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措施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2017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4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方案措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施工方案措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施工方案措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施工方案措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施工方案措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方案措施方案.docx

《施工方案措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方案措施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方案措施方案.docx

施工方案措施方案

1工程准备

施工准备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主要包括技术准备、物质准备、组织准备及有关作业条件的准备等,具体内容是:

1)熟悉与本工程有关的文件、合同等,了解工程特点和施工总体要求。

2)组织有关人员研究、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适用规范,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由于该工程工种间交叉配合较为复杂,公司、项目部将组织图纸预会审工作,重点对工种间存在问题先行协商,并在施工图会审中反映出来。

3)项目部编制分步施工方案。

4)根据现场条件做好临时设施、施工场地的安排和文明现场的布置工作。

5)根据土建施工进度情况,组织劳动力、机具、材料进场。

6)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施工规范和质量体系程序,并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标准、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等,并做好技术交底纪录和开工资料。

2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2.1综合布线系统

2.1.1设备安装前的环境检查

在安装工程开始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

1)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

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2)房屋预留地槽、暗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对设备间铺设活动地板应专门检查,地板板块铺设严密坚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地板支柱牢固,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要求。

4)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施工电源和接地装置。

5)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环境温、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

2.1.2施工前的器材检验

器材检验一般要求如下:

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工程所用线缆器材规格、程式、数量、质量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者或与设计不符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3)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验要求:

⏹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

⏹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

⏹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4)缆线的检验要求:

⏹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规格、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

⏹电缆的电气性能应从本批量电缆的任意三盘中截出100米长度进行抽样测试。

⏹剥开线缆头,有A,B端要求的要识别端别,在缆线外端应标出类别和序号。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62.5/125um或50/125um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光缆和单模光纤光缆时,现场检验应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

⏹衰减测试:

宜采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

⏹长度测试:

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

如果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纤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

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

5)光纤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光纤软纤应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动连接器(连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

⏹每根光纤跳线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6)接插件的检验

⏹接线排和信息插座及其他接插件的塑料材质应具有阻燃性。

⏹保安接线排的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邮电部有关规定。

⏹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号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

⏹光纤插座面板应有发射(TX)和接收(RX)明显标志。

7)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与设计相符。

各类标志名称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

8.2.1.3设备安装

1)机架安装要求

⏹机架安装完毕后,水平、垂直度应符合厂家规定。

如无厂家规定时,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

⏹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

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完整清晰。

⏹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应按施工图的防震要求进行加固。

⏹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有1.5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0.8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

⏹壁挂式机框底距地面宜为300—800mm。

2)配线设备机架安装:

⏹采用下走线方式时,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

⏹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应大于2mm。

⏹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3)各类接线模块安装:

⏹模块设备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

⏹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4)信息插座安装:

⏹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严密防水、防尘。

接线盒盖应与地面平齐。

⏹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

⏹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线场条件而定,宜采用扩张螺钉、射钉等方式。

⏹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8.2.1.4缆线的端接

1)缆线终端的一般要求:

⏹缆线在终端前,必须检查标签颜色和数字含义,并按顺序终端。

⏹缆线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缆线终端处必须卡接牢固,接触良好。

⏹缆线终端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对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2)对绞电缆芯线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

⏹终端时每对对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4类线不大于25mm;因6类线的端接在规范上没有明确的要求,故实际端接时以5类线的要求为参照,并尽可能减少非扭绞长度。

⏹剥除护套均不得刮伤绝缘层,应使用专用剥削工具剥除。

⏹对绞线在与信息插座(RJ45)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

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符合下图规定(注:

实际端接时配线架端和信息插座的接线方式应保持一致)。

1.

