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与环境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3100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8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与环境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空气与环境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空气与环境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空气与环境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空气与环境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气与环境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docx

《空气与环境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与环境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空气与环境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docx

空气与环境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空气与环境”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的人们该怎样更多、更好地学习知识,或者说是掌握信息呢?

有专家指出,现在有两条思路。

一条思路是“高效的学习”。

这条思路的基本假设是:

运用先进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开发人的学习潜能,学习方式的革命将成倍、甚至十倍、百倍地提高人的学习速度。

因此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应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

另一条思路是“研究性学习”。

这条思路的基本观点是: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因此,应该提倡研究性的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习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从上述两种学习思路的各自解释中可以看出,“高效的学习”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强调“授人以渔”;“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治学方式。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做出的一项重大课程改革,是我国普通初中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这也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研究性学习重视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别是信息的处理能力,但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基础,“高效的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因此,我们设想,如果将“高效学习”模式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又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这无疑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极佳途径。

二.研究目标

基础性学习以课本为基础,可以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构建学生完整而合理的知识体系,研究性学习 则进一步挖掘教育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尝试以社会课题组织教学,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期课改行动口号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是学习的外因,因此让学生具有自己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学生主体参与能力,这对培养下一代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不断地发展无疑都是有益的。

因此,让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也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

“实践体验,自主发展”是市西初级中学的办学理念。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三.研究原则

(一)从实际出发原则

教师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还没有现成的规范和套路,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此教育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实验过程中实行“大统一、小自由”,即在统一的实验目标引导下,各小组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各自拟订具体的实验实施方案、并确定各自的子课题。

(二)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本实验研究的主导原则。

它要求实验者在认识和把握教学过程时,始终注意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最优化原则

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要讲究质量和效益,教育工作也不例外,要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大效果。

为了使本研究实验发挥最佳功能,要求各小组选择方案和拟订措施能采用最优化方法,使整个实验处于最优状态,达到最佳效果。

(四)目标导向原则

充分的发挥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导向作用,这是本实验的关键。

在实验操作的全过程要始终按研究性学习的六条目标评价、衡量实验的正确性,把握实验的正确运行方向,引导实验工作向既定的目标前进。

四.实验方案

(一)实验的时间和对象

时间:

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

对象:

市西初级中学所任教的三个班学生

(二)实验的实施计划

1.理论学习、课题论证、方案拟定阶段

2.课题实验阶段

2.1准备阶段(2002.9——2002.10)

a.发动学生成立研究小组。

建立“臭氧的研究”、“酸雨的研究”等分专题小组。

b.学习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

c.制订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制订详尽的研究方案。

2.2实施阶段(2002.11——2002.12)

a.交流、补充、完善各研究方案。

b.收集资料、数据统计,为课题的小结作好准备

c.及时将研究方案,研究中碰到的问题向有关专家、老师请教,争取得到帮助。

2.3总结阶段(2002.12——2003.4)

a.组织同学撰写分专题的小论文

b.配合课堂教学,将研究报告在课堂上展示,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

3.课题结题

五.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我认为,根据我国的教学实际,研究性学习应当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学科课堂内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第二层次是学科课堂外(活动课)的研究性学习;第三层次是跨学科综合的研究性学习。

这三个层次各具特色,但目标一致,相互联系、逐步推进。

本实验研究主要就第一、二两层次作了一些探索。

(一)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与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主动求知精神,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3.训练学生进行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多渠道获得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4.进行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活动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有关化学学科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规律与方法。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参与精神,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6.探索学生从事小课题研究的独特规律以及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规律。

(二)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的选择

1.研究性课题选择的原则

指导学生选择好研究性课题,已是成功的一半,课题的选择除必须符合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主要特点外,还需符合下列原则。

可行性原则:

一个小组在实施课题时,常常会受到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并不意味着任何问题都能着手进行研究,成为课题。

