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和松嫩盆地岩石地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1456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7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和松嫩盆地岩石地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和松嫩盆地岩石地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和松嫩盆地岩石地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和松嫩盆地岩石地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和松嫩盆地岩石地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和松嫩盆地岩石地层.docx

《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和松嫩盆地岩石地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和松嫩盆地岩石地层.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和松嫩盆地岩石地层.docx

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和松嫩盆地岩石地层

 

黑龙江省

大、小兴安岭和松嫩盆地岩石地层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

二〇〇八年八-九月

前言

1997年7月由曲关生任主编的《黑龙江省岩石地层》一书出版并重新建立了从晚元古代开始至第三纪末结束的以“组”为基础的地层层序。

从此各单位陆续以新确立的地层开始做基础性工作、修编以往的基础性图件和修改基础性报告。

由于本书出版数量有限,使从事野外地质工作的人员很难得到此书,也很难遵从此书所确立的地层单位进行工作,所以从事野外地质工作的地质人员,特别是从事矿产勘查的地质人员,急切希望得到一本有关描述“地层组”岩性特征方面的书籍,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和松嫩盆地岩石地层》一书,就是为齐矿勘总院地质工作者和修改1:

20万地质图的急切需要而编写的。

它是依据《黑龙江省岩石地层》一书,按照矿床地质工作者需要的主要内容进行选编而成。

因此,对于地层地质工作者来说,其内容显得很不足,尤其缺少古生物化石属种、岩相和层型剖面等资料。

如果需要这方面的资料,请查阅《黑龙江省岩石地层》的有关内容。

在《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和松嫩盆地岩石地层》一书中将“兴华渡口群”划归中元古界是依据《黑龙江省岩石地层》一书的意见和该群中的同位素年龄(两个Sm—Nd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157Ma和1252Ma)资料确定的。

新生代第四纪地层是按照《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的内容和地层代号编写而成。

在编写过程中,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遗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热诚希望使用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8年9月