⏹对绞电缆与RJ45信息插座的卡接端子连接时,应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卡接。

⏹对绞电缆与接线模块(1DC、RJ45)卡接时,应按设计和厂规定进行操作。

⏹如系统采用屏蔽系统,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端处屏蔽罩应可靠接触,线屏蔽层应与接插件屏蔽罩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3)光缆芯线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光纤连接盒对光缆芯线接续、保护,光纤连接盒可为固定和抽屉二种方式。

在连接盒中光纤应能得到足够的弯曲半径。

⏹光纤融接或机械接续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

⏹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

⏹光缆跳线插头在插入适配器之前应进行清洁,所插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光纤接续损耗值,应符合下表规定:

2.

光纤接续损耗表

光纤接续损耗(dB)

光纤类别

多模

单模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融接

0.15

0.30

0.15

0.30

机械接续

0.15

0.30

0.20

0.30

4)各类跳线的成端

⏹各类跳线缆线和接插件间接接触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

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电缆不应超过5m,光缆不应超过10m。

2.2安全防范系统

2.2.1系统设备安装前的检查

安装环境的检查

⏹监控室设备的安装要求土建及装修完毕;

⏹监控室的温湿度、光照度、通风等条件要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摄像机的安装要求周边无干扰源、震动等。

设备的检查

⏹备外形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

⏹设备单个通电检查,无异常情况;

⏹小范围内控制系统通电联合检查,各个设备无异常情况。

线缆的检查

⏹线缆的布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线缆的通断检查;

⏹线缆的短路检查;

⏹线缆的标识应正确;

防护目标的自身特点及放置情况。

1)设防部位建筑物结构、管道分布及物品布局情况。

如:

建筑物楼层、内外楼道、非正常通道、通风管道、暖气管道、暖气装置、家具陈设、各种供电线路的分布情况等。

2)建设单位设防区域的周边环境。

如:

四周交通和房屋状态、地形、地物等。

3)了解设防部位电磁波敷设强度。

4)一年中室外最高温度、湿度,风、雨、雾雪、雷电和最低温度变化情况及持续时间(以当地气象资料为准)。

5)勘测各种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必要时应进行现场模拟实验,并在平面图上标记出探测器及出线口的位置。

6)所有勘察内容均应作详细记录。

7)设备安装区域要求土建及装修完毕,并具备必要的保安措施。

2.2.2设备的安装要求

视频监控系统

摄像机

●逐个检查摄像机所有微动开关确保调到正常要求位置。

●将摄像机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粗调,按《摄像机后焦调整方法》进行仔细调整后焦,实看图像清晰度质量。

●摄像机宜安装在监视目标附近不易受外界损伤的地方,安装位置不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

安装高度宜距地面2.5~5m。

●摄像机镜头应避免强光直射,保证摄像管靶面不受损伤。

镜头视场内,不得有明显遮挡监视目标的物体。

●摄像机镜头应从光源方向或侧光源方向对准监视目标,避免逆光安装,当需要逆光安装时,设法尽量减弱逆光强度,换配有逆光补偿摄像机。

●对墙角支装摄像机,支架离墙角应有300mm间距,离顶应有太于200mm间距。

即要美观,又不要影响破坏装饰表面。

●在石膏板吊顶支装摄像机,其支架应牢靠,稳固,有条件的话,其石膏板上部应加小木板作衬板,帮助紧固支架螺钉。

●对嵌入式摄像机安装,应预先开孔,与装璜同步进行。

●按现场视角要求选配安装相应焦距的固定镜头。

并按现场光这度确定好光圈,按现场物距,景深要求粗调好聚焦。

●当监视目标光照度有较强(如室外)变化时,应选配采用自动光圈可调镜头。

●在搬动,安装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镜头保护盖。

●将摄像机固定到支架防护罩,插上插头,接入电源线应牢固不松动。

●从摄像机引出的视频线电源线应一起捆扎固定,根据现场监视位置调整好,线缆长度,不留多余余量,不用插头承受线缆的自重。

●通电试看,进一步细调,检查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象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盖入防护罩固定。

总之,在摄像机的安装过程中,作到以下几点:

⏹安装位置的确定要求尽可能的达到最佳监视角度及监视重点;

