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论文集.docx
《班主任论文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论文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论文集
疏导,让“网奴”变成“网主”
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中心小学梁燕婷
一、基本资料
姓名:
黄某 性别:
男 年龄:
14岁
籍贯:
重庆市 性格:
比较内向 年级:
六年级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黄某家庭属于重组家庭,黄某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是母亲和继父所生)。
黄某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到了入学年龄才来到母亲身边。
母亲觉得小时候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心理有所亏欠,因此也较宠着黄某。
父母是靠贩卖蔬菜为生,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平时比较忙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及精神需求。
黄某的舅舅是军官,哥哥也在参军,是其崇拜的对象。
2、黄某本人情况:
黄某本人比较聪明,但比较懒惰,作业虽然按时完成,但书写潦草,成绩位于班级中上水平。
但自从结交了一群不良的朋友后,经常和他们一起打游戏机、上网,作业就总是不完成了,上课也不专心听讲了,成绩明显下降。
这个学期更是变本加厉,偷了家里的钱去上网,两天不回家,连课也没来上。
为了找他,老师和家长费劲周折。
网络打乱了黄某一家平静的生活。
三、主要问题
1、上网成瘾:
无法控制上网冲动,一放学就往网吧跑,一上就是两三个小时。
为了上网,学会了说谎、学会了偷钱、学会了逃学。
2、成绩明显下降:
因上网成瘾,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上课时不专心听讲,作业总是拖欠,回家作业更是经常不完成。
考试成绩甚至出现了不及格。
3、与家人关系闹僵:
自从黄某因上网逃学后,家长对他管束非常严格,但方法有些极端,经常不是打就是骂。
由于缺少沟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和。
四、原因分析:
造成黄某沉溺网络,不能自拔原因是多方面:
1、自身主观因素:
(1)自控能力欠缺。
黄某小学高段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的目光。
他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
但虚拟网络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
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2)黄某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因而迷上“网络成瘾症”的可能性较大。
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他们希望上网逃避现实。
2、客观因素:
(1)家庭环境。
父母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而且文化水平有限对网络了解甚少,无法对子女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而一味强制“堵”的话,就给子女造成误导——他们会认为上网就是找母亲不让看的东西,就会把网络当成逃避的港湾。
(2)教育环境。
学习失败的孩子由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孩子成就感的惟一来源,此时,一旦学习失败,孩子们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
但是在网上,他们很容易体验成功:
闯过任何一关,都可以得到“回报”,这种成就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的。
(3)社会环境。
目前校园周边网吧林立,违法商贩和执法部门没有严格控制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上网。
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
五、辅导方案与实施
(一)方案
1、辅导时学校家庭紧密配合,及时互报情况,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
2、辅导原则
(1)耐心细致,运用认知疗法,加强他自身的心理品质与自控力。
(2)转移兴趣,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或其他健康的业余爱好。
(3)请任课老师积极挖掘其闪光部分加以表扬。
(4)利用群体的力量,帮助其学会正确运用网络。
(二)实施
1、及时家访,改善家庭因素对他的影响。
与其父母做出约定:
(1)改变教育方法,不能硬“堵”或一味的迁就。
让他多与哥哥、舅舅联系,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其转化;
(2)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强化鼓励孩子的长处,必要时可暗示不足之处;经常与孩子共同完成其力所能及的工作;遇事征求孩子的意见,并采纳合理的建议;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时协助孩子调整负面性的心理状态;
(3)及时与班主任、任课教师沟通,互通作息时间,监控他的课余时间,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严格控制经济来源。
早餐尽量在家吃,叮嘱爷爷奶奶私底下不能再给零花钱。
2、开展相关班队课,运用集体力量,明确如何有效运用网络
班中有许多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运用。
在班队课上我请这部分学生现身说法谈谈是怎样很好地处理的。
我还开展了一场辩论会,让学生更明确地了解网络的利弊。
通过集体的力量,黄某认识到了自己的做法不对,并在同学之中保证自己一定戒掉网瘾。
3、与任课教师沟通,增强学校因素对他的影响
请任课老师平时多挖掘其闪光部分加以表扬,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来,培养他对学科的兴趣,使他的视线从网络上转移到学习上,他的数学、科学成绩较突出,老师因势利导,让他在学习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使他感觉到自己在班中的位置,重新获得了自信。
4、与同学协调,增强朋友因素对他的影响
请住在他家附近的同学来监督他的作息,多关心他,共同帮助他不受网络束缚,走回现实。
班干部成员不定期到他玩,让他感受到班集体和同窗情的温暖,让他开朗些,躲在家里不上课会失去许多乐趣。
5、定期谈心,增强自身心理素质
第一次会面,我先谈谈他在老师眼中的极好的印象,他有些不好意思,但眼里明显闪烁着欣喜和意外的光芒,弱化了他的抵触心理,拉进了彼此距离,同时增强他的自信心。
通过谈心让其倾吐烦恼。
他本人也表示希望摆脱网瘾,回到学习的正轨上来。
我告诉他克服该症关键是在于自己,让他谈谈网络的好处,开始他不好意思说,但不一会儿便滔滔不绝,主要是由于他认为现实生活中他没有真正的朋友,父母也不理解自己,而在网上却有许多朋友能理解他,交谈很投机和快乐,其次是网络游戏很刺激,吸引人,让自己感觉很有力量,有征服感和成就感。
那又为什么要戒掉它呢?
