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平导洞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2188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平导洞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隧道平导洞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隧道平导洞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隧道平导洞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隧道平导洞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平导洞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隧道平导洞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平导洞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平导洞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隧道平导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过程控制标准化管理手册(隧道分册)

 

 

隧道平导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1.目的1

2.编制依据1

3.适用范围1

4.作业准备1

4.1内业准备1

4.2外业准备1

5.技术要求2

6.劳动组织2

7.主要机具设备及材料3

8.平导洞施工工艺流程3

8.1施工工艺流程图4

9.施工方法及要点4

9.1洞口施工4

9.2洞身施工5

9.2.1开挖5

9.2.2衬砌5

9.3平导洞进正洞交叉口施工总体方案5

10.质量控制要点5

10.1主要施工步骤6

10.2准备工作7

10.3围岩量测7

11.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7

11.1超欠挖过大7

11.2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7

11.3拱架连接不牢固,拱脚悬空7

11.4拱架间距过大7

12.安全及环保要求8

12.1安全保证措施8

12.2环境保证措施8

12.2.1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8

12.2.2弃碴场水土保持措施9

13.估算指标9

 

隧道平导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平导洞施工作业的注意事项,操作要点及试用范围。

规范平导洞施工作业,从而保证更快、更安全的施工。

2.编制依据

(1)国家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安全规程、验收标准和有关规定。

(2)相关设计文件。

(3)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

3.适用范围

在地形环境允许的情况下,适用于长大隧道施工。

4.作业准备

4.1内业准备

(1)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安全技术培训。

4.2外业准备

(1)现场地形、地貌、便道、场地等资料收集,确定各类机具、设备进出场地线路及方法、水电路、通风布设位置。

5.技术要求

(1)隧道开挖断面的轮廓线、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钢架安装间距允许偏差为±100mm。

(3)钢架安装横向允许偏差为±50mm。

(4)钢架安装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

(5)钢架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

(6)钢架安装保护层与表面覆盖厚度允许偏差为-5mm。

(7)锚杆孔的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8)锚杆孔的深度应大于锚杆长度的10cm。

(9)锚杆孔距允许偏差为±15cm。

(10)锚杆插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长度的95%,且应位于孔的中心。

(11)钢筋网的网格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网格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

(12)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孔,允许偏差为±50mm。

(13)喷射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细骨料、粗骨料的检验应符合验标的相关标准。

(14)喷射混凝土外加剂进场时,必须按批对减水率、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进行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规范》(GB50119)和其他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15)喷射混凝土平均厚度大于设计厚度。

(16)检查点数的80%及以上大于设计厚度。

(17)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2/3。

(18)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100mm。

6.劳动组织

表1施工人员配备表

作业工班

人数

作业内容

备注

开挖班

35

钻眼放炮

小断面施工一班半倒

支护班

15

初期支护作业

混凝土班

8

仰拱施工

机械班

15

出渣、砼运输、上料

机电班

2

水电路维护、机械检测

其他

5

包括拌和站、空压机司机等

合计

80

表2管理人员配备

序号

名称

数量(人)

备注

1

队长

1

全面指挥,安排施工

2

副队长

1

现场指挥,安排各工序施工

3

技术负责人

1

负责全面技术管理工作

4

专职安全员

2

负责隧道施工安全工作

5

主管工程师

1

具体负责各工序的技术工作

6

测量负责人

2

负责隧道的测量工作

7

设备负责人

1

运输、开挖等设备管理

8

试验负责人

1

负责检测试验工作

9

物资负责人

1

负责钢筋、水泥等材料供应管理

10

后勤保障

2

物资设备的后勤保证工作

11

合计

13

 

7.主要机具设备及材料

表3主要机具设备配备表

设备名称

数量(台)

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挖掘机

1

装载机

2

自卸汽车

6

拉料车

1

空压机

6

砼喷射机

4

柴油发电机

1

风枪

30

水泵

5

通风机

1

表4主要材料表

材料名称

规格

材料名称

规格

水泥

PO42.5

圆钢

φ8、φ6

螺纹钢筋

φ22、18

组合锚杆

φ22

工字钢

I18、I20a

中砂

碎石

5-10mm

炸药

乳化炸药

无缝钢管

φ42、3.5mm厚

 

