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1914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x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武汉市江夏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一一年元月七日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9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9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13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4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6

一、指导思想16

二、基本原则16

三、发展定位17

四、发展布局18

五、发展目标18

六、主要指标19

第三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区域竞争能力21

一、现代装备制造产业21

二、光电子信息产业22

三、生物医药产业23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23

五、总部经济23

第四章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4

一、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24

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5

三、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26

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6

第五章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档次28

一、商贸业28

二、物流业29

三、旅游业30

四、房地产业31

五、金融服务业31

第六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承载能力31

一、综合交通建设32

二、水务基础设施建设33

三、电力基础设施建设34

四、燃气工程35

五、智慧江夏建设35

第七章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36

一、提升完善城镇规划管理36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37

三、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破解建设用地难题38

第八章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39

一、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39

二、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39

三、节约集约综合利用资源,推行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40

四、加强环境保护,改善人居环境41

五、加强生态绿化建设,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41

第九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42

一、社会保障42

二、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44

三、教育、卫生44

四、人口与计划生育46

五、广播影视46

六、公共安全46

第十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47

一、坚持综合配套改革,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47

二、坚持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打造科技人才新高地48

三、坚持项目强区,夯实经济发展基础51

四、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市场空间52

五、坚持协调统一,强化规划管理53

六、坚持党的领导,共建和谐社会55

江夏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关于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的决议

(2011年1月9日武汉市江夏区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江夏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查了区人民政府提出的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会议决定,批准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武汉市江夏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一一年元月七日

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是“十二五”期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战略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以及金融危机等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和主要任务圆满完成,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县域经济前列,经济强区、文明新区建设取得实质性发展。

1、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强

“十一五”是江夏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较“十五”末实现了翻番(其中财政收入、规模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翻了二番)。

地区生产总值到2010年实现200亿元的跨越,达到236.47亿元,年均增长16.1%(可比价)。

全口径财政收入连续跨越10亿元、20亿元、30亿元三个台阶,到2010年,达到42.74亿元,年均增长39.6%;规模工业产值达到331亿元,年均增长4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183.24亿元,年均增长3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8亿元,年均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17元,年均增长13.7%。

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一。

2、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凸显

借助东湖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光电子信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主动承接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和武汉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机遇,积极推进远城区工业化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利用江夏的区位优势,商贸、物流、房地产等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以服务大武汉为目的,传统农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庙山、藏龙岛、大桥、梁子湖等开发区及园区经济创新能力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型建材、文印包装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两型社会建设不断推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趋向合理,到“十一五”末,二产业占GDP比重比“十五”末提高22.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深入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以土地有序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为重点的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化发展逐步推进;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强,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展。

到2010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00万美元,年递增17.8%;外贸出口创汇突破3812万美元,年递增11.2%。

4、城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城镇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小城镇建设、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纸坊旧城改造和五里界、郑店、金口等小城镇建设深入推进,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19.11万亩,1056个自然湾建成通湾公路,实现农村安全饮用水管网全覆盖,全区投资8.47亿元,修建公路468.8公里。

在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中,“三农”投入不断加大,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农村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5、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

通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开发区优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科教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全区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和科技园区自主创新优势进一步增强,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我区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

6、和谐社会建设成绩喜人

“十一五”期间,全区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和谐江夏建设,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业、计生、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移民后期扶持和丹江库区移民安置等各项工作稳步有效推进。

社区管理网络化和农村家园建设两大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文化教育、广播电视、民族、宗教、侨务、档案、地方志等事业与时发展,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安全建设全面加强,全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

武汉市江夏区“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一五”规划目标

2010年完成数

2010年

规划数

年均±%

完成数

年均±%

1

区内生产总值

亿元

172.32

12.3

236.47

16.1

2

全口径财政收入

亿元

18

18.2

42.74

39.6

3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80

16

183.24

33.6

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416

8

8317

13.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942

10

12316

5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亿元

120.5

22

331

46.7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8.3

10

68.88

18.9

7

出口创汇

万美元

3780

16

3812

11.2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4620

16

5000

17.8

8

人口出生率

10

 

10

 

 

符合政策生育率

%

95

 

95

 

9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

 

4

 

10

城镇化水平

%

60

 

