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概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2138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武汉市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武汉市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武汉市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武汉市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概况.docx

《武汉市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概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概况.docx

武汉市概况

武汉,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

第一环节:

武汉别名:

别名有:

大武汉,武汉三镇,江城武汉,赌城武汉,百年武汉等

1、大武汉:

面积大,地域面积8494(出租车绕城3小时),人口1002万,地理位置特殊,湖北省是九省通衢,湖北地域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约占祖国的2%,,全国排名16位,人口900多万,约排全国第6位,湖北北接河南,南连湖南,西接重庆,东靠安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线穿城而过,故武汉是南来北往行人必经之路,外来流动人口多,车辆多,所以武汉一到上下班高峰就全城堵车,不仅堵车,武汉的城市大交通公交车还异常的拥挤,有一次南京人武汉人在一起吹牛,南京人说,你知道南京多堵吗,我老婆都挤流产了,武汉人不屑的说,你那算什么,我老婆都挤怀孕了。

2、中国的父亲河长江在流经武汉境内时与其最大的直流汉江狭路相逢,将武汉分成了三大陆地。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

汉水的出水口及长江以北叫做汉口,汉水发源于陕西,以前陕西人顺水而下来武汉做生意的时候叫下水,就是下到汉水的分水口。

三镇各司其职。

武昌是高薪技术开发区及政治文化中心,省委省政府都坐落于此,武昌高校林立,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都位于武昌,汉阳则是工业区,东风二汽及大型电子设备厂都在汉阳

3、自古以来武汉三镇是分居而立互不干政的,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1912年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将武汉三镇合并称“武汉三镇统一政权,因此,严格的说,武汉建城历史不到一百年,又有百年武汉之说

4、江城武汉的得名源于大诗人李白,李白游览武汉黄鹤楼的时候写了一首诗,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的美称则是出于此,也因此,梅花成为了武汉市花(市树水杉,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曾一度认为灭绝了,后1945年在利川发现,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发现同时学习水杉刚毅向上的精神武汉人民将水杉作为市树),武汉境内早期有大小湖泊水域1000多处,解放后经济的发展已经建城的需要武汉水域面积不断缩小,现在只有300多处,除了最大的长江和汉江外,还有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有人曾预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定比西湖强,目前东湖也作为武汉旅游的一张城市名片,火炉武汉是说武汉夏天天气炎热,湖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冷夏热,武汉处于长江和汉江冲击形成的江汉平原,一片平地,市内最高的山不到800米,周围却有大巴山,神农架,武当山,大别山,桐柏山等群山怀抱,将武汉紧紧裹在手心,武汉就像一只木盆的盆地,周围的山则是盆沿,一到夏日,白天烈日炎炎,加上水域面积广泛,水蒸气都蒸发到了空中挥散不开,因此武汉的夏天显得特别闷热,90年代的夏天您要是来武汉会看到这样一个景象:

竹排躺椅街上摆,男女老少睡成排,人多,车多,交通拥堵,天气炎热等一系列的因素决定了武汉人热情奔放开朗的性格特征。

武汉方言多为平音,但是武汉人性格大都咋咋呼呼,因此武汉的方言说起来,声音小一点像在数落人,大一点像在吵架。

第二环节:

地方文艺

1、汉剧

汉剧为湖北主要地方戏曲剧,也叫“汉调”,俗称“二黄”,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

汉剧的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

“二黄”来自安徽形成于鄂东与安徽毗邻地区,主要由汉调艺人创造、发展,并与“西皮”合奏,从而开创了以西皮、二黄为主的皮黄声腔系统。

“西皮”一词,最早见于清代“甘肃腔”曰“西皮调”。

西皮源出陕西梆子。

汉剧分十大行:

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

2、楚剧

楚剧旧称“黄孝花鼓”、“西路花鼓”,1926年改名“楚剧”。

流行于湖北,约有100多年的

历史,是在黄陂、孝感一带的竹马、高跷等民间歌舞及鄂东的“哦呵腔”的基础上发展形成。

3、湖北评书

湖北评书是用湖北方言讲故事。

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以一块木头为道具,情节每到关键时刻,猛击一下醒木,听众为之一振。