目录

一、地层区划及其界线1

(一)地层区划1

(二)区划界线1

二、北疆-兴安地层大区(I)兴安地层区(I2)的岩石地层3

(一)中元古代3

⒈兴华组(Pt2x)3

⒉兴安桥组(Pt2xn)3

(二)晚元古代—早寒武世4

⒈额尔古纳分区(I

)4

⑴吉祥沟组(Pt3∈1j)4

⑵大网子组(Pt3∈1d)4

⒉东乌-呼玛分区(I

)和乌兰浩特-哈尔滨分区(I

)。

4

⑴铁帽山组(Pt3∈1t)4

⑵嘎拉山组(Pt3∈1g)5

⑶北宽河组(Pt3∈1b)5

(三)早寒武世5

⒈高力沟组(∈1g)5

⒉洪胜沟组(∈1h)5

⒊三义沟组(∈1s)6

⒋焦布勒石河组(∈1j)6

(四)奥陶纪6

⒈达来—兴隆分区(I

)6

⑴库纳森河组(O1k)6

⑵黄斑脊山组(O1h)6

⑶大伊希康河组(O1-2dy)6

⑷南阳河组(O2n)7

⑸安娘娘桥组(O3a)7

⒉东乌—呼玛分区(I

)7

⑴铜山组(O1-2t)7

⑵多宝山组(O2d)8

⑶裸河组(O3l)8

⑷爱辉组(O3ah)8

(五)志留纪—泥盆纪8

⒈东乌—呼玛分区(I

)的志留纪8

⑴黄花沟组(S1h)9

⑵八十里小河组(S2b)9

⑶卧都河组(S3w)9

⒉额尔古纳(I

)、达来-兴隆(I

)和东乌-呼玛(I

)分区的晚志留世-晚泥盆世9

⑴泥鳅河组(S3D2n)10

⑵腰桑南组(D2y)10

⑶根里河组(D2-3g)10

⑷大民山组(D2-3d)10

⑸小河里河组(D3x)10

(六)石炭纪—二叠纪11

⒈早石炭世11

⑴红水泉组(C1hg)11

⑵花达气组(C1h)11

⑶查尔格拉河组(C1c)11

⑷洪湖吐河组(C1hn)11

⒉晚石炭世—晚二叠世11

⑴新伊根河组(C3x)12

⑵宝力高庙组(C3p1bl)12

⑶大石寨组(P1d)12

⑷哲斯组(P1z)13

⑸林西组(P2ln)13

(七)早三叠世13

老龙头组(T1l)13

三、张广才岭-完达山地层大区(Ⅱ)松花江区(Ⅱ1)伊春—尚志分区(Ⅱ

)的岩石地层14

(一)晚元古代14

⒈正沟组(Pt3z)14

⒉红光组(Pt3h)14

⒊新兴组(Pt3x)14

(二)早寒武世14

⒈晨明组(∈1c)15

⒉老道庙沟组(∈1l)15

⒊铅山组(∈1q)15

⒋五星镇组(∈1w)15

(三)奥陶纪15

⒈宝泉组(O1-2b)16

⒉小金沟组(O2x)16

⒊大青组(O2dq)16

(四)泥盆纪17

⒈黑龙宫组(D1hl)17

⒉宏川组(D2hg)17

⒊福兴屯组(D2f)17

⒋黑台组(D1-2ht)17

⒌老秃顶子组(D3l)18

(五)石炭纪—二叠纪18

⒈唐家屯组(C3t)18

⒉杨木岗组(C3P1y)18

⒊青龙屯组(P1q)19

⒋土门岭组(P1t)19

⒌玉泉灰岩(P1y)19

⒍五道岭组(P2w)19

⒎红山组(P2hn)20

⒏林西组(P2ln)20

(六)早三叠世20

老龙头组(T1l)20

四、中生代—新生代第三纪滨太平洋地层区(5)的岩石地层20

(一)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51)21

⒈早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21

⑴绣峰组(J1-2x)21

⑵二十二站组(J2e)21

⑶漠河组(J2m)21

⑷开库康组(J3k)22

⑸七林河组(J2q)22

⑹塔木兰沟组(J2-3tm)22

⑺白音高老组(J3by)22

⒉白垩纪23

⑴龙江组(K1l)23

⑵光华组(K1gn)23

⑶九峰山组(K1j)23

⑷甘河组(K1g)24

⑸西岗子组(K1x)24

⑹福民河组(K2f)24

⒊第三纪25

⑴乌云组(E1w)25

⑵孙吴组(E3N2s)25

⑶西山玄武岩(βNx)25

(二)松辽地层分区(52)25

⒈白垩纪26

⑴松花江群(Ks)26

A.登楼库组(K1dn)26

B.泉头组(K1q)26

C.青山口组(K2qn)27

D.姚家组(K2yj)27

E.嫩江组(K2nn)27

F.四方台组(K2s)28

G.明水组(K2mn)28

⑵嘉荫群(K2j)28

A.永安村组(K2yn)28

B.太平林场组(K2tp)28

C.渔亮子组(K2yl)29

