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及思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2967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及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及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及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及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及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及思考.docx

《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及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及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及思考.docx

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社会成员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从一元向多元发展,社会成员独立思考、自助抉择的自由度增加,新旧观念的冲突日益激烈,许多社会成员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弱,行为上无所是从,精神上无所寄托,导致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动员力下降;社会主导观念受到冲击,集体主义、整体观念和献身主义有所弱化,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有所加强等等。

社会转型期的思想转变随之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留学生刺母案,到药家鑫事件,再次掀起对中国式教育的反思:

究竟为什么会接连发生这样的悲剧?

究竟是谁,让孩子们举起了那把锋利的刀?

不可否认,无论“刺母案”还是“药家鑫杀人案”,都是极端的个案。

然而频发的个案背后,亦有使人担忧的中国青少年人格健康状况。

《中国新闻周刊》走访的多位专家及机构均表示:

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的缺失,使得近十年来中国青少年的心理疾患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如今第二代独生子女已经进入幼儿园,因此强加幼儿的道德教育及感恩意识的培养已成燃眉之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

”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却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幕与感恩极不相符的画面:

妈妈在给孩子好吃的东西前试吃了一口,孩子就大哭着叫起来:

“谁让你吃的?

你给我吐出来!

”下雨天,年老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而孩子却心安理得,没有一声“谢谢”。

孩子大小便在身上,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裤子,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二、感恩及幼儿感恩教育

1.感恩和感恩教育。

感恩是指个人在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对自己产生积极作用的自然、社会和他人抱有一种由衷的认可和希望回报的内心状态和行为表现。

感恩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陶志琼博士在20xx年第四期的《教育科学》上一篇名为《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的文章,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道德认识的基础,是道德行为的催化剂。

通过情感教育连接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道德情感,增强情感体验,强化感恩心理;感恩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具体的道德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学习中感受到自己是受到恩惠的,并由此学会理解关爱他们,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培养他们与人为善、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2.幼儿感恩教育。

我国人民历来重视对儿童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的启蒙教育,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早就有感恩教育的元素,“羔羊跪乳”、“乌鸦反补”等古训流传至今。

古代启蒙读本《三字经》里也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名句,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处世信条。

幼儿感恩教育从结构上来看应该至少包括感恩知识的习得、感恩情感的培养、感恩言行的训练等几个组成部分。

其中,感恩情感的培养和感恩行为的养成应该是幼儿感恩教育的重点所在。

研究表明,4~6岁阶段幼儿的角色理解和情绪理解能力均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因此,幼儿感恩教育的实质要培养这一阶段的幼儿,初步形成主动关心他人的习惯,体验老师和父母辛劳,珍惜别人的劳动。

培养他们形成终身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目前幼儿感恩教育发展的现状,更好的推动幼儿感恩教育的广泛开展,笔者对所在地区—淄博市张店区、淄川区和桓台县6所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幼儿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幼儿园对感恩教育重视不够,教育目标不明确。

尽管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教育领域分别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其中在社会领域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在幼儿阶段“激发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自然、爱社会的情感”。

但在笔者调查中发现,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在“社会”这门课的设置上比重是偏小的,只有16.7%的有专门的情感教育课,而在具体的教育目标中与感恩相关的内容更少。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教育仍旧是以知识评价为主的考试制度、升学制度,众多的幼儿家长、幼教工作者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能开发看成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技能的训练看成是软任务,导致幼儿发展中的认知能力与行为能力的不和谐性、不同步性较为突出。

在调查中,当问到面对孩子出现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时,有92%的教师表示会采用“讲道理”的方式,而仅有37.6%的家长表示会通过引导让幼儿通过自身体验来进行感恩教育。

同时,通过笔者访谈发现,尽管目前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幼儿学会感恩父母、教师、同伴、社会”表示赞同,可是对于具体年龄段和班级的幼儿应该学会感恩教育的内容认识是模糊的。

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感恩教育应该在不同阶段确定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目标,同时每一阶段的目标都是下一个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2.感恩教育形式单一、僵化。

目前的幼儿对感恩教育形势比较单一,教育方式只是强调单纯的感恩认知教育,教育手段也缺乏变化,很少组织专门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只是在音乐、语言、劳动等课中通过“讲感恩故事”、“唱感恩歌曲”、“利用生活片段进行说服教育”等一些传统的和随机的教育方式进行,仅有20%左右的教师采用游戏和活动这些幼儿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感恩教育,10%的教师采取情景小品的方式让幼儿在行动中感受和体验感恩。

可以说这些方法己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忽略了幼儿主动与人交往的热情和合作的愿望。

其次,对于幼儿家长来说,家长采取的感恩教育方法更是呈现了一种随机性和片面性。

绝大多数家长由于对感恩教育认识不到位,对感恩教育也就停留在了表面上,70%的家长都只注重教孩子学会礼貌用语,而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也多数采用言语上的说教。

真正让幼儿通过行动体会到感恩的家长数量不到10%。

3.感恩教育缺乏持续性,家园合作不协调。

目前幼儿园在进行感恩教育时,缺乏专门的感恩教育主题课,所采取的多是一种随机式、阶段式的教育。

从日常生活来看,幼儿教师和家长大多采用利用生活片段进行教育,针对幼儿的不良习惯采用讲道理的方式,只是被动的教育孩子不应该这样做,缺乏主动的应该怎样做,这样做只能让幼儿暂时记住这样做的不良后果,但下一次又会出现同样的错误;从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尽管目前幼儿园利用活动开展了一些多元化的幼儿感恩教育,但是频率较低,所采用的方式基本上都是阶段性的活动设置和安排。

