为熟记某一词汇的含义而使这个词汇和课文的整体割裂开来。

这样一来,一个个词汇也就有了意义,有了意境,与课文情境联系起来了。

我相信,这样的课,学生既能够体验到语文的境界,同时在考试中也不会落下。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得很好,考试时也一样可以考高分的。

因为老师们在课程改革当中,最担心的一点就是,如果我放开讨论,考试成绩降下来怎么办?

我们的报纸上经常有这样的一些宣传:

某某学校参加课改了,成绩降下来了。

老师们,参加课改而成绩降下来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试的内容和课改的精神不一致,这是可以改变的。

但即使我们考试的内容和课改的精神一致了,是不是学生就一定能得高分呢?

那是不一定的。

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老师们对课改的理解过多地追求了形式的东西、表面热闹的东西,课不够扎实,不能把课堂上让学生的创造和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

当我们将这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的时候,孩子们的理解真的会让你吃惊。

我不知道今天这个班的语文老师有没有在底下坐着,如果在的话,你可以单独和薛老师再交流一下。

你看你的孩子们,在谈到对“直奔”的理解时,第一个孩子说“奔”(bēn)表示“走”,“奔”(bèn)表示“跑”,他是从字的本身来理解。

当时,薛老师马上说:

你这个理解是不正确的,无论是“奔”(bēn)还是“奔”(bèn)都是“走”和“跑”的意思,当即就指出了学生的错误。

第二个学生谈到“奔”(bēn)是无目的地跑,而“奔”(bèn)是有目标的、着急地跑。

我不知道字典上是不是真这样解释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学生没有去查字典,他们不是将字典上“奔”字的两种含义“背”下来的,而是根据课文的情境提出了自己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恰恰就是对这个词本义的理解,这不是一种最高的境界吗?

这是我们语文的东西,所谓语文的东西,就是对一个词准确无误的理解不一定非得由你直接告诉他,他有时可以悟出来,悟出来以后,经过教师的点拨,正好接近了、附和了对一个词语的准确无误的解释。

但是,这种准确无误的解释又是自己悟出来的,自己发现的,寄予自己的创造性的。

像这种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的来回的穿梭和巡回当中,使课文具有了整体感。

第六,我看到了“适当的重复”。

薛老师在课上有时会让学生适当地重复,这种“重复”不是为了熟练而整齐划一的那种重复,而是让学生把语速慢下来:

“讲得不错,请你再说一遍。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

薛老师的这种“重复”的品质和“等待”的品质是结合在一起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上,我看到的东西很多,这里只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下面,基于我看到的东西,我适当地做一点儿评论。

薛老师的课我们都觉得不错,他哪里不错,特点在哪里呢?

评论,总要对好的方面和“换一种思路该怎么做”来谈。

我希望我这种“优点”和“缺点”分开来的做法,不要把它只作为一种评价,我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一种想法。

好的方面:

第一点:

一堂课要上好,所选择的课文很关键。

《爱如茉莉》这篇课文写得非常好,里面有各种会话,中间的独白又那么亲切自然,没有一句“口号”。

我以前听过王崧舟老师上过《一夜的工作》,那篇课文就不好。

(众笑)那篇课文与小孩子的心理逻辑和当前的发展水平距离非常远,“周恩来现象”小学生怎么能理解得了呢?

所以,伴随着他们的只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或是简单的情感的渲染。

而这篇课文,非常朴实自然地讴歌了爸爸妈妈之间一种朴实自然的情感,具有普遍性,人人读了都会受感动。

所以,选择一篇好的课文,或者,老师们为我们的学生主动地去开发课程,这是一个教师专业素养中非常核心的东西。

也许你会说,课文都是定好的,我说了不算怎么办?

尽管如此,教材有规定的内容,但老师们可以根据你的教学实际来做调节。

比如,这篇课文你认为不必花规定的那么多时间,你少花些时间总可以吧?

假如你认为还有一篇文章比这篇课文更好,你把它找来作为阅读教材好不好?

总之,老师在课程内容上要有发言权。

薛老师选择《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是他今天成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基础。

这是我谈的第一点,我希望通过这一点能让老师们理解薛老师的一种课程开发意识。

你们注意到了吗?

薛老师在教学中说他在网上搜索关于《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