D.富饶组(K2fr)29

⒉第三纪29

⑴依安组(E2-3y)29

⑵大安组(Nd)29

(三)张广才岭—南楼山地层分区(53)30

⒈早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30

⑴二浪河组(J1er)30

⑵太安屯组(J2t)30

⑶帽儿山组(J3mr)30

⒉白垩纪30

⑴板子房组(K1b)31

⑵宁远村组(K1n)31

⑶建兴组(K1jn)31

⑷甘河组(K1g)31

⑸永青组(K1y)31

⑹淘淇河组(K1t)32

⑺福民河组(K2f)32

⒊第三纪32

⑴宝泉岭组(Eb)32

⑵富锦组(Nf)33

⑶船底山组(Nc)33

⑷孙吴组(E3N2s)33

五、新生代第四纪地层和玄武岩33

(一)第四纪地层34

⒈早更新世(Q1)34

⑴泰康组(Q1t)34

⑵猞猁组(Q1s)\东深井组(Q1dn)34

⑶东华组(Q1d)34

⑷冲积—洪积层(Q1)34

⒉中更新世(Q2)35

⑴白土山组(Q2b)和绰尔河组(Q2c)35

⑵下荒山组(Q2x)和上荒山组(Q2s)35

⑶口门子组(Q2k)\乐山组(Q2l)35

⑷林甸组(Q2ln)36

⒊晚更新世(Q3)36

⑴晚更新世早、中期36

A.诺敏河组(Q3n)36

B.齐齐哈尔组(Q3q)36

C.哈尔滨组(Q3h)36

⑵晚更新世晚期37

A.雅鲁河组(Q3y)37

B.大兴屯组(Q3d)37

C.顾乡屯组(Q3g)37

⒋全新世(Q4)37

⑴高漫滩冲积层(Q

)37

⑵低漫滩堆积层(Q

)37

(二)第四纪玄武岩(βQ)38

⒈早更新世大熊山玄武岩(βQ1d)38

⒉中更新世焦得布玄武岩(βQ2j)\笔架山玄武岩(βQ2b)38

⒊晚更新世大椅山玄武岩(βQ3d)38

⒋全新统老黑山玄武岩(βQ4l)38

六、岩石地层“组”的沿革39

七、有关“地层”的一般概念39

⒈地层39

⒉地层分类39

⒊地层区划39

⒋层型(典型剖面)40

一、地层区划及其界线

(一)地层区划

地层区划见下表和岩石地层综合图表(附表)

大、小兴安岭和松嫩盆地岩石地层区划简表

地层区划

区划时代

代号

区划名称

大区(Ⅰ级)

Pt2-E(N)

北疆-兴安(I)

张广才岭-完达山(Ⅱ)

区(Ⅱ级)

Pt2-T1

兴安(I2)

松花江(Ⅱ1)

T2-E(N)

滨太平洋(5)

分区(Ⅲ级)

Pt2-T1

额尔古纳

(I

达来-兴隆

(I

东乌-呼玛

(I

乌兰浩特-哈尔滨

(I

伊春-尚志

(Ⅱ

佳木斯

(Ⅱ

T2-E(N)

大兴安岭-燕山(51)

松辽(52)

张广才岭-南楼山

(53)

小区(Ⅳ级)

T2-E(N)

漠河

(5

大兴安岭

(5

小兴安岭

(5

松嫩

(5

嘉荫

(5

(二)区划界线

大、小兴安岭和松嫩盆地的岩石地层主要指东经130°45′以西、北端48°00′以北的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的岩石地层。

即1∶20万地质图嘉荫县幅[M-52-(29)]和太平沟公社幅[M-52-(35)]以西省内地区。

北疆-兴安地层大区(I)包括西段的新疆北部和东段的内蒙古东部及兴安岭两部分。

为西伯利亚板块的南部大陆边缘,本省只包括兴安地层区(I2)松辽盆地东部边缘以西的省内地区。

额尔古纳地层分区(I

)西北到国界,东南界为东起倭勒根河口,向东北到中游,向西南沿兴隆早古生代坳陷的西缘到省界。

其特征为:

元古宙为隆起,上覆有零星的古生代盖层。

达来-兴隆地层分区(I

)东南界为早古生代兴隆坳陷的南缘。

其主要特征为:

奥陶纪、泥盆纪以正常沉积为主,基底为早寒武世兴隆群。

缺失志留系。

东乌-呼玛地层分区(I

)东南界以元古宙新开岭隆起北缘与罕达气早古生代坳陷的接合部位的断裂带为界。

即北起张地营子向西南经纳金口子、霍龙门到省界进入内蒙古,可分北宽河坳陷和罕达气坳陷,二者之间为落马湖隆起,向东北沿黑龙江沟通。

其特征为:

奥陶纪为火山沉积相和深水的笔石页岩相沉积,志留纪为深水相到滨浅海相成熟度略高的砂、泥岩沉积,泥盆纪为广海碎屑沉积夹火山岩,晚期至早石炭世为陆相沉积。

乌兰浩特-哈尔滨地层分区(I

)西邻东乌-呼玛地层分区,南界由西乌旗北向东到长春南,东界为松辽盆地的东部边缘。

其特征为:

以晚元古代地层为基底的早石炭世海相沉积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陆相沉积,缺失前石炭纪的古生代沉积,发育海相二叠纪地层。

张广才岭-完达山地层大区(Ⅱ)西界与兴安地层区的界线一致,南界沿长春-吉林一线至敦密断裂,并沿断裂向东北至国界。

该大区为佳木斯中间地块及其边缘。

我省只包括松花江地层区(Ⅱ1)。

伊春-尚志地层分区(Ⅱ

)西邻乌兰浩特-哈尔滨地层分区,东界为牡丹江-嘉荫断裂(佳木斯隆起西缘),其特征为:

元古代地层为基底,属于晚元古代张广才岭和加里东期的伊春-延寿活动带。

佳木斯地层分区(Ⅱ

)敦密断裂带以北,东界至黑台向北经七里卡山、兰花顶子、七星泡、友谊西、萝北东到黑龙江北岸的阿穆尔捷特。

其主要特征为:

古生代为隆起,基底为前寒武纪地层,上覆中生代陆相沉积。

中、新生代的滨太平洋地层区(5)

本省共划分四个地层分区,其中在本省西北部就有三个地层分区。

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51)东界为松辽坳陷西缘,向西至省界进入内蒙古。

其特征为:

中侏罗世为陆相盆地沉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两条NNE向火山岩带夹二套煤系。

该区进一步划分为:

漠河地层小区(5

)指原称的上黑龙江坳陷,向北过黑龙江,南界为坳陷的边缘,自漠河向西至省界,向东经盘古、十八站、白音纳至黑龙江边。

主要特征为:

中晚侏罗世为陆相碎屑含煤沉积,基底为前寒武系和泥盆系,盖层为侏罗纪-白垩纪火山-碎屑沉积岩及第三纪砂砾岩。

大兴安岭地层小区(5

)东界为欧浦-兴隆-加格达奇,向西至省界。

主要特征为:

呈一条侏罗纪-白垩纪中酸性火山岩隆起带,仅西部坳陷区为含煤系地层。

小兴安岭地层小区(5

)系指以呼玛-大杨树坳陷为代表的一系列火山沉积的构造坳陷区,它的东界为松辽坳陷西缘,西邻大兴安岭地层小区,以分布九峰山组串珠状陆相含煤盆地为特征。

松辽地层分区(52)指松辽坳陷带。

主要特征为阿尔布期及其以后的一套陆相杂色红色碎屑沉积。

进一步划分两个地层小区:

松嫩地层小区(5

)是松辽地层分区的主体,为松花江群含油沉积及早第三纪湖沼相含煤沉积和晚第三纪河湖相含铁碎屑沉积。

嘉荫地层小区(5

)仅限于嘉荫县城周围,为一套以含恐龙化石为特征的陆相沉积地层,即嘉荫群。

向北过江与俄罗斯结雅盆地相通,它们的基底是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沉积地层。

张广才岭-南楼山地层分区(53)西邻松辽地层分区,东界为嘉荫-牡丹江断裂,向南沿敦密断裂进入吉林省,其特征为:

以早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碎屑沉积为主,沿断裂带有第三纪含煤、油页岩的碎屑沉积及玄武岩覆盖。

局部出现含煤沉积盆地。

二、北疆-兴安地层大区(I)兴安地层区(I2)的岩石地层

(一)中元古代

在大兴安岭地区为兴华渡口群(Pt2xh),自下而上划分为兴华组和兴安桥组:

⒈兴华组(Pt2x)

主要出露于呼玛县兴华渡口、余庆老沟、兴隆沟西北、二根河、达拉罕、老牛槽、新街基、韩家园子闹达罕、塔河县、漠河县、呼中区、新林区,为零星不均匀的分布。

主要岩性有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片麻岩、片岩和混合岩,厚度大于1575.7m。

⒉兴安桥组(Pt2xn)

主要出露在呼玛县兴安桥、余庆老沟、新达拉罕以北、兴华渡口、新街基西、呼中区、塔河县、漠河县等地零星分布。

主要岩性:

下部为片岩、片麻岩及黑云斜长变粒岩,中部以大理岩为主夹片麻岩、透辉岩及磁铁石英岩;上部为片岩、片麻岩和含富铝矿物(矽线石、红柱石、石榴石)的变粒岩等。

厚度大于1491.0m。

(二)晚元古代—早寒武世

晚元古代—早寒武世地层分布在额尔古纳分区(I

)、东乌-呼玛分区(I

)和乌兰浩特-哈尔滨分区(I

)。

⒈额尔古纳分区(I

在该分区称倭勒根群(Pt3∈1w)。

自下而上划分为吉祥沟组和大网子组。

⑴吉祥沟组(Pt3∈1j)

分布于呼玛县倭勒根河及新林大乌苏河流域。

主要由深灰色(二云)石英片岩、千枚岩、板岩,灰白色微晶灰岩及含石墨灰岩、微晶片岩等组成。

在区域上地层厚度和岩性均有变化,在新达拉罕村南层厚度约872m,到韩家园子乡北山变为76m以上。

向西南延伸到大乌苏河流域其岩石类型有增加:

碳酸盐化含长石石英粉砂岩、细砂粉砂岩、二云长英角岩、二云斜长角闪片岩等。

灰岩及石英片岩减少,变质程度减弱,在零点东山其厚度增至1715m。

与大网子组呈整合接触。

⑵大网子组(Pt3∈1d)

分布地区同吉祥沟组,主要由灰色、灰绿色片理化角斑岩、细碧岩、变中基(酸)性熔岩夹硅质页岩、板岩等组成。

为一套浅变质的海相中基(酸)性火山岩类细碎屑岩组合。

在韩家园子一带出露最大厚度约775m,向西南延伸到新林区大乌苏河流域厚度增大,约为1932m。

变角斑岩、变中基性熔岩减少,增加了板岩、石英片岩、白云钙质片岩等副变质岩石。

⒉东乌-呼玛分区(I

)和乌兰浩特-哈尔滨分区(I

)。

该时代地层在两个分区中称落马湖群(Pt3∈1l),自下而上划分为铁帽山组、嘎拉山组和北宽河组。

⑴铁帽山组(Pt3∈1t)

分布于呼玛县落马湖地区,主要由灰色矽线(含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十字变粒岩,矽线(十字)二云片岩、矽线黑云(二云)变粒岩及白色大理岩等组成。

为一套中深变质的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

含大量矽线石及少量十字石、石榴石变质矿物为特征。

厚度大于1168m。

与嘎拉山组推断为整合接触。

⑵嘎拉山组(Pt3∈1g)

分布于嫩江县嘎拉山林场及呼玛县新立屯、铁帽山农场、北宽河一带和德都县库伊河流域。

主要由灰色含十字石、石榴石的二云石英片岩、绢云片岩、二云片岩、白云片岩、变粒岩等组成,为一套中浅变质的细碎屑岩。

以含十字石、石榴石变质矿物为特征。

厚度大于1487m。

与北宽河组为整合接触。

⑶北宽河组(Pt3∈1b)

分布于呼玛县北宽河、铁帽山农场南山及嫩江县嘎拉山林场和德都县库伊河流域,主要由灰色、灰绿色绢云板岩、千枚岩、片理化凝灰砂岩、灰紫色变质砂岩、含石榴微晶片岩、绿灰色片理化(变质)中酸性火山岩等组成。

为一套浅变质的细碎屑岩类夹中酸性火山岩组合。

以含石榴石变质矿物为特征。

最大厚度为1916m。

该组向东南延伸到德都县库伊河流域时,变质(中)酸性火山岩显著增多,砂岩减少,变质程度减弱,最大厚度为1079m。

(三)早寒武世

仅分布于达来-兴隆分区(I

),为兴隆群(∈1xl)自下而上划分为高力沟组、洪胜沟组、三义沟组和焦布勒石河组。

⒈高力沟组(∈1g)