⏹摄像机支架的安装要求:

和周边环境协调、美观,垂直无偏差且牢固;

⏹摄像机电源的安装要求:

周边通风良好,牢固,电源线良好的绝缘且套管保护,尽量就近隐蔽安装(有些安装于防护罩内);

⏹球机的安装要求:

和支架、防护罩有机地连为一体,安装固;

⏹线缆的安装要求:

视频线的焊接(或冷压)应符合相关工艺要求,无虚焊、漏焊(冷压要稳固,不松动),电源线和控制线线头应焊锡处理连接到接线端子,同时检查摄像机相应的设置及线缆的标识是否完整。

监控室设备的安装

1)机柜设备如硬盘录像机等固定安装在机柜上,不松动,设备之间应留适当间隔以通风散热;各视频线、控制线、电源线应牢固连接到相应接线端子,各线缆标识清楚正确,绑扎条理;

2)控制台设备等要求线缆的连接牢固、不松动,设备摆放合理,操作方便。

2.2.3调试方法

视频监控系统

摄像机视频输出调试

1)监视范围的调试

3.通过调整视场角来调整监视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光圈相对孔径、景深、来改善所摄画面的质量。

视场角的选择原则:

4.摄像机成像的位置(摄像器件)是固定的,而成像面尺寸的大小也由摄像期间的确定而固定下来。

5.选择摄像机镜头的尺寸时,一般均要与所选用摄像机器件的成像面的尺寸相对应。

当无法配套时,也只能将大尺寸的镜头用于小尺寸摄像器件的摄像机上。

若反过来使用,则会因一部分景物的光束被镜头所遮挡,而使成像器件的成像面没有被充分利用,即会使成像面的实际尺寸被缩小。

光圈的相对孔径的调整原则

6.光圈的作用有两个。

第一,将距离主光轴较远的光束挡住,这样可以提高成像的清晰度。

第二,控制穿过镜头的光通量大小,以满足摄像器件成像面上所需的合适的照度,从而达到控制暴光量的目的。

7.设镜头的有效进光孔径为D,则光圈相对孔径等于镜头的有效孔径与镜头焦距执比。

该指标表示了物镜的集光能力。

相对孔径越大,通过的光越多。

暴光量等于光圈相对孔径的平方。

光圈指数(F)=f/D,即等于光圈相对孔径的倒数,即在实际调试时选择合适的F值即可。

景深的调整原则

8.光学镜头对应的空间距离就称为该镜头的成像的景深。

通常与光圈大小、焦距长短、物距远近有关。

9.光圈大小:

在镜头焦距、物距不变的条件下,光圈系数越大,景深范围越大,反之越小。

10.焦距长短:

在光圈系数、物距不变的条件下,镜头焦距f越大,景深就越小。

11.物距远近:

在镜头焦距、光圈系数不变的条件下,物距越大,景深越大,反之越小。

镜头的焦距、聚焦的调整

12.对于手动聚焦镜头,采用特写聚焦的方式进行调整。

即把镜头的焦距拉长(向“T”方向变化),即把要拍摄的主体景物推到最大,出现特写镜头,在此情况下调节聚焦直到图像的细节最清晰(称为特写对焦)。

完成上述调整后,在镜头焦距做任何变化的情况下,都能保证图像始终是清晰的。

当然,对于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镜头,就无须这种操作了。

Ø对于球机而言,可以给多个给重要监视区域设置预制位的方式,来增加监视区域,减少盲区。

Ø对于监视大堂进门处的摄像机,主要考虑逆光条件下的摄像机的安装位置的选择,调试时,选择在室内外光线对比最强的时间,在现场进行模拟调试,以确定最终安装位置。

中控室设备的调试

1)监视器的调试

13.通过调试达到减少输入视频的显示色彩与实际物体的视差。

2)硬盘录像机的调试

14.完成对硬盘录像机上各个视频的录像模式进行设定。

录像模式包括:

