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四年级综合活动主题案例走进家务劳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3295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8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四年级综合活动主题案例走进家务劳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完整word版四年级综合活动主题案例走进家务劳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完整word版四年级综合活动主题案例走进家务劳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完整word版四年级综合活动主题案例走进家务劳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完整word版四年级综合活动主题案例走进家务劳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四年级综合活动主题案例走进家务劳动.docx

《完整word版四年级综合活动主题案例走进家务劳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四年级综合活动主题案例走进家务劳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四年级综合活动主题案例走进家务劳动.docx

完整word版四年级综合活动主题案例走进家务劳动

 

走进家务劳动

------------主题活动

一、活动设计

(一)课题产生背景:

本主题活动的选择,是我们根据两个多月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情况、兼顾原有的劳动教育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实际现状等多方面的考虑而综合设计的,具体说明如下:

(1)回顾两个多月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从学生课题选择的内容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内容与研究性学习有关,其次也有部分内容涉及到社会实践,但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一块却还是一片空白。

(2)纵观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我们发现学生的家务劳动观念簿弱,很多自己的事都不能自己做,而且常常把成人的帮忙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对家庭缺乏一种责任感意识。

(3)从原有的劳动教育内容来看,学做家务劳动特别是学习制作一些烹饪方面的简单知识和技能也一直是深受学生喜欢、家长欢迎的内容。

(4)从“充分运用导师资源”角度出发,我们在以往的经验中发现:

孩子一般在活动初期对聘请“导师”都很热心,但在活动中却常常忽视“导师”资源,有的甚至似乎忘记了“导师”的存在,而导师们也不知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走进家务劳动课题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导师”意识,另一方面也希望家长能体验一下当“导师”的感受,真正过一把“导师”瘾。

为此,我特地设计了本次以家务劳动为切入口的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期望:

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在家务劳动能力、自我服务意识、家庭责任感、小组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及运用导师资源等方面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二)主题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家务劳动的调查活动,了解在日常劳动中,哪些劳动是属于家务劳动?

●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

●学会做一道有自己创意的“农家菜”。

2、能力目标:

●通过“练一练”、“露一手”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的意识及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请教、合作交往、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调查,体会大人劳动的辛苦,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方案设计

1.活动准备

(1)调查统计表。

(2)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工具。

(3)自备“农家菜”的材料。

2.活动内容

(1)哪些劳动属于家务劳动?

(2)跟踪调查:

妈妈一天的家务劳动。

(3)校园调查:

一周中你做哪些家务劳动?

(4)练一练:

学做家务劳动。

●学会用洗衣机洗衣物;

●学会拣菜、洗菜;

●学会做饭、做菜;

●学会整理房间;

(5)露一手:

“学做一道有创意的农家菜”;“今天我当家”。

(6)交流收获与感受。

3.课时安排

大约16——18课时

4.活动设计

(1)哪些劳动属于家务劳动?

●学生讨论:

◆在日常生活劳动中,你认为哪些劳动属于家务劳动?

◆你会做哪些家务劳动?

◆你计算过妈妈(或他人)一天中花在做家务劳动上的时间有多少?

◆假如你们家没有人做家务,请你想一想,一段时间下来,你们家会是什么样子?

(请把你的想象画下来)

◆你准备怎样来做“走进家务劳动”这个课题?

●制定计划:

◆小组讨论。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个人计划。

(2)跟踪调查:

妈妈(或他人)一天的家务劳动

●利用课余时间跟踪家里某一人一天的家务劳动。

●计算一周中家务劳动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

●制订一份科学的家务劳动时间表。

●写一份跟踪调查小报告。

(3)校园调查:

一周中你做哪些家务劳动?

●利用课余时间在四年级学生中开展“一周中你做了哪些家务劳动?