网络成瘾症的危害是什么呢?
我让他回去好好地思考一下,并把所有的弊端写下来,并和他约定第二次面谈时间。
第二次谈心,他自己说了说沉迷网络的弊端:
一是花了许多钱上网,有时还为不吃早餐省下钱来上网,甚至说谎骗家长的钱;二是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除了向上网没有了别的兴趣爱好,学习的兴趣明显降低,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做,失败感增强,甚至有了不想来校上课的念头和行为;三是缺少与同学的交流,烦恼只想找网友诉说或通过打“网游”通关来取得快感;四是身体状况有所下降,很懒得运动,视力下降很多,有时甚至会神情恍惚,爱发呆。
我告诉他,能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不正常了说明还处于轻度网络成瘾,这是一时的心理站障碍,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我们做出协定:
一周上网次数由原来的六、七次降到一、二次,时间每次在2小时以内,并找一个同学予以监督。
其余时间努力用于学习上和别的兴趣爱好上。
第三次谈心,这段时间黄某基本能按约定的做到,有时只是觉得很难受想去网吧,呆在家里看看新出的大片碟,总算是熬过去了。
我首先肯定和赞扬了他的做法和恒心,并告知最关键是前三个阶段的坚持,任何好的习惯的养成至少需三五周时间。
他表了自己的决心,告诉我有信心戒掉网瘾。
此后常在他脸上看到腼腆而渐渐自信的笑,我知道他已基本克服了网络成瘾症,他已走出了网络的阴影,能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了,已从“网奴“变成了”网主”。
六、成效
通过两个月的努力,黄某不再沉迷于网络了。
平时也会去上网,但总是去同学家,上健康的网站,做有益学习的事。
两个月下来,黄某的作业能按时完成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最主要的是。
通过这件事,让他重拾了生活、学习的信心。
同时这件事,也对我们其他学生有了一个深刻的教育,班中的学生对于网络也有了自己的辨别能力及自律能力。
七、启示
黄某转变了,从网络的奴隶变成了网络的主人,网络真正为他所用,提供了他许多学习所需的知识。
这个案例给了许多启示:
转化一位学生,真诚的接纳与沟通是前提,教师首先要以友善的态度去赢得学生的接纳,才能开始心灵的沟通。
我们习惯于指出他人的错误,以期望帮助他人做出正确的行动,这一点在转化学生中是行不通的,甚至是工作失败的致命错误。
网络既是鲜花,也是毒草,网络不可怕,疏导是关键,需要社会、学校、家长齐抓共管。
就社会之言,网络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拒绝网络就等于拒绝学生接受新鲜事物,拒绝科学技术,这和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不相符的,也与学生的心理需求背道而驰,必然会引起学生们反感。
就家长和教师而言,网络不能“堵”,而要“疏”。
就学生来说,应该把网络当作学习和工作的工具,而不能视为精神寄托的全部。
用心学陶用情师陶用行研陶
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中心小学孙静芳
[摘要]:
陶行知先生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仍有十分重要的启发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为此,我们紧紧围绕“优化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通过“用心学陶、用情师陶、用行研陶”来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关键词]:
用心学陶用情师陶用行研陶提升素质促进发展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名扬中外。
他虽然离开我们己有半个多世纪了,但他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仍有十分重要的启发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因此,几年来我们长安镇中心小学始终坚持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以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优化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通过“用心学陶、用情师陶、用行研陶”来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一、用心学陶,提升素质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那“为了苦孩,甘为骆驼”的献身精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至理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深厚感情,让人感受到了人民教育家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师德。
他就是我们教师至尊至善的师德楷模,是后人的万世师表。
1、学行知精神,提道德素养
学习陶行知,就要学习他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奉献精神;学习他那“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的敬业精神;学习他那“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发,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的大爱精神……为此,我们为老师征订了《陶行知全集》、《陶行现代教育文选》,全面系统学习陶行知思想,领会其精神实质;邀请陶研专家嘉兴教科院朱建人到校为老师作讲座;组织收看上海吴刚平、金林祥等多位专家的录像;派遣教师参加全国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与研究推进研修班培训;组织教师到南京十月军校参观,聆听陶研前辈汤翠英等老师的谆谆教诲;深入开展学陶心得交流等,切实提高教师师德修养,规范教师师德行为,坚定教师无怨无悔走行知路的信念。
2、学行知理论,提理论素养