46.38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

2010年,全区人均GDP将达到5500美元(折算比按6.8:

1计),预计“十二五”末人均GDP将超过10000美元。

今后五年,是江夏人均生产总值由5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迈进的重要时期,全区将处在经济发展“爬坡上坎、蓄势突破”的上升期、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期、基础设施完善期、城市功能提升期、城乡统筹加速期。

是江夏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关键阶段,兼具“黄金发展期”与“问题多发期”双重特征。

发展既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是经济增长态势继续保持稳中趋强。

“十一五”期间,在投资、需求和工业经济的带动下,全区GDP年均增长16.1%(可比价),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

“十二五”时期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投资建设集中回报的关键期。

二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加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区产业发展基础和要素集聚效应继续增强,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创新推动,消费升级,将促使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和质的全面提升,城镇化步伐也将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呈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加快发展的态势。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一系列推进城镇化的政策措施,我区将处在城镇化加快发展期,城镇功能将进一步提升,人口将快速向城镇集中,城镇化将在拓展我区经济发展新空间中起主导作用,对经济社会产生全方位的深刻影响,成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三是服务业高端化趋势明显,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又一支撑。

“十二五”期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将主要放在扩大内需上,将更加重视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收入增加,以及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服务业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快速发展机遇期,特别是对个性化、特色化、高品位、高层次服务的需求迅速放大,消费结构将快速升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

四是公共需求加速扩张,和谐发展要求更高。

“十二五”期间,公众对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平正义、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公共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层次不断提升。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城乡共同进步,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大力改善民生民计,实现强区与富民的有机统一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这对统筹发展、驾驭发展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国内外新情况、新特点比较集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特殊时期,是江夏经济融入大武汉,进入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建设、改革大推进、民生大改善的关键时期,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发展的战略机遇

1、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带来的机遇

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逐步实施,项目和资本聚焦武汉的态势日渐明晰,政策、体制与资本的叠加,为武汉市发挥比较优势创造了新的机遇,也为我区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积极承接国内外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全面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动力支持。

2、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带来的机遇

“十二五”期间,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经济将重塑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

作为“1+8”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先行试验权,这是“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的最大机遇,我区将在重大项目、资金投入等方面,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市支持,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武汉经济腾飞的重要增长极。

3、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带来的机遇

发挥我区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度融合的区位优势,充分承接东湖高新区向江夏拓展,利用科教优势,借助产业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链延伸带来的机遇

四环线长江通道在“十二五”期间将首先在江夏实现跨江,有利于主动对接武汉开发区、强化发展互动,有利于充分承接武汉开发区的产业延伸和转移,为丰富江夏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内涵提供了又一新的纽带。

5、江夏拥有重大交通设施布局带来的机遇

一是武汉至黄石、武汉至咸宁的城际铁路率先建成,加上通达的公路网,更加紧密地把江夏与咸宁、鄂州、黄石的发展联系起来,形成武汉城市圈的江南圈中圈,有利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武汉远城区轨道交通进江夏,强化了区、市双向交流,有利“主城+新城”格局形成。

三是武汉第二机场选建江夏山坡,有利大力发展商务、货运业务;四是天子山大道的全面建设,使江夏在107、京珠澳大动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南下大通道,有利于我区沿江发展,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全区“十一五”规划确立的主要指标如期和超额完成,为“十二五”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与此同时,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仍不容忽视,主要是工业化发展不足,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相对缓慢,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太高,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外向度不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城镇化水平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能源、环境和改善民生、劳动就业、扩大公共服务压力仍然很大;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这些矛盾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加以重点突破。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江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确选择和确立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转型发展是我区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区、生态立区、城乡统筹的发展道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特色鲜明、文化厚重、产业发达、生态优良的武汉南部新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二、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统筹发展的原则。

坚持把统筹发展、协调发展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正确认识和处理南、北城乡发展中不均衡的问题,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与环境、改革与稳定、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有机统一。

创新发展的原则。

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根本动力。

推进科技兴区、人才强区,完善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江夏,实现观念、科技、产业和制度创新的有机统一。

工业优先的原则。

坚持把工业强区作为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核心。

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具有江夏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实现科学发展和快速发展的有机统一。

