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测具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2473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片测具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叶片测具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叶片测具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叶片测具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叶片测具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叶片测具设计.docx

《叶片测具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片测具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叶片测具设计.docx

叶片测具设计

某第四级整流叶片工艺分析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是:

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极低成本,高的效率,可靠在加工出符合图纸样及技术要求的零件,工艺规程的编制首先要保证产品质量,同时要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将就某第四级整流叶片的工艺进行分析。

某第四级整流叶片是某发动机压气机的第四级整流叶片。

压气机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进入发动机气流的压力,压气机中整流叶片是将工作叶片加给空气的动能转变为压力能,并将气流扭转到所需要的方向,使紊乱的气流变成均匀气流。

某压气机整流叶片,1-3级为钛合金材料,因为钛合金导热系数低,磨销加工时零件易烧伤、弹性模量小,容易变形,压力加工时尺寸不易控制,故采用热扎毛坯。

4-10级为1G11Ni2W2MoV,采用冷轧方法加工。

下面就第四级整流呈片的工艺进行分析。

1、零件图分析:

图中标明采用轧制方法加工,本零件采用辊锻轧制。

这是在轧制工艺应用到锻造生产中的一种新工艺,辊锻是使坯料通过装有圆弧形模块的一对相对旋转的轧辊时,靠摩擦力的作用,得以连续进入轧辊受压而变形的生产方法。

它是实现叶片生产高效,无余量的主要工艺之一,此种工艺的经济效益特别明显,与铣削旧工艺相比,材料利用率提高4倍,生产率提高2.5倍,且叶片质量大为提高,由于是毛坯直接轧到无余量,手工劳动量大为减少,劳动条件大大改善,产品的表面硬度也提高了,抗拉强度及疲劳度均优于模锻毛坯。

叶片材料1G11Ni2W2MoV,属于马氏体型热强不锈钢,由于添加了W、Mo、V等强化元素,其室温和高温强度,持久强度,蠕变极限都很高,同时具有良好韧性和抗氧化性能工艺塑性好,技术条件YB677-71,品种规格为GB708-65,板材限厚0.5-4mm。

根据工艺要求,我们选取板厚是3.2±0.2mm,供应状态为热轧软态。

叶片型面复杂,不带叶冠,粗糙度0.8,要求低,WS11整流叶片相对与WJ6整流叶片来说相应尺寸的公差减小一倍多,故尺寸精度提高,给加工带来一定难度。

同时叶片的扭角增大,从0→VI截面,扭角从2从33°6′→35°58′,扭角过大,不利与后续工序如:

冷轧、全切等加工,原理如图所示:

F和F′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的力。

F可分解为F1和F2两个分力。

F1=Fcosa,F2=Fsina。

随着a的增大,F1增大,F2减小。

图1

由此可知,在冷轧或全切中,叶片型面上将受到一对相反的轴向分力,故需将设计图进行坐标转换。

在本零件中,我们取接近平均值的0截面摆平(a=0°)这也就是将原始坐标系XY顺时针旋转33°6′,建立新的坐标系X′Y′,如右图所示。

旋转后的数据见零件图。

 

零件图的技术条件中有:

(1)允许叶型剖面变形而扭转在±10′范围内如图1所示,这由型面测具来保证。

(2)叶片长度为28.44mm,分为6个截面,间隔为5.1~3.25mm,间隔过密,样板测量时无法靠住定位销测量,故Ⅱ、Ⅳ剖面不检查,数据仅供模具设计用。

(3)叶片型面上对规定型面的单边偏差在两边缘3mm上减薄不大于0.02,增厚不大于0.06,其余部位减薄或增厚不大于0.06,这可作为工人检查型面透兴的依据。

(4)叶片积叠轴对理论积叠轴沿Y′向偏移允差0.08,如图

(2)所示。

图2图3

2、工艺路线分析:

(1)某整流叶片的工艺路线安排:

领料(0)—→钳工(5)—→退火(10)—→下料(15)—→钳工(20)—→铣面1(25)—→铣面2(30)—→铣面3(35)—→铣面4(40)—→钳工(45)—→磨工(50)—→钳工(55)—→开坯(60)—→退火(65)—→粗轧(70)—→退火(75)—→精轧(80)—→退火(85)—→终轧(90)—→最终退火(95)—→钻孔(100)—→洗涤(105)—→全切(110)—→钳工(115)—→抛光(120)—→标印(125)—→磁力探伤(130)—→检验(135)—→抛光(140)

(2)其中0~55工序为毛坯准备阶段,60~140为精加工阶段。

叶片轧制(60、70、80、90)及全切(110)为关键工序,钳工及检验为辅助以序,几次退火为热处理工序。

其余为机械加工工序。

以下就一一加以分析:

如右图:

铣工加工出的

工艺凸台是为了后续工

序的定位,夹紧需要,

铣去的斜角的大小根据

以往经验给出,由试加毛坯图

工生产来最后确定。

图4

 

