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备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九十十一章.docx
《中考必备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九十十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必备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九十十一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必备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九十十一章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九、十章)
★中考必备★
第九章《电与磁》复习提纲
第一节磁现象
1.磁性:
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2.磁体: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3.磁体的指向性:
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4.磁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异名磁极互相吸引,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6.磁化:
磁性材料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高温和剧烈震动可以使这些物体的磁性消失。
钢和软铁的磁化:
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7.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
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
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第二节磁场
1.磁场:
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就是转换法。
2.磁场的基本性质: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
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位那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
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店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5.对磁感线的认识: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在磁体内部正好相反。
●磁感线布满磁体周围整个空间,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性强弱。
●磁感线是假想的闭合曲线,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不交叉、不重合,磁感线要画成虚线。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的方法是模型法。
●磁感线立体分布在磁体周围。
6.磁极受力:
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7.典型的磁感线:
8.磁场的分类:
地磁场、电流的磁场(第三节)
9.地磁场:
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地磁场的磁感线从地磁北极出发到地磁南极。
●小磁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
●我国宋代的沈括首先发现:
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第三节电生磁
1.最早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2.奥斯特实验:
如下图所示,将一根导线平行地拉在静止的小磁针的上方(乙图),观察导线通电时(甲图)小磁针是否偏转,改变电流方向(丙图),再观察一次。
对比甲图、乙图,可以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
对比甲图、丙图,可以说明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磁极可用安培定则来判断。
4.安培定则:
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螺线管的极性只与电流方向有关,与线圈绕法无关。
5.安培定则的应用:
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根据磁极判断电流方向、根据磁极和电流方向判断线圈绕法。
6.典型图:
第四节电磁铁
1.电磁铁:
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时失去磁性,这种磁体就是电磁铁。
2.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电流的磁效应、磁化
3.影响电磁铁(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
线圈匝数、电流大小、(是否插入铁芯)。
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电流大小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电磁铁的应用:
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空气开关、磁悬浮列车、电话等。
磁悬浮列车利用了“同名磁极互相排斥”的原理。
电磁铁与永久磁体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有:
①可以改变电流的大小以改变磁性的强弱;
②可以改变电流方向以改变磁极;
③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有无来控制磁性的有无。
第五节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1.继电器:
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2.电磁继电器:
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3.电磁继电器的结构:
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组成。
有了电磁继电器,人们就可以安全方便地操纵大型机械了。
4.扬声器和话筒的能量转换:
前者是将电能转化成声能的装置,后者是将声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5.扬声器的工作原理:
线圈通过如图9.5-4所示电流时,受到磁体吸引而向左运动;当线圈通过的电流的方向相反时,受到磁体排斥而向右运动。
交流电方向周期性改变,线圈带动纸盆不断振动,产生声音。
6.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如下图,当水位未达到金属块A时,电磁铁断路,不具有磁性。
绿灯与电源接通,红灯断开。
此时绿灯亮,红灯不亮。
当水位达到金属块A时,电磁铁通路,具有磁性。
红灯与电源接通,绿灯断开。
此时红灯亮,绿灯不亮。
7.电铃的工作原理:
如右上图。
通电时,电磁铁有电流通过,具有磁性,吸引小锤下方的弹性片,使小锤打击电铃发出声音;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小锤被弹回,电路闭合。
这样不断重复,电铃便发出连续击打声了。
第六节电动机
1.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如图所示,把一根直导体AB放在蹄形磁体的磁场里,并与电源、开关、滑线变阻器组成一闭合电路。
【实验步骤】
①合上开关,接通电路,导体AB中产生由A向B流动的电流,这时导体AB向左运动起来。
②将电源上的正、负极接线对换,合上开关,导体AB中产生由B向A流动的电流,这时导体AB向右运动起来。
③将蹄形磁体的磁极上下翻转,导体AB的运动方向也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
①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
②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实验表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场对电流的力而运动。
3.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有关。
电流方向或磁感线方向变得相反时,力的方向变得相反;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都变得相反时,力的方向不变。
4.电动机:
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工作原理: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能量转换: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分类:
交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有换向器)
●换向器的作用:
在线圈刚越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电流方向,使线圈持续运动下去。
●组成:
电动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组成。
●在直流电动机,当线圈位于平衡位置时,线圈内没有电流,线圈不受力的作用。
●直流电动机的线圈内都是交流电。
●电动机的优点:
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以改变、污染小等。
5.欧姆定律适用于未转动的电动机的线圈。
电动机转动时,只有
和
成立。
第七节磁生电
1.电磁感应的探究实验:
如图,在两段磁体的磁场中放置一根导线,导线的两端跟电流表连接。
2.【实验步骤、现象】
①当导体AB顺着磁感线上下运动或静止不动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
②当导线AB水平向左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表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电流方向是从B到A。