4、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与湖北评书不同,以唱为主,夹以说白,以鼓板为主要乐器,演员边击鼓边唱说,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张明智——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擅长湖北大鼓,国家一级演员,有着五十年的舞台生涯的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

语言幽默,表演泼辣大方,拥有众多的观众和追星族,在湖北地区孺皆知,家喻户晓;录制了四十多盒磁带和五十多部mtv,现任湖北省曲艺协会副主席:

第三环节:

武汉地名

水果湖:

水果湖并不产水果。

原是一片荒丘野岭,沟壑纵横,连农田菜地也不多。

每逢下雨时,丘岭上的雨水顺着沟壑汇集到这里的湖汊里,由此出口流入东湖,人们便把这个东湖的湖汊称为水口湖。

日久讹变,谐音转化为水果湖。

司门口:

司门口是武昌解放路与民主路交叉地带的泛称。

现在坐落千这个交叉点的西北侧的武昌区人民政府,在明、清两代是湖北市政使司衙门,即藩司衙门,又称藩台衙门,俗称藩署。

衙门坐北朝南,大门正对长街,即今解放路。

阅马场:

清代初年,巡抚刘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东辟建练兵演武的校场,场上有演武厅,是举行武科考试的场所,名阅马厂。

解放后在书写时改厂为场,己经约定俗成。

三百年来,这里发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1688年6月,武昌发生兵变,推举夏逢龙为总统兵马大元帅,设指挥部于阅马厂。

1853年元月,太乎天国攻占武昌,在阅马厂塔台宣讲革命道理。

辛亥革命时,设武昌起义军政府于阅马厂北部的红楼,并在南部塔台拜将,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

五四运动时期,数千名学生在阅马厂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

北伐军攻占武昌城后,武昌人民在此集会,庆祝北伐胜利。

此后又是人民庆祝抗日胜利、武汉解放的场所。

1981年在这里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盛大活动。

户部巷”:

户部巷命名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为:

明清两朝,武昌城内衙门云集。

如今的司门口附近,以前是中央布政使司衙门在武昌府的办事处机构所在地,故称为“司门口”。

而布政司主管钱粮户籍,民间称为“户部”。

明清年间,户部巷东为藩库,是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户部巷西为武昌府的粮库所在地。

户部巷正好位于两个库房中间,因而得名。

据推算,户部巷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

钟家村:

春秋时期,楚国一个叫钟子期的大音乐家,隐居汉阳古城市廛。

一日,钟音乐家在龟山之麓采樵毕,背捆柴禾,在江边歇脚。

忽然,一缕乐音袅袅入耳,钟子期是个识货的,听着听着,竟听出了高山流水的韵味,不禁失声赞叹。

这一叹不打紧,引出了奏琴人俞伯牙。

这伯牙本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倾盖一晤,竟视这樵夫为知音。

一年之后,伯牙到知音隐居地回访,哪晓得,天不假人寿,钟知音已撒手人寰。

当时的情景应该是:

悲情催激情,伯牙于知音灵前奏了一曲,下船解缆,橹声矣欠乃,洒泪而去。

行至一渡口,伯牙将那须臾不离的梧桐古琴,摩挲良久,想,琴瑟和谐,当有知音,世无知音,要琴作甚!

太息一声,将琴摔碎在一嵯峨怪石上!

与这传说相关的三个地方,都有了相关的地名:

钟子期隐居亦即俞伯牙痛失知音的村子,叫作钟家村;两位知音切磋之处,叫作琴台;俞伯牙绝望摔琴的渡口,叫作琴断口?

?

千家街: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实现洋务救国的梦想,张之洞在湖北很是折腾了一阵子:

设丝麻四局,开湖北国营纺织业先河;开矿山,办钢厂,奠定起湖北重工业基础;造枪造炮造子弹,发展军工业;修铁路,置劝业场,关注民生?

?

千家街,就是张之洞关注民生繁荣市场大规划的组成部分:

大约在1906年罢,为便于粤汉铁路武昌火车站的交通,

张之洞下令,破开武昌城墙,在今炮校东大门附近增辟一新城门———通湘门,在通湘门附近辟街市,计划安置人家千户,是为千家街?