分布于呼玛县高力店—十四站一带,十五站(北西里)也有零星出露。

整合于洪胜沟组之下,底界不清。

下部为铅灰色、黄绿色、灰绿色千枚岩夹砂泥质灰岩和钙质砂岩;上部为黄褐色、黄白色中粗粒—中细粒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砂砾岩夹千枚岩。

厚度大于507.6m。

⒉洪胜沟组(∈1h)

分布于高力店—十四站—兴隆一带,呈NE向延伸。

中下部为黄色、灰色、灰黑色薄层(条带)状结晶灰岩与砂泥质灰岩互层,夹云母板岩、硅质板岩,局部为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大理岩并夹碳质板岩;上部为灰黄绿色、灰褐色粉砂质板岩。

厚度548.3m。

与高力沟组为整合接触。

该组底部含磷矿结核,可做为寻找磷矿的线索。

⒊三义沟组(∈1s)

分布于呼玛县兴隆乡高力店—十四站一带,整合于洪胜沟组之上,焦布勒石河组之下的碳质板岩组合。

岩性为黑色碳质绢云板岩、灰黄绿色粉砂质绢云板岩、绿泥板岩,局部夹中细粒长石砂岩及凝灰质细砂粉砂岩。

厚度441.2m。

在区域上仅碳质含量和粉砂质含量有增减变化,厚度有少量变化,但岩石组合基本特征不变。

⒋焦布勒石河组(∈1j)

分布于呼玛县兴隆乡高力店—十四站一带。

岩性主要为黑色、灰黑色粉砂质板岩、碳质板岩、凝灰质板岩和黄褐色、黄绿色酸性、中性凝灰岩及熔岩等。

厚度大于882.1m。

(四)奥陶纪

仅分布在达来—兴隆(I

)和东乌-呼玛分区(I

)。

⒈达来—兴隆分区(I

为伊勒呼里山群(Oy),自下而上划分5个组:

⑴库纳森河组(O1k)

分布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坡库纳森河下游和南阳河两岸。

由黄褐色、灰白色变质中粗粒—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砂岩、杂砂岩、凝灰砂岩和含砾酸性凝灰熔岩夹砾岩、粉砂岩和板岩组成。

厚度大于294.35m。

与其上的黄斑脊山组为整合接触。

⑵黄斑脊山组(O1h)

分布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东段内倭根河上游、黄斑脊山以东地区和南阳河两岸。

整合于库纳森河组之上,大伊希康河组之下的砂板岩组合。

以深灰色、黄褐色变质粉砂岩、板岩为主,偶夹片理化酸性凝灰岩组成。

厚度283.66m。

产丰富的腕足类和三叶虫化石,可与国外的特马道克期完全对比。

其下以粉砂岩始现与库纳森河组分界,上以板岩消失与大伊希康河组分界。

该组在南阳河地区厚度变为大约1141m,岩石结构细、颜色深、不含生物化石和大韵律不明显。

⑶大伊希康河组(O1-2dy)

分布在伊勒呼里山南,北坡,其中比较集中分布在内倭勒根河上游,南阳河上游和嘎拉河上游。

主要为灰黑色、灰绿色细粒长石砂岩、石英砂岩,灰白色、深灰色中粗粒含砾凝灰砂岩、含砾杂砂岩、石英砂岩,局部夹粉砂岩或板岩。

厚度大于536.4m。

推断与上、下组为整合接触。

在区域上厚度和岩性有变化:

内倭勒根河厚约872m,为细粒长石砂岩夹粉砂岩;嘎拉河上游为343m,为石英砂岩和凝灰砂岩,结构较粗;南阳河则为长石砂岩、粉砂岩和中粗粒杂砂岩,厚约208m。

⑷南阳河组(O2n)

分布在伊勒呼里山主峰—十五站一线,由青灰色、黄灰色含粉砂质板岩、片理化粉砂岩和板岩组成。

上部夹细粒长石砂岩,下部(局部)夹凝灰岩。

厚度大于1316.5m。

与下伏大伊希康河组关系不清,与上覆安娘娘桥组为断层接触。

⑸安娘娘桥组(O3a)