”的调查。

●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表你的见解。

●小组交流。

(4)练一练:

学做家务劳动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做几种简单的家务劳动,例如:

用洗衣机洗衣、洗鞋子、洗书包、拣菜、叠衣服、凉晒衣服、整理床铺、整理房间等。

●交流学做家务的感受。

●活动汇报:

“我有一双小小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谈谈:

学做家务的体验与感受

●实践活动:

“今天我当家”

(5)露一手:

“学做一道农家菜”

●学生自己设计一道农家菜。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亲自制作一道农家菜。

●介绍制作的经历、作品的特点、学习制作的过程等。

●欣赏、评比。

●品尝。

(6)交流收获与感受

●学生整理:

在整个过程的中的体会、收获、教训、感受等。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展示与交流。

二、活动实施与指导过程

(一)活动情景的导入

本课程的导入,是以学生的讨论为切入口,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家务劳动的了解程度;对家长在家务劳动方面花费时间的了解程度等,从而激发学生对走近家长、走进家务劳动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对“家长一日家务劳动的调查”及“学生一周家务劳动调查”的兴趣。

(二)“调查活动”的引导

本次活动我们设计让学生亲历两次调查活动:

(1)跟踪调查:

妈妈(或家人)的一日家务劳动;

(2)校园调查:

一周中你做哪些家务劳动?

本活动是利用星期天及课间时间进行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调查活动,一方面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想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长的辛劳,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从观察中学会反思,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好相应的调查表,让学生根据内容进行调查,并随时做好记录,调查完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写出“我的感想”。

我们想通过简单的感想,引导学生对自己观察与收集到的信息学会评价与反思,同时也引导学生对家务劳动的关注与对家长劳动成果的珍惜。

(三)活动实施与指导

1、“学做家务劳动”的实施与指导

本活动是以个体独立学习与集体交流、展示等交互进行的,主要实施地点选择学生家庭,并聘请家长为主要实践活动导师,教师的指导主要是通过目标指导——学生实践——信息反馈——学生再实践的途径进行的。

利用“目标指导法”指导学生活动,是我们在这次活动中的一种尝试,教师开始给学生的目标是框架式的,分几个不同层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期望达到的程度,我们尝试将整个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学生通过实践后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与收获带到课堂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教师将从学生交流中总结出的一些做法和窍门进行归类后推荐给大家,让学生以这些为依据进行再一次的实践活动,以巩固学到的技能。

为了让学生通过活动增强家务劳动及自我服务的能力,在“学做家务劳动”中,我们通过“用洗衣机洗衣物”、“学会拣菜、洗菜”、“学会做饭、做菜”、“学会整理房间”等活动,让学生在主动请教的基础上,学会做几种简单的家务劳动,如用洗衣机洗衣、洗自己的鞋子、洗书包、拣几种简单的蔬菜、制作一些简单的饭菜、凉晒衣服、叠衣服、整理床铺、整理房间等。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导师资源,通过亲身体验,学会做每一件事,力求在成人不在家的时候能够做到自己照顾自己。

附:

活动的照片

(1)郭浩然正在洗碗。

(2)罗家雯正在为奶奶整理床铺。

(3)陈耀辉在叠被子。

(4)梁荣泰、梁梽杰到邻居家学做菜。

(5)四年级同学正在进行叠被子比赛。

(6)梁嘉仪正在厨房切菜。

(7)同学在家长指导下学做家务。

2、“露一手”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本活动主要是检查学生在学做家务劳动中的学习情况,为了提高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们选择了集体展示与个体展示结合的方式,通过“点”、“面”结合,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提供舞台。

在“学做一道有创意的农家菜”中,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使活动更有创意、更有趣味性,我们特地将“学做一道农家菜”改为“学做一道有创意的农家菜”。

活动模式采用的是在家里练习,在集体中进行展示。

我们通过上课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现场操作,学生从原材料到作品,都有自己独立并现场操作完成,最后大家通过对作品的色、香、味、创意等进行评价,评选出“露一手”优胜奖。

而“今天我当家”,我们采取的是利用星期天让学生将自己学会的家务劳动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形式。

活动前,我们将活动设想事先告诉家长,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并请学生与家长共同设计“今天我当家”活动,由学生根据活动设计完成活动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做家长的辛劳。

活动后一方面请家长对孩子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畅谈感受,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家务劳动意识,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附:

孩子们做出的菜。

(1)炸鸡翼。

(2)排骨炆土豆。

(3)西红柿炒蛋。

(4)凉瓜炒牛肉。

(5)蒸鱼。

3、交流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经过近两个月的学习与体验,从返回的信息中表明,学生不但全部完成了所有的学习内容,更为可贵的是不但所有的孩子都参与了本次活动,而且每个孩子都力争学得最好、最棒,每个孩子对待家务劳动的态度都有了转变,对父母、长辈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普遍有了共识:

作为家庭成员,对家务劳动也应该有自己的一份贡献,做家务劳动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同时还能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家务劳动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体验成就感。

在活动的后期,我们特地举行了班级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我们允许学生“八仙过海,各献神通”,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

例如文字交流;照片、录象交流;家长的评价交流;学生的现身说法;同伴的相互评价等,鼓励大家敞开心怀畅谈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收获和感受,最后鼓励学生合理安排、科学设计为家长制订一份“科学安排家务劳动时间表”,尝试将自己的成果推荐给了家长,由此将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

(四)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的评价方式以结合活动特点为特征,采取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具体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

学生自评主要由学生针对自己参与活动的态度、自我收获等为依据进行评价;小组互评主要由小组成员根据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态度与成果进行评价,本次活动主要以“学做有创意的农家菜”及每次的小组交流为依据;家长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家里学做家务劳动的态度、不会时是否能主动请教及“今天我当家”等为依据;教师评价主要由教师通观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原有的能力态度对比等为依据对学生参与整个活动的情况作出综合性的评价。

三、收获与体会

历经两个月的主题活动——“走进家务劳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已圆满结束。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的意识及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往、收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通过调查与观察,不但体会了大人劳动的辛苦,同时也唤醒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使所有的学生都品尝到了劳动与成功的喜悦。

1.活动内容适合学生的能力发展。

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学做家务劳动”,得到了所有孩子的参与和喜爱,从“学习用洗衣机洗衣物”、“学习拣菜和洗菜”、“学习做菜做饭”、“制作有创意的农家菜”、“学习整理房间”到“今天我当家”。

每一项内容孩子都积极参与,力争高质量地完成,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能真正学会某一项家务,许多学生失败不气馁,努力克服困难,一次学不会,就学两次、三次,直到学会为止。

我班的郭淑霞同学为了学会切黄瓜,坚持回家天天练习,终于在制作农家菜的成果展示活动中,一展身手,以熟练、均匀的刀功成为全年级最佳的“刀功手”。

看着他熟练地切菜,听着均匀的刀声,同学、老师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发出了阵阵“嘘声”。

从各项活动的返回信息看,学做家务劳动不但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促进了学生的能力提高,同时也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由此可见:

只有学生喜欢的、适合学生能力需求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乐意接受,并由此全身心的投入,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家长的支持是活动成功的保证。

本次活动的内容是家务劳动,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并得到锻炼,我们选择了以家庭为学习与练习的主要场所,并聘请家长为本次活动中“学做家务劳动”的主要导师,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强化学生主动请教的意识,另一方面是为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发挥家长的“导师”作用。

从返回的信息来看,所有的家长都乐意为孩子当导师,所有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都能主动请教,有的家长基本上每次都能在孩子身旁亲自察看,不断指导,有的还对孩子的劳动成果、态度及时进行评价。

孩子回家主动参与家务劳动,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平衡节奏。

一位家长在返回表中写道:

“……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给我们带来了乐趣,做到了快乐教、快乐学、快乐生活。

”这不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快乐研究”吗?

3.活动使学生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反思。

学生通过“家长一日家务劳动跟踪调查”与“今天我当家”两个活动,从观察(跟踪家长)——体验(亲自操作),虽说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不知不觉中,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在不断地滋生、不断地增强,最可喜的是孩子自己学会了反思:

“跟踪了妈妈一天很辛苦,可妈妈比我更辛苦。

她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没多长时间头上就满头大汗了,这时,我才知道大人劳动多辛苦。

”“妈妈做了那么多家务都不喊累,而我却……真不应该,妈妈,我想对您说:

‘您辛苦了’!

”“奶奶真辛苦啊!