视频报警、定时录像、手动/自动录像、报警录像等。

15.设定通讯端口的TCP/IP地址。

2.4ITV电视系统

施工工艺流程

管路敷设、穿线→系统终端面板插座的安装→按系统图纸进行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的安装→链路测试→系统统调试→系统测试及验收。

前端设备的布置

前端设备的布置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要求既整洁、美观,又便于管理和维护。

机房内所有设备在放置过程中,设备与设备之间保持适当空间,以利设备的散热、维护带来方便。

前端设备的布线

前端设备布置完毕,就可以连接相关线路。

干线的安装

传输干线在室内通过桥架敷设。

入户线也成为分支线,它是干线分支后的分支信号传输系统,它把干线系统分支后的电视信号合理的分配给各电视终端。

2.5计算机网络系统

施工准备

完成现场库房的准备,制定详细的材料计划。

完成前期材料的预订工作。

所选设备、材料和软件,必须按照合同技术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要求进行进场验收。

进场验收应有书面记录和参加人签字,并经专业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验收人员签字;未经进场验收合格的设备、材料和软件严禁在工程上使用和安装;通过进场验收的设备和材料应按产品技术要求分类妥善保管。

设备和材料进场验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并填写设备材料进场报审表:

1)外观应完好,产品无损伤、无瑕疵,品种、数量、产地符合设计要求;

2)设备和软件产品质量检查应执行本规范3.2、3.3中相应条款之规定;

3)有序列号设备必须登记设备序列号;

4)网络设备开箱通电自检前,先查看电源是否符合要求,再查看设备状态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应检查设备启动是否正常;

5)依规定程序获得批准使用的新材料和新产品除符合上述相关规定外,尚应提供主管部门规定的相关的准予使用文件;

6)进口产品还应提供原产地证明和报关单,其配套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说明书等资料应为中文文本或附中文译文。

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设备定位

图纸会审

线缆敷设

管路敷设

编制施工方案

机房设备安装

施工准备

施工技术交底

文档整理

系统检测调试

应用软件安装

网络安全设备安装

2.6一卡通系统

施工准备

1.根据设计方案、现场情况确定设备摆放位置

系统安装

●机器内部配线颜色定义严格依照公司统一配置,做到决不依个人随性设定。

●为防止电路火花或异常突波回授造成设备损坏,做到在刷卡主机电源输入端及电子锁电源输入端加装突波吸收器。

●所有RELAY所控制的外接负载,如RELAY1(DOORRELAY)做到控制正电源。

●门禁主机所控制的电子锁负载如超过DC12V/1A以上,以相等的容量RELAY换制,以避免造成刷卡主机的损坏。

●控制线使用金属屏蔽线,电源线严格使用符合安全规格的线材。

2)缆线终端

●缆线在终端前,我们会专门检查标签颜色和数字含义,并按顺序终端;缆线中间做到不产生接头现象;缆线终端处卡接牢固,接触良好;缆线终端做到符合设计安装手册要求;对绞线缆与插接件连接我们会做到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颠倒和错接。

●做到各类跳线缆线和接插件间接触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符合系统设计要求;同时做到各类跳线长度也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线缆不应超过5m,

●机柜安装

●机柜做到不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同时按设备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与地板固定,机柜固定在底座上,然后铺设活动地板。

●机柜安装时我们会做到可靠接地。

●不论采用上走线或下走线方式,我们都会做到其桥架或线槽都直接进入机柜内。

●机柜内做到接线端子各种标志齐全。

4)设备安装

●安装时,在墙内用塑料膨胀阀固定,机器与地面平行高度符合人体学,如已安装但无法固定,将机器固定于木板上后再将整体挂于墙上;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按业主的要求安装额外订制的固定架。

●机器安装做到避免受阳光照射或于室外受风吹雨淋。

●读卡机安装时做到与金属物产生距离,避免因干扰使读卡距离缩短。

安装电锁时,做到仔细量测位置不可将业主的门造成损

2.7机房系统

2.7.1UPS电源

施工准备

所选设备、材料和软件,必须按照合同技术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要求进行进场验收。