学习陶行知,就要学习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学习他的“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和“民主的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办的教育,为人民的幸福而办的教育”的“民主教育”理论;学习他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性之人”和“六大解放”的“创造教育”理论……为此,我们组织教师通读相关理论文章并要求教师把所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求教师将教育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技的成就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在课堂上强调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教师和学生是学习共同体,学习过程就是师生之间共同探究,取得共识、共享、共进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积极开发、实施“走进长安”、“欢乐时光”等学校课程,有计划地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动手实践、不断创新、展翅翱翔。
通过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开阔了教师的视野,长小人才高地初步形成,现学校拥有海宁市名师3人,学科带头人2人,优秀骨干教师5人;镇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21人。
二、用情师陶,教书育人
陶行知先生留给我们的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
师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习陶行知,做陶行知式的好老师,是我们长小教师的追求,更是我们长小老师的行动。
1、以陶为师,爱满天下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拜金主义思想也在不断蔓延,在这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特殊时期,陶行知“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奉献精神,更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
几年来,我们通过陶行知事迹介绍,学陶文章研究,学陶论文评比,师德演讲比赛等,创设浓厚的师陶氛围。
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激发教师以陶为师,献身教育,培养教师的敬业爱岗精神。
为此,我们扎实开展了“三爱”活动,即对学生的关爱、对事业的挚爱和同事之间的互爱。
对学生的关爱,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与至少一名学生开展结对活动,做到思想上关心、学习上指导、生活上帮助;课堂上要营造和谐愉悦、宽松民主的氛围,做到亲切微笑、真诚鼓励、信任期待;学校里开设“知心话信箱”,聘请“知心姐姐”、“心语哥哥”,做到走进学生心里、打开学生心扉、解除学生心疑、抚慰学生心灵。
对事业的挚爱,我们要求教师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发扬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淡泊明志,宁静有为,立足本职工作,强化服化意识,增强服务本领,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同事之间的互爱,我们要求教师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做到多合作、多沟通、多理解、多宽容。
2、以陶为师,身正为范
身教最为贵,行知不可分。
打铁先要自身硬。
教师身正,方可为“范”,言传身教是育人的关键。
为此,学校十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师德培训,增强师德重要性认识;通过签订“师德承诺书”,规范教师行为;通过创巾帼示范岗、青年文明号,落实师德师风;通过评优秀骨干、师德标兵,树立师表形象;通过征集师德格言、开展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弘扬育人正气;通过宣传先进事迹、表彰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张伟民校长获浙江省首届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高子林老师获嘉兴市优秀教师,另外还有几十人次的教师荣获“优秀德育导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推普员”、“优秀团干部”等海宁市级及以上各级各类荣誉。
3、以陶为师,教学相长
以陶为师,就要努力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实践“教学做合一”。
我们作为嘉兴市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海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研究单位,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自觉地把学陶、师陶、研陶活动与新课改有机融合:
积极进行新课程宣传,认真组织新课程培训,以科学的态度实践新课程,广泛开展人人参与、积极互动、扎实有效的“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和新课程改革研讨活动。
学校先后承办了嘉兴市名校长培训班校长论坛活动;嘉兴市小学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国家级子课题“学习设计研究”课堂展示活动;还三次承担海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这一系列的活动,都以陶行知的“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为目标。