一天一大半时间都用在家务劳动中。

……以后我再也不对奶奶发脾气了,因为奶奶要做太多太多的家务,还要照顾我,我再对奶奶发脾气,她会更累,我要帮奶奶减轻负担。

”“我深切地体会到:

我的妈妈每天真是太辛苦了!

我是家中的一份子,理应为家里尽一份责任,做家务不但能锻炼自理能力,还能增强家人之间的感情。

”瞧!

这难道就是我们平时眼中那些“小皇帝”们说的话吗?

难怪有的家长在返回表中说:

“通过这次活动,仿佛孩子一下子长大了。

4.目标指导法的尝试。

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中,我们尝试用目标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去探究、去求知,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追求。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制订活动目标时,我们将每项活动目标都确定为几个不同的层次,让学生自己选择愿意达到的程度,打破平时先教“怎样做”,再让学生“跟着做”或“模仿做”的习惯。

力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请教等主动获取知识,并在每次活动后都进行小组及班级的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不但交流自己的收获与发现,也交流从家长那里学到的小窍门,交流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目标指导法的应用,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请教、学会了探索,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觉学习的意识。

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

虽然,目标指导法设立了目标达到的不同层次,但每个孩子都在向最高的目标努力;目标指导法的应用,也让家长真正过了把“导师瘾”。

5.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创造“创新”舞台。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创新”,在学习制作凉拌菜时,我们将它设计成“一道有创意的农家菜”,要求学生在学习农家菜基本制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争取在造型、色彩搭配、菜名等方面将自己的“创意”融入其中,做出自己的“特色”。

经过学生的努力,涌现出了一道道有创意的农家菜,如:

炸鸡翼、凉瓜炒牛肉、排骨炆土豆……瞧:

这些在平时我们经常见到的普通菜肴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制作,不但赋予了一种全心的概念,而且仿佛突然间提升了“身价”,这对于学生来说,不就是一次生活中的“创新”吗?

6.灵活应用,加深体验,增强责任感。

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家务劳动后,一方面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技能,同时给学生创造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对家长平时为家庭所作的奉献精神有所了解,以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我们特地设计了“今天我当家”的活动。

孩子们通过一天的亲身体验,深深体会了做家长的不易,做家长的辛劳,促发学生对家庭由然而生一种对家庭的责任感,这些都反映在学生的日记和文章中:

——我觉得“今天我当家”这个活动不但是对我们学习的家务劳动是一次综合性的检验,而且也让我们真正体验了一次当家的乐趣,体验了一次做父母的辛苦,使我们每个人对家庭都增加了一份从没有过的责任心。

(四年级梁嘉仪)

——真是不做不知道,一做才知道,平时看大人们做事很轻松,轮到自己做起来才知道原来也不容易。

(四年级冯家亮)

——当我把最后一碟香喷喷的菜端上桌时,父母回来了。

他们看着我做的饭菜,欣慰地笑了,还夸奖我呢!

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哎哟!

”原来我已经累得腰酸背疼了。

我情不止禁地感叹:

“当家真累呀!

父母每天都这样,真辛苦哪!

”(四年级梁焕仪)

——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

我以后一定要做个好孩子,我一定要烧一顿可口的饭菜让爸爸妈妈品尝,我一定要让他们知道:

我也是家庭的一员,我也要为家庭作贡献。

(冯梓瑜)

——今天,我累得腰酸背疼,但我很开心,因为,我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郭俊雄)

7.对家长评价的方面。

在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请家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评价,家长们不但对活动表示赞赏、支持,对孩子的表现表示满意,而且有一部分家长还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特别是针对活动的后续延伸,个别家长提出:

活动不能走过场,要实实在在地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让孩子真正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家长的愿望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续学生的活动兴趣,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得以发展,这也将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设计不但能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后反映出的弱势面出发,而且能兼顾到学生成长的弱势面,结合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进行选材、安排活动场所、设计活动内容。

活动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导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生活体验,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使学生学会了反思,从而促进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获得发展。

从活动的整个过程也可以看出,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扮演的是“导师”的角色,而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才是真正的“主角”,才是让活动变得精彩的“导演”。

本活动中“目标指导法”的尝试,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请教、学会了探索,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觉学习的意识。

这种尝试在某种程度上也吻合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