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1943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36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备考方向要明了]

考纲下载

考情回顾

考向预测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有:

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包容性。

命题形式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例如2012年天津卷2题、安徽卷7题、新课标全国卷21题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中华文化的两个特征及其包容性

(1)结合学习古书典籍或中国古代的文化成就,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结合我国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特点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灿烂的中华文化

[识记层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其中,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但不是唯一见证)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体现。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理解层级]

1.正确把握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从发展历程看):

①源远流长的表现:

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虽历经沧桑却始终不曾中断。

②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汉字和史书典籍。

(2)博大精深(从内涵上看)。

独特性

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区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而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民族性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都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3)原因。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除了它不断创新、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创造力之外,还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体现和要求:

“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怎样重塑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随着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实践证明: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应用层级]

[例1] (2012·安徽高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中国元素”(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题规范]

第一步:

审题干

定考点

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及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抓关键

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

第二步:

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原因

说法错误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

说法错误

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正确

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

正确

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方法技巧]

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方法

(1)二者的角度不同,源远流长是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博大精深是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

(2)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3)二者的见证或表现不同,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1.(2011·江苏高考)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

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

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包容性。

题干材料主要讲述我国多样性的地方文化相互交流,繁荣兴盛。

据此判断,①③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不同区域文化交流时,主要体现的是各具特色,故②不符合题意。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识记层级]

(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理解层级]

正确理解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2)从意义上看: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应用层级]

[例2] (2011·海南高考)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题规范]

第一步:

审题干

定考点

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

抓关键

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

第二步:

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原因

说法错误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但不是取决于自然条件

正确

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说明它们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正确

受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说法错误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渐趋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而非日趋同一。

[方法技巧]

识别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中华文化的关系

(1)注意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从世界文化的角度讲,中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从研究中华文化的角度讲,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注意区分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两者并不完全重合,前者包括后者。

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2.2012年8月6日,在第二届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全国少数民族器乐演奏会”上,有86名少数民族器乐演奏家参加,他们通过不同民族的器乐演奏,展示了各民族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①表述错误;各具特色和魅力的民族文化在“全国少数民族器乐演奏会”上展出,体现了②③;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排除④。

[综合迁移拓展]

 

[主干数字记忆]

热点一 感受民族文化、展示民族风采

2012年10月4日,“中国西部民族文化博览会”在兰州举行。

本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风采、增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博览会共分为综合、民族服饰、创意设计、品牌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展示馆、现代生活展示交易馆以及民族特色饮食馆和中华艺术大展9个展区。

其内容涉及工艺品、陶瓷、各民族特色食品及土特产、节日食品、传统音乐、传统医药、旅游产品、美术、绘画等多方面。

据此回答1~2题

1.西部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包括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等内容。

材料选取了部分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并指出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可见,本题的关键词是:

中华民族文化。

③违背文化多样性原则,排除含③的选项。

2.在本届博览会上展示的许多民族文化成果有的已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必要性。

许多民族文化有的已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针对这一情况,急需我们做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以维护文化的多样性,C正确。

A、B、D与题意不符。

热点二 感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种自信源于(  )

①中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国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选C 本题设问的意图是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①不符合题意。

④观点错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4.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

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因为(  )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的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④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①错误,对外来文化我们不是照搬照抄,不是全盘吸收。

④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

②③符合题意。

热点三 海峡两岸同属中华文化

5.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A.文化具有地域性特征  B.中华文化独领风骚

C.两岸文化同根同源D.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故A符合题意。

6.2012年10月20日,“海峡两岸汉字节”拉开大幕。

今年汉字节增设两岸书法展、汉字论坛、百名少儿书写年度汉字等系列活动。

这对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活动(  )

①体现了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体现出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④体现出团结统一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深深地植根于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④错误,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2年9月28日,中国(曲阜)祭孔大典在曲阜举行。

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仍被传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下列对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字的使用    B.史书典籍的传承

C.社会制度的更替D.其特有的包容性

解析:

选C A、B、D都是对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原因的正确表述,C不是原因,故本题选C。

2.(2012·银川质检)“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王蒙曾经沉痛地说: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汉字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故选D。

3.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中国元素”(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④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知识。

