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210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0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规划.docx

《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规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规划.docx

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018-2025年)

(公开征求意见稿)

 

二○一八年四月

目录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8

(一)发展基础8

(二)存在问题11

(三)面临形势13

二、总体要求16

(一)总体思路16

(二)发展原则17

(三)发展定位18

(四)发展目标20

三、构建数据驱动发展新方式23

(一)加快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与开放23

(二)推动大数据综合应用25

(三)着力发展大数据产业27

四、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级29

(一)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29

(二)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突破发展30

(三)推动新型显示产业迈上新台阶31

(四)做强做优4K电视产业32

(五)推进智能终端产业创新发展33

(六)提升高端软件供给能力34

(七)着力推动云计算发展34

(八)加快发展人工智能35

(九)前瞻布局区块链36

五、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新体系38

(一)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38

(二)统筹大数据基础设施38

(三)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39

六、探索制造业数字化新路径40

(一)提升智能制造支撑能力41

(二)积极推进网络协同制造42

(三)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43

(四)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43

七、激发服务业数字化新活力44

(一)促进数字创意消费44

(二)提升智慧民生消费45

八、培育数字经济融合新动能48

(一)布局融合新产品新领域48

(二)发展融合新业态新模式51

九、打造政府数字治理新模式53

(一)加快数字政府建设53

(二)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55

(三)创新政府治理模式56

十、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56

(一)强化“双核一廊两区”57

(二)辐射带动全省59

(三)全面深化开放合作60

十一、完善规划保障新机制61

(一)加强组织协调61

(二)加大资金扶持62

(三)加强人才建设62

(四)扩大市场需求63

(五)优化发展环境64

(六)强化数据安全64

附件1:

名词解释66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基本载体、以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

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即围绕数据归集、传输、存储、处理、应用等数据链各环节,形成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有关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信息通信业,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业数字化,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即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广泛渗透融合,促进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主要包括以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为代表的制造业融合新业态,以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服务业融合新业态。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美国、欧盟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将数字经济作为振兴实体经济、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战略,积极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

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多处提到了数字经济相关内容,提出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深刻重塑。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的重要聚焦,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必然战略选择。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和制造业大省,广东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面临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富集、产业基础雄厚、融合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将有效促进数据新要素价值的释放,开启数据驱动发展新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渗透,加快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广东加快向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强省转变,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驱动广东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在新时代新起点开创工作新局面。

根据《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未出台)、《国家信息化发展纲要》以及《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1、数据资源丰富

广东数据存储量全国领先。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数据存储量超过2300EB,约占全国的20%。

其中,到2017年底,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积淀数据超过60亿条;全省政务数据资源6988类、信息项62332项,居全国首位;商贸、港口、航运、物流、海关、商检、医疗、金融、通信等数据均处于全国前列。

网络数据资源全国领先,2016年总体网民规模达到8096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74.6%,IP地址、网民、域名、网站、网页、网络购物用户等指标居全国前列,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领域积累了海量多元数据。

2、信息产业基础雄厚

广东是全国信息通信产业大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36076.9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完成增加值8108.1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4.52%。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累计实现软件业务收入9317.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智能终端产业领先全国,华为、OPPO、vivo三家品牌出货量占据国产手机前三名,市场份额达54%。

新型显示产业产能全国领先,拥有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模组生产基地。

云计算、大数据、4K电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助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3、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服务业发达,拥有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市场和融合发展空间,产业数字化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7上半年广东在数字产业指数方面增幅超过50%。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以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为主体的融合型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明显,正逐步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2016年全省制造企业的互联网销售率、互联网采购率达到42.6%、41.5%,居全国前列。

截至2017年底通过评定的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64家,占全国1/10。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在制造业企业的应用率均超过20%。

服务行业的数字化水平较高,在医疗服务、教育、娱乐、餐饮住宿、交通物流、金融、零售、旅游等服务业数字化领域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信息消费规模和电子商务交易额居全国首位,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量占全国近七成,移动支付占全国三成。

4、骨干企业实力强劲

广东拥有一大批实力强劲的数字经济骨干企业。

其中,华为、TCL、中兴通讯、比亚迪等25家企业入选2017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占全国的1/4;腾讯、网易、有米科技、迅雷等10家企业入选201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华为、中兴、金山等19家企业入选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

拥有信息技术领域上市公司123家,数量超过北京和上海之和,总市值1.32万亿,居全国首位。

在一些细分行业中涌现出一批单项冠军,海思半导体、中兴微电子等4家入选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十大企业,全国人工智能排名前100的企业中广东占16家,大疆科技是全球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领军企业。

5、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广东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互联网骨干网和城域网不断扩容升级,截至2017年末,全省光纤入户率79.9%,光纤端口达到5694.7万个,总接入用户达到2642.2万户,位居全国第一。

拥有国家三大互联网国际出口之一和四大海底光缆登陆站之一的汕头国际海缆登陆站,带宽占全国近6成。

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省级4G网络,4G基站累计29.7万座,4G用户11751.5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1.42亿户,均居全国首位。

全省建设窄带物联网(NB-IoT)基站3.3万座。

拥有广州、深圳两大国家级超算中心,运算速度和综合技术水平全球领先。

依托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龙头企业建成一批智能化、绿色化云数据中心,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

(二)存在问题

1、创新驱动数据驱动能力不足

创新能力不强仍然是制约我省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短板。

2016年我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5.5件,全国排名第五,与北京和上海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重点行业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受制于人,集成电路自给率只有14%左右,85%依靠进口;无线射频芯片、传感器、嵌入式处理器等5G核心关键技术80%以上依赖国外;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仍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北京、浙江等省市。

受体制机制障碍和数据安全因素的影响,我省庞大的数据资源还未能实现有效的开发利用,数据作为关键创新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2、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

2016年广东制造信息化指数为49.4,居全国第三位(次于江苏和浙江),产业应用、效益与影响两项分指标位列全国第五、第七位。

规上制造企业关键工序数控率仅为34.5%、网络化率仅为45.3%,落后于上海、北京、江苏。

同时,我省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发展不均衡,工业细分行业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

离散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明显低于流程制造业,在工业34个细分行业中,有25个生产装备数控化率低于44.1%的全国平均水平。

多数中小企业向智能化转型的自身实力有限,动力不足。

3、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优势不突出

在新兴产业市场主体培育方面,我省数字经济新业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领域新兴业态的大企业。

例如,滴滴出行、摩拜单车、ofo小黄车,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旷世科技、寒武纪等均诞生于北京;浙江省以阿里巴巴为龙头带动形成互联网深厚土壤,孕育了人工智能、分享经济、新零售等互联网新业态。

相比之下,我省在发挥如腾讯、华为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全社会基于数字经济的创新创业氛围,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4、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快

据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显示,广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指数5.75,仅排全国第十。

至2017年末,全省50M以上宽带用户占比64.2%,仅位列全国第25位,100M以上宽带用户占比50.0%,排全国第8位,固定宽带接入速率119.3Mbps,排全国第10位。

粤东西北光纤入户率72.1%,比珠三角101.7%低29.6个百分点,数字鸿沟仍然存在。

5、跨界融合型人才结构性短缺

信息技术人才集聚水平相对较低,2016年我省互联网从业者数量约346.7万人,少于北京417.8万人,互联网企业薪酬指数低于北京、上海、浙江,对高端互联网人才吸引力不足。

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人工智能人才不足,机器人工程师缺口较大。

复合型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大部分企业缺乏精通信息化与生产制造的复合型人才。

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面临形势

1、“万物互联”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基础

在经历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信息网络逐渐突破传统信息处理终端以及传输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