冷轧是关键工序之一,叶片型面由毛坯直接轧至无余量如右图所示,毛坯准备阶段加工出的工艺凸是轧制过程的加工基础,而终轧出的两锥孔2-φ4既是本工序的测量基准,又是后工序全切的加工基准。

参考试轧记录的参数进行开坯,粗轧、精轧及终轧工序,最后使叶片个截面满足技术要求,

如无需要,粗轧工序

可以不进行。

当叶片

型面不合格时,就需

要修模,轧模型面的

好坏直接影响叶片型图5

面的质量。

另外,因叶片进气

边比排气边缘半径大,在

轧制过程中,进气边材料

流动慢,排气边材料流动

快,故轧制出的叶片形状

如图所示,为避免叶片装

夹在测具中引进干涉,故

规定最大长度为25mm,但图6

最小长度必须大于4mm。

 

在每一道轧制工序后,钢件的机械性能低劣,存在残余应力。

如果不用中间退火,一直轧到底,除成型困难,容易损坏模具之外,叶片表面还会被“拉”裂。

故在每道工序之间安排退火,以除应力,改善钢材的机械性能,使塑性增强。

硬度降低,为后续工序做准备。

中间退火温度700±10℃,保温4h,用真空炉。

95工序为最终退火,本工序与前几道热处理工序有所区别。

退火温度580±10℃,保温4h,用真空炉。

其主要作用是使叶片硬度达到3.8≤HBd≤4.3。

根据零件图的要求,热处理工序按照工艺说明书Q/2B364进行。

图中带尺寸,如为理论正确尺寸,它是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状态,方向位置的尺寸,该尺寸不带公差,实际尺寸由工装设计保证。

110工序全切也是一道关键工序。

全切,即用冲模一次切去四周多余部分,省支砂轮切割等工序,提高了工效。

全切模冲切叶片时,冲头四周刃口,应尽量可能同时接触叶片,否则容易切歪,此外,顶料块型应与叶片型面良好贴合。

否则叶片边缘容易变形。

本工序后,叶片基本成型。

如图所示:

其中叶片长度及型面完全加工最终尺寸,a尺寸留有0.05mm余量由抛光工序(120)抛去,t尺寸留有0.25mm的余量由钳工工序(115)打磨掉。

故本道工序全切的质量对于加工有很大的影响。

如图所示,零件图中给

出的尺寸27.38±0.15无法直

接测量,可将其换算至A.M

两点,借助φ3的芯棒测量H,

换算过程如下:

在△ABCk,

AB=1.5ctg∠1=1.5*ctg(90°-5°40′)/2

=1.6562

BC=Abcosa=1.6562*cos5°40′

=1.6481

XA=BC+BE=1.6481+2.76

=4.4081图7

取XA=4.4081其公差由工装设计给出。

AF=XD-XA=6.3627-4.4081

=1.9546

DF=1.9546tg5°40′

=0.1939

H=ZA-2.5=ZD-FD-2.5

=30.354-0.1939-2.5

=27.66图8

取H=27.66±0.1故尺寸27.388±0.15由测量27.66±0.1间接保证。

为消除因尺寸换算及芯棒测量定位带来的累积误差,所以公差由±0.15缩小为±0.1。

本工序中的两圆孔为加工基准,而全切后的叶片以0——VI剖面为测量基准,故两剖面的精度要求较高。

两孔至积叠轴的距离由工艺确定,中心孔一般取在剖面最大厚度处Cmax,这样的优点是可防止冲切叶片时因摆放不平衡而产生翻转。

另外,需特别注意的是,在全切与抛光工序中共用一套型面测具,测具基准相同,故其测具原理一致,但在全切(110)工序中,定位面处留有0.05的余量由钳工工序(115)

打磨去,故其定位件与抛光(120)工序用定位件有所区别,这样才能即准确又经济地进行测量。

叶片经过轧制及全切

两道关键工序后基本定形,

再经抛光,进排气边边缘

半径,即达到零件图的技

术条件。

最后按工艺说明书

Q/2B356进行磁检(130)。

图9

按YJ0058验收。

3、冷轧叶片工艺的优点

(1)精度高:

目前中、小叶片型面精度可控制在0.12mm之内,是当国内叶片加工精度最高的工艺方法。

(2)工效高,叶片冷轧一道机动循环时间只5s左右。

(3)表面光洁度高,目前生产条件下,可达0.4以上。

(4)模具寿命长:

有资料介绍,是相应精锻模的五倍,我厂的冷轧模寿命在15000片次以上。

后语

通过这次工艺、测具设计,把自己三年的学习知识复习了一遍,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同时,在设计中学会了辩证的看待、分析问题的方法,加强了自身设计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工艺部分:

1、《工程材料实用手册》的《结构钢、不锈钢》;

2、《叶片冷轧新工艺》;

3、《喷气发动机》英国罗·罗公司编

4、《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赵志修主编

5、《金属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邓文英主编

测具设计部分:

1、《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李庆寿主编

2、《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