分布在伊勒呼里山主峰—十五站、安娘娘桥一带,位于南阳河组之上的砂砾岩和板岩组合。

下部为砂砾岩段:

灰黄绿色砾岩、砂砾岩、砂岩,局部为细砂粉砂岩夹砾岩和大理岩;上部为板岩段;粉砂质板岩夹细砂、粉砂岩或薄层灰岩。

产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

底部局部超覆于兴隆群洪胜沟组之上。

厚度大于342.2m。

⒉东乌—呼玛分区(I

自下而上划分4个组:

⑴铜山组(O1-2t)

分布于嫩江上游以东,由灰黑色微层状板岩与黄色杂砂质砂砾岩、中粗粒杂砂质长石砂岩、黄白色流纹质凝灰砾岩、凝灰熔岩等组成。

底界不清,顶与多宝山组呈断层接触。

厚度大于845.9m。

在区域上分布较广,以多宝山铜矿为中心,向西延至关鸟河,向东延至刺尔滨河,向北至五隆屯。

其中明显夹有火山岩的只有多宝山至窝理河一带。

刺尔滨河流域,五隆屯及关鸟河中游的铜山组中,仅局部夹少量火山凝灰岩或凝灰砂岩。

本组在多宝山、五隆屯等地厚度相仿,约1000m左右;在关鸟河约1300m,其中所夹大理岩凸镜体约1100m,在刺尔滨河厚约2200m。

刺尔滨河地区和五隆屯岩性相似,为黄灰色、黄褐色杂砂岩、杂砂质石英砂岩、砂砾岩夹灰色、灰黑色板岩;而关鸟河地区除大理岩外为灰绿色杂砂质长石砂岩、杂砂质石英砂岩与板岩、粉砂岩互层;多宝山地区为火山复理石建造,除掉火山岩,其岩性与其他地区相似。

产腕足类、三叶虫和笔石化石。

⑵多宝山组(O2d)

分布在嫩江县多宝山、黑河市罕达气等地区,整合于铜山组之上,裸河组之下的中性、中酸性火山岩,岩性为灰绿色英安岩、安山质熔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及沉凝灰岩等,下部偶夹大理岩,大理岩中产腕足类及三叶虫化石。

顶部见英安质集块岩。

本组在裸河西岸,下部和中部以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为主,熔岩厚度变小,向西北延伸火山角砾逐渐减少,凝灰岩和熔岩变厚。

多宝山南、霍龙门沟及依克特等地区,岩性为安山质—安山玄武质熔岩、角砾岩、凝灰岩及凝灰砂岩。

厚度大于1497m。

在北部呼玛县五隆屯至十二站及宽河等地区,以安山质熔岩为主,夹英安质角砾凝灰岩、板岩,最大厚度1108m。

总体看,中基性火山岩,多在东部,而中酸性—酸性火山岩多在西部。

⑶裸河组(O3l)

分布在多宝山、罕达气和呼玛等地区,整合于多宝山组之上,爱辉组之下的正常碎屑岩组合。

下部以凝灰砂岩、长石砂岩及杂色含铁杂砂岩为主夹含凝灰质生物灰岩、砂砾岩,底部为杂色砾岩;上部为钙质细砂粉砂岩、黄褐色硅化砂岩、灰绿色凝灰细砂岩,顶部为黄绿色粉砂质板岩。

底以杂色砾岩始现与多宝山组分界。

岩性区域变化:

在卧都河凝灰物质减少,颜色变浅。

在三矿沟,岩石颜色变浅,成份简单,结构粗,成熟度较高,厚度也大(384m)。

在呼玛县五隆屯地区,厚度增大到1134m,且中—上部属海进韵律。

⑷爱辉组(O3ah)

分布在卧都河南、裸河两岸至纳金口子一带,整合于裸河组之上,黄花沟组之下的灰黑色含笔石板岩组合。

下部为黄绿色、褐黄色变质细砂岩与黑色板岩互层,构成微层状构造,产直笔石;上部为灰黑色板岩与黄白色粉砂岩互层,构成微层状—显微层状构造。

该组与下伏裸河组以灰黑色板岩始现为底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