进场验收应有书面记录和参加人签字,并经专业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验收人员签字;未经进场验收合格的设备、材料和软件严禁在工程上使用和安装;通过进场验收的设备和材料应按产品技术要求分类妥善保管。

设备和材料进场验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并填写设备材料进场报审表:

1)外观应完好,产品无损伤、无瑕疵,品种、数量、产地符合设计要求;

2)设备和软件产品质量检查应执行本规范3.2、3.3中相应条款之规定;

3)有序列号设备必须登记设备序列号;

4)设备开箱通电自检前,先查看电源是否符合要求,再查看设备状态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应检查设备启动是否正常;

5)依规定程序获得批准使用的新材料和新产品除符合上述相关规定外,尚应提供主管部门规定的相关的准予使用文件;

设备安装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不间断电源的其他功能单元安装;

●电线,线缆,导管和线槽敷设;

●电线,线缆,导管和线槽敷线;

●线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电气试验,接地装置安装;

2.7.2防雷接地

避雷针(线、带、网)的接地

●避雷针(带)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

●避雷针(带)的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使用的紧固件均应使用镀锌制品。

●建筑物上的防雷设施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的1.5~1.8m处设置断接卡

●装有避雷针的金属筒体,当其厚度不小于4mm时,可作避雷针的引下线。

筒体底部应有两处与接地体对称连接。

●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的距离应大于3m。

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独立避雷针(线)应设置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

当有困难时,该接地装置可与接地网连接,但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

●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

●配电装置的架构或屋顶上的避雷针应与接地网连接,并应在其附近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或防雷金属网应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

●装有避雷针和避雷线的构架上的照明灯电源线,必须采用直埋于土壤中的带金属护层的线缆或穿入金属管的导线。

线缆的金属护层或金属管必须接地,埋入土壤中的长度应在10m以上,方可与配电装置的接地网相连或与电源线、低压配电装置相连接。

●避雷针(网、带)及其接地装置,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程序。

首先安装集中接地装置,后安装引下线,最后安装接闪器。

接地装置的敷设

●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无规定时,不宜小于0.6m。

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在作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

●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

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5m。

●接地干线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网相连接。

自然接地体应在不同的两点及以上与接地干线或接地网相连接。

●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接,不应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明敷接地线的表面应涂以用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

在每个导体的全部长度上或只在每个区间或每个可接触到的部位上宜作出标志。

当使用胶带时,应使用双色胶带。

中性线宜涂淡蓝色标志。

●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的入口处和在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底漆并标以黑色记号,其代号为“

”。

2.8紧急报警系统

施工准备

所选设备、材料和软件,必须按照合同技术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要求进行进场验收。

进场验收应有书面记录和参加人签字,并经专业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验收人员签字;未经进场验收合格的设备、材料和软件严禁在工程上使用和安装;通过进场验收的设备和材料应按产品技术要求分类妥善保管。

设备和材料进场验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并填写设备材料进场报审表:

1)外观应完好,产品无损伤、无瑕疵,品种、数量、产地符合设计要求;

2)设备和软件产品质量检查应执行本规范3.2、3.3中相应条款之规定;

3)有序列号设备必须登记设备序列号;

4)设备开箱通电自检前,先查看电源是否符合要求,再查看设备状态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应检查设备启动是否正常;

5)依规定程序获得批准使用的新材料和新产品除符合上述相关规定外,尚应提供主管部门规定的相关的准予使用文件;

设备安装

紧急按钮安装:

户内所有紧急按钮相串联,使用两芯线进行连接,其线粗应大于0.2平方毫米,一端与串联按钮相接另一端接入报警主机的一个防区。

●报警主机安装:

本系统使用LED键盘,其引出线为黑、红、绿、白四色,分别与报警控制器的3、4、5、6端子相接,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