绿色发展的原则。

坚持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实现持续、节约、清洁、安全发展的有机统一。

共享发展的原则。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将社会建设的方向转到扩大公共参与、完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的轨道,把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惠民、富民、安民和提高幸福指数上,实现富民和强区的有机统一。

三、发展定位

江夏位于武汉两大国家级开发区的中间地带和城市圈建设的重要节点,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拓展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延伸区。

江夏山水资源富集,历史文化厚重,水陆交通便捷,高校资源密集,科技优势突出。

未来五年,江夏的发展既要立足自身,更要体现市委、市政府对我区发展的更高要求和期待,努力置于全市、全省的总体格局中进行高层面的目标追求。

为此,我区将继续彰显和巩固自身在区位、交通、资源、文化、生态和空间优势,努力把江夏建成武汉、湖北乃至华中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辐射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和我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基地、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基地,成为武汉南部宜居宜业的滨江滨湖生态新城。

四、发展布局

根据发展定位要求和四环开通等交通、区位优势,“十二五”时期,全区总体发展布局为:

按照北部新型工业、南部现代农业、东中部服务业、西部临港经济的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功能区建设。

以北部地区的庙山、藏龙岛、大桥新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总部经济;以中部地区的郑店、乌龙泉为重点,发挥华中家居物流园、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带动作用,加快武汉南部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以东部地区梁子湖风景区、五里界(武汉巴登城)为重点,全力推进旅游休闲度假业发展;以西部地区的金口为重点,加快金口港区建设,推动临港经济发展;以纸坊为中心,积极推进新型商业业态和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努力建设宜居城市;以南部地区的山坡、安山、舒安、湖泗、法泗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建江夏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

五、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江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围绕建设武汉南部新城这个基本目标,努力实现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转变发展方式初见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大为改善,“两型”社会雏形初显,形成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良好互动、和谐发展的新格局,综合经济指标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位前移。

六、主要指标

到“十二五”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超过480亿元,人均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在15%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06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3.9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45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断优化,第二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三次产业比由15.3:

50.2:

34.5达到8:

58:

34;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8%。

全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5万人以内;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面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基本实现全覆盖。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200元,年均增长高于12%;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4200元,年均增长高于12%;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范围,城镇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

城镇绿化率达到35%,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目标指标,生态环境质量达到远城区领先水平。

“十二五”时期江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一五”时期

“十二五”时期

属性

2010年

完成

年均增

长(±%)

2015年规划数

年均增

长(±%)

经济发展

1

全区生产总值

亿元

236.47

16.1

>530

>15

预期性

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83.24

33.6

>450

>18

预期性

3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3.60

32.6

>33.9

>20

预期性

4

规模工业增加值

亿元

94.21

44.5

>300

>25

预期性

5

城镇化率

%

46.38

 

>55

预期性

6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34

预期性

科技教育

7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

%

9.5 

 

26

预期性

8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8

约束性

9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88

 

90

预期性

10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1.2

 

1.8

预期性

11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

件/万人

 

 

2

预期性

资源环境

12

耕地保有量

公顷

77940

 

77825

约束性

13

单位GDP能耗下降

%

[27.52]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14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

%

约束性

15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约束性

16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万吨

0.082

-2

约束性

氨氮

 

 

二氧化硫

0.18

-2

氮氧化物

 

 

17

森林覆盖率

%

26.6

 

30

 

约束性

18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111.7

 

125

 

约束性

人民生活

19

全区总人口

万人

59.8

 

65

4.4

预期性

20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5

 

预期性

21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0.7

 

[8]

 

预期性

22

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5.8

 

6.8

约束性

2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

 

 

全覆盖

预期性

24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96

 

全覆盖

约束性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9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95.6

 

25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万套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约束性

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316

 

>25200

>12

预期性

2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8317

13.8

>15000

>12

预期性

注:

1、带※号指标是根据我区实际设置的指标;2、约束性指标11项,预期性指标16项;3、[]内为五年累计数;4、2010年基期数为初步统计数,最终以市核定数为准,并对2015年数据作相应调整。

第三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区域竞争能力

“十二五”时期,全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武汉将依然处于工业化发展进程。

江夏必须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抓住国内市内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提高自身的产业规模和产业扩张能力。

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以拉长产业链条为主线,加快产业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