初中学生的知识状况、学校的条件、校外的资源等不允许在选题时好高骛远。

内容的深浅、研究范围的大小,所需的知识结构必须与中学教育的现状和学校的内外资源相适应,选择的课题尽量立足课本知识、现有能力的拓展和提高。

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指选择的课题要切实可行。

在地点的选择上要就近舍远,便于调查研究;在用时上需长短适宜,既要保证相对较完整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又要符合中学教学计划,在允许的时间内完成调查研究的实施;在费用上,要适合中学教学和初中学生的经济实力;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太复杂,要方便数据的收集、材料的整理等。

创造性原则:

中学研究性学习虽不同于科学创造,重在使学生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但选择的课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创造价值等。

2.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教师根据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原则,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及学生的特长、兴趣等因素,化学选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对初中化学重、难点知识的专项研究。

(2)渗透“绿色化学”意识,进行绿色化学的选题研究。

(3)联系社会、生活进行专题研究。

(4)对前沿知识的拓展性研究。

(三)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研究性化学教学模式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其教学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因此,下面提供的教学模式只是一种教学思路,在实际的应用中,要适当的改进和完善。

课题类型

 

课题实施

基于学科教学的

研究性学习

基于社会实践和调查的

研究性学习

 

 

 

 

 

 

 

 

 

提出课题

设计方案(实验)

收集信息(实施实验)

处理信息

应用、创新

成果展示、评价

 

提出课题

设计方案

开展实践调查

处理信息

成果展示、评价

2.对模式的几点说明

2.1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是:

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实施研究→处理结果→成果展示、评价。

2.2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提出,或是师生共同研究决定。

2.3提出课题后,先要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长,课题组一般以5-8人为宜。

然后再设计研究的方案(包括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进程、及资料来源、成果预期及人员分工等)。

2.4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可能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方案。

2.5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可以是一个创新实验方案、论文、调查报告、产品,也可以是设计的方案等。

成果一定要进行交流和评价,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也可以通过评价激活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现新问题,引发新的研究。

(四)研究性课题实施中教师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是指导的内容和形式与接受性学习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3.1起始,注重方法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没有学习的经验和有价值的参考书,如何使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任务,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要让学生熟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查阅法等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课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的能力等,交给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钥匙。

3.2过程,注重鼓励和督促并举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使探究活动不能持久。

这时需要教师的关心和鼓励,教师要及时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

要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校外活动前要特别做好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既能大胆进行探究活动,进行人际交往,又能很好地自我保护;要督促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3结尾,注重表达和交流

在结题时,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选择有价值的资料,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要指导学生如何撰写结题报告,同时还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研究工作报告,总结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研究的思路、过程及取得的成绩和体会。

要召开不同形式的辩论会、研讨会,可以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等,使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有一个充分交流、研讨的机会,使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能敢于和善于申辩。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以上仅是我教学实践中的点滴认识,供同行参考。

(五)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坚持面向现实,围绕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突出事例,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现象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污染既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大政方针问题,如教师能以此确立研究专题,积极引导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乃至经济、政治等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会明显增强学生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学习中,一方面可系统梳理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又可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课外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认识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进度采取专题讨论、质疑辩论、实验探索、调查讨论等不同形式。

如课文中空气的成分是教学的重点,在课前查找资料时,同学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述“拉瓦锡——空气成分的研究”以及课堂演示实验使得学生会对这一知识点记忆深刻。

在组织学习活动中应注意:

一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学习规划,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二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留足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时间和空间;三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四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想、去看、去做、去说,真正进入积极思考,努力实践的理想境界。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既要给予积极的指导,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4.切实加强学法指导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除了在思想上要及时给予积极性的鼓励外,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加强方法的指导。

如在明确了某一学习内容后,如何围绕问题收集材料,如何识别资料的价值,对所有资料如何分析与综合,对于学生来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困难。

此时,教师应因题而异,因人而异,切实加强“入门”指导、“过程”指导,使学生能较快地进入角色和状态,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5.注重对学生学习中表现的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努力探索一种重过程、兼顾结果的多元化、激励性、民主、开放、动态的评价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既要敢放(让学生自主学习),还要会收(对学习过程的全面把握),要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善于运用表扬的工具对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能力、思想觉悟等多方面进行及时评价。

(六)研究实验的成果

1.初步确定了化学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课题选择的原则和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2.通过学习、培训、实践,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3.增强了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半学期来,学生尝试写科技小论文,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交流。