?

卓刀泉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

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

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也”,于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

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

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意)定名。

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

此路名沿用至今。

广埠屯的由来:

明太祖时:

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

楚王积极响应,他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

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头,楚王的仓库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汉正街—汉口镇的正街:

汉正街,古汉口之正街,16世纪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长江汉江交汇处,尤其是沿汉江一带地域逐渐成为汉口商业的中心地带。

清朝康熙年间,此地因设立汉口巡检司而成为汉口镇的正街,又称“官街”。

当时的汉正街沿街店铺林立,八方商贾云集,街情民风淳厚。

第四节:

武汉的桥和火车站

武汉的桥梁建设始于唐宋,发展于明清时期,至清朝末年,武汉已经有131座桥,但汉水和长江上并没有桥。

1919年,一代伟人孙中山发表了他著名的《建国方略》,其中有一篇专门对武汉进行了规划,提出:

“在武汉建桥或隧道,联络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市。

”然而,在长江、汉水这样的大江、大河上架桥谈何容易!

况且当时国库空虚,人才匮乏,资源短缺,伟人的愿望最终没能变成现实,抱憾而去,其后的国民党政府更是无能为力,只能望江兴叹。

所以1957年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轮渡是江城人过江的唯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不仅行人、汽车过江靠轮渡,就连南来北往的火车过江也得靠轮渡中转,不仅速度慢,而且一遇大风大浪,就无法通航,交通极为不便。

南北交通最主要的铁路大动脉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在此中断,只能一端在汉口,一端在武昌,隔江可望而不可及。

因此,在长江上架设一座桥梁是武汉人民千百年来的愿望,这愿望直到新中国成立八年后的1957年才得以实现。

1957年10月15日,连接长江南北两岸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胜利竣工。

通车那天全国上下举国欢庆。

毛泽东主席在此前还特地在大桥附近横渡长江,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一诗。

周恩来总理也多次陪同外国领导人参观这座大桥,它成为新中国的骄傲之一。

武汉市民更是以大桥为荣,当年出生的武汉从纷纷以桥为名:

张建桥、李长桥等。

不少商品也以大桥冠名,如:

大桥牌味精、大桥牌牙刷。

-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自1955年9月正式动工兴建,到1957年10月建成通车,仅用了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比计划提前了将近两年。

由于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及广大市民自发性的义务劳动,不仅缩短了建设工期,而且节约投资近40%,包括江汉桥、汉江铁路桥等配套工程在内的实际总投资为当时的人民币9800万元,长江大桥的投资仅为6800万元。

-

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米,正桥长1156米,共八墩九孔,每孔跨度128米。

大桥分上、下两层:

上层为公路桥,宽22。

5米,设有4车道和人行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南北两列火车可以同时对开。

大桥的两端均建有离地35米高的有桥头堡,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

桥两侧的栏杆上有143块花板对称排列,上面铸有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孔雀开屏”、“鲤鱼戏莲”等数十种图案,具有浓厚的中国民

族建筑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

时间一晃就过了三十八年。

车辆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车辆数量的增速更快,使得武汉长江大桥不堪重负。

我们不妨作一个对比:

1957年大桥建成时,武汉市机动车拥有量不足4000以台,至1995年却已增至20万台,翻了50倍,这还不包括南来北往的过境车辆。

为了减轻严重的交通堵塞状况,政府不得不采取货车过桥实行单双号和定时等措施限制车流量,以缓解长江大桥的交通压力。

武汉人出门上班路上的平均耗时在全国在城市中位居第一。

-

1995年6月18日武汉人民终于迎来了这座城市的“长江二桥”。

二桥在长江大桥下游6。

8公里处,它是一座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斜拉索桥。

大桥全长4678米,正桥1877米,桥面宽26。

5米,可并排行驶6辆机动车。

桥面离通航水位24米,可通航万吨级巨轮。

大桥主桥墩双面斜拉起392根碗口粗的缆索,保证了大桥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武汉长江二桥的通车,分流了城区过江车辆的50%。