③当导线AB水平向右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表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电流方向是从A到B。
④当导线AB水平向左运动时,但先将磁铁的磁极位置对调,电流方向是从A到B。
【实验结论】
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②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注意事项】
①该电路没有电源。
②本实验中的能量转化: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4.电磁感应: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5.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6.发电机: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原理:
电磁感应现象
●能量转化: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由转子和定子组成。
●直流发电机中有换向器。
●在直流发电机中,当线圈位于平衡位置时,线圈内没有电流。
7.交变电流:
在交变电流中,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Hz。
我国电网的交流电,频率是50Hz,周期是0.02s,电流在每秒内产生的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50次。
无论是直流发电机还是交流发电机,线圈内都是交流电。
8.录音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电能转化为声能)和磁化,放音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章信息的传递
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美国的贝尔发明了电话。
2.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话筒相当于变阻器,听筒相当于扬声器。
3.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一般电话之间都是通过电话交换机来完成的。
早期的电话交换机是手工操作的。
1891年出现了利用电磁继电器接线的自动电话交换机。
现在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利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
4.“占线”现象包括:
①对方的话机在使用;②一般是打长途电话时,两台交换机之间有太多的用户要通话。
5.电话分模拟和数字两种。
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使用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缺点:
模拟信号在长距离运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些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
数字信号优点:
①形式简单,数字信号只包括两种状态,抗干扰能力强;②可以通过不同编码进行加密。
6.现代的电话全部采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但在交换机和用户家中一两千米的距离上,还在使用模拟信号。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1.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2.光是一种电磁波。
真空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c是宇宙间物质运动的最快速度。
3.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它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
c=λf
其中c≈3×105km/s=3×108m/s,λ的单位是米,f的单位是赫兹。
4.将电磁波按照波长由小到大顺序排序,分别是:
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短波、中波和长波。
5.雷达的天线能发射和接收电磁波。
电磁波需要用天线来发射和接收。
6.在微波炉中,食物的分子在微波的作用下剧烈振动,使得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的天线完成,通过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选择特定频率的信号,经过放大,送到扬声器里。
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2.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
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接收这样的高频信号,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放大,由显像管还原成图像。
3.移动电话机即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工作时用电磁波将信息发射到空中,并在空中捕获电磁波。
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基地台)转接,基地台与电话交换机相连。
4.由声音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跟声音的频率相同,在几十赫到几千赫之间,叫做音频信号。
由图像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在几赫到几兆赫之间,叫做视频信号。
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在空间激发电磁波的能力都很差,需要把它们加载到具有更好的发射能力的电流上,才能发射到天空中,这种电流就是射频电流。
第四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本节课提到了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网络通信。
2.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越多。
微波的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105MHz之间。
一条微波线路可以同时开通几千、几万路电话。
微波的性质更接近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
因此,必须每隔50km左右就要建设一个微波中继站。
3.在地球的周围均匀地配置3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
4.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它能产生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的激光。
激光的优点:
平行度好、单色度好、亮度高。
5.通信用的激光一般在光导纤维中传播。
光导纤维是很细的玻璃丝。
激光在里面多次反射。
6.目前人们经常使用的网络通信形式是电子邮件。
像“abc@”,表示信箱属于一个叫“abc”的人,他的服务器名叫“”。
“cn”表示中国,“com”表示商业网站,“edu”表示教育网。
7.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是因特网。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2.微观粒子:
●分子:
能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为分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来量度。
我们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分子。
●原子: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由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3.物质三态的微观模型:
●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
但水结冰时体积变大。
●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显著增大。
●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该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分子排列
分子间作用力
体积和形状
流动性
固态物质
十分紧密
强大
形状固定
无
液态物质
位置不固定,运动自由
比固体的小
无确定的形状
有
气态物质
极度散乱、间距很大
极小
无确定的形状,易被压缩
有
4.纳米科学技术(1nm=10-9m):
●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0.3~0.4nm,蛋白质分子的直径可达几十纳米,病毒的大小为几百纳米。
●纳米尺度:
0.1nm~100nm
●纳米科学技术:
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第二节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SI)中,千克(kg)是质量的基本单位。
常见的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为10-3t=1kg=103g=106mg。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4.质量的测量: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杆秤、台秤、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分为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选程:
使用前,观察称量(最大测量值)、感量(最小测量值);
②放平、归零: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③调平:
调整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天平平衡);
④称量:
将被测物体轻放在左盘,用镊子从大到小地往右盘夹取砝码。