4.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活动中一些原来文静的学生,能进行各种走访和调查活动,唤起了他对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能力。

5.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水平。

研究性学习,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索新知的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业水平明显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化学学科逐渐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之一。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认识还是比较粗糙的、不成熟的,我们真诚地接受新的建议和意见。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在理论上敢于探索、积极借鉴成功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上敢于创新、大胆实践,切实有效地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初中研究性学习案例》本书课题组编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

2.《初中探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市教委教学研究室上海科技出版社

3.《自主·合作·体验·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上海市奉贤中学金红卫

4.《倾听·共舞·反思——研究型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上海市冠龙高级中学汪佳敏

 

 

加强认识共同提高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体会点滴

 

一、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江总书记曾反复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阶段。

 

二、对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特征的认识

要想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做指导,教师首先要对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其特征作必要的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笔者觉得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应从以下几个层次去理解。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

研究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和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

 

2、“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形式。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在这种探究活动中,人们通过假设、想象、实证、逻辑等方式方法来认识世界、追求真理。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中学生的“研究”,从研究过程说,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从研究结果看,一般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

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表明了学习的目的。

这包括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等等。

基于“研究”的性质和需要,研究性学习的知识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即除了学习教科书中的间接知识以外,学习者还要广泛地获取未经加工处理的第一手资料即直接知识。

获取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会实际动手操作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与一般的知识学习的基本区别。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主要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提出了以“创造”为指向的学习形式及有关的学习内容。

在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更多地从的角度来考虑与之相应的课程、教材、教法等问题。

由于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丰富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然是多样而变化的。

因此,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取代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必要补充。

 

(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一次尝试,我觉得研究性学习应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重过程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

比如研究的结果,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设计一种产品、策划一次活动。

研究性学习比较注重掌握调查、观察、实验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与现行的学科教学或必修课程的联系更密切一些,但它并不是一种知识教育。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2、重应用 

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征。

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

在这一点上,研究性学习与发现学习、探究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学与教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

在学习形式上,研究性学习也具有发现、探究的特点,但在学习内容上,其侧重点在于问题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有社会意义的。

从应用性的基本特点出发,研究性学习还带有综合性的特点。

即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习内容可能是跨学科的。

与一般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问题(习题)的学习活动相比较,研究性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3、重体验

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

传统的学校教育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其教学过程基本上是间接经验的学习,这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掌握千百年来人类积累的丰富的知识体系。

然而现代学校教育不仅有文化传递的功能,还需要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包括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直接经验的参与,这与学习者的个人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这个基础应该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结合。

间接经验是前人直接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直接经验则是学习者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的感悟和体验。

间接经验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更好地被学习者所掌握,并内化为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

研究性学习之所以强调学习体验的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学习体验可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

更为重要的是,“创造”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能力、方法,而且是一种意识、态度和观念,有创造的意识,才会有创造的实践。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包括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对固有观念的质疑批判意识、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

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观念意识的形成也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感性认识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

也就是说,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的观念体系。

 

4、重全员参与 

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它有别于培养天才儿童的超常教育。

研究性学习重过程而非重结果,因此从理论上说,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中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实现个人的研究目标。

 

全员参与的另一层含义是共同参与。

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

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

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技师的成果。

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

这种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

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

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三、悉心指导,共同提高

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帮助学生消除思想顾虑,积极投入研究性学习

在学生中刚开始提出研究性学习时,许多学生觉得很诧异,认为“研究……”应该是科学家们的事,至少也应是大学生的事,中学生怎能进行研究性学习呢?

觉得“研究性学习”离他们还很遥远。

事实上,不光是学生,我们老师一开始也是不太理解在中学里搞研究性学习。

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也就不奇怪了。

为了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我们在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重大意义和真正内涵后,在学生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研究的过程,是让学生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提出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研究的成果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研究深入的层次有所不同。

任何智力发展正常的中学生都能参与研究性学习。

经过宣传,大多数学生消除了顾虑,对研究性学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记得上学期选题的时候,几乎每个班选报的课题都很多,可以说是出乎老师的预料的,由于考虑到指导老师的人数及工作量,每个班把课题数压缩为几个。

2、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