教育倡民主,教学应相长。
三、用行研陶,形成特色
我们深深地感到,只学陶而不研陶,便不是完整意义的学陶。
研陶是对学陶、师陶的提升。
陶行知认为:
“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主、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
为此,我们始终把研陶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核心工程来抓。
1、研陶活动,打造学校品牌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
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联系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坚持以生为本,积极倡导德育人本化、生活化和乡土化。
全面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将学校先进的教育思想传播辐射于家庭和社会,为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逐步完善以《长安镇中心小学德育常规》为纲的学校德育运行体系。
初步凸现了以“养成教育”、“特殊帮教”、“德育校本课程”为主的学校德育特色。
2、研陶活动,扎实教育科研
陶行知在《试验主义与新教育》一文中指出:
“……一致以试验为主,则施之教育而教育新,施之万事而万事新”。
因此,我们牢固确立“科研兴校”战略,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发展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创建学校特色服务的理念。
几年来,我校广大教师积极申报陶研课题,扎实研究工作。
为了进一步清晰教科研的主攻方向,增强教科研的精品意识,近两年以嘉兴市级重点课题《促进小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实践与研究》为核心,带动其他20多项各级课题以集团化形式展开研究,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与热情空前高涨,科研水平明显提高,课题研究成果累累。
几年来,获得国家级子课题成果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浙江省科研成果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嘉兴市科研成果二等奖2个、三等奖1项;海宁市科研成果二等奖4个、三等奖各1项。
学校荣获嘉兴市、海宁市教科研基地,2005—2006年度海宁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3、研陶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六解放”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又一精髓,深刻地领会它,广泛地实践它,这在当前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是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
多年来,我们坚持“才华展示园,理想孕育地”办学宗旨,倡导“合格+特长”、“规范+特色”的多维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狠抓课堂教学效率,在全面夯实学生基础的前提下,依托多元智力理论,开设读写、数学兴趣、体育、音美、劳科技、剑桥英语等兴趣班,学生兴趣爱好得到了培养,个性特长得到了优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基础性和个性的协调发展。
我们以丰富校园生活,凝炼学校精神为宗旨,确定了“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四大传统节日,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示活动、各类比赛、评比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才华,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几年来,学生书画作品在海宁市级以上发表200多件,学生优秀习作发表300多篇,还有一大批音、体、科技作品等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沈顾豪同学当选为嘉兴少年科学院首批小院士,何晓琪同学获嘉兴市“十佳少先队员”称号。
4、研陶活动,形成学校特色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一生致力于大众教育,一生致力于乡村教育,究其原因,乃为了实现其让百姓享受教育的伟大理想。
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为人民服务”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如何来更好地实现公平教育、均衡教育,我们一直在努力地探索中,作为乡镇中心小学,所属学校面广量多,涉及到千家万户,努力地促使各所属学校的均衡发展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载体。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乡镇中心对所属学校管理水平综合评估方案》)的出台以及该课题的深入研究,成为形成各所属学校有个性地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根源性作用,而且对我们海宁市各乡镇中心加强对所属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价值,受到海宁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与好评。
该课题研究成果也获得了海宁市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
综观这几年学陶、研陶、师陶历程,在学习、实践、反思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