目前幼儿园在家园协同与配合开展感恩教育方面做得并不尽如人意。

就开展普遍性来讲,还远没到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在所调查的38位幼儿教师中,经常开展家园合作教育的仅有10.5%,26.3%的教师表示“很少开展”。

而对于家长参与积极性来说,57.8%的教师认为家长“很少参与”,充分说明了家长对于这种家园合作式教育积极性是不够高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导师,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感恩教育中的作用是无法被代替的。

现在的孩子养尊处优、惟我独尊,无论做什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父母,包括其他人对自己好都是应该的,有时甚至他们感受不到别人的关爱,而当看到别人的“痛”时,他们却是那么的熟视无睹,漠不关心。

许多孩子只知道受惠,不懂得感恩;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献;只知道攀比,不懂得回报;只知道被爱,不懂得责任。

面对目前社会竞争的压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仅注重幼儿的智力开发却忽略了道德及情商的培养。

四、幼儿感恩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

1.树立正确的感恩教育理念。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幼儿园以成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改变幼儿园及家长的教育理念至关重要。

幼儿园必须转变办学管理思想,真正关注幼儿感恩等德育的培养问题。

受到功利色彩的影响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很大程度上小学化倾向比较明显,在很大程度阻碍了幼儿园教育的科学化进程。

作为幼儿教育的权威机构,幼儿园应转变重智轻德的办学思想,重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加强对幼儿德育的培养,树立健康、合理、科学的办学理念。

发挥品德教育其应有的价值,特别注重对幼儿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和熏陶,把感恩教育全面贯彻到幼儿教育几大领域当中,培养幼儿学会发自内心的爱别人、尊重别人,促进幼儿亲社会道德和行为的转化。

其次,幼儿教师要重视对幼儿感恩观念的培养。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我们的社会正处在急功近利、物欲横流、情感淡漠、性情浮躁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少人都淡漠甚至抛弃了中国传统美德教育。

很多即使受过专业培训的幼儿教师漠视甚至无视在幼儿期培养良好品德对幼儿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到个人良好道德品德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

而家长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重视幼儿全面发展,应成为儿童“知恩”、“记恩”、“谢恩”、和“报恩”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儿童的行为。

应加强同幼儿园的联系,及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按时参加幼儿园举办的讲座、家长座谈会等。

能够不时的带领幼儿参加一些社会义务活动,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增强其感恩意识。

2.建立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充实感恩教育内容。

感恩教育课是培养幼儿感恩思想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是传递与创生一定社会感恩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重要渠道。

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好的认识了理解感恩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行为品德,幼儿园就必须设置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

首先,要根据幼儿园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课程主要应以游戏及活动课为主,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到感恩的真谛和意义。

其次,根据地方特色编写和相关教材。

同时通过音像、科普读物、游戏、活动等形式使幼儿完成从知恩到识恩的转化。

幼儿园可以利用传统节日教育,重塑幼儿感恩。

例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慰问爸爸妈妈,可以自己制作一些卡片送给他们;亲亲、抱抱他们,感谢他们的辛勤养育。

在儿童节为同伴送上一份祝福;教师节为老师献上一份爱;国庆节庆祝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这些节日与孩子的生活实际最贴近,在老师的教育引导和幼儿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幼儿潜移默化的受到尊重、孝敬、知恩、报恩等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比如,开展“三八妇女节——今天我来做妈妈”的活动,每个孩子带着自己得“蛋宝宝”,让他们在看蛋、玩蛋、亲自照顾蛋宝宝、保护蛋宝宝的过程中,来体验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

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知道父母把自己养大是多么的不容易,从而激发幼儿更加热爱自己的父母;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3.家园共同创建充满爱心的感恩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心理环境等,它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幼儿园要加强感恩环境的建设。

首先,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自己的行动中来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和报恩,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榜样;在学科教育和日常生活教育中尽可能渗透一些感恩教育内容。

其次,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宣传栏、招贴画等对感恩事件进行宣传;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幼儿之间良好的互助氛围。

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下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

家庭环境对幼儿感恩思想的建立也十分重要。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幼儿接触社会主要由家长带领,家长的一言一行势必会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建立到来巨大的影响。

因此,家长要与教师经常地沟通,在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上要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孝敬父母,在带领孩子出席社会活动时,要尽量避免不良的社会环境,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还可以带领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区活动或慈善活动等等。

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教化幼儿的感恩之心。

总之,幼儿感恩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并不是通过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就能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能够形成跟恩教育的氛围,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掀起一感恩教育的热潮,弘扬正气,促进和谐,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xx,(4).

[2]冯婉祯,叶平枝.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xx,(Q4).

[3]王宁.台湾幼稚园的感恩教育[J].早期教育,20xx,

(2).

[4]陈海燕.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园[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xx,(6).

[5]刘盘松.要让孩子学会感恩[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xx,

(1).

[6]陈延文.感恩教育,从感谢孩子做起[J].幼儿教育.20xx,(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