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4.2012年9月16日,第二届岭南文化节在佛山举行。

木版年画、剪纸、彩灯、陶塑齐迎宾,潮乐、汉剧、客家山歌争奇斗妍。

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

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回答本题容易被材料中的“岭南地区的地域”所迷惑而选A,所以做题中要注意题干最终的指向性——岭南文化在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回扣教材则是包容性,选B。

5.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是(  )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③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④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中的独特性的理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中的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上来看的,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中的地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来看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中的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

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中的地域性,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正确答案为A。

6.中医形成的过程是中华优秀文化与人体生命现象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中医是医学科学,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天人相应、形神统一、动静结合……等中医理念,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这表明(  )

①中国医学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沿 ②中医理念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意识的完美结合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医理念蕴含着实用性和整体性的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①错误,中国医学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沿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7.徽州古牌坊民俗文化、淮南豆腐文化、阜阳民俗文化、滁州地方戏曲……在安徽近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民俗,有的地方甚至只是隔着一条河、一座桥,两处的风俗习惯却迥然不同。

这体现了(  )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不同区域的文化无法融合

C.文化发展由自然条件决定

D.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材料反映的是安徽地方文化的地域特征,故A符合题意。

B、C说法有误,D不符合题意。

8.安徽的黄梅戏、京剧、花鼓戏等各种艺术门类历史悠久。

正是浓郁的文化气息,孕育了一代代勤劳聪明的安徽人,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篇篇光彩的故事。

材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④各民族共同铸造了中华文化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解析:

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材料强调安徽文化种类多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故选①③。

②④在材料中未体现。

9.我国首部动漫音乐情景剧《雁归巢》是旅美艺术家尤雁子回国创作的首个音乐剧目,该剧以中国水墨为基调,用拟人化的手笔,讲述了寓意人类和大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感恩故事。

《雁归巢》既不是普通形式的演唱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剧,而是融汇了演唱、动漫、童话等元素。

最终以“动漫音乐情景剧”来表达内容,给观众带来梦幻而又浪漫的时尚感。

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博大精深。

融汇了演唱、动漫、童话等元素,最终以“动漫音乐情景剧”来表达内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错误,继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0.2012年4月4日,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桥山祭祀大院举行。

恭送轩辕黄帝圣像赴台供奉,是今年“两岸共祭黄帝”活动的新内容,这对于两岸共同传承中华文化,增强相互认同的文化标识,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表明(  )

A.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

B.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C.海峡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两岸有着割舍不断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C正确。

11.2012年7月10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文物是人类文明的见证,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生动见证。

做好文物工作(  )

①有利于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②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就可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④可以更好地彰显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②④B.①③

C.①②D.②③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做好文物工作的意义。

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我们要批判地继承,①中“全面继承”的说法错误。

③说法太绝对。

②④是做好文物工作的意义,故选A。

12.稍稍关注中国科技史就会发现,京杭大运河通航设施的演变已成为中国船匣历史的缩影。

夫差筑邗沟时,在邗沟与淮水交汇处的末口筑一道拦河坝“北神堰”,这是利用埭堰进行人工渠化河流的最早尝试。

东晋末年,秦康埭、邵伯埭、三枚埭、镜梁埭先后横卧邗沟,成为古代科技的标志。

唐朝节制水流设施——斗门的设计,更是我国最早的船闸的雏形。

这反映出(  )

①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等特点

②我国古代科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③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并非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④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科学技术的有关知识。

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③排除。

④中“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说法错误。

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西藏文化是藏民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也是在同其他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不断交融中得到发展的。

近7年来,国家已累计投入4100多万元保护经费,专项用于西藏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目前,全区共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等10个非物遗产种类,覆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所有资源种类。

通过近年普查,西藏共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800个。

材料二 西藏地区是个多民族地区,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优秀的文化,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尊重差异、相互欣赏。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活现代文化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内涵,进一步提升区域特色文化。

(1)根据材料,谈谈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2)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材料二进行解读,简要回答所得出的基本观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有关知识。

(1)问考查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结合教材回答即可。

(2)问涉及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文化的多样性等知识。

答案:

(1)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西藏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西藏的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共同促进西藏地区的发展;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西藏地区坚持时代精神,提升区域特色文化。

14.齐鲁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范围的地域文化,是山东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融汇各种思想,去芜存菁而形成的具有山东特色的地方文化。

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齐鲁文化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作为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是在汲取齐鲁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多地打上了齐鲁文化的烙印;另一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