8.平导洞施工工艺流程

8.1施工工艺流程图

台车就位

喷护

装药爆破

通风

排险

出渣

钻孔

测量

图1工艺流程图

 

9.施工方法及要点

图2风水电管线布设

9.1洞口施工

洞口土石方开挖,根据选定的洞门实际情况,人工清除洞口范围植被及覆盖层,土方数量较大时采用挖掘机装车,自卸车运弃,石方采用手持风钻钻孔,浅眼爆破清理洞门。

机械出碴就地作为场地填料,洞口土石方施工完成后,及时施作截排水沟,洞口坡面防护。

9.2洞身施工

9.2.1开挖

平导洞开挖断面较小,采用全断面开挖,每循环进尺深度根据围岩类别和稳定情况决定。

钻孔采用风枪钻孔施工,爆破采用斜眼掏槽,光面爆破技术,支护采用5cm厚喷射砼喷护。

在软弱围岩或断层地带,采取“短进尺,强支护,弱爆破”通过,开挖采用两台阶,支护采用格栅钢架或工字钢加强支护。

出碴采用装载机装碴,自卸车配合出碴。

9.2.2衬砌

只对地面施做40cm厚C30砼底板,注意两侧预留排水沟。

图3平导洞断面图

9.3平导洞进正洞交叉口施工总体方案

从导洞距正洞30米按10%的纵坡直接进入正洞交叉口位置上台阶将主洞交叉口位置上台阶全部扩挖到位后向进、出口方向进行主洞上台阶开挖掘进。

达到施工安全距离时停止主洞进、出口方向上台阶开挖掘进转为横洞、主洞下台阶落底施工。

完成施工体系转换后进入正洞标准断面施工状态。

10.质量控制要点

图4导洞进入正洞开挖断面图

图5导洞进入正洞施工顺序图

10.1主要施工步骤

导洞在距离主洞30米范围内导洞原断面开挖按照坡度10%上坡(抬高3.0米)施工至主洞,在距离主洞5米时开始施做喇叭口,保证施工机械作业操作半径。

在施做喇叭口部位时,为保证施工安全该段采用异型格栅拱架进行锁扣支护,异型格栅拱架所在平面与隧道主洞轴线方向平行,即垂直于导洞轴线。

异形格栅拱架间距1.0m,配合φ22中空锚杆、φ8钢筋网、喷射砼形成联合支护体系。

施工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两侧拱脚处的锁脚锚杆要规范施工,确保锁脚锚杆施工质量,为下导开挖做好准备工作。

由导洞进入正洞后,将导洞与主洞交叉口部位上断面一次性扩挖到位,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持隧道正洞轮廓线线型,根据现场实际围岩类别情况确定支护形式。

若出现软弱围岩或围岩破碎情况时采取I20工字钢拱架、超前小导管注浆、喷射混凝土支护形式,保证施工安全。

交叉口处上断面扩挖完成后,向进口小里程方向进行正洞上断面开挖,开挖施工长度为20米,作为施工安全区域和落底后进行开挖台车、衬砌台车拼装场地。

停止向进口小里程方向上断面开挖返回向出口大里程方向进行正洞上断面开挖,开挖长度40米作为施工施工安全区域。

进行导洞、交叉口、进、出口下断面落底工序施工。

交叉口施工体系转换完成进入隧道正洞标准断面施工状态。

10.2准备工作

导洞的5m锁口段异形钢拱架(或格栅拱架)提前加工制作,同时做好导洞开挖台车进入正洞后的加宽改装等相关工作。

稳扎稳打、扎实推进、加强锁口,确保“三岔口”区域施工安全。

地质预报超前,围岩量测紧跟,必要时采用强支护。

10.3围岩量测

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隧道开挖时,应加强对洞顶路面的沉降与净空收敛监测,随时掌握重要受控点的沉降与净空收敛情况,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并据此预报险情,确保安全指导施工,挑顶施工前,在正洞及斜井开挖断面项部按间距5m共布置了五个主要沉降监控量测点,每天进行两次测量,并将每一测量断面所得的带有一定离散性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相互印证,以确保量测数据的可靠性,探求围岩变形或支护系统的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叛定围岩和初期支护系统稳定状态,确保工程正常、安全进行施工。