然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是一座探究不尽的宝藏,我们全体“长小”人将在陶行知先生“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精神的鼓舞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把我们长安镇中心小学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办成真正的“才华展示园,理想孕育地”,办成“优化个性,全面发展”的特色学校而求索不止。
对外地生的教育实践研究
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中心小学罗秀晔
内容摘要:
随着“新海宁学生”的增多,逐渐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对这些孩子的因材施教中,我们教师应树立起了一种全新的大教育观,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改变,本文试图从调整自己的心态;讲究教育的艺术;降低要求,多点赏识与表扬;争取家校共育等几方面着手,努力使他们各方面有所改变。
关键词:
外地生心态艺术赏识共育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的带动下,外来务工人员也不断的涌入,“新海宁人”迅速增多。
“新海宁人”的子女的教育成为一个热点也是复杂的问题。
我们学校坐落于“开发区”,就势必担负起这些外来民工子女入学的重任。
全校外地生已占到50%以上。
我所任教的四
(2)班51个学生,30个是外地生,占了60%左右。
而这些学生大多都是民工子女,他们根本无暇管及这些孩子。
因此这些“新海宁人”习惯特差(大部分是插班生):
有的上课不懂上课规矩,整天我行我素,有的没有值日习惯,不打扫不说,自己的抽屉,桌子底下丢满垃圾;有的没有洗澡习惯,整天臭烘烘的,弄不好还来个彻夜不归;有的没有做作业习惯,你发给他的本子,基本不交。
有的过几天便没了作业本。
有的成天闹事,不开心便来一架;有的成天摸东摸西,我就经常成法官……他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于是我们只能成为“如来佛”,让他们在我们的“掌心”中。
用尽办法去“收住”他们。
一调整自己心态
“存在即合理”,既然存在了,就有他的合理性,那就心平气和地接受吧。
调皮也好,捣蛋也罢,成绩差也好,不听课也罢……统统都接受吧。
白居易说过:
“惑人心者,莫先乎情。
”爱是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首先要端正思想,脱下有色眼镜,努力走进外地生的心灵世界,对他们多关爱一点,多理解一点,多帮助一点。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生用心要精,要细,不可打击、挫伤、要像慈母一样,把全身心用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使他们能主动地自我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亲近我们,从而接受我们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我班今年新转入的李章全好多拼音都不认识。
起先我真的觉的无法忍受,三年级还得再教他拼音。
但是,看着无奈又无辜的眼神,我觉得既然到了这个班,我就有义务去教好他,哪怕一个拼音也不认识,也得从头教。
于是,每天抽空我就给他开小灶,又请学生平时多帮教。
一个月下来,慢慢地看拼音写词语基本能做了。
上课他也慢慢地敢举起手来了。
二讲究教育艺术
这些外地生因为习惯差,因此经常要出“事故”,于是总要“批评”。
但即使批评,我想也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
这也就必须要有点批评的艺术,对于学生就要连哄带骗,有点智慧,让孩子乐于接受。
美国著名的管理家雅柯卡说过:
“表扬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评打个电话就行了。
”这就是说含蓄而委婉的批评有时比那种电闪雷鸣的批评效果会更好。
我也曾在书中,看到了魏书生老师讲的一堂公开课,一位学生将蔡桓公念成了蔡恒公,引起了哄堂大笑,怎么办?
魏老师说:
“我发现这名同学有了进步,他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
桓和恒是形近字,上课时,该同学没听课,这是他的错,但他能根据桓字的字形,想到恒字的读音,这说明他进行了一番独立思考,而不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不读。
如果他经常这样思考问题,肯定会有大的进步。
”魏老师对学生的批评如同武林高手“踏雪无痕”一样,于平静舒缓中显示出他的强大威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
“造成教育他们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
”
确实,这些新海宁人,虽然有很多的坏习惯,但真正教育起他们来。
他们觉得老师总在说教,并不愿意“知错就改”。
我班陈义经常迟到,而且不愿打扫卫生,久经教育都不敢,经常影响班级的三项竞赛优胜的取得,同学们对他也甚是厌恶。
今天,他又迟到了,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当着大家的面说:
“陈义今天来得比前几天早了,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到学校可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做到的。
我们大家给他点鼓励,他明天肯定能再早一点,在进校铃打响以前走进校门的。
”他感激地看着我。
课后,我又当着大家的面表扬他今天衣服穿的干净,而且在家是自己洗的衣服。
(其实他穿了一个星期的那件汗衫今天才刚换,已经臭的我都不敢靠近了。
我也并不知道衣服是不是他自己洗的。
)果然这几天以来,他再没迟到过,汗衫不是一个星期一换了,而是两三天一换了(虽然仍不是很干净,总算能接受一点了)。
而且本来从不愿值日的,却主动打扫起卫生来了。
有一天,竟然还主动来跟我说,今天的衣服真的是他自己洗的……
三多点赏识表扬
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融洽了,学生才愿意听教师的教诲,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老师。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