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⑤读数: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物=m砝码+m游码;
⑥整理器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6.使用天平时的注意事项:
●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游码,这样做会导致砝码生锈。
●调平前,如果指针向左偏(右盘高)就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右偏(左盘高)就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潮湿的物体、液体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测量。
●测量时不允许移动天平,也不允许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对游码读数时,应该按左侧对应的数值读数。
●如果称量时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后天平平衡,那么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物=m砝码-m游码。
7.器材磨损或不规范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可结合实际分析原因):
●如果砝码磨损,并且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砝码生锈,并且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测量前没有将游码归零,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测量前没有调平,导致左盘位置较低,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对游码读数时如果按右侧对应的数值读数,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8.测量质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测量邮票、纸张、大头针等物体的质量时,可先取一些相同的物体,测量它们的总质量,再用测量的总质量除以它们的份数,算出单个物体的质量(示意图见A)。
●测量液体质量时,需要先测量空容器的质量,然后将液体装入容器,用天平测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最后用测得的总质量减去空容器的质量(示意图见B)。
●图C的方法也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
测量时注意物体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并且不能接触容器底部。
●如果物体的密度比水小,并且能放入量筒中,就可以只利用量筒求出它的质量(示意图见D)。
●如果天平的砝码丢失或不能使用,可以先在天平两端放两个质量相同的烧杯,然后像图E一样测量质量。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测量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偏小。
●在实验室,也可以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然后根据G=mg求出物体的质量。
●这些都利用了等量替代法。
在做有关测量电阻、质量、体积、密度、浮力等习题时要熟练运用等量替代法。
第三节密度
1.实验: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设计】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表画图。
再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铜块,重复以上实验。
【实验表格】
物体
铝块
铜块
质量m/g
体积V/cm3
【图象】
【实验结论】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②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③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注意事项】①密度的概念是通过本实验引出的,所以在本实验中不可以提“密度”二字。
②无论画什么图象,都要先描点,然后再连线。
《提纲》内的图象都是简图。
2.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公式:
第一种单位:
ρ——密度——g/cm3;m——质量——g;V——体积——cm3
第二种单位:
ρ——密度——kg/m3;m——质量——kg;V——体积——m3
●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物质的密度越大,物质的质量越大。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物质的密度越大,物质的体积越小。
4.单位:
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
有时密度的单位也用克每立方厘米(g/cm3)。
●这两个密度单位的关系是:
1g/cm3=1×103kg/m3
●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它的物理意义为:
体积为1m3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固体、液体的密度要写成“△×103kg/m3”的形式,气体的密度要写成“△kg/m3”的形式。
5.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定值,是指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且“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变”的条件下。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密度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根据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体的体积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使用前应观察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最大测量值和最小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测量液体体积时,把被测液体直接倒入量筒中,读出数值即可。
2.
测量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首先用刻度尺测出能够计算该物体体积的物理量(边长、长、宽、高、半径等),然后用体积公式求出该物体的体积。
有些物体,如胡萝卜、橡皮泥等,可以用刀切成块。
我们可以先把它们切成长方体,然后测量体积。
3.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器材:
量筒、细线、适量的水、被测物体
●步骤: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②将被测液体用细线系好,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2
●表达式:
V=V2-V1
4.测量不规则的,且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体积(“压入法”):
在测量时,用细针之类的东西将被测物体压入水中,使其浸没。
5.测量不规则的,且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体积(“悬垂法”):
●
器材:
量筒、细线、适量的水、被测物体、石块
●步骤: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②用细线系住石块和被测物体,把石块放入水中,使其浸没,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1;
③将被测液体和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2。
●表达式:
V=V2-V1
6.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
7.用正常方法测量液体的密度
●器材:
调节好的天平、量筒、烧杯、适量的盐水
●步骤:
①在烧杯内装一些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
②把烧杯中的盐水向量筒中倒入一部分,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③用天平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
●实验表格:
烧杯和盐水的
总质量m1(g)
剩余盐水和烧杯
的总质量m2(g)
盐水的质量
m(g)
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表达式:
8.只使用天平测量液体的密度
只使用天平时,盐水的质量可以测出,体积不能测出,但是水的体积可以用天平间接测出,所以可利用水来求出盐水体积。
将烧杯装满水,求出烧杯容积,然后把水倒光,再装满盐水,就可以计算出盐水密度。
值得注意的是,测量时液体一定要装满,并且倒水时要把烧杯擦干。
9.用石块、弹簧测力计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用石块和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密度
测量液体密度:
测量时要抓住阿基米德原理。
石块的体积一定,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也是一定,所以要先利用浮力求出石块的体积,然后利用石块在待测液体中所受浮力,求出液体的密度。
测量石块密度:
只利用图中的前两步,就可以算出石块的密度。
10.用正常方法测量石块的密度
●器材:
调节好的天平、量筒、烧杯、细线、适量的水、石块
●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记为m;
②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
③将石块用细线系好,并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记下量筒中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
●实验表格:
石块的质量m(g)
量筒中水的
体积V1(cm3)
量筒中水和塑料的总体积V2(cm3)
石块的体积V(cm3)
石块的密度ρ(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