11.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11.1超欠挖过大

处理方法:

完善钻爆设计,采用导爆索连接各个炮眼,采用斜眼掏槽。

11.2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

处理方法:

通过控制超欠挖问题,再严格喷射砼工艺,达到设计要求。

11.3拱架连接不牢固,拱脚悬空

处理方法:

旁站过程中重点控制拱架之间螺栓连接,对因局部变形或由于围岩原因不能很好连接的,采用焊接方式加强连接。

对于悬空拱架要采用更换拱架处理。

11.4拱架间距过大

处理方法:

在拱架支护过程中全程旁站,并让测量班配合,确保拱架支护间距、垂直度等各项指标合格。

12.安全及环保要求

12.1安全保证措施

贯彻“不坍就是进度”的指导思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指导方针,正确处理好进度、质量、安全三者之间关系,做好开挖面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杜绝塌方。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用地质雷达等综合预报手段对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作出详细的预报。

每个开挖工班配一名工程师跟班,确保各种措施、技术交底的落实。

开挖过程中,配备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掌握地质变化,监控指导现场施工。

施工中加强地质预报工作。

认真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和超前探水。

隧道开挖采用控制爆破方法,按《爆破安全规程》施工。

加强监测,根据监测和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保证爆破安全。

防坍: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中地质素描、炮眼钻进速度变化、炮孔出水异常现象等对前方地质情况作出判断,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法和合理的支护参数,围岩变形增大时加强支护。

地质不良地段按照“早预报、深钻探、先治水、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施工。

加强施工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为施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及时对指导施工的技术方案进行调整,保证施工安全进行。

12.2环境保证措施

施工中,严格执行“三同时”、“两不”原则,即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不留后患、不留尾巴。

建立健全专职的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与环境保护体系。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检查制度。

12.2.1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隧道施工排水净化处理及保护地下水资源措施

洞内、搅拌站排放施工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施工废水、废油,采用隔油池过滤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超标排放,污染周围水环境。

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不得在营地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严禁将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和渠道。

在施工时,对天然形成的排水系统加以保护,不得随意改变,必要时修建临时水渠、水沟、水管等。

在断层、岩体破碎带严格注浆施工工艺,保证堵水效果,防止地下水流失影响生态环境。

(2)隧道施工粉尘防治措施

隧道施工中加强通风排烟,洞内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不超标,确保作业环境良好。

在爆破作业中,采用喷水降尘,保证作业面粉尘含量不超标,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防护用品。

在运输水泥等易飞扬物料时用蓬布苫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

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

不得随意燃烧废物;特别不允许在未采取可靠保险的措施之下,燃烧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物品。

(3)在隧道弃碴场设置喷水降尘系统。

12.2.2弃碴场水土保持措施

废碴主要包括隧道弃碴、冲洗拌合站及沉淀池中的废碴,处理方案为:

集中弃往设计指定的弃碴场。

隧道弃碴场按设计要求对坡脚进行工程挡护,碴顶平整,用表层土恢复植被,并做好排水,防止雨季冲刷漫流造成水污染或水土流失。

永久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采取尽力保护和按设计要求采取工程措施覆盖,防止水土流失现象。

据工程施工进展,及早安排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工程或植被覆盖。

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持原状;砍除树木时应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

对可移植保护的,尽力采取措施进行保护性移植。

13.估算指标

按照上述要求的情况下,该导洞断面积为79㎡,每循环用时10-12小时,其中测量20分钟,钻眼放炮3小时,排烟20分钟,出碴3小时,支护2-6小时(有无拱架时间不同)。

循环进尺长度3.5m,每天两个循环,进尺7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