它与长江一桥、江汉桥及众多的立交桥、高架桥一起,在市中心地带形成28公里长的交通内环线。

它的建成,结束了武汉“三镇交通一线牵”的历史,在万里长江上形成了第一条城市跨江环线。

-

时间仅仅只过了五年,2000年9月8日武汉的第三座长江大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又建成通车了。

此桥在一桥上游8。

6公里处,它的建设创造了多项国际国内“之最”:

大桥正桥长3586。

38米,加上两岸引桥长达10。

01公里,是武汉目前最长的桥;大桥主跨618米,在同类型桥梁中位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大桥路面用最新材料铺设,是世界上最高等级路面。

现在武汉平均两年就建一座大桥。

武汉火车站

武汉站武汉火车站总投资超过140亿元,将建设20条铁轨线,11座站台,是正在建设的京港高速铁路的重要站点。

06年开建,09年底建成启用。

工程承建单位:

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朝诗人崔颢的诗,使“白云黄鹤”成为人们对江城的印象。

武汉站整体的“千年鹤归”造型凸显湖北特色,寓意千年黄鹤,翩然而归。

建筑中部突出的60米屋顶。

九片屋檐同心排列,又象征着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

武昌火车站

始建于1916年,1918年正式开通,始称通湘门车站;1936年,通湘门车站撤消,在此基础上建立宾阳门车站,后易名为武昌总站。

1950年8月改名武昌南站;1957年更名为现名。

汉口车站

汉口车站是隶属于武汉铁路局的一等甲级客运站,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金家墩,中心里程位于京广线k1192+445m处,车站始建于1898年,新建于1991年,站房总面积8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500人候车篇二:

武汉市简介和各区域概况.已完成

武汉市简介和各区域概况

一、武汉市简介

1、风土人情文化底蕴武汉,湖北省省会,简称“汉”,别称“江城”,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坐落在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二水将武汉一分为三,市区由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组成,俗称“武汉三镇”,明末清初,三镇已成为居民填溢,货物山积,商贾云集的都市,与朱仙、景德、佛山并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现在三镇各有特色,武昌是以文化科教为主,汉口以商业为主、汉阳则是政府重点的开发区。

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炎热,七八月气温可达40度以上,是我国的四大火炉之一,也是我国东南多雨到西北少雨的过渡带,具有伏旱和梅雨的特点。

市内河流、湖泊众多,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素有“江城”和“九省通衢”之称。

武汉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给这座美丽的城市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诸如闻名遐尔的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岳飞亭、盘龙城、放鹰台、钟子期墓、祢衡墓、楚王墓群等构成了武汉人文旅游的风景线,而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山舰修复教育中心又是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1986年,武汉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值得一提是建国后建设的“武汉长江大桥”,不但是长江上的交通枢纽,也是游客们青睐之地,桥分为两层,上通汽车,下走火车,并且在两边的桥头堡中有大型雕塑,站在大桥之上,可尽览长江之水滚滚而来、轮船往来穿梭的景象,同时也可体验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老革`命家的英雄胆识,武汉市内公园密布,市郊又有多处公园和风景区,有木兰山、石门、道观河、白云洞、九真山、嵩阳山、龙泉山等。

最为著名的当属东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其湖面面积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面烟波浩淼,天水一际,湖岸蜿蜒曲折,有“九十九湾”之称,现已形成了听涛、磨山、落雁、白马、珞洪、吹笛六大景区。

武汉城区周围有大小湖泊100多个,且沿长江两岸对称分布,水域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国大城市之首。

著名的湖泊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和墨水湖、莲花湖、月湖等。

2、地域交通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

京广、京九、汉丹、沪汉蓉、京港5条铁路干线,京广铁路与长江在武汉交汇,京九铁路也在武汉与京广铁路相联结,形成沟通华北、西南、中南、华东地区的铁路网络。

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沿长江的高速铁路即将建成,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也正在施工中,4小时可抵达广州,以及京珠、泸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

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

巨大

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与长江水运柔性联运的出现,将使武汉作为中国内陆市场枢纽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如果以武汉为圆心,以1000公里半径画圆,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大城市都在其中,武汉因此被誉为进入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

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武汉拥有赴香港、澳门、日本、韩国、泰国、法国的直航航班,武汉口岸拥有落地签证权。

3、经济产值

2013年,武汉gdp超过9000亿元,以9051.27亿元“收官”,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再次稳居第四位。

武汉市15日公布2014年国民经济“成绩单”,该市迈入中国城市“万亿gdp俱乐部”,地区生产总值居华中首位,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三。

当天武汉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据初步核算,2014年武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10069.4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突破万亿元目标。

从这份“成绩单”来看,2014年武汉国民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积极影响。

其中,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933.7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

其次,随着该市“工业倍增”计划的持续发力,第二产业增加值达4785.66亿元,其中,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能源环保五大行业产值均超过千亿元。

2014年,武汉汽车年产量达到112.47万辆,成为中国第8个汽车产量超百万辆的城市。

根据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城市中,gdp过万亿的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武汉、成都。

武汉以12.88亿元优势超过成都,位列中国大陆第八位。

居民收入方面,2014年武汉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270元,比上年增长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60元,增长12.3%,均高于当地经济增速。

工业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

2012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18.88亿元,增长15.3%。

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967.92亿元,增长24.2%;重工业总产值7050.96亿元,增长13.0%。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93家。

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12家,过10亿元的企业95家。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年11大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769.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2%。

其中5个行业产值超千亿元,分别是汽车及零部件产值1669.76亿元,能源及环保产值1238.39亿元,装备制造产值1228.53亿元,电子信息产值1158.02亿元,食品烟草产值1050.08亿元。

两大开发区工业总产值3691.80亿元,增长24.2%。

其中,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1668.90亿元,增长28.2%;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90亿元,增长21.1%。

零售业

201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2252.27亿元,增长19.0%。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095.22亿元,增长16.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37.21亿元,增长14.3%。

按用途分,吃的商品零售额1018.14亿元,增长13.3%;穿的商品零售额397.56亿元,增长21.3%;用的商品零售额2016.73亿元,增长16.4%。

武汉共有武商集团、中商集团、中百集团(前三者成立武商联)、汉商集团四家纯商业上市公司,1992年上市的武商集团是全国最早上市的商业企业。

2012年,中百集团、武商集团、中商集团分别位列中国零售企业第18、20和47位。

中百仓储、武商量贩、中商平价、中百便民超市4家连锁超市跻身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50强,同济堂药房、马应龙大药房2家药店入围中国药店销售30强。

武汉有达标百货店11家,金鼎百货6家,仅次于广州,居全国第二。

武汉广场曾创造了全国零售单体经济效益“十连冠”的中国零售业记录,至今也仍是中西部第一百货。

武汉也是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中国区总部。

跨国投资

金融业

武汉是同时具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三要素的城市。

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湖北银行、合众人寿、长江财险、长江证券、天风证券、交银国际信托等13家金融机构总部设在武汉。

金融机构在汉签约入驻的后台服务中心达31家,位列全国第一。

有包括东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韩国企业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8家外资银行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31家,证券、期货业单位102家,保险公司54家。

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在中部地区唯一的跨省级分行——武汉分行所在地(辖鄂湘赣三省),银行密度居全国第五。

2011年末,有上市公司57家,总数居全国第7,武汉还是除上交所和深交所之外唯一合法的场外交易市场——“新三板”的全国首个扩容试点城市。

4、教育资源

武汉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

2012年末全市拥有幼儿园888所,在园幼儿20.34万人。

小学598所,在校学生41.28万人。

普通中学374所,在校学生32.99万人。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29所,在校学生13.23

万人。

普通高校79所,在校研究生10.61万人。

全市学前三年教育入学率82.93%,6-11岁人口入学率100%,12-14岁人口入学率99.96%,6-14岁盲聋哑弱智人口入学率99.8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1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77%武汉拥有高等院校80多所,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大学生数量愈100万人,居全球城市第一,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全国重点大学,以及湖北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多所省部级重点大学,每年毕业大学生30余万人。

5、行政区划

武汉市有17个辖区,其中硚口区、江汉区、江岸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7个为中心城区,东西湖区、新洲区、江夏区、蔡甸区、汉南区、黄陂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