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2501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docx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docx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阅读内容,明确活动目标和制订活动计划。

重点难点

制订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活动内容

1.同学们都知道,现在的社会是到处充满了信息的社会,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真可以说信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获得信息的途径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小结并揭示活动内容:

同学们刚才谈到了自己获得信息的方式,很不错。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获取更多的信息?

从古至今,信息传递方式有了怎样的发展?

这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

今天我们将开展综合性学习,去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阅读活动建议,理解本组活动的内容及要求

1.学生自读活动建议。

2.集体进行交流。

(1)这一板块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怎样去开展?

(2)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查阅哪些资料?

怎样去获取这

些资料?

三、制订活动计划,提出活动要求

1.自由组成小组。

(3~5人)

2.回顾并讨论活动计划的写法。

3.全班交流活动计划的写法,老师引导并明确其写法。

(活动计划包括: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展示活动成果的方法等)

4.学生完成活动计划的制订,教师进行指导。

(要求:

讨论时要做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________小组:

“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

四、分组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活动计划

1.分小组进行活动计划汇报。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性、合理性、科学性,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进一步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板书设计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

展示活动成果的方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阅读课文《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和《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古代和现代社会有哪些传递方式,比较古代和现代侉递信息方式的不同。

3.认识这两课中的生字。

重点难点

了解古代和现代社会有哪些信息传递方式,比较古代和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要告诉远方朋友一些信息,可以采用什么方式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好建议,可以从中看出,咱们现代人传递信息还是很方便的。

可是,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传递方式,那他们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

二、默读材料,思考问题

1.自由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和《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说说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古代采用烽火、人报信、漂流瓶的形式传递信息)

2.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自由交流)

3.读一读,把两篇课文进行比较,人类历史上从远古到当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三、讨论交流中,进行对比

1.再将两篇故事连在一起读一读,并思考:

比较古代和现、当代的不同传递方式特点是什么?

远古:

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

(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代:

靠驿差长途跋涉。

(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近代:

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远相对就慢,且费用高)

现代:

电报、电话:

(速度怏,信息单一)

当代:

计算机同络:

(速度快,而且信息准确,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不受建域阻隔)

(1)明确古代的人们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信息的传递,但他们的传递方式使得信息传递速度慢,有时还会误事。

——《烽火戏诸侯》

(2)再读读《因特罔将世界连成一家》的第2自然段,比较一下,因特网和所有的传递方式比,其优越性在哪里?

(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亿.传适逢度极快)

2.了解了从古至今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发展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先进,科技越来越发达)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谩说你用过哪些信息传递方式,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了你什么。

四、小结

从古至今,人们都需要交流信息,传递信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革新,信息传递的方式一定会越来越先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板书设计

时间方式特点

远古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代 靠驿差长途跋涉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近代 依靠交通工具的邮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

政系统   远相对就慢,且费用高

现代电报、电话速度快,信息单一

当代计算机网络速度快,信息传递的量大、

信息多样他,不受地域限制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材料《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知道它们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多

媒体的神奇。

3.让学生体会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信息传递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说说你了解到多媒体电脑有哪些功能

1.将自己收获的知识与他人分享交流。

(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集成编辑,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量,传输的信息也更加丰富)

2.读了这个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3.学生各抒己见,一起体会“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这句话的含义。

二、阅读《网上呼救》

1.电脑不仅是个神奇的魔术师,它还可以救助别人呢!

2.生自由读《网上呼救》。

思考以下问题:

(1)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2)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3.思考交流。

如果你是文中的苏珊,你会怎么办?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样?

4.师: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桑恩的热心与机智和更多热心相助的人们外,你还受到了哪些启示?

5.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了,和你的小伙伴讨论讨论你所知道的网络应用吧。

6.分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比如,商家在网土进行交易活动,邮局用网络快速汇款,医生利用网络给在家中的病人看病,我们在家中通过网络和远方的亲友视频聊天……)

多媒体电脑功能:

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集成编辑网络的应用:

商家交易活动邮局快速汇款医生给在家中的病人看病我们视频聊天……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获得信息的渠道,并做好记录,能对记录进行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重点难点

学会调查,并且能够对记录进行分析,得出自己调查的结果。

教学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

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获得信息的渠道

爸爸

妈妈

 

2.做好调查记录,填写好调查表。

教学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所使用的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

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由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

2.谩说调查中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

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

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

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

2010午9月28日

调查人:

(2)班 殷晨露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信息来源

爸爸

中国男排以0:

3负于日本队。

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

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昕证会。

妈妈

天气预报:

明天晴。

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

1

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

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

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

2

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

3

(说明:

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

①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

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同的习惯。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

哪些渠道获得的信息多,哪些渠道获得的信息少?

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是否相同?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

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

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杲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

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

板书设计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信息来源

爸爸

中国男排以0:

3负于日本队。

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

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昕证会。

妈妈

天气预报:

明天晴。

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

1

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

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

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

2

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

3

第五课时

课时目标

阅读短文《把握自己》并展开讨论,制订网络文明公约,提高掌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重点难点

从《把握自己》中认识到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霹络是多么神奇呀,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但是我们只有适当的利用强大的网络,网络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服务,否则会适得其反。

阅读《把握自己》。

二、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1.想一想:

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沉述于网络的危害:

危及生命;影响学习和身体;养成不良习惯:

心理不健康,远离亲情,远离现实……

如今,未成年人进网吧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有些孩子在进入网吧以后,由于自控能力比较差,常常沉迷在网吧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信息的时代,成长的孩子,他们渴望与同龄的伙伴进行交流……而网吧里,游戏的刺激,聊天的诱惑,不良网站的毒害……不少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泡网吧而造成营养不良,导致几何虚弱,甚至威胁到了他们幼小的生命;不少曾经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毁在网络游戏里;还有的为筹钱上网不惜偷窃家中财物……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你们发现了吗?

2.课堂讨论,对照自己的生活,谈谈体会。

3.同学们,告别网吧需要我们大家的实际行动,你们有什么愿望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透行表达,小组交流一下。

4.刚才同学们已经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十条明确指出:

“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量性网吧。

”小学生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人内的场所:

我们要自觉遵守《守则》《规范》!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拒绝网吧!

自己的思想自己管。

让我们一起制订网络文明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5.小组讨论制订各组的网络文明公约。

三、小结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信息传递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有迷茫。

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让我们把握好自己,快乐上网,健康上网!

板书设计

沉迷于网的危害:

危及生命;影响学习和身体;养成不良习惯;心理不健康,远离亲情,远离现实……

第六课时

课时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重点难点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代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辩题。

辩题1:

正方: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辩题2:

正方:

玩网络游戏好处多/反方:

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辩题3:

正方:

上网聊天多交朋友/反方:

上网交友危险大

辩题4:

正方:

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

媒体上的广告不可全信

3.选择辩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板书设计

充分准备

正确利用媒体辩